汉武大帝刘彻-魂归黄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司马迁刚回到家,大门外就传来喊声:

    “司马迁接诏。”

    “父亲,快,接诏。”司马琼急跑到书房唤父亲。

    司马迁忙整了整衣冠后疾步走到门外。

    “臣司马迁接旨。”

    “上令司马迁将所更改的《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呈上。”

    司马迁默默地回到屋里,对女儿说:“琼儿,大事不好啦。”

    “出什么事了,父亲?””司马琼惊问。

    “皇上要我把写景帝及武帝的两篇改写呈上。”

    “父亲,这两篇史稿您一字也没动啊。”

    “对,我不更改。”

    “父亲,这不是抗旨吗?抗旨是要杀头的呀!”司马琼急了。

    “司马迁你想抗旨吗?还不快将文章呈来。”

    “父亲,他们在催,怎么办?”

    司马迁严正地说:“琼儿,把文章拿来。”

    琼儿忙进里屋把两篇《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双手颤抖着捧给司马迁,司马迁接住毫不犹豫地呈给了御史,御史驾车而去。

    武帝在龙床上躺着喘咳,霍光侍立在一旁。内侍把司马迁写的《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呈上,武帝接过来展开看去,看着看着,脸色变得青一阵、紫一阵,然后猛地把书扔在地上。

    “杨得意”

    “老奴在。”

    “把它烧了。”

    “是。”

    内侍抬来一个炉鼎,把竹简书点着火,炉内顿时燃起了火苗,随着一阵劈劈啪啪的响声,两篇史书顿时化为灰烬。

    内侍进来报道:“皇上,杜周求见。”

    “让他进来。”

    杜周进来禀道:“皇上,这是监管任安的狱吏呈上来的司马迁写给他的书信。”

    武帝展开看了,大怒:“把司马迁给朕抓来。”

    “是。”

    司马迁自知武帝看了他没有更改的《孝景本纪》及《武帝本纪》必然会加害于他,父女俩便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出逃。

    果然,没多久,府门外便传来喧哗声,老管家进来说:“大人,不好啦,宫中又来人要抓您进宫。”

    “父亲,快逃吧!女儿自有办法对付。”

    司马迁把九岁的外孙杨恽揽进怀里,说:“恽儿,外公的史书就靠你传于天下了。”

    “外公,恽儿记住了,恽儿已能背诵好几篇了。”

    外面喊声又急速起来,司马琼着急地说:

    “父亲,您快从后门出去,前门我去应付,父亲快呀。”

    “杨敞呢,琼儿?”

    “他老母生病,回益州去了。”

    司马迁向后院跑去。

    司马琼带着儿子走到大门口,一脸正经地说:

    “我父亲去宫中了,并没有回来,我还正找呢?”

    “没有回来,给我搜!”

    司马迁和一个老家人骑着马往北疾驰而去……

    他们一路飞奔,刚跑出十多里,就见后面尘土飞扬,老家人说:“大人,追兵来了,我们走小路吧,我认识小路。”

    “好。”

    两人便拨马从小路骑去。

    他们昼伏夜行,躲躲藏藏,颠簸几天后来到老家夏阳附近的一个山村里,老家人敲开了一个老汉的屋,想用银子换点吃的。老汉看他们两个都是老人,又很面善,便让进了屋。老汉没有收银子,只说:“给什么银子,随便吃点吧。”

    老两口给他们端了饭菜及茶水,两人便吃了起来。

    老汉问司马迁:“我看得出你是个读书人,不像坏人,就是不知为何流落到此?”

    “唉,老人家,我也看出您是一位善良的人,实不相瞒,我是逃出来的,因为我写史书得罪了皇上。”

    “啊,写史书……得罪了皇上?”老汉又看了看司马迁的脸,没有胡子……惊问道:“莫非先生是太史公司马迁?”

    “小辈正是。老人家怎么知道?”

    “啊呀,我们是任安的父母呀。任安被处死后我们就从益州逃到这儿隐居,不料碰到了你。”

    司马迁立即起立,施礼道:“二老在上,小辈司马迁参见。”

    “啊呀,啊呀,免礼,快快请起,都是苦命人啊!”

    提起儿子,任安老父亲抽泣起来,说道:“我那儿子是最忠心朝廷的,万没想到,竟被牵连到太子谋反案中,可怜孩子竟判了腰斩……”

    任安的老母亲也泣不成声地说:“唉,冤枉啊,太子谋反,他没动一兵一卒,却被判谋反罪,你说,这是不是太冤枉了?”

    司马迁点了点头。

    任安的老父亲又说:“听儿子说,你也是被冤枉的,一个男子汉被做了腐刑,太残忍了,太残忍了。”

    任安的老父亲愤愤地说:“武帝太残忍了,年轻的时候很有作为,晚年怎么越来越残暴了,连他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

    司马迁只是默默地点头。

    任安的老父亲又叹道:“唉,太史公,你逃出来就好了,看把你折腾成这个样子,以后就隐居起来算了,那种皇帝还侍候他做什么。”

    司马迁说:“我和任安是知交,现在两人都成了冤死的人,以后只有在九泉下再诉冤情了。”

    “唉……”老人仍然叹息不止。

    老夫人说:“他们累了,我去把房屋收拾一下,让他们早点歇了。”

    司马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彻夜未眠,望着黑黑的窗外,伤感万分,他想着自己为朝廷忠心耿耿辛苦一生,却落得个中年受富刑,老年一家逃的逃、藏的藏的悲惨地步。

    老家人听见司马迁叹息,便劝道:“大人,别太难过了,天无绝人之路,明天找到夫人和青儿,就会有办法了。”

    天亮了,司马迁对老家人说:“你先回夏阳老家去,找到夫人及青儿,探听了情况,再想法来接我,那城门我现在恐怕是进不去了。”

    “也好,不过您可千万别离开这,否则太危险了,我找到他们一定会来接您的。”

    老家人出了门,司马迁追了上去欲说又止……

    “大人,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夫人说?”

    “啊,不,不,只是要他们一定要保护好书稿。”

    “大人放心,夫人和青儿一定会保护书稿的,您就放心吧。”

    “好,好……我……我放心。”

    司马迁倚在门栏,呆呆地看着老家人走远了,才回到屋里,他取出了一些银两,递给任安的老父亲说:

    “这些银两老人家留着用吧。”

    “啊,不用,不用。”

    “留着吧,我又不是外人,权当是任安给你们的。”

    老人含泪收下,叹道:“唉,为什么好人净遭大难啊,太史公,你要是不能进城,就在我这儿住下吧,我这里是小山村,不要紧的。”

    “是啊,是啊,就在我们这儿住下吧,都是天涯沦落人呀。”任安老母亲也劝道。

    “不了,二老,我现在就要走,等家人来找我,就说我上龙门看黄河去了。”

    “啊,看黄河,等他们来了,再去吧。”

    “不,二老,我从小就在黄河边上长大,龙门是先父常教导我的地方,我要去看看。”

    “可是你一个人怎么去啊,不行啊。”

    “不,我得去,告辞了,谢谢二老相助。”

    二老拦不住,司马迁走了。

    他离开了小山村,独自骑上马,向北驰去……

    下午,司马迁来到龙门,他下了马,把马拴在龙山脚下,就爬上了龙山,又攀到了龙门悬崖上。

    眼前的黄河涛声如雷,波涛滚滚的河水夹着泥沙,如万马奔腾,从狭窄的河道中湍急而下,一泻千里……

    司马迁呆呆地望着奔腾的黄河,他想着年轻时在汨罗江祭吊屈原大哭不止的情景,万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魂魄也将……

    司马迁向苍天跪了下去。

    司马迁百感交集,大哭了起来……望着滔滔黄河,他在心里喊着,黄河啊,我的母亲,你无私的乳汁哺育了多少代人,九曲百转的黄河,你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陶冶了多少人的情操,你如猛虎下山,如雄狮怒吼,如天崩地裂,震撼着多少人的心……

    你如倾天而下的暴雨,冲刷着天下的污浊,又如博大的海洋包含着人间的苦难……

    “苍天啊,黄河啊,我要投入你的怀抱,也化为一股激流,去冲刷人间的不平,去捍卫人间的真理……”司马迁悲愤地泣道。

    苍天似有回应,忽然,不远处乌云密布,隆隆雷声传来,暴风雨即将来临,司马迁仍然屹立在崖岩上,狂风吹起了他花白的须发。

    电光闪闪,瓢泼大雨哗哗而下,司马迁浑身湿透而不觉,他看着狂风暴雨掀起了惊涛骇浪,啊,是苍天在呼唤我,是河水向我招手,父亲、母亲、任安兄,你们都在河里吗?……等等我,我来了。

    司马迁张开双臂从悬崖上纵了下去,扑到了母亲的怀抱……

    暴雨住,太阳出来了。

    河岸上传来了呼唤声。

    “夫君……”

    “老师……”

    “老爷……”

    夫人、青儿、老家人赶着马车来到了龙门,从司马迁拴马的地方爬到了河岸上,他们拼命地呼唤,寻找着司马迁。

    只见汹涌澎湃的河水从龙门口飞驰而下……

    三人悲痛地呼喊着司马迁,终于找到了司马迁的一只鞋,夫人王文珍捧着鞋伤心得晕了过去……

    “夫人……醒醒。”

    救醒了夫人,三人跪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悲痛万分。

    “夫君啊,让我和你一起去吧!”夫人说着就要往河里跳,被青儿及老家人紧紧拉住。

    青儿说:“师母啊,你可不能这样,我何曾不想随老师去,可是我们都走了,那老师的书稿谁保护?”

    老家人也说:“老夫人,您可要保重,还有小姐他们,还有小孙子呀。”

    青儿向河边跪了下去,泣道:“老师的英灵在上,青儿本想跟老师一起去了,可是青儿要保护老师的书稿,老师安息吧,青儿明天就去山寺出家,一定要把书稿在深山里藏好。”

    夫人王文珍也跪了下去:“夫君啊,你放心吧,躲过这一劫,我一定会想办法把书刊印出来,流传万世,实现你的夙愿。”

    老家人也跪道:“大人,您走好,您一家人对我恩重如山,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书稿保护好。苍天啊,你若是有灵,就给我一个回音啊……”

    忽然,风住了,河水也缓缓而下,发出了低低的呜咽声……

    三人搀扶着离开了河岸。

    司马迁虽然融入了波涛滚滚的黄河之中,但他却给中国留下了千古绝唱——《史记》,为中国的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剃度后的青儿在山寺里面对菩萨盘腿坐着,两手合十默念叨:“菩萨请保护我老师的灵魂早日升天……保佑我老师的书稿万无一失……”

    悼司马迁

    (散赋)

    呜呼!黄河呜咽,泰山泣唱;乌云遮天,日月黯淡。一代史圣陨落,神州震撼……

    夫夏阳神童,龙门骄子,有黄河儿女初长成。岸边站,器宇轩昂。

    盖史学世家,读书万卷,睿智非凡;二十壮游,行程万里,尝遍人间辛酸。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交,成一家之言。”撰写史记,光辉万代,功德浩瀚。

    “不虚美,不隐恶”,捍卫史实,不畏强权,铮铮铁骨,气冲霄汉。历史褒贬,千古共唱。

    呜呼!天有阴晴,人有祸福,日正当顶,忽蒙乌云,李陵之祸,打入死牢,诬罔之罪,被处宫刑。奇耻大辱,悲愤欲绝……然先父之遗嘱岂能忘怀?一生抱负何畏蒙难!忍辱负重,历时十载,烛下撰写,终遂夙愿。一代英才,魂断黄河,含愤伤逝,天理何在?……

    呜呼!“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圣之言,自履是也,天地皆泣,人何以堪?

    嗟夫!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历史丰碑,千古流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