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嗟来之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时,一一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嗟来之食而饿死在路旁。

    【成语释义】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长智慧】

    人穷不能志短,做人就是要有骨气。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不能因此就低三下四,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原则。人一旦失去尊严,只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自己。

    【拓展阅读】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近义词:残羹冷炙:残:剩余的;羹:有浓汁的食品;炙:烤熟的肉。喝剩下的酒食。可泛指吃剩下的饭菜。旧时引申为权贵们的施舍。

    反义词:自食其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