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穷苦孩子出生,
并不只有你屡次被别人拒绝。
这都不是你自暴自弃的借口。
做人应该像一粒花的种子,
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你只管自己生长,当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时,
别人自然会欣赏你。
弯下腰,只为一个昂起头的机会
有一些灵魂注定是高贵的,不管命运将它拿捏得如何卑微。就像这个女孩,虽然她的尊严受到了伤害,但她却给它找到了一个高贵的出口。
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腰缠万贯。他很久没有坐过公共汽车了,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他投了币,找到一个靠窗边的座位坐了下来。他好奇地打量着身边的人,他的前面是个怀孕的妇女,他的身后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每天挤着公共汽车,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依然很快乐。
他对面有一个很漂亮的女人,他可以近距离地欣赏。车子到了下一站,上来的人渐渐多了,美女就渐渐被人遮住了。他看不到她,就闭上了眼睛,回味着那女人的曼妙风情。
忽然,有个尖利的声音向他砸来:“你就不能给让个座啊?一个大男人一点都不绅士!”他睁开眼睛,看到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站在他前面。而那个发出尖利声音的女人继续对着发愣的他吼道:“瞅什么瞅,说你呢!”全车的人都朝他这里望过来,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他赶紧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那个抱孩子的妇女。在下一站,他狼狈地逃下了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出这么大的丑,下车前,他狠狠地看了一眼那个牙尖嘴利的丑女孩,恨得直咬牙根。
他的公司要招聘,在面试的时候,他亲自进行把关。他见到了一个面熟的人——是她,那个让他出丑的女孩。不是冤家不聚头,他在心里暗暗得意,终于有报复她的机会了。
女孩也认出了他,神情顿时紧张起来,额头上沁出了汗水。
“你把我们每个人的皮鞋都擦一遍,你就可以被录用了。”他对她说。她站在那里,犹豫了很久,家里的经济已经全线告急,她太需要这份工作了。尽管自己有高学历,也有能力,但因为长得丑,很多公司都将她拒之门外。现在,机会就摆在她的面前,只要她放下自尊,为他们擦一次皮鞋。可是,她又怎么可以用自己的尊严去交换啊?
他在心里断定这个倔强的女孩是不会屈尊的,继续挑衅一般地催促着她,没想到她竟然同意了。她拿来鞋刷子,蹲下来,开始替这些考官们擦鞋。他得意地想,你不是厉害吗?怎么没动静了。轮到他了,他还故意翘起二郎腿。
忽然,他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女孩在车上虽然伤害了他,但本质上却是为了做好事,有点侠义风范呢。他向下属要来她的档案,她的笔试成绩第一,遥遥领先于后面的人。从各方面来看,女孩都是出色的。再说,自己也总不能在众人面前食言吧。
于是,在她给几个考官擦完鞋子后,他当众宣布,她被录用了。
她并没有显得过于兴奋,只是微微地向众考官们道了声“谢谢”。然后一字一顿地对他说:“算上您,我一共擦了5双鞋子,每双2元钱,请您付给我10元钱。然后,我才可以来上班。”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女孩会这样说,但他的决定无法再更改。他只好很不情愿地给了她10元钱。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女孩拿着10元钱,走到公司门口一个捡垃圾的老人身边,把10元钱送给了老人。
有一些灵魂注定是高贵的,不管命运将它拿捏得如何卑微。就像这个女孩,虽然她的尊严受到了伤害,但她却给它找到了一个高贵的出口。
从此,他对这个丑女孩刮目相看。事实上,女孩在日后的工作中,确实表现得非常出色,业绩出众,替他完成了很多貌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有一天,他忍不住问她:“当初我那样难为你,你的心里有没有委屈?”
女孩却答非所问:“我弯下腰,只为了换一个可以昂起头的机会。”
不只有你从贫穷中长大
我们两人都极力忍住眼泪,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爱——一位白人教师对一个年轻黑人学生的爱……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在高中的自然课上,作为解剖学这门课程的考查,每个学生都被要求解剖一只青蛙。我们按姓名的顺序依次走上讲台,今天轮到我了,我早早就作好了准备。
我穿着自己最喜欢的一件格子衬衫——我认为这件衣服让我显得很精神,别人也都说这件衣服很衬我。对于今天的实验,我事先已经练习了很多次,此刻我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微笑着面对我的同学,抓起解剖刀准备动手。
这时,一个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好棒的衬衣!”我努力当它是耳边风,可是这时又一个声音在教室的后面响起,“那件衬衣是我爸爸的,他妈妈是我家的佣人,她从给救济站的口袋里拿走了那件衬衣。”我的心沉了下去,无法言语。
那可能只有一分钟的时间,但对于我来说却像是数十分钟之久,我尴尬地站在那里,脑中一片空白,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的衬衣上。我曾经凭自己出色的口才竞选上学生会副主席,但那一刻,我生平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哑口无言。我把头转到一边,然后听到一些人不怀好意地大笑起来。
我的生物老师要我开始解剖,我沉默地站在那里,他又一次作出提示,我仍旧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他说:“弗兰克林,你可以回去坐下了,你的分数是D。”我不知道哪一个更令我羞辱,是得到低分还是被人揭了老底。
回家以后,我把衬衣塞进衣柜的最底层,妈妈发现了,把它挂到了前面的显眼处,之后我又把它放到中间,但妈妈再一次把它移到前面。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再穿那件衬衣了,我回答:“我不再喜欢它了。”但她仍继续追问,我不想伤害她,却不得不告诉她真相。
我给她讲了那天在班里发生的事。妈妈沉默地坐下来,眼泪无声地滑落。然后她给她的雇主打电话:“我不能再为你家工作了。”她对他说,然后要求对方为那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道歉。在那天接下来的时间里,妈妈一直保持着沉默。
当晚,我偷听到妈妈哽咽着把她所受到的羞辱告诉了父亲,她是怎样辞去了工作,怎样地为我感到难过。她说她不能再做清洁工作了,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那么你想做什么?”爸爸问。“我想做一名教师。”她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但是你没有读过大学。”她用充满信心的口气说:“对,这就是我要去做的,而且我一定会做到的。”
第二天早晨,她去找教育部门的人事主管,他对她的想法表示欣赏,但没有相应的学位,她是无法教书的。当晚,妈妈,一位有7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个从高中毕业就远离校园的中年女人,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分享她要去上大学的计划。
此后,妈妈每天要抽9个小时去学习,她在晚餐桌上展开书本,和我们一起做功课。第一学期结束后,她立即去见人事主管,请求得到教师的职位。但她又被告知,“要有相应的教育学位,否则就不行。”第二学期,妈妈再次去找人事主管。他说:“你是认真的,是吧?我想我可以给你一个教师助理的位置。但你要教的是那些内心极度叛逆、学习缓慢、因种种原因而缺乏学习机会的孩子,你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很多老师都感到相当困难。”妈妈为得到了这个职位而欢呼雀跃。
每天一大早,她先帮我们作好去学校的准备,然后赶去工作,下班回家后再做晚饭,闲暇时还坚持学习。这对于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却是她想做的,也是她所热爱的。
妈妈在近5年的时间里,都在特殊教育中心做教师助理,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天我在教室里受到的轻率的评论。妈妈用她的行动在告诉我,应该怎样面对自己所处的逆境,并勇于挑战,而且永不放弃。
对我而言,那天我收好课本离开教室时,我的生物老师对我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艰难的一天,但是,我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来完成这个任务。”
后来,我在课堂上成功地解剖了青蛙,他改了我的分数,从D变成B。我想要A,但他说:“你应该在第一次就做到,这对其他人不公平。”
当我离开时,他说:“你认为只有你不得不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是吗?你认为只有你是从贫穷中长大的人,是吗?”我用肯定的语气对他说:“是!”我的老师用手臂环绕着我,接着给我讲述了他曾经在绝望中成长的故事。在毕业那天,他被别人所嘲笑,因为他没钱买像样的帽子和体面的礼服。他对我说,那时,他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到学校。
他说:“我了解你的感受,那时我的心情就和你一样。但是你知道吗?孩子,我相信你,我认为你是出众的,我的内心感觉得到。”
我再次无语。我们两人都极力忍住眼泪,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爱——一位白人教师对一个年轻黑人学生的爱。我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我的生物老师成了我的指导顾问。在我召开会议时,总能找到他的身影,而他会对我翘起大拇指——这是只有他和我分享的秘密。
我渐渐认识到,我们都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背景,但我们的许多经验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快乐,都希望追求生活中更美好的事情。
做一棵只管成长的树
做人就应该像树那样,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你只管自己生长,当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时,别人自然就理解你了……
他出生于辽宁沈阳,从小就喜欢音乐,并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9岁那年,为了让他的爱好有所发展,父亲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陪他来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
尽管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他非常懂事,也非常刻苦,除了学习文化课外,他每天都坚持练琴8小时以上。一段时间下来,他已能熟练地弹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这两首曲子的难度都相当高。
正当他沉浸在进步的喜悦中时,一天晚上,居委会的大妈气冲冲地敲开了他家的门。为了表达邻居们的愤慨,那位大妈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不要再弹琴了,你的琴声实在吓人,吵得大家都无法休息。你以为你是谁呀!贝多芬,克莱德曼?趁早收起那份心吧,学琴的人多得是,你看有几个人能真正出名呢?”
不仅如此,在学校里,许多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是东北的土包子,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更令他难受的是,一位钢琴老师也泼他的冷水说:“你还是赶紧回沈阳去吧,以你这样的资质,再过100年,也不可能成为一位钢琴家!”
他心灰意冷地回到租住的筒子楼里,哭着对父亲说:“我讨厌北京,讨厌钢琴,讨厌这里的一切,咱们回老家去吧,我再也不学琴了。”
父亲听后,没有像往常那样安慰他,而是将他带到公园的一片树林前,父亲指着其中的一棵树说:“孩子,之前曾有不少路人对它指指点点,有人说,这棵树平淡无奇,没有什么观赏价值;有人说,这棵树不久就会枯死,根本不会有长大的机会;有人说,从来没见过这么丑陋的树,简直是影响市容;也有人说,干脆把这棵树挖走,重新再栽一棵,免得它碍眼。对于人们的评头论足,这棵树一直保持着沉默,它只管自顾自地生长着,每天照样吸收阳光雨露,照样从土壤里吸取营养。你看现在,它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还开出了奇香无比的花。”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孩子,做人就应该像树那样,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你只管自己生长,当有一天你芬芳馥郁时,别人自然就理解你了。”听了父亲的话,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地练习钢琴,不管别人怎样打击他、讽刺他,他始终不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数十年如一日。8年后,谁也没有想到,当初这棵毫不起眼的小树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巨树,年仅17岁就享誉全球,万众瞩目。
他就是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部钢琴的发电机”“中国的莫扎特”的著名钢琴家郎朗,他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曾先后参加过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2008年诺贝尔颁奖音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的表演,还曾在美国白宫举办过专场独奏会,被奥巴马称赞为“世界和平的使者”。如今,郎朗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成为世界音乐的一张名片。
郎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可以说那棵树帮了他很大的忙。做一棵只管成长的树,这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
没有任何借口,能让你自暴自弃
没有任何借口能让你自暴自弃,一切全都取决于你,而不是别人。只要你肯尝试,你就能实现你的梦想。
肖恩·罗根斯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恩达尔市一个贫困家庭。父母离异后,她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继父染有毒瘾,一家人的收入几乎全部被继父拿去吸毒。全家人住在一个没有水没有电的废弃房屋里,往往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可是,就是这样的生活也不能长久维持。罗根斯上高中后不久,继父和生母突然人间蒸发,毫无消息。
罗根斯被弃养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别说上学,就连维持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可是,罗根斯不甘心,她不想就这样把自己抛弃,决心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考上一所有全额奖学金的大学。
为了生计,罗根斯不得不在放学后到大街上捡垃圾,以换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罗根斯从来不敢吃晚餐,因为,晚餐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太奢侈了。每天,她把捡到的垃圾归类后,再点燃一根蜡烛,伴着微弱的烛光复习功课。屋外,大雪纷飞,灯火阑珊;屋内,无水无电,寒冷异常。虽然没有晚餐,但是她很专注,因为只要拿起书本,她就忘掉了饥饿、寒冷与孤独。
时间一长,就连照明的蜡烛也成了罗根斯的重大开支。不过,她很快发现,如果遇到停电,学校会免费为住校的学生提供蜡烛,而这些没有用完的蜡烛往往被当作垃圾扔掉。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是,罗根斯很想得到这些即将被扔掉的免费蜡烛。
一天,罗根斯走进了宿舍管理处老师的办公室。她站在老师面前,双手攥着衣角,羞涩地说:“老师,那些没有用完的蜡烛能否送给我?”老师诧异地问:“罗根斯,你要那些蜡烛干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没有电,我需要蜡烛照明才能够学习!”老师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在美国这样发达而又美丽的国度,竟然还有用不起电的家庭。在老师的追问下,罗根斯说出了自己的遭遇。老师把罗根斯拥进怀里,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滴落在了罗根斯的脸颊上。
在老师的帮助下,学校为罗根斯提供了一份保洁工作。每天早晨6点,天还没有亮,罗根斯就匆匆赶到学校,穿上校工的服装,拿起扫帚,推着垃圾车,开始打扫教室与走廊。8点,上课铃声响起,罗根斯又急忙换上校服,拿着课本,跟其他同学一起走进教室。她工作和学习十分辛苦,但是,她的一日三餐毕竟有了保障,而且,更重要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了继续读书的机会。
由于刻苦努力,罗根斯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每一门功课都能顺利地拿到A,并且每次考试,她的综合成绩都一直保持在班级前10名。2012年夏季,即将高中毕业的她申报了北卡罗莱纳州4所大学,全都顺利获得入学许可通知。随后,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帮罗根斯申请全球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令罗根斯欣喜若狂的是,她竟然真的收到了哈佛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如此,哈佛大学还将向罗根斯提供学费、食宿补助,并且安排她到校内工作。
罗根斯当清洁工、考上哈佛的坎坷经历曝光后,引起了美国许多媒体的关注,就连美国最有名的媒体有线新闻网(CNN)也派出记者,到学校对罗根斯进行采访。同时,许多美国民众还捐钱给她。不过,对于这些捐款,罗根斯一分也没有花——她打算用这些捐款帮助那些和她有相同遭遇的青少年。因为,美国每年有160万个像罗根斯一样的少年被弃养。
在哈佛开学典礼上,罗根斯受邀发言。面对2000多名新生,罗根斯羞涩地说:“虽然父母将我遗弃,但我并不怨恨父母,因为这些经历给我上了我人生中宝贵的一课:没有任何借口能让你自暴自弃,一切全都取决于你,而不是别人。只要你肯尝试,你就能实现你的梦想。”
有梦不觉天涯远
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的人生也更加完善,因为他在京城找到了父亲向往的“天涯”。“天涯”不远,就在有梦想者的心里!
他有个“庸俗”的名字,叫王发财,出生在巍巍长白山腹地的一个叫上甸子的贫瘠山村。这个小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绝,父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走出大山,闯荡天涯去“发财”。
因为家境贫寒,王发财小学刚毕业就不得不辍学。看儿子回来,平时坚强的父亲也掉下了眼泪,哽咽地搂着王发财的头说:“不能上学委屈你了!”王发财当时尽量压抑着自己心中的苦痛,语气平和地说:“爸,没啥!我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以后也能闯荡天涯!”
为了解决没有书读的难题,王发财的腿几乎踏遍了村里所有有书人家的门槛儿。可尽管王发财很刻苦用功,但是这片贫瘠的故土很难承载一个山村少年五彩斑斓的梦想,这也暗暗预示着他的前程必定是无尽的漂泊和磨难。
只要有空闲,王发财便跑到邻乡去给工程队打工,一天下来,他稚嫩的肩膀要红肿好几天,这样1个月能挣近100元钱,可这些钱他1分也舍不得花,积攒下来,大都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
血汗钱都被王发财“挥霍”了,指望儿子下地多干活的父亲恼怒了,他觉得当年给儿子起名“发财”的意义已经不复存在,儿子在败家。他把儿子的书全都烧毁了,书变不成香喷喷的米饭,写作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山村里是没有出路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悬崖勒马,踏踏实实种田,多收粮食过好日子。
生活还要继续,为了省钱,也为了倔强的父亲不再烧书,他到白山市图书馆办了一个图书借阅证,去借一次书来回要花8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很难走,王发财常常跌得浑身是伤,可他没有退却,一周去两次图书馆,风雨不误。
在阅览室里,文学、哲学、历史,只要能够看到的书,他统统不放过,他如同一个赤贫者发现了宝藏,欣喜若狂,每翻一页书都有一股激动。
书越读越多,已不满足于欣赏的他开始试着写一些小文章。白天怕被父亲看见,他就晚上偷偷打着手电筒尝试着写作,写好后再偷偷按照杂志上的地址投出去。幸运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没想到,他的第一篇稿件就发表了。
不久稿费寄来了,居然有100多元,这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成了爆炸性新闻。父亲终于理解了儿子,让他专职写作,从此一篇篇美文见诸全国各大报刊。
几年后,当他看到吉林市一家杂志社招聘编辑时,经历过风雪洗练的他决定走出大山。可除了身份证,他手里只有一张小学毕业证。面对“我们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回答,王发财拿出一捆他发表过文章的期刊,这些署名“王发财”的文章让杂志社的总编辑眼睛一亮,王发财被破格聘用了。
从此他的文字之旅翻开了新的一页。他富有灵气的文笔和对工作的热情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但他心中的那个写作梦却越来越大,两年后他决定辞职去北京,去寻找更远的“天涯梦”。
那是王发财第一次进京,他像一尊刚出土的陶俑站立在火车站出口处,京城的气派让他有点眼花缭乱,他终于到了这个被人们称为“祖国心脏”的地方,看着周围红红绿绿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他坚信,这座城市一定能承载起他五彩斑斓的梦想。
没有任何身份和学历证明,为了生存,他在北京做过酒店清洁工,做过盒饭小贩,甚至烤过羊肉串,虽然没挣到钱,却领略了北京博大精深的文化,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京城闯出一片新天地,简陋而又拥挤的宿舍成了他的“写作工作室”,没有桌子,他就趴在地上写。白天要打点零工赚生活费,晚上为自己的命运“加班”,人在绝境中,求生的欲望是非同寻常的。创作赚稿费,成了他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
很快,国内一流杂志都纷纷与他签约,高稿酬给他带来了高收益,每月上万元的收入让他不再为生活发愁,而把写作当成了一种享受。他的故事还感动了在《中国电脑教育报》同样热爱写作的IT记者、女硕士生,她被王发财诚恳、奋进的精神所折服,成了他谈婚论嫁的女朋友。
经过3年的打拼,王发财已经完全融入了大都市的生活,经历了种种磨难,他的人生也更加完善,因为他在京城找到了父亲向往的“天涯”。
“天涯”不远,就在有梦想者的心里!
圣诞节的特殊礼物
他听了,眼里已经有了眼泪,没想到,老师也是穷苦孩子出身,老师也给人送过礼,而且被拒绝了!相比而言,他多幸福啊。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15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庭让同学们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旁边做修鞋匠。
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是有权有势的,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
从来的那天他就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别的孩子都穿着有牌子的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块,有人笑话他的书包破,他曾经哭过,可他没告诉过父母,因为怕父母伤心难过,因为这个书包还是妈妈狠下心给他买的。
对他最好的就是吴老师,吴老师总是鼓励他,笑眯眯地看着他,吴老师长得又年轻又漂亮,好多孩子都喜欢她。
圣诞节到了,所有孩子都给老师买了平安果,都是在那个最大的超市买来的。有包蛇果的,有包脐橙的,还有包苹果的。一个平安果便宜的要10块,贵的要几十块,他没有钱,也不想和父母要钱,于是他煮了家里的一个鸡蛋送给了吴老师。
他小心翼翼地拿着那个鸡蛋,用一张好看的红纸包上,同学们问他:“你包的什么?怎么这么小这么难看?”他说:“鸡蛋,送给吴老师的。”
所有人都哈哈地笑着,他自卑地低下头,他想,送给老师,老师会不会也笑话他?
但想不到吴老师不但没有笑话他,而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同学们,这是吴老师收到的最与众不同的礼物,这说明这个同学很有创意,其实不必给老师买什么平安果,有这份心老师就很高兴很激动了。”
他哭了,觉得老师对他真好,他总以为自己是穷人的孩子会受到歧视,总以为自己没有尊严,但老师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老师还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小女孩,她们家很穷,她是个穷孩子,有一天,她的母亲带着她去给校长送礼,想让孩子转到这个中心小学来,她母亲把家里的唯一一只老母鸡送给了校长,那时的校长是村长的儿子,她和母亲说明了来意,并且把那只老母鸡送给了校长,校长说,谁要这东西?我们早吃腻了老母鸡,连小柴鸡都不爱吃了。
那句话刺伤了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她们没有去成中心小学,小女孩还在她们村子里上小学,但她明白了自己应该发奋努力,年年考第一,最后,她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一中,后来,她又考上师范,在一所小学里教书。
孩子们听完那个故事都很感动,吴老师说:“那个女孩子就是我。”
他听了,眼里已经有了眼泪,没想到,老师也是穷苦孩子出身,老师也给人送过礼,而且被拒绝了!相比而言,他多幸福啊。
老师说:“同学们,大家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所以,这个鸡蛋是不是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大家都鼓起掌,而他趴在桌子上,哭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