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时间的彼岸-2000年,汉江,波特兰,纽约(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高翔抱着宝宝从停车场出来,正准备进海洋世界,突然看到许久没见的孙若迪,他停住脚步,孙若迪也恰好回过身来,一怔之下,走了过来:“高翔,你好。”

    “你好。”

    她伸手摸下宝宝的头,笑道:“哇,宝宝都这么大了,应该有三岁了吧?”

    “对,他三个月前刚过了三岁生日。”

    “对嘛,我就记得他生日是在12月底。”她凑近宝宝,“嗨,宝宝,你好,你一岁生日的时候,我还抱过你。”

    宝宝歪着头看着她,高翔笑道:“叫阿姨啊,宝宝。”

    宝宝冷不丁开了口:“你是我妈妈吗?”

    高翔与孙若迪一齐大惊,宝宝眨着眼睛,一脸无辜地对高翔说:“奶奶给我看过照片,说她是我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回不来。”

    孙若迪一怔,接着禁不住笑出了声,高翔哭笑不得:“宝宝,她不是你妈妈,是爸爸的一个朋友。”

    宝宝再次目不转睛地看着孙若迪,孙若迪柔声说:“宝宝,也许我只是跟你妈妈长得有一点儿像。”

    这个解释让宝宝略微释然:“嗯,我妈妈穿一条红裙子,头发很长很直,比你漂亮。”

    孙若迪抚了一下自己烫过不久的披肩发:“那是一定的。”

    高翔好不尴尬,将他交到身后的保姆手里:“宝宝,跟阿姨说再见,去前面等着,爸爸马上过来。”等保姆带宝宝走开,他才说:“对不起,若迪。我妈搅的这个乌龙太不像话了,一定是宝宝问她,她随便拿你的照片搪塞孩子。”

    “没什么,我倒是能理解阿姨,大人确实不好开口对这么小的孩子说他妈妈已经去世了。”她突然话锋一转,“这么说你还留着我的照片?”

    他苦笑:“难道你把我的照片全丢进碎纸机了吗?”

    “那倒没有,不过我全收进了一个鞋盒,也许再不会打开了。”

    “这样处理也不错。你不介意这件事就好,现在怎么样?”

    “还好,换了份工作,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比以前忙一些,今天是来海洋世界谈广告策划的。你呢?”

    “跟以前一样,除了忙工作,就是带孩子。”

    她若有所思,隔了一会儿才说:“刚才看你抱着宝宝跟他讲话的样子,父爱流露,温柔得让我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翔笑道:“我能算基本称职的爸爸,这一点我不用谦虚。”

    “宝宝现在身体怎么样,根治手术动了没有?”

    提到这个问题,高翔心情便有些沉重:“没有,去年9月,本来打算做手术,可是刚一开胸就出现意外,他心跳一度停止,电击之后才抢救过来,医生只能放弃手术,又缝合起来。”

    孙若迪大为意外,同时又满是同情:“那怎么办?”

    “这半年时间,他情况很糟糕,肺部反复感染,身体虚弱,医生不敢再冒险给他动手术,我母亲也害怕再出现那种情况。我其实不该带他来这里,可老关在家里,他也嫌闷,小区里来过这里的孩子一炫耀,他就总磨着我带他来。”

    “唉,宝宝真可怜。你和你妈妈一定很辛苦。”

    “我还好,我妈妈为了宝宝确实非常操心。”

    孙若迪叹了一口气:“阿姨真了不起,她是我见过的最慈爱的奶奶了。”

    高翔完全同意这一点。陈子惠也许是不合格的母亲,过于溺爱的姐姐,但她对于宝宝的疼爱与坚持,确实是这个病弱的孩子能支撑到现在的最大原因。

    “想到我差一点儿就真的成为宝宝妈妈,这感觉真是……挺奇妙的。”

    想起往事,两人都不觉有些惆怅,孙若迪勉强一笑,岔开话题:“你交了新女朋友吧?”

    他摇头:“没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她不客气地批评他:“这话说得太傲慢了。”

    “你呢?”

    “有人追求,”她大方地承认,“但是,还没到正式交往的地步。”

    他叹了一口气:“我很想大方地祝福你,不过,又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得了吧,你恐怕早把我甩到了脑后。”

    他温和地说:“不会的,你是我第一个女朋友,若迪。”

    她只好勉强一笑:“嗯,还好占据了你的初恋,不管是谁,都抢不走这个的。对了,小安现在怎么样?”

    高翔有片刻默然:“她去年8月跟她妈妈去了美国。”

    孙若迪不禁惊讶,这时宝宝在远处拼命向高翔招手,他挥挥手示意:“我得走了,若迪,我们有空再联络。”

    她神情复杂地点点头:“再见。”

    高翔带宝宝在海洋世界玩了两个小时,给他买了他想要的全套海豚玩具,才说服他离开,到家时他已经累得睡着。高翔将他抱回房间放到小床上,陈子惠替他擦着额头的汗,怜爱地说:“宝宝跟你是真亲,我带他去公园,他都没玩得这么疯的。”

    他示意母亲出来:“他现在走几步路就支撑不住要蹲下来,手术恐怕不能再拖下去了。”

    陈子惠面色惨然:“我实在是怕像去年那样,险些就……死在手术台上。现在身体弱是弱一点儿,可至少没生命危险。”

    “妈妈,医生说了,他慢慢长大,心脏的负荷只会越来越大,血管畸形会更严重。”

    “那一定不能去上次那家医院了。”

    “嗯,我正托一个新认识的朋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看到哪里动手术最好。”他转而问她,“您为什么把若迪的照片给宝宝看,还说是他妈妈?”

    陈子惠并没当一回事:“他上次住院的时候突然缠着我问,为什么那个叫果果的小朋友有妈妈陪着,他只有奶奶和爸爸陪着,他妈妈在哪里?我只好说他妈妈出了远门,他还不罢休,问他妈妈长什么样。”她摊一摊手,“我只好拿你以前跟若迪的一张合影给他看。”

    高翔没好气地说:“您编起谎来倒真是一向流利不打草稿,就没想想宝宝长大了再追问下去怎么说。再说,若迪也住在汉江市,您有没有想过万一碰到怎么办?”

    “哪有那么巧?我只拿照片给他看了一眼而已,小孩子嘛,一转眼就忘了。”

    “转眼就忘?”高翔冷笑,“我们今天碰到了若迪,宝宝直接管人家叫妈妈了。”

    陈子惠一怔,居然笑出了声,显然觉得这事很有趣:“要不你还是跟若迪和好吧,这女孩子我还是很满意的。”

    高翔烦恼地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我再说一次,不要管我的事,不要再给宝宝乱编故事了。”

    陈子惠哼了一声:“就算我跟你爸爸离了婚,我也是你妈妈,你的事我有权利管。”

    提起父亲,高翔简直无语:“外公已经反复劝您别提离婚这事了。爸爸上次过来,您怎么又把他关在门外?”

    “我跟他没什么可说的,他最好识趣不要再来烦我。”

    “他要真识趣不来,您的火气会更大,找碴儿打电话过去又是一通大吵大闹。”

    “他做出那种事来,我不杀了他,不把他赶出我们陈家,他就该谢天谢地了。还想过太平日子,安享富贵,门儿都没有。”

    “爸爸可没安享富贵,在公司里他工作得比谁都努力,这是外公也承认的。”

    “那是他应该做的,别指望我因此就原谅他。”

    高翔看着她那副咬牙切齿的样子,只得摇头:“这样没完没了闹下去有意思吗?”

    “我也再说一次,我是不可能原谅他的。”

    “好吧,随便您,当我什么也没说。”

    高翔清楚,要让陈子惠放下执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只能庆幸,到了某个年龄,也许还是会为父母之间的关系而烦恼,但也只是烦恼而已,他真正感到痛苦的则是另一些事。

    他有他的执念。

    一向说不上细心的陈子惠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不管是想扯来张三李四介绍的女孩子让他交往,还是听到孙若迪的名字就想让他们复合,陈子惠只是想让他忘记左思安。而他做不到。

    左思安去了美国,高翔甚至不知道她具体哪一天走的。

    在她走之前,他曾数次在放学时间去师大附中,将车停在稍远的地方,注视着左思安从师大附中出来。有一次他看到那个打篮球的高个男生接她,陪她一起走到车站,送她回家,其他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她安静地站在车站内候车的乘客中间,沉重的书包搭在一边肩上,压得肩膀微微倾斜。她要坐的公交车进站,她从不会与人拥挤,总是最后一个上车,然后出现在车子中间的车窗里,抬手抓着扶手,漠然看着前方。

    他知道在劝左思安接受母亲的安排之后,这种窥视未免可悲,可是他做不到断然放弃,他更无法忘记她答应去美国之后那平静而黯淡的眼神,与在公园中炽烈明亮到要燃烧起来的样子对比强烈。

    到了8月底,宝宝排期动手术,一上手术台便出现意外,险些不治,他们全家都被吓到,陈子惠更是几乎崩溃,那段时间他一直守在医院里。等宝宝终于能够出院了,他再去学校,已经见不到左思安了。他开车去她家楼下,她家没人。他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

    她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没有按他嘱咐的那样给他打电话告别,更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仿佛决意彻底从他生活中消失。

    秋去冬来,紧接着新的一年开始,短暂的春天之后又是一个漫长的炎夏。生活周而复始地继续着,高翔继续上班、照顾宝宝,维持着有规律的生活,但他的内心有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缺口,并没能随着时间流逝复原。

    他回到清岗办事,找到在清岗中学读书的晶晶,左思安果然仍在和她通信。晶晶告诉她:“上个月接到小安姐的信,说她的英文有了很大进步,上课能听懂80%的内容了。对了,她还说那边很多中学生都会开车,她也准备去考驾照。”

    他记下左思安寄来的航空信封上的地址:Portland, Maine(缅因州波特兰)。

    回家后,他上网搜索,才知道美国至少有两个叫Portland的城市,一个在俄勒冈州,较为著名,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另一个则是左思安随母亲去的地方,是位于缅因州境内仅有6万多人口的城市。

    他出生的清岗县境内有40万人,目前居住的汉江市有700万居民,实在无法想象在仅有数万人的小城生活是什么感觉。

    东部港口城市,离波士顿170公里,临卡斯科湾,1632年开埠,1786年改用现名,历史上曾发生四次大的火灾——高翔能搜索到的关于这个城市的介绍简单得近于空白。

    数次浴火之后,城市的座右铭为拉丁文:Resurgam,意为:我将重生。他的目光落在这句话上。

    左思安在那里获得了重生吗?

    2

    缅因州的面积在美国50个州里排第39位,地广人稀。波特兰已经是州内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但按中国人的标准来讲,还是只能算一个安静的小城,城内绝大部分居民是白人,很少看到东方面孔。

    于佳在位于缅因州波特兰的一家私营地质研究机构做博士后,Peter先行回国之后,已经申请了位于波特兰附近的一所文理学院的教职。左思安插班进入当地一所公立高中,成为整个学校里唯一的中国学生。她早已经适应相对的孤独状态,并不觉得这种与他人不同,缺乏交流的陌生环境难以忍受。只是她仍旧卡在语言问题上,像她这样才读完高一的学生,到美国后一般都会选择从十年级读起,但于佳看过美国高中的数学课本,觉得程度浅显,对于读过国内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讲,根本不成问题,再加上左思安已经在初三休学耽搁了一年时间,便要求她直接进入十一年级就读。

    十一年级是美国高中阶段最紧张的一年,理科方面,左思安在国内打下的基础算得上扎实,就算上课听得半懂不懂,也还不至于有太大问题,她最觉得头痛的就是英语与社会学,英语课指定的阅读范围几乎是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而社会学涉及的美国社会政治形态与结构更让她如同云山雾罩一般无法理解。而且美国高中教学很多采用讨论方式进行,一堂课下来,她努力理解别人的发言尚且力有不及,根本无法加入进去,加上她性格内向,也不喜欢参与争论,主动表达观点,学习上的压力变成心理压力,她的失眠变得更加严重。

    于佳向来在学业这件事上对人对己要求一样高,意识不到存在压力这回事。她认为学习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付出努力来解决,而左思安的问题在她看来是努力的程度不够,没有树立目标,没有进入专注学习的状态而已。

    她一再提醒左思安,到了十二年级,就要开始面临申请大学,如果想成功申请到好的大学,必须更加用功才行。左思安没有向母亲解释求得理解的习惯,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苦苦撑着。

    倒是定期过来的Peter注意到了左思安的精神状况不对,但Peter按美国人的观念,认为左思安的问题是心理创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她处于封闭状态,无法与周围建立有效交流,左思安对他的冷漠更让他觉得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他与于佳谈起这一点,于佳跟国内一般学理工科的人一样,照例对一切缺乏实证的学说将信将疑,听到Peter建议让左思安看心理医生,顿时皱眉:“小安只是内向,哪至于有心理疾病要看医生。”

    Peter笑道:“我知道你们的文化忌讳谈心理问题,但人人都需要帮助,看医生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可怕。我当年离婚后十分沮丧,看过两年心理医生才走出来。所以我很佩服你能独立处理好所有压力,实在太强大了。”

    “我们有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小安对我都不愿意讲她的心事,怎么可能同意跟医生讲。”

    “有时候受害者会有一种内疚感,把一切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这种情绪不通过某种途径宣泄出来,是非常有害的。不喜欢正式约见心理医生的话,也有其他途径。据我所知,学校里一般都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员,他们都接受过专业训练,学生可以预约心理辅导;或者她也可以去参加性侵受害者互助小组,那里都是有相同境遇的人在一起匿名倾诉讨论,可以帮助她更快走出阴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