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妃有心教训儿子几句,可是近臣内侍,宫卫禁军,四下里也不知围了多少人,有些道理虽然是真道理,却是不便说与人听的,尤其是身为皇家的一员,她张了张嘴,终只化作长长的一声叹息:“娘娘,咱们回宫吧。这个不肖子,不要去管他!”
眼见鸾驾起行,赵元佐捂着脸颊,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他不明白,一向疼爱他,从小也不动他一手指头的娘亲,为什么要打他?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赵元佐在心底里愤懑地呐喊。
※※※
幽州城下,战火如荼。
就在收集材料,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军匠们赶制出了八百台石砲,箭雨、石雨,每天不花钱似的往幽州城里倾泻,登云梯,擂城门、垒土山、挖地道,种种战术无所不用其极。城中守军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也是见招拆招,竭力抵抗。
辽国援军面对宋军这个庞然大物一点办法也没有,宋军的庞大阵图一旦运转起来,简直就是一台巨大的可怕的绞肉机,这个大阵比起当年子午谷赵匡胤与萧后的一战时更加完善缜密,尤其是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完善补充,与地势进行完美结合,其重甲步兵配备的是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接受的是最科学的训练,组成的最精妙的阵法,正面作战天下无敌,简直填多少兵进去都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辽国援军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大模大样的围城,攻城,却一筹莫展,宋军只和你打阵地战,根本不来主动扰战,你能如何?这数十万大军就堆在幽州城下,人吃马喂,每天花钱如流水,简直都要叫人崩溃了。
这时候,宋军却已腾出手来,开始剪除幽州周围的城池了。耶律斜轸本来是来增援幽州的,可是几番大战接连受挫,损兵折将却奈何不得赵光义最得意的“平戎万全大阵”,士气无比低落,在接连吃了几次败仗之后,耶律斜轸麾下的渤海军主帅大鸾河率所部渤海军降宋。
渤海国是被辽国吞并的,如今才没过几年,渤海军不够忠诚有情可愿,可是此后不久,又有一人降宋,虽然他没能把自己的军队都拉过去,只带了两百多个亲信,却在辽军阵营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个是辽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扎卢存。
铁林军是辽国最精锐的军队之一,在历史上也颇负盛誉,宋代三大重甲骑兵,就是辽国的铁林军,原本历史上西夏国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而李扎卢存也是辽国契丹系的高级将领,此人降宋,消息传来,辽军士气一落千丈。
他的降宋,立即产生了骨牌效应,辽顺州守将建雄军节度使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举城纳降,幽州城正式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岌岌可危。
消息传回上京,举朝哗然,宋军一连串的胜利,孤儿寡母的当政,把辽人的雄心打击得荡然无存,许多朝臣不禁想起了匈奴、突厥相继丢失汗帐,远奔西域的下场,开始考虑放弃幽云十六州,收缩兵马,保其故地。有一个人倡议,便有十个人、百个人响应,一时间辽国朝堂上喧嚣的都是同一个声音:“放弃幽云十六州,收缩兵马,以保全辽国!”
“胡说八道!再有敢言弃我国土,退兵自保者,杀无赦!”
萧绰按剑而起,天然妩媚的眉宇间竟是一片煞气,骇得满堂文武无人敢言,只剩下这个女人掷地有声的豪言:“昔我大辽,纵横天下,莫有敢挡者,纵以柴荣、赵匡胤之才略,亦奈我何?而今幽州城危在旦夕,守军面对三十万敌军,苦守月余,不失寸土,唯候我大辽虎狼之师赴援解围,你们居然胆怯畏战一至于斯?”
环顾满堂,萧绰刚烈、决然地道:“你们退,本宫不退!本宫要携皇上,御驾亲征,如果要死,大辽勇士,死也要死个轰轰烈烈,本宫与皇上,就战死在幽州城下!”
眼见一个妙龄女子竟有如此血气之勇,满朝文武惭颜不敢相对,萧绰一番决然的话也激起了他们的凶悍之气,当下众文武鼓起余勇,再向各部急征兵马,继续组织援军,准备驰援幽州。与此同时,萧绰急诏,令耶律休哥不管是战是和,都要尽快结束与室韦、女真之战,立即回师,保卫南京!
尸横遍野,遍地狼藉。
杨继业和尚波千坐镇中军,不断投入兵力,战团越来越形壮大,从山巅俯瞰下去,整个平原上到处都是横冲直撞的兵马,杀得惊天动地,日月无光。
就在此时,西南方向地平线上烟尘腾起,先是一缕黑线,然后迅速向前推进,烟尘滚滚如同一条张牙舞爪择人而噬的黄龙,风驰电掣一般飞卷而来。两军交战正酣,猛地杀出一路奇兵,令所有人都为之一惊,靠近西南方的交战双方最先静了下来,然后好像瘟疫一般,传遍了整个疆场。
大旗漫卷,迎风猎猎,斗大的一个童字映入眼帘,尚波千营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他们的“援军”……到了!
第617章
胜败
兵败如山倒,尚波千东突西杀,已杀得天昏地暗,他只认准的南方,奋力向前冲去。他的大军浩浩荡荡,还有大量的后备军队没有投入战斗,今天是首战,他本就没指望能一战定君臣,这场仗还有得打呢,怎能马上投入全部兵力?
可是眼下,恰恰是这尚未投入战斗的后备军队被童羽的大军拦腰截断,尚波千手中锋利的钢刀已经卷了刃,刀上满是粘稠的鲜血、肉靡、骨头碴子,得胜钩上挂着的钢叉上也是滴滴嗒嗒淌血,那都是旁人的鲜血溅上去的。
无数的人马挤在这里,太稠密了,他的钢叉在这种环境下用起来远不如钢刀趁手,这一路厮杀,他还没来得动用自己的长兵器。好不容易冲到后阵,就见前面蜂聚蚁集一般,密集的骑兵队伍呼号着向他冲过来。
那兵都是童羽的巴蜀兵,喊着他听不懂的方言,可他们胯下的骏马,都是他尚波千费尽心机为他们配备的啊!
尚波千的心在滴血,他搞不明白,童羽怎么就降了杨浩,怎么就肯辜负他的信任,在如此紧要的时刻,向他的腹心狠狠地捅上了一刀,以至一败涂地。
当童羽率领大军疾冲而来的时候,所有的吐蕃兵都以为自己的援军到了,一路援军,左右不了战场的形势,但是战场上军心士气是十分重要的,在双方交战正酣的时候,己方突增一路生力军,足以令得敌军沮丧,失去战斗欲望。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路援军风驰电掣一般杀到战场上,二话不说便挺枪拔刀,突入了尚波千的后阵,浩浩荡荡的铁骑洪流迎上全无防备、正在雀跃欢呼的队伍,立刻就像烧红的钢刀切牛油一般,毫不费力地刺进了尚波千的后阵,把他本来稳如泰山的后阵搅了个天翻地覆。
王泥猪惊呆了,瞪着一双牛眼大叫道:“童羽在做什么?被马蹄子刨了脑袋不成,怎么傻乎乎的杀进了咱们的队伍?”
尚波千却在刹那间便明白了一件事:“童羽已降杨浩,大势去矣!”
他不知道纵横巴蜀的大盗童羽,走投无路,败走陇右的义军首领,何时与杨浩搭上了线,但是眼前血淋淋的事实却告诉他,此战已败,而且是残败。
就算童羽率领他的人马站到杨浩一边,也不过是壮大了对方的军威,这五万人马的加入,还不足以让尚波千三军混乱,全无还手之力。可是童羽是在关键时刻突然赶到,一头扎进了他的后阵,别说是他尚波千,换了任何一员良将,骤然遇到这样的场面,都唯有一个下场:兵败山倾。
尚波千无暇发怒,立即下令全军扑向后阵,务必将童羽突入后阵的兵马冲开,这是唯一的生路。他麾下的将领也都意识到了其中的凶险,在尚波千的指挥下,全军返身向自己的后阵杀了过去。至于当面之敌,他们已经顾不得了,杨继业一见童羽依约赶到,立即挥动令旗,喝令全军掩杀。
各路将领这才知道杨浩为何在战前夸下海口,居然要一战而夺四堡四寨,如果打得好,这一战便将尚波千的人头留下,怕也不是难事啊!众将领提起精神,率本部人马一窝蜂地冲了上去,什么冲锋侧击,阵形旗鼓,现在根本就是在痛打落水狗,想杀多少人,只看你跑的多快,谁还讲究那个。
这一通杀,真个是尸横遍野,血流飘橹,箭雨呼啸,枪戟如林,整片大地上波翻浪涌,哀号漫天。
“尚波千,留下狗头再走!”
眼见就要冲开两面作战的童羽人马,斜刺里忽地百余铁骑赶到,一色的轻甲,一色的红披风,一色的斩马刀,看起来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前方一员虎将,提刀横刀,所过之处波分浪裂,人仰马翻,眼看将到近前,那马上的大胡子将军忽然暴叫一声,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手中斩马刀一招力劈华山当头劈下。
“开!”
尚波千大骇,眼见这人冲得甚急,根本无暇提马闪开,只得硬着头皮弃刀举钢叉相迎,吐力开声,猛迎上去。
尚波千马战的兵器是三股托天叉,纯钢的叉杆,足有鹅卵粗细,三道钢刃,锃亮放光。
那员将一刀劈下,“当”地一声巨响,刀头弹起,火星四溅,尚波千猛地一闭眼,虽然弹开了这一刀,铁屑溅进眼中,却是眼泪直流,显得好不狼狈。
那员将正是杨浩麾下虎将艾义海,这一刀被崩开,他不由惊咦一声,紧接着他与尚波千双马错身而过,然后一圈马,轮起崩出豁口的大刀左劈右砍,把护在尚波千周围的几员扈兵砍翻在地,再看尚波千时,见他闭着一只眼,脸上泪水滚滚,模样说不出的滑稽,不由放声大笑:“乖孙儿,哭什么哭,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如此这般忒没出息。”
尚波千几时受过这样的侮辱,不由心中大怒,有心上前再战,可是眼睛太不争气。这时秃逋浴血冲来,见此情景挺枪便向艾义海刺去,口中大叫:“大哥快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有秃逋拼死抵住艾义海,尚波千钢牙一错,忍恨继续向前冲去。童羽亲率大军突入尚波千后阵,一路向前冲杀,惊愕不明所以的吐蕃兵被砍翻一片,不过他们很快便也反应过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钢刀加颈还有不反抗的?童羽和铁牛一路往前冲,左右两侧的吐蕃兵则拼命向他们杀来,试图重新合流,一时之间他们只能竭力向前冲,给吐蕃兵制造更大的混乱,还不能圈马杀回来。
结果尚波千终于在巴蜀兵的队伍中撕开了一道口子,与后军合兵一处,尚波千倒底年纪大了,不复当年之勇,这一通杀,杀得盔歪甲斜,精疲力竭,好不容易突入自己的队伍,他呼呼地喘着粗气,圈马回头,仍然试图稳住阵脚,要知道一旦全军溃败,其伤亡较之死战还要严重十分,但有一线希望,他也不会选择逃命。
可这刚一回头,就见一员小将拍马如飞,直奔他而来,尚波千的模样倒也不是人人认得,只不过他那大旗就是标志,而吐蕃兵少有甲胄齐全的,他那全身的披挂,便也标明了他的身份,十分好认。
那小将手中一杆枪当真了得,枪尖吐缩如毒蛇之信,抖枪一刺枪缨便是突突乱颤,一奔眉心,二奔两肩,一马三枪熟稔无比。数百名使大枪的骑士紧随其后,形成一个严密的锲形阵,凿穿而过,势若破竹。
尚波千不认得杨延朗,更不认得这杨家枪,却看得出这小将枪法玄妙,他迷了的眼睛已经好了,只是被揉得血红一片,一见那小将挺枪跃马直奔他而来,这些西夏将领一个个的似乎都认准了他,连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想取他性命,不由怒从心生,他大喝一声,紧紧握起钢叉,睁着血红的一双眼睛便冲了上去。
“砰!扑愣愣……”
杨延朗一摇手中大枪,便抖了一个碗口大的枪花出来,眉心、咽喉、心口、小腹,居然一马四枪,变化之大,远甚于方才。尚波千大骇,他手中的钢叉可使不出这么精妙的招术来,当下只得硬着头皮以一力降十惠的手法,当胸一叉狠狠搠去,以两败俱伤之法逼着杨延朗收枪。
杨延朗一见,果然收枪封枪,“当当当”一连三击,二人错马而过,二马一错镫的当口,杨延朗手中长枪突然一滑,手顺着枪杆儿直滑至一尺半长的枪头部分,然后长枪自肋下又突然反刺而出,直取尚波千的后脑,这一枪突如闪电,出手狠辣无匹,取位刁钻毒辣,本可取了尚波千性命,不过尚波千错身而过,杨延朗的部下已齐齐出枪,四杆大枪闪电般刺向尚波千的胸、颈、腰、腿,尚波千奋起余力,挥叉一挡,磕开四杆长枪,伸手一拔腰间长刀,霹雳大喝声中,一刀将当面一名士卒劈成了两半。
他的刀已经卷刃,这口刀是奔走间又换上的一口刀,刀口沉重,倒也锋利,这奋力一刀,几乎连马都劈成了两半,身形前倾,坐姿有了变化,杨延朗这一枪便没有刺中要害,锋利的枪尖刺穿了头盔,贴着他的头皮直穿过去,连发髻都刺散了。
尚波千后脑顶被豁开一道口子,头发和鲜血哗地一下便披洒下来,一头蓬头垢面,鲜血顺着后脖梗子直流到身上,把尚波千吓得魂飞魄散,本来扬起手中长刀还要逞凶,这时急忙弃了钢叉,一拨马头,落荒便逃。
杨延朗一枪刺出,便跃进了吐蕃兵中,那长枪犹如一条灵蛇,攸尔又抽了回来,长枪如蛇信般一吞一吐,枪尖未出,挂在枪尖上的头盔先飞了出去,“噗”地一声砸中一个吐蕃兵的鼻梁,把鼻梁骨都砸塌了,一声惨叫还未喊出来,他的咽喉和心口便血洞宛然,仰面栽下。随即杨延朗大枪一振,“呜”地一声荡起颤巍巍一层波纹,左右两名吐蕃兵如遭雷殛,砰地一声栽下马去,还未站起便发觉臂骨已然折断,紧接着无数只碗口大的马蹄便自头顶践踏下来,只惨嚎几声,便被千军万马踩成了烂泥。
杨延朗解了己围,圈马再看,只见尚波千早已冲击吐蕃兵的阵围,急惶惶正向远处逃窜,唾手可得的大功眼看就要插翅飞去,杨延朗不禁焦急起来,手中大枪一抡,扫开一圈敌军,迅疾无比的反手摘下战弓,搭弦扣箭,“嗡”地一声一矢飞去,可惜战场上人头攒动,战马奔跑,杨延朗一箭去如流星,也是尚波千命大,恰有一个吐蕃兵跃马驰过,这一箭自他肋下狠狠贯入,却让尚波千捡了个便宜。
经过一吓,尚波千稳住阵脚,收扰兵马的想法彻底抛到了九宵云外,这一路急急南逃,先后又遭遇了拓拔昊风和张崇巍的兵马追击阻截,艾义海和杨延朗也是阴魂不散,尚波千接连遇险,全赖部下拼命搭救,到后来干脆扔了大旗,只顾逃命。
主帅的大旗就是一军的灵魂所系,帅旗倒了,三军再无战意,登时一哄而散,尚波千的败亡,已是不可挽回了。
※※※
尚波千逃命的当口,赵光义也在逃命。
从胜利到失败,从天堂到地狱,距离竟然是如此的近,趴在驴车上,颠簸的快散了架的赵光义,直到此时还不敢相信。
其实幽州之战,赵光义打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闪电出击,直取幽州,那股子劲头把一向舛傲不驯的辽人都吓呆了,若不是萧绰坚决不肯屈服,此刻辽人早已放弃了幽云十六州,龟缩到他们还在逐草而居,流徙放牧的年代所固有的大漠草原上去了。
可是辽人中还是不乏才智之士的,宋军的阵法是最令他们头痛的东西,二十万援军与宋军对峙着却一筹莫展,只能眼看着他们对幽州城无休止地发动进攻,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很难应对宋军这种经过无数次推敲,模拟过种种应敌情形而研究出来的阵法,于是他们在与宋军僵持期间,一直在努力研究宋军的阵法,希望能够找到它的弱点。
这个弱点真的被他们找到了,他们每天冲击宋军大阵,将领们站在高处,居高临下俯瞰全局,认真记忆宋军的种种应变措施,然后潜心进行研究,很快,他们就发现,宋军的这个“平戎万全大阵”是无敌的,至少对他们来说是无敌的,因为他们对阵图的了解较之中原的将领差的太远,虽然辽人接受汉学的程度很高,底蕴终究比不了中原汉人。
不过,“平戎万全大阵”是由人构成的,阵法没有破绽,人却有破绽,在连续几天的仔细观察,付出大量牺牲之后,他们终于发现,这个大阵有一阵弱点,那处弱点就是渤海军的营地。渤海军是最早投降宋军的兵马,第二个降宋的铁林军统帅李札卢存只带了两百多人过去,而渤海军却是全军投降。
这么多的兵马,赵光义当然不能把他们像闲汉一般地养起来,恰好他分兵攻打周边诸城邑,又要分兵与辽国援军对峙,布署“平戎万全大阵”的兵马稍有欠缺,刚刚投降的渤海军忠诚度还不够,不放心派他们出去攻城掠寨,或与辽军阵前对峙,便把他们安排在了“平戎万全大阵”之中。
渤海军刚刚投降,不要说对这阵法全不熟悉,就连旗令号令都还没有掌握万全,一逢做战,需要他们按照阵法演变的时候,他们就手忙脚乱,乱烘烘的失了章法。辽人发现,这支渤海军,是他们能够找出的唯一一个弱点,于是便把攻击重点放在了渤海军的方向。
一支精挑细选出来的兵马,就这样冲破了渤海军的防地,顺利进了幽州城,其他各部兵马未有命令,不敢擅离本阵,唯恐整个大阵为之崩溃,而渤海军惊慌失措,既来不及应变,也没想到及时准确地上报军情,指挥着三十万大军,隔着几十里路的赵光义直到辽军入城很久,居然才知道消息。
这一路援军入城,对补充幽州守城兵力来说意义不大,但是这是宋军围城以来第一支顺利突破宋军防线进入城中的援军,已绝望至极,陷入崩溃边缘的幽州守军欢声雷动。这件事对于城内城外的辽军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因为这一件事,守军士气高涨,坚守之志更加坚强,而城外的辽国援军也一扫颓态,信心在重新恢复。
赵光义得知辽国援军入城,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将御营中军从宝光寺移至城北,亲临一线,向驻扎在清河一线的辽国援军和幽州城内守军同时发起了攻击。天子一怒,血流飘橹,这一战辽国援军大败,但是幽州城仍然稳稳地掌握在辽人手中,幽州城头仍然飘扬着辽国的大旗。
在此之后,本已绝望的辽国援军和守城兵马重又不屈不挠地展开了抵抗,如果没有这支兵马入城,或许幽州城已然打起白旗,或许辽国的二十万援军早已颓然放弃救援,黯然北返,可是因为这一件事,他们的抵抗延长了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时间的延长,使得战争的胜利天平开始向辽人倾斜,这时候,耶律休哥来了。
古德里安挥军杀进苏联,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的时候,可曾想过会在列宁格勒遭遇朱可夫?
英国人在非洲打得意大利人抱头鼠窜的时候,可曾想到会碰到“沙漠之狐”?
很多时候,历史的发展只是一个偶然,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彻底改变。
远涉异国,长期作战的处境,已经使得士卒们开始有了疲惫的感觉,坚韧的好象钢丝似的辽国守军屡屡似乎要绷断,却又屡屡坚持下来的斗志,使得徒有付出而无所获的士兵们开始有了些厌战的感觉,这个时候,耶律休哥率领迭赖五院部的精兵自上京气势汹汹而来。
迭剌五院部、六院部,是辽国最精锐的兵马,六院部驻扎西线,当初曾远赴银州追拿过庆王耶律盛。而五院部一直驻扎在东线,这还是第一次亮相。
这支军队刚刚打垮了女真人和室韦人的联军,把室韦人像赶兔子一样赶回极北苦寒之地,把女真人赶进了深山老林,他们正要继续不依不饶地追下去,彻底把敌人打垮打残的时候,耶律休哥收到了萧太后的旨意。于是,迭剌五院部的勇士们跨上他们的战马,揣着北珠貂皮,挟着女真的女人,斗志昂扬地返回了上京,把战利品往自家宅院里一扔,便马不停蹄地向南京杀来。
耶律休哥抵达幽州,得知先后六路援军,在宋军面前都是只败不胜,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有打过,也不由得暗暗吃惊。他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拟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耶律斜轸的支持,于是在两员虎将的配合下,一场扭转整个战局的阴谋开始了。
次日,耶律斜轸仍旧向宋军发起挑战,仍旧是大败而归,由于辽军援兵顺利进城,增强了守军斗志,使得眼看破城的胜利又将遥遥无期,赵光义的耐性业已耗光,盛怒之下,他已忘记了扬己所长,抑敌所短,发起狠来,居然想先把援军打垮。
于是当辽军一如既往地大败而归的时候,这一次他没有挥手目送败军离去,而是恶狠狠地下令追击,彻底撕烂这贴狗皮膏药。宋国大军浩浩荡荡追杀过去,两条腿追四条腿,追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只能跟在人家马屁股后面吃土。
到了傍晚,追至高梁河附近,耶律休哥的迭剌五院部兵马每人手持两支火把,在夜色中纵横呼啸,往复冲突,远远望去,也不知来了多少援军,赵光义便令全军傍河扎营,抵御敌军。但是这个地方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而且匆匆追至此处的宋军精疲力尽,队形散乱,既没有壕堑栅栏,也没有拒马鹿角,更没有布阵防御的床弩、大盾、望楼车一类的东西,连各营的旗角号灯都还没来得及布置,耶律休哥又怎肯放过这个机会,骑兵的优势终于得以发挥,辽人恶狠狠地反扑了。
布防之后,赵光义也马上发现了在此布阵驻营的缺陷,于是马上下令撤阵后退,各营轮替交换,且战且走,退回幽州城下,可惜……晚了。不但晚了,而且不撤营后退还罢了,这一撤退,混乱不堪的当口,正碰上辽军反扑过来,两下里撞在一起,倒似赵光义主动去配合耶律休哥的攻击一般,自入辽以来,一直战无不胜的宋军竟然甫一接触,就败了个落花流水。
战争是如此奇妙,昨天你胜者为王,今天就败者为寇,胜与败的关键,也需仅仅是一个机会。
大同军、迭剌五院部军、幽州外围的族帐军、汉骑军,从各个方向,如狮子搏兔,向宋国禁军发起了无休止的猛攻,宋军拼死反抗,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渐渐稳住了阵脚,如果他们能再多支撑一会儿,等到幽州城下的宋军赶来救援,幽州战局到底如何还是难以预料,耶律休哥也未必就能力挽狂澜。
可是战场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结果就是,耶律休哥像发了疯的猛虎,率领刚刚赶到,士气正旺的迭剌五院部精骑,直接向赵光义的中军大义扑去。那黄罗伞盖下,就是大宋国的皇帝,只要杀了他,就算还有百万宋军在,也将群龙无首化为蛇!
杀!杀!杀!
夜色中,耶律休哥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受了多少伤,当他被一枪搠中后腿,负疼下马晕迷后,才被亲兵们抬下来。可是耶律休哥刚一苏醒,马上又要冲上去,走不动,就让人抬着走,呼喝叱咤,指挥三军,目标只有一个:宋军的御营。
夜色中,月光下,赵光义的御营就像一支熊熊的火把,二十万辽军就像扑火的飞蛾,舍生忘死,只是往那里冲。每个辽人现在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耶律休哥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机会,但是能否保住他们的家院,还是回到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涯中去,一切的一切,取决于那个宋军御营的汉家天子。
如果他死,辽人便大获全胜,如果今夜不能打败他们,那么明天红日高升,迎接他们的,仍旧是无尽的绝望。
所有的辽人都疯了,嗷嗷叫着,不计牺牲地扑向宋军御营。本已疲惫不堪的宋军撑不住了,左翼最先溃败,紧接着是右翼,然后正面也完全崩溃,混乱之中,赵光义屁股、大腿各中一箭,辽人的箭上都是淬了砒霜、狼粪等物融合而成的毒素的,虽说其量甚小,不足以致命,却能令人身体更加虚弱,难以愈合。
这时黑灯瞎火的,连军医也找不到了,哪还顾得包扎消毒,左右慌慌张张拔了利箭,挟了皇帝便走,兵慌马乱之中,不辨东南西北,只捡喊杀声稀少处逃去。
历史上以御驾亲征而一败涂地的,曾经有淝水之战,前秦符坚近百万大军被东晋水陆士卒八万人杀得落花流水。本来的历史上还有明朝土木堡之变,瓦剌太师也先八万鞑靼兵大破明军五十万,再有一次就是眼前了。
胜利来的如此突然,当辽人大获全胜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以为是在做梦。
失败来的如此突然,当宋军凄凄惶惶,奔散逃命的时候,他们几乎也以为自己是在发一场噩梦。
这一夜,尚波千也在逃命,披头散发,浑身血痂,士卒逃散,身边紧紧相随的已不足百人之数,义弟秃逋、王泥猪尽皆在混战中不知去向。马蹄得得,夜色深沉,星疏月朗,前方黑黝黝一座城隘静静地矗立在大地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