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平常心
现代社会环境瞬间变化,速度效率急剧加快,因而现代人时常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幽默是最好的“减压阀”。它不仅能使你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谈笑风生,笑口常开,而且有助于你交际中左右逢源,事业成功。不少有眼光、有见识的公司经理、董事长,都喜欢选用那些能自我解嘲、改善环境、创造欢乐气氛的人。因为这些人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人们也就乐于接受他们的看法和他们推销的产品。
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法莱,被任命为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时,英国女王看他的薪水低,要给他增加薪水,他恳求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来到这个职位的将不再是天文学家了。”
这句不乏幽默、语重心长的话语,是这位科学家数十年饱经沧桑的阅历的总结,他目睹了人间无数的兴衰荣辱,研究了金钱对人们的腐蚀,才得到了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性的结论。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听人说,他的一批有钱的爱慕者准备在法国为他建一座雕像。感动之余,他问道:“他们准备花多少钱?”
“听说是一千万法郎吧。”
“一千万法郎,”罗西尼大为吃惊,“如果他们肯给我五百法郎,我愿意亲自站在雕像的底座上!”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看,詹姆斯·布拉法莱的幽默,似乎对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的职位很看重,而罗西尼的幽默又貌似看重五百法郎,实际上都表达了天文学家和作曲家对职位和雕像的“淡漠态度”。正是出于对金钱的轻视,布拉法莱才会有这等幽默;同样,如果罗西尼没有这样的谦恭,而是对用一千万法郎做雕像欣喜若狂,也绝不会有如此这般的幽默的。
对成绩和荣誉泰然处之
许多很有成就的人物都用他们的幽默语言,泰然对待荣誉,成为典范。
有人问作出过不平凡业绩的林肯对于当总统的感受。林肯说:“你一定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人被全身涂满焦油并且插上羽毛,然后装到火车上被运往外地。人们问他感觉如何,那个人说要不是为了这事的荣誉,我宁愿下车步行。”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说中说道:“我感到这份奖金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材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为这份奖金的钱找到与奖金原来的目的和意义相称的用途并不难。但我还想为奖金的荣誉找到承受者。”
女友到居里夫人家做客,忽见她的小女儿正拿着英国皇家协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玩,不禁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这样一枚极高荣誉的奖章,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这正体现出契诃夫说的:“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句名言:“哪里是什么天才呢,我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要用在我的工作上。”
这些名人、伟人,由于他们都以幽默的力量、淡泊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荣誉,故他们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里是不能磨灭的。
许多成功者对荣誉也能泰然处之。
黄先生在一家大企业公司负责秘书科的工作,颇有成绩。前不久,他所在的公司与另一公司合并,而他却在人事变动的波浪中沉浮不定。新的同事对他了解不多,因此同事之间冷淡如水。直到有一天,黄先生运用了幽默的力量,才改变了人际关系。他说道:“他们不敢把我革职。”接着,他又解释说:“因为凡事我都远远落在人后。”听着,大家都开怀地笑了。就这样,黄先生对自己过去的成绩和荣誉泰然处之,仍取笑自己,使新同事和他一起笑,帮助他与同事们建立友善、合作的关系。
幽默助你排忧解难
幽默,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解除工作中的紧张状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在一个大城市的市郊,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化工厂,他们终年生产一种化学产品,从烟囱里排出了大量的烟和灰尘,使临近的几家企业饱受烟和灰尘之苦。在一次他们接连加班生产的时候,隔壁一家工厂的厂长半开玩笑地说:“他们生产这么忙,如何处理这些烟和灰尘呢?”化工厂的厂长也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打算将烟筒加高二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将还向包装厂订制一个特大的塑料袋,并用直升机把袋子吊到烟囱的上空罩下来。”两位厂长各带幽默的话语,使他们互相取得了谅解,一道哈哈大笑起来,紧张的心情便渐渐地舒展开来了。
当我们跟别人开玩笑,同别人一同笑的时候,幽默就在互相之间得到了交流。我们应当把轻松愉快、诚恳坦率、同甘共苦的态度送给他们。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易为人察觉的幽默故事。在工作中,有时我们需要肯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过分的忍耐对工作并没有好处,所以除知道息事宁人之外,在某种情况下适当地抱怨几句,对解决问题更有利,特别是你心中憋着一大堆话时,当然不要忘记采用幽默的方式。
职工、师生抱怨食堂伙食差,还有人骂了食堂负责人,可这位负责人风趣地说:“耶稣用五个饼和两条鱼就能让众人吃饱,真不可思议,可我们这里每天已有30种菜,5 000斤米饭,1 500个包子,现在不知都哪里去了。”
著名导演希区柯克在执导一部影片时,有位女明星老是向他提出摄影角度问题,她左一次右一次地告诉希区柯克,一定要从她最好的一侧来拍摄。“很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回答,“我们拍不到你最好的一侧,因为你把它放在椅子上了。”在场的人都笑弯了腰。
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幽默交流应当有利于工作的进展,否则就是无聊的玩笑了。明智的人是会注意将幽默引向促进工作的轨道上的。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我们的销售量在图表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这图是倒过来看的。”销售科长说。
“秘书说我这个人过于固执。因为我说过每个字只能有一种写法。”秘书科长感叹道。
发挥幽默的力量去鼓励别人,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可以把重大的责任托付于人,减轻你的负担,以便你更主动、更自由地发挥你的创新精神,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幽默替你减轻痛苦
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自己,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人生。如果反其道为之,我们就有烦恼了。不成熟的个性常常在于视自己为人际交往中的核心,而成熟则伴随着视自己和群体有合适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相声,说的是有一个人患了盲肠炎,医生给他开刀,把盲肠割去了。患者伤痊愈后,小腹仍时时作痛,经检查,原来是医生把手术剪刀留在里面了,于是重新开刀。事后,病人仍感腹中气胀,经检查,原来是纱布又遗忘在腹中了,遂又开刀。于是,病人对医生说:“你还不如在我的肚子上装个拉链更方便!”
要化痛苦为幽默,关键在于进入一种假定的没有生理痛苦的境界。有了这一点,一切不相干的东西会因一点相关而突然变得一致了。
当然,幽默医治的范围不仅仅限于生理上的痛苦,有时可以是心理上的痛苦。如果能把心理的痛苦忍住,则不难把不相同的东西扯到一起,甚至合二为一,使之产生谐趣。
通常人们在痛苦的环境中之所以不能充分的幽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幽默要求人们忘却眼前现实的严峻性,而这是违反人的基本特性的,即使是假定性的忘却,也是很困难的。
第二,幽默要求人们把性质不同的东西不动声色地混同起来,哪怕是口头上混同起来,而这也是很困难的。
人们学会讲话和思考的基本法则,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语言区别开来,而幽默似乎要把人们日常语言和思维搞乱了才成。
如果你不能服从于幽默的谈吐和思维的规范,那么你就只能把自己关在幽默的大门之外。
幽默使你更健康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遇到痛苦、挫折也是常有的事。众所周知,一些带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如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煤气不足等等,会使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此外,我们自身也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青年人感到青春易逝;中年人工作、家庭负担重,健康状况成问题;老年人无人照顾,同青年人有代沟,内心有孤独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使用幽默的力量,就可以明白你所忧虑的事情,并不一定是人生路上最大的事。
我国有一句谚语“笑一笑,十年少”。可见,笑对于人类有益无害。幽默,作为笑的媒介,会引起人们发笑。
如有一篇名为《挤车的诀窍》的讽刺小品,写得风趣又不浅薄,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断:
尽管车辆增加,修建地铁,扩展环行路……可哪里赶得上人生的快!于是,上、下班乘车,就成了一门“学问”。
先说上车,车来时,上策为“抢位”——犹如球场上的“抢点”。精确计算位置,车门停在身边,可收“先据要津”之利,当然,必须顶住!此中诀窍:上身倾向来车方向,稳住下盘,千万莫被随车涌来的人流冲走(好在你身后还有助力之人)。中策则为“贴边”。外行正对车门,拥来晃去,枉费心力。尤其是北京不同于外地,哈尔滨上车是“能者为王”,上海人多少顾及颜面,但动辄大呼小叫,使你无心恋战。北京人又要讲点风格,又要赶紧上车,车门前便非好去处。你是否注意过:售票员洗车,从来无须擦车门两旁——那里全被精明的挤车人蹭得一干二净了!贴住边,扮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一点一点把“无根基”者拱开,只要一抓住车门,你就赢了。下策呢,可称“挂搭”。一般人,见车门内外龇牙咧嘴之惨状,早已退避三舍了。司机呢,只要车门关不上,也不敢贸然开车。这时,你将足尖嵌入车门(万勿先进脑袋),而后紧靠门边,往里“鼓拥”,自可奏效……
看到这段话,凡挤过车的人都会捧腹大笑。作者观察仔细,对各地的风情了解得清清楚楚,使阅读的身临其境,遣词造句既得体又幽默风趣,使人既了解北京的挤车之难,又能以轻松的心境对待之,消除忧患,实在是十分巧妙。
多数人都感觉到年龄渐长等问题,也是难以解脱的烦恼,让我们看看应怎样以幽默来对待这个难题。
著名演说家罗伯特说:“我争取在最年轻的时候死去。”他不论在私下还是在公共场合,都把年龄看得很轻,以一颗年轻并富有趣味的心而出名。因此,在他70岁生日那天,他还签了一个为期5年的演讲合同。
幽默就是这样,让人心胸开阔,延年益寿。
幽默能够大事化小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个很忠实的小仆人,可他有点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仆人赶忙殷勤地把鞋拿来了。伏尔泰一看惊呆了:鞋上仍然布满昨天出门时沾的泥迹尘埃!
他问道:“你怎么早晨忘记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儒塞夫平静地回复,“路上尽是泥泞污浊,两小时以后,您的鞋不又要和现在一样脏吗?”
伏尔泰微笑着走出门。仆人在他身后跑步追了上来:“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吃什么午饭呢,两小时以后你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嘛!”
仆人对主人服务不周,当然会引起主人的不快,主人往往会训斥仆人。然而,伏尔泰却以微笑和幽默对待此事,将不愉快之事变为轻松,而且使仆人在笑声中得到教育。伏尔泰真可称得上是幽默家。
将事情化小,确实是日常生活中运用幽默力量的好方法。面对生活中可能引起麻烦的事情,我们借助于幽默,共同欢笑一场,就能把这麻烦放到适当的位置而不至于过分忧虑和不悦。以轻松的态度对待麻烦,共享欢乐会使麻烦同整个生活相比后变得不那么重要。
洛克菲勒就是这样,以幽默来对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在生活中,如果人们能常以幽默来对待各种事情,如在寒冷、炎热、潮湿的令人难熬的日子里,说上几句逗人开怀的笑话,肯定能振作大家的精神。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被一些框框所束缚,就能借幽默的力量,给生活注入兴奋剂。
幽默揭示丑恶现象
幽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讽刺丑恶现象,这就是“匡正时弊”法。
古往今来,封建迷信坑了不少人。有一些对联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讽喻、劝诫,读后令人捧腹!下面试举几联。
某座财神庙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使人为难!”联语以财神的口吻嘲笑了那些坐等钱财的懒汉。
杭州万松岭下也有一座财神殿,庙宇破败,财神菩萨泥土剥落,但香客依然络绎不绝。于是有人在财神殿两侧撰写了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即使在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尚未根除,也产生了一些丑恶现象。因此,运用“匡正时弊”法的幽默技巧来揭露、鞭笞这些丑恶现象,仍显得十分必要。
如石河先生把某些名片称之为“明骗”:
无声唱片,特种炮弹——谁想成名,它能包办:要挂多高的衔,就挂多高的衔;要当多大的官,就当多大的官;要发多肥的财,就发多肥的财;要露多红的脸,就露多红的脸。名片——明骗,小纸一张,威力无限。
杨翰端先生的“贬值谣”把大锅饭中的怪现象讽刺了个够:
年过四十算“青年”,短训三月算“大专”,工龄熬满算“教授”,照书抄录算“考卷”。领导拒贿算“新闻”,退出占户算“模范”。质量低劣算“名优”,不骂顾客算“笑脸”。唱个歌儿算“歌星”,拉笔赞助算“导演”,乱凑词语算“诗人”,挂个虚名算“主编”。两篇短文算“作家”,别人配音算“演员”,戴顶帽子算“著名”,出本庸书算“经典”。
……休道贬值处处有,难得糊涂闭只眼,你好我好他也好,最香还是大锅饭……
人们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要用幽默的“匡正时弊”法加以讽刺鞭笞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此恨之已极,深恶痛绝,直接抨击或咒骂已难解心头之恨,于是“悲极生乐”,产生了通过嬉笑怒骂、讽刺打油诗等形式来宣泄情绪的方式。
幽默寓教于笑声之中
无数的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批评教育,在笑声之中容易被人接受,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说起教育,人们习惯地容易联想到那一副副正儿八经、毫无笑容的面孔,一套套令人不着要领的抽象理论,一群昏昏欲睡的听众。其实,造成人们的这种理解和印象,完全是由于教育工作的方法失当造成的。教育,当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这并不排斥应该让受教育者发出欢快的笑声。寓教于笑声之中,是教育的有效方法。
有一个“懒师拜懒徒”的幽默,是用来教育那些游手好闲的浪子的。
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只恨自己懒得不到家,颇想找一个懒店进修一番。于是,他就到处打听哪里有懒店。
一天,他打听到确有一个学懒店,便欣然前往。到了懒店门口,他屁股充作脸,退着进门去。学懒店的师傅大喝一声:“呔,怎么不懂规矩,何事不把脸对着我!”浪子仍然背对师傅答道:“尊师在上,容愚徒一禀:来时背对师傅,辞别时可不转身也。”师傅一听,瞠目结舌。少顷如梦初醒。拒浪子于门外曰:“我可尊你为师也。”
再举“重建阿房宫”一例,它是用来批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教育水平之低下的。
督学到一所中学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满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的复函说:“烧了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批评,是教育工作中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斗争的武器。批评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与人为善,就必然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语言艺术。有时候,一句巧妙的幽默言辞的确能胜过许多句平淡乏味的说教。
那么,为什么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起到教育作用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的,实践证明直截了当地当众批评某个人,绝不是好办法,它或者会引起对方的强烈反驳,找到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或者会以沉默相对抗,口服心不服,并从此积怨于心。这样,批评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所以心理学家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要当众斥责人。”这是很有道理的。而采用幽默式的批评方式却给了对方脸面,不会使对方产生对抗情绪。另外,由于采取的是影射而不是直说的方式,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回旋的余地,就更能深刻地领会批评者的良苦用心。
一位年轻画家就近找到一处住房,在搬家之前,他对他的好友说:
“我想把房间的墙壁很好地粉刷一下,然后在墙上画一些画。”
你最好是先在墙壁上画画,然后再粉刷墙壁。”深知这位年轻画家水平的好友劝他说。
这位好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年轻的画家自然会体会、深思,该如何把自己的画画好。
其次,幽默能把原来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出人意料地联系在一起,使人们产生惊奇,产生笑。人们在联想中,会意识到说话人的真正目的,从而愉悦地接受说话人的意见。
一分钟小幽默大智慧
◎ 猪
每天早晨起来,猪妈妈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化妆打扮自己,将葱插进鼻孔里装大象。猪宝宝在一边说:不如干脆制造个长鼻子得了,人老了,一点创意都没有!
■生活是需要创意的,但是,创造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
◎ 持家有道
一天晚上我到美术馆去看画展,当我正在欣赏一幅由一些绳子、火车票、铁丝滤网、快相和一个破车轮拼贴而成的抽象画时,我听见旁边一个妇女低声对另一个妇女说:“这足以证明——永远不要扔掉任何东西。”
■生活其实是很紧凑和精致的,没有什么是无用之物,只要我们也精心地发掘和细致地安排,垃圾其实就是宝物!
◎ 淡而无味
有个老书生,每次听人家谈话,总是摇摇头说:“淡而无味。”
有一天,这位老书生跟一位客人谈话,问道:“最近有啥新闻?”
客人回答道:“昨天傍晚,一条盐船被撞破了,所载的盐都倒进河中去了。”
老先生摇摇头说:“淡而无味。”
■如果我们对待生活就这么冷淡无心,不着意,不努力,则一切都会如白开水般淡然无味!
◎ 观画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幅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我们常说艺术是与平民无缘的,因为普通人很难欣赏艺术本身。其实,艺术的目的是给人带来享受。我认为,不一定是理解了艺术本身才有享受,享受本身是没有区别的。
◎ 金眼睛
宋朝忠武军节度使党进让画工为自己画像。画完后,他看了大怒,斥责画工说:“前几天见你画老虎,还用金箔贴眼睛,难道我还消受不起一副金眼睛吗?”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在旁人眼里再好的人或物,如果不适合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 穿错大衣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 歪打正着
汤姆在小学任教,长得人高马大,威风凛凛,只是讲话一紧张就口吃。一次监考时,他发现有一个学生作弊,于是就气急败坏地指着那名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语毕,有5名学生同时站了起来……
■常说“破布还有塞鼻子的作用”。可不是吗?这样看来我们确实应该注意生活中一些小细节,也许就是你的贵人和转机。
◎ 结婚证
小蔡:您好,我想预约明天去办结婚证。
刘仪伟:好的,婚前检查你们做过了吗?
小蔡:查过了,她爸是开公司的,家里有房有车。
刘仪伟:嗨,我是说去医院检查!
小蔡:哦……(犹豫,不好意思)也查过了,是男孩。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现在这个多元社会中,也许我们应该更加宽容地看待身边的事情。
◎ 针
老祖母叹息着说:“唉,如今这些姑娘差不多没有一个会用针的……”
“奶奶,我会!”孙女喊道,“我知道一根针用上一些时候就得换,要不然会损坏唱片。”
■对于所谓的代沟,没有比时过境迁更合适的解释了。
◎ 出风头
“昨天在剧场里我看见了您的夫人。她咳嗽得可真厉害,以致大家都在看她。她是感冒了吧?”
“没有,你没看见她穿了一件漂亮的绣花连衣裙吗?”
■当人以夸张的方式试图引人注意的时候,反而让人看不到其所想展现的方面。
◎ 猫的自由
由于猫一贯出入他人房屋及花园而不断引起诸多邻里纠纷,达姆斯达特法庭作出这样一项判决“猫可以不经允许而自由进入邻居的房屋与花园”,因为根据土地法、宠物管理条例及私人住宅管理条例,实在找不出要对猫的自由加以限制的法律根据。法官还解释说,猫是一种猎食动物,它可能追捕一只邻居的老鼠而理直气壮地进入邻居家,也可能追戏一只蝴蝶而误入他人花园作乐。
■其实看似严谨的法律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可能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关心法律是不行的。
◎ 青蛙见证人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谢切诺夫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于1863年发表了关于“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论文,同时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物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沙俄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把谢切诺夫逮捕。
审讯时,法官问:“被告,您可以为自己找个辩护人。”
伊凡·谢切诺夫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
■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 幽默美国人
律师的太太对丈夫说:“咱们的房子和家具的样式太陈旧了,该重新装修一下了。”
律师“你别急,我刚好接手了一件离婚案,男方是个有钱的大亨。等我拆散了他们家,就来装修咱们家。”
■如果法律成为某些人用以获取利益的工具的时候,它的危害性就会超过普通的一般犯罪了。
◎ 应变
舞台上。在击毙敌人的一刹那,手枪竟没有响。再次射击时,仍无声音。台下的观众哗然。演员一时不知所措,他慌乱地抬起脚,朝敌人狠狠踢去。扮演敌人的演员却很老练,只见他慢慢地倒在了地上,然后吃力地抬起了头,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他的靴子上……原来有毒,我……真的不行了……”
■戏剧的舞台何尝不是人生的舞台?意外的一刻考验的是人应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人生经验的积淀。
◎ 计算机
学者对他的同事说:
“我发明的这台计算机拥有真正人的特点。”
“您是想说,它会思想?”
“那倒不是。但是如果它犯了错误,它会嫁祸于人。”
■对于有些人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很难说究竟是成就了人还是败坏了人。
◎ 诺贝尔奖金
教练员在拳击比赛暂停时对自己的拳击手轻声说:
“如果你不能豁出去制服对手,那么诺贝尔奖金就只好由别人领走了。”
■不择手段的鼓舞算得上是一种欺骗了。
◎ 三个女儿之谜
“你知道吗?亲爱的,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邻居有三个女儿,现在才算搞清楚,事实上只不过是他们的那个女孩子有三个假发套罢了。”
■经过乔装,同一人在他者眼里成为了不同的很多人。
◎ 精神病
病人:大夫,我的邻居们都认为我有精神病。因为我特别喜欢火腿肠。
医生:别胡闹啦?我也喜欢火腿肠。
病人:是吗?那您什么时候有空请来我家,我让您看看我的收藏。
■喜欢一样东西没有错,错的是喜欢的方式和程度是否符合人所能接受的限度。
◎ 退席
“昨天的午餐,您为什么中途离去了呢?”
“那是因为汤像酒一样凉,酒同鱼一样淡而无味,而鱼同午宴的主人一样瘦小。”
■人生的味道何尝不是如此,该甜的时候便像蜜,而该苦的时候就得如黄连,丝毫不能混淆。
◎ 会讲英语
一个德国抢劫犯被带到法庭,法官问他是否会讲英语,年轻人答道:“会一点。”“你会讲什么?”“把所有的钱都给我。”
■学习任何本领的动力都来源于我们的需要。那些迫在眉睫的需要,往往最能让我们牢固地掌握本领。
◎ 囚犯的工作
纽约的一座监狱里,最近又来了几个囚犯。一天,监狱长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这儿是座模范监狱,我们是很民主的,每一个囚犯来到这里都可以继续做他们原来的工作。”囚犯们听了很高兴,其中一个囚犯顿时手舞足蹈起来。监狱长连忙问他:“你以前是干什么的?”囚犯大声回答道:“监狱长先生,我以前是看大门的!”
■当人们在为一种公平而合理的制度欢呼雀跃的时候,可能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对这种制度产生的崇敬,更多的时候,人们都是在谋求一种私心。
◎ 汤不烫
一位新堂倌来到某饭店上班,林德曼先生向来就在那家饭店用午餐。就在头一天,林德曼先生对这位堂倌很生气。
“堂倌先生,”他喊道,“您把您的大拇指伸进汤里了!”
“不要紧,先生!”堂倌解释说,“这汤一点也不烫。”
■别人对你的合理要求可能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显,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忽略这种要求甚至将它理解为一种奖赏。
◎ 稀物
侍者:请结账!
顾客:天哪!怎么两个煎鸡蛋就一百元!难道这儿的鸡蛋就这么稀罕吗?
侍者:不,先生!这儿稀罕的不是鸡蛋,而是顾客!
■有时候,让自己对于周围来说变得独特而奇缺更好些。因为即使得到同样的东西,后者往往容易比前者付出更大的代价。
◎ 航海奇迹
有人问一位航海家:“你在海上游历了那么多年,一定遇见过不少奇迹吧?”
“最大的奇迹是我平安无事地登上了陆地!”航海家说。
■只有见识过大海,才知道什么是风平浪静;只有经历过艰险,才知道平安是福。
◎ 苹果和屁股
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屁股!”女教师哭着跑出教室,找校长告状:“孩子们嘲笑人。”校长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说:“你们怎么把老师气哭了?啊!还在黑板上画了个屁股!”
■我们总以为生活的游戏不公平,受到伤害的是自己——可是,有没有想过,根本就是我们不懂游戏的规则呢?
◎ 我也要喝巧克力口味的!
一个白人妈妈给小孩喝母奶,正好旁边黑人妈妈也在喂奶,白人小孩哭了,妈妈问怎么了,他说:我也要喝巧克力口味的!
■生活有很多种形式,也许五花八门的,迷乱我们的双眼——但是生活的本质是真实而永恒如一的!
◎ 我生病了
一个女孩子一直暗恋着一位医生,她为了想见到这位医生同时引起他的注意,所以每天都去找这位医生看病。可是,这一个星期以来这个女孩都没出现,医生正觉得奇怪时,她终于又出现在医院门口了。医生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几天都没来?女孩答道:“因为我生病了。”
■当借口完美而合理的时候,打破它的唯一办法就是使借口变成事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