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征途之新世纪风云-第114章,评功论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帝18年冬至前一天,李有粮终于由返回了帝国的京师。

    “这么说,李卿在扫平了福建倭寇之后,趁着大胜之威,南下万里之外,重新设立了旧港宣慰司,又在吕宋设置了吕宋宣慰司。”皇帝坐在殿内的暖凳上,怀抱着暖炉,说道:

    “回陛下,是的,东番岛还有吕宋,旧港三地,次从帝国从此撤出之后,就被弗兰基人占据。并且肆意屠杀居住在那里的帝国百姓,还暗中为倭寇和南北帝国提供火器等武备。”

    “哦!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吕宋之前是设为省的。”

    “啊!这臣就不知道了,现在吕宋那里,咱们明人太少,不足万户。”

    “东番岛你打算如何处置?”

    “嘿嘿!这要凭借陛下决断,我哪能决定,不过现在那里都是临时委派了军官,又锦衣卫负责安抚百姓,恢复耕种。具体还要等朝廷安排官员过去,毕竟锦衣卫管理百姓,也是不太合适。”

    “这么说,按照你跟那个牙人总督,签订的条约。以后他们要来贸易,都是要交税的了?”

    “对!之前他们用银子,购买我们的生丝和丝绸,还不给陛下交税。

    我是打听清楚了,每年都要从海外来至少五艘大帆船,按照牙人的度量衡,每船载重两百到三百吨,运来的起码有多半是银子,近两三千万两白银。

    如果要收税的话,一年近千万两税收,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

    李有粮一边说,一边露出可惜了的表情。

    “有这么多,这些银子最后都哪里去了?”

    “还能是哪里去了,除了一部分运送到天竺哪里购买棉布,全部都运到了帝国购买生丝和丝绸,棉布的等物资。

    对了,陛下!一定要让锦衣卫东厂严查!我打听到确切消息,帝国的茶叶和蚕桑等特产,已经被奸细给偷到弗兰基人那里了。

    等他们学会了,我们百姓产的丝绢茶叶可就卖不出去了!”

    “行!我会让锦衣卫和东厂详查的。那你这次准备上缴多少收获啊!帝国的纳税模范户!”

    “陛下!臣现在穷啊!这仗打起来,可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臣收获的那些都发军饷了,也就拉回一点稻米和香料,准备卖了攒点彩礼钱。”

    “哭穷!呵呵……,给内府上缴一千万两,你管家兰德四处忙活的海贸商号,朕就准了!”

    “陛下!按照一千万换成商号的股份吧,不用陛下出一分钱,每年等着分红就成。嘿嘿……”

    “朕,准了!再说说,为啥有些关税高,有些免税,而帝国商人有些反而退税?”

    “回陛下!臣是这么想的。有些东西比如BY市面上多了,物价就上涨,少了,物价就下跌。所以不能全部的流入市面,必须要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必须要加重税!

    粮食、黄铜、铁矿,咱们帝国实在是缺乏,那么外面进来多少,咱们就要多少,不光不能收税,对于自己的商人从外面运回来的更要退税,作为鼓励。

    总之是咱们有的,从域外进口就加重关税,出口域外就适当降关税。

    咱们缺少的,从域外进口就降关税,甚至是免关税。出口域外就加重税,让出口的商人无利可图。”

    “朕有点明白了,但是粮食帝国并不缺乏啊!你可知谷贱伤农!粮进来的多了,价格就下来了,种田的百姓可是要骂你的!”

    “陛下!粮食永远是不嫌多的,吃不完喂猪也是好的啊,百姓肉吃多了还壮实!”

    “别胡扯!今日你不把事情说明白了,为何进口的粮食免税?哼!李有粮啊,十年内,你别想娶上媳妇!”

    “呃!好吧!臣的打算是,在全国设立储备粮仓,预防天灾粮食减产。从境外输入的粮食呢,直接在大江口,大河口等水陆运输便利的地方,储存起来。

    不流入市面,专供各地驻军食用。各地收获的粮食呢,还是任其自由买卖。

    只要有人想趁着灾年控制粮价,朝廷就用这些储备粮食维持便宜的粮价,不至于让百姓为了吃饱肚子,卖儿卖女,沦为不安定的流民。

    陛下也知道,臣出身流民,可是对饥荒有刻骨铭心的印象。

    最好,最好!陛下能够让各地皇商,在粮食丰产的时候高价买入粮食,粮食减产的时候,平价卖出粮食。

    这样,百姓就生计无忧!积攒点钱财,就能学文,为陛下治民;学武,为陛下戍边;学艺,为陛下生产。嘿嘿……岂不美哉!”

    “这样可要耗费不少钱财吧?”

    “没多少,从域外来的船只,除了白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运输的,白银不够,还要装石头压仓。只要咱们放出不限量收粮食的消息,他们为了获得贸易许可,肯定会把船舱里装满粮食的。”

    “准了!明天冬至大朝会,不要忘了,回去吧!今日就到这里,朕要想想。”

    “是!臣倒退!”

    李有粮离开后,皇帝没有继续接见其他大臣,反而看起来锦衣卫和东厂送来的,关于李有粮从进入淮安府之后,一直到返航回京师的所有情报。

    “你说驻扎在李有粮军中的锦衣卫北衙传来的情报,跟南衙传来的几乎一直。是不是他们都被李有粮收买了。”皇帝又在给空气说话。

    “主人,根据西厂的情报,李有粮军中的锦衣卫没有背叛的迹象。从民间传来的消息,也验证了情报属实。只是……,只是李有粮的表现,不像是普通将领。

    他们或多或少,对自己军中的锦衣卫保持距离。但是李有粮反而把他们,当自己的得力手下一样使用。

    南衙的齐科,竟然被李有粮派出,去调查在朝中弹劾他的官员的罪证。

    怀疑,李有粮跟老主人一样,可能……”

    “真的!”皇帝的脸色一变,过了一会儿,后问道:

    “有所怀疑,他的实力发展的太快了。而且,近乎完人。

    对主人无所隐瞒,对百姓亲善,对士兵爱戴,对敌人残酷。不近女色,不贪财货。

    影没有探查意识的能力,不然在他面见主人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意识探查了。”

    “会不会对帝国有威胁!”

    “主人,如果他跟老主人一样的话,不会!他们看不上!”

    “看不上!这个帝国他看不上!”

    “主人!他们这类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老主人如果不是身为帝国皇帝,可能就不会耽误自身实力发展,也不会被暗害了。

    只要慢慢成长起来,整个明帝国,也威胁不到老主人。

    主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浩瀚无涯,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迷住了双眼。”

    “对不起,是我着相了!”

    他们心中都怀有星辰之志吗?皇帝心里俺想。

    李有粮在京师没有房子,只能住在自己李氏商号的商铺里。

    嗯,也就是京师毛呢总批发零售店。

    “兵主!属下已经联络了北方各处的封君,大家对此很感兴趣,就是……就是还在陛下的决定,毕竟明面上,朝廷还是实行海禁的。”兰德在商铺后面的宅院里,为李有粮介绍道:

    “嗯,今日面圣的时候,陛下已经同意组建海贸商号了,还从我这里抢了一千万两的股份。你再辛苦一下,明年开春后就组织一批船队,赶在六月份到达吕宋。”

    “是!那货物方面属下需要注意什么?是否跟草原贸易一样的规则?”

    “海上商路,只有丝绸、棉布、茶叶、瓷器、漆器、伞、折扇这些成品,像是之前的生丝、桐油、等原材料就不要再出售海外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五成,对内的收购价格也上涨三成。”

    “兵主!这样的话,倭国那里的生丝和丝绸,可就要占据主动了,毕竟他们的价格要比我们低很多。”

    “呵呵!他们没机会了,现在南洋的事情安稳了,舰队可以留出手来,全力对付倭人。到时让他们一片木头也下不了海!”

    “那属下就安排人,召集各位封君的商业管事,然后协商筹建商号还有股份分配的事宜?”

    “对!开始吧,此事已经时间已经拖了两年了。该来的早来了,不愿意的也不会再来。”

    第二天,冬至日大朝会。留在京师的官员全部到场,五品以下的官员都站在殿前广场上,吹着冷风。

    五品以上的文武官才能站在殿内,享受炭火带来的温暖。

    “听话啊!在南方杀得人头滚滚的李有粮也回朝了。”

    “真的?”

    “真的,带着上万亲兵,秦大人,你不知道啊,其中一半是女兵!”

    “嗞!嗞!真是荒淫之徒!”

    “可不是吗!听说啊,在南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官敢怒不敢言呐!”

    “噤声!来了,是他吗?那个身穿甲胄的年轻人。”

    “是他,身高七尺!不错了,就是他。朝中没有哪位武夫有次身高。”

    “来了,来了,不说话。”

    李有粮没有官服,也不知道是皇帝忘了,还是忘了。总之从奉召统兵之后,就没有官服下发,两次面见皇帝时一直是一身甲胄。

    “今日冬至大朝,奉皇帝之命,昭告天下,东南沿海之倭寇乱,彻底平定,沿海百姓可以无忧亦。

    邪教罪民罔顾帝国之恩义,陛下之仁慈,屠戮泉州府,罪孽深重,泉州府各地义士,凭陛下聚兵保家卫国之权利,英勇作战,予国有功。

    李有粮救援有功,平叛有功,彻底解决前宋以来客居泉州邪教之根据,各地百姓引以为戒,不可再使邪教做大。

    东南海备倭行都司守备指挥使统兵总兵官,一品庶长李有粮,战功卓绝。

    收复弗兰基人窃取的东番岛,驱逐占据壕境之夷人,重设旧港宣慰司,新设吕宋宣慰司。扬国威万里之海外,护海外帝国之百姓。

    特此!封告!诏令天下!

    诏曰:泉州义民于三娘,于国难之时,率族人协义士,杀敌卫国,护卫桑梓。封一品诰命夫人,谓惠安夫人,有见官不拜,上书御前之权。追封已故于三子爵,赐子嗣一人袭爵。赐田产百亩,免田赋五年。其麾下族人义士,各赐民爵两等,田产五十亩,免田赋五年。

    诏曰:泉州义民黄飞虎,于国难之时,破家为国,聚集忠勇之士,杀敌卫国,护卫桑梓。封子爵,追封其战亡父黄阿林子爵,赐伯爵礼仪安葬,追封其战亡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谓贞烈夫人。追封其战亡子嗣子爵,按子爵礼仪安葬。

    赐田产五百亩,免田赋五年。其麾下忠勇之士,各赐民爵两等,田产五十亩,免田赋五年。

    诏曰:东番岛义民柳生,其家于东番岛贼寇窃取之后,忠心不改,与贼相斗五十载,英烈满门,阖族只余三人,任不忘杀敌报国!

    朕听闻,心中涕血,东番岛被贼寇窃取,五十年未复,此乃朕之过。

    特赐东番岛,现存百姓,无论华番,皆免田赋十年。赐民爵两等!

    封柳生子爵,封地捧花县,世袭罔替!

    诏曰:东番岛义民赛德克部莫那·鲁道,于贼寇窃取期间,率领全族奋勇反抗,五十年间,死难者万余,阖族光复之时,只余百人。

    此乃朕之过也!

    赐赛德克部华族身份,莫那·鲁道伯爵,封地马赫坡,马赫坡方圆五十里,世袭罔替。”

    殿前太监终于读完了皇帝下发的诏书。

    皇帝开口说道:“此四份诏书,诏告天下,司礼监,年节前一定送到。”

    新任司礼监大太监张申躬身领命:“奴婢领旨!”

    “继续宣读!”

    “遵旨!”

    “诏曰:李有粮战功显赫,又进献新作物,曰土豆,此物贫瘠之地亦能丰产,亩产可达千斤。

    特封伯爵,赐号靖远伯,封地东番岛,婆罗洲,世袭罔替。

    西安王瑾公爵之女如玉,温良贤淑,赐婚李有粮为夫人,赐三品诰命。

    西安民女岑五妹,勤俭懂礼,赐婚李有粮为如夫人。

    钦此!”

    “臣李有粮领旨谢恩!”

    “恭喜靖远伯!”张申笑着递上圣职,恭喜道:

    “多谢!”

    “制曰:江浙都司参将戚景通,于泉州府平叛有功,进福建都司都督同知,为福建总兵官。

    到任后,整顿军务,督练福建兵事。

    钦此!”

    “诏曰:福建都司都督同知戚景通,累积军功可封爵,封子爵,封地登州府黄县,世袭罔替。

    钦此!”

    “戚子爵没有进京,此旨意,一同年节前送到泉州府。诸位卿家,自宪宗皇帝在世,每年冬至都会对有功臣民,进行封赏。

    功勋足够者裂土分封,政绩卓越者升官,从未亏待。

    但是,从倭寇之乱缴获的各种往来文书,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心怀不轨!

    朕心知肚明,还想到要蒙元时期的做实质的百里侯,掌控乡间。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朕在京师看着你们,朕的百姓在天下看着你们!

    张申,你继续!”

    “遵命!”

    “诏曰:南蛮北达,东南倭寇,三方敌人,让帝国不得安定,各地百姓离乱失所。今东南倭乱已平,当普惠天下。

    自帝19年元日起,天下臣民,无论各封君之民,统一田赋三成,永不加赋!

    取消各地田赋商税之火耗,取消各州府私设之关隘,取消各地之摊派!

    特恩赐,19年田赋收取两成,以慰劳百姓!军户每户凭借户帖从皇家钱庄领赏银一两,以示嘉奖。

    朕于此允诺,平定北方之年,田赋只取一成。平定南方之年,免除一年田赋。

    此诏,昭告天下!望诸君与朕共勉!

    钦此!”

    “吾皇圣明!吾皇万年!”

    此诏令发出后,各级武将,带头高呼。其余文臣也跟着高呼。

    李有粮捧着手里的圣旨,心里想道:“这次陛下可真是下血本了,军户每户赏银一两,天下全部军户太祖年间有三百二十五万户,约战全国户数的百分之五。

    到现在百年间,肯定增长了,具体多少不知道,预估七八百万户是有的,这就把全年税收的三成多就送出了。

    有魄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