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天-第1802章回归青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汉末的扬雄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记载。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是浑天仪,实即浑仪(见浑仪和浑象)的意思。扬雄是在和《天问》对照的情况下来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及其观庖瞧鳌。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地球就像一个蛋黄。

    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象。

    另一方面,浑天说手中有两大法宝:一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天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天地测试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中国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浑天说出现后,盖天说并未消声匿迹。两个体系、两种学派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斗争。例如东汉的扬雄,本来是相信盖天说的,但是植谭把他说服了,用的是很生动的例子:“后与子云(即扬雄)奏事,坐白虎殿廊庞下,以寒故背日曝背,有顷日光去背,不复曝焉。因以示子云日:`天既盖转,而日西行,其光影当照此廊下而稍东耳,无乃是反应浑天实法也。”,(《桓谭新论》)扬雄被桓谭说服以后,反过来拥护浑天说,提出八个问题来责难盖天说,即所谓“难盖天八事”。这充分证明,在天象观测方面,浑天说比盖天说科学。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天象观测日趋精密,盖天体系在制订历法等应用方面误差很大,更显得浑天说较为接近相对真理。但是,两种体系的争论仍然延续下去,而且不仅在方位天文学方面,作为两种宇宙结构体系,它们间的斗争也延续了好几个朝代。为什么在事实上已经证明盖天说体系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以后,仍然有人抱残守缺,想方设法维护这个过时的陈旧的学说?这正如欧洲中世纪托勒密地球中心体系与哥白尼太阳中心体系之争,实际上反映了宗教神学与科学之争一样;后来的盖天说和浑天说之争,实际上是天尊地卑的儒家哲学与从观测和经验出发的唯物论科学之争。盖天说体系中,天尊地卑的思想十分鲜明;而浑天说则认为天地俱圆,又都充斥着气体,那就没有什么上下之别,尊卑之分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