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周山”,历代学者考证很多,一直没有定论。“怒触不周山”是表现了共工被玛瑙镞打坏了进攻的战船后,被迫在渤海湾内紧急寻求岛地登陆,进行修整和躲藏,因为要防止颛顼大帝的追捕,所以开始东游西靠,四下逃亡,附近海域内有数的几座岛屿都有登陆,颛顼大帝也必然派人全面搜索各岛。
古籍记载共工还是被俘获并流放,共工最后躲到了哪座岛上被俘的,笔者认为就是现在的笔架山,笔架山虽然被人说成是因形似笔架而得名,但笔者实地看过,一点也不像笔架。“笔架”发音接近“不周”,应该最初也来自“baidag”的音,后来受国内其它“笔架山”影响,才起了如今的名字,而且锦州这座笔架山落潮时,会出现海中“天桥”奇观,共工率领残兵退守于此时,正赶上落潮,颛顼大帝引兵直接就能抵达岛上,可以顺利将其抓获。并且这座笔架山“两长一短”的山峰外形,也如同被撞倒了一段,与某些学者将“不周”解释为“不周全”的观点竟无矛盾,且与神话故事的情节也极度吻合。锦州笔架山,应该就是上古传说中的“不周山”。玛瑙镞让共工大败亏输,保全了自己的家邦和子民,颛顼因此对玛瑙极有感情,所以才会居帝位时头戴玛瑙饰品,以至后人大都不称他“高阳大帝”,而按外表形象亲切地称为“颛顼”——意即“圆头胖脸、头戴玛瑙的英年领袖”。
帝喾(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于高辛(今HEN省SQ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的曾孙。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
帝喾是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帝喾部落是夷人的一个分支,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的首领。由于神话的发展演变,帝俊化身为帝喾、帝舜,都有他们各自的神话传说流传下来。喾保持了其东方鸟夷商远祖地位,大都说他与简狄因玄鸟生契。舜除《国语》(韦昭已改为喾)中仍保持其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余文献皆与尧并举,失去商祖身份。后因与夏禹、后稷等全境诸族融合成华夏族,帝喾便被编排入黄帝世系中为玄枵之孙,成为与颛顼并列两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编排为尧、挚、契、稷之父,即尧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