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郡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落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宫女抬起头,目中盈着泪,“我知道。”    李长安把篮子里的吃食递给她,那老宫女已经控制不住情绪了,易朝华为什么不自己进来,怕自己也控制不住情绪吗?    老宫女一口咬着酥饼,眼泪不住的往下掉。    李长安顺势问,“嬷嬷可要见一面殿下?”    “不……”    “不。”她一声一声越来越低,“我没脸看见他。”    那老宫女绝望的抬起手,手指不住的颤抖,“你去替我摘一朵石榴花给他!”    李长安见她泣不成声,点了点头。    出了门,李长安指了指石头台阶前鲜艳的石榴花,“嬷嬷不见人,他说让你摘一朵石榴花去。”    易朝华锁紧眉头,紧紧的盯着石阶前的石榴花。    李长安拉了易朝华的袖子,“易朝华,我听的迷迷糊糊的,你告诉我,好不好?”    易朝华不说话,李长安却是不依不饶的,“你今日既然让我跟着来了,不告诉我个究竟,一定是不能收场的!”    易朝华抬起头,看向这座宫殿上方已经模糊的牌匾。    此处唤做落霞宫,因是坐落在湖畔左岸,取自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以前,此处并不是一处荒芜的宫殿,而是皇家的歌舞坊。    霜玲,霜怜,两姐妹因舞蹈与姿色俱佳被选入宫中,两人人如其名,霜玲就像铃铛一般的响亮活泼,霜怜却总是带着愁怨,婉转动人。    两姐妹舞艺超群,一次宴会上,皇帝便将两个舞女赐给陵王。霜玲因为名字和陵王的封号有冲突,原本是要避开这个字的,陵王却觉得不是什么事。那时两姐妹在府中可真谓是万千宠爱。    很快霜怜有了身孕,王妃屡下毒手。都没有得逞,但霜怜知道这个孩子躲得过今日,躲不过明日,她不过是个奴婢,根本保不住了。    陵王外出处理政事,霜怜就去求了王妃,求王妃收养这个孩子,自己待孩子出生就自缢。    等到妹妹霜怜死了,霜玲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她痛苦不已,在也唱不唱欢快如银铃般的歌声了。久而久之也就失宠了,后来几经辗转回到了落霞宫里。    落霞宫也不似曾经的热闹了,成了一座荒凉的宫殿,而她容颜慢慢老去,却忘不了妹妹在这附院里的明争暗斗里死去,这样的痛苦永远无法消散去。    霜玲得了几颗石榴花的种子,想起当初入陵王府时,落霞宫的嬷嬷送了些石榴花种子,笑着对她们二人说,“石榴,是多子多福的好彩头。”    而她们还没有看见过花开呢!几年时间石榴树渐渐长大,她第一次看见这么娇美的石榴花,可惜是物是人非了。    霜玲想起妹妹的那个孩子,他知道六殿下出落的很好,这么多年深宫里的沉浮,她心中的恨意早就被理智掩盖了。知道那个孩子过的好,她想妹妹在黄泉之下因该也是会笑的。    易朝华伸手摘下一朵石榴花,他知道,石榴是多子多福的意思。他捏着石榴花在手里,回过头看着空空的落霞宫,宫门的门缝里,一双眼睛直直的盯着她。他冲着老去的霜玲一笑。    今日霜玲看着他们过来,心中一定是喜的,只是这么多年却不敢接近了。他出落的真好,相貌堂堂的,俊逸潇洒。他娶了妻,也是貌美如花的女子。夫妻合鸣。霜玲便觉得那些往事一点也不重要了,过往那些痛苦也不愿意告诉易朝华分毫。    易朝华删繁就简的与李长安说了说。    李长安握紧了易朝华的手,易朝华的手很暖,她握的越发的紧,只是道,“我陪着你!”    她没有问他要做什么决定,只是这么坚定的一句话。    易朝华伸手捧着她的脸,因为漠北战乱的事,李长安已经为她操碎了心。他不知道李长安陷入这些个勾心斗角里会是个什么模样。何况他也不想牵扯到她。    易朝华今日彻彻底底的得知了一个真相,心下越发的暗沉。    李长安没有去打扰他,珍珠在院子里泡了一壶热茶,是红枣养颜茶。珍珠倒了一杯给她,“娘娘用些茶。补血养气的。”    李长安捧着茶壶,喝了一口茶,茶里放了糖,微甜。珍珠似乎也看的出易朝华今日和李长安从宫里出来情绪有些不对,但她聪明不去多问,只是安静的待在身边。    外头的丫鬟过来穿话,“李束大人来了。”李束大人,从前是教过易朝华功课的,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李长安看着李束走进。    李长安道,“今日,易朝华心中不太痛快。大人有什么话该日再说,或者与我说,我转告他就是。”    李束点点头,李长安让珍珠等丫鬟下去了。李束道,“公主。”    李长安一脸不解的看着李束大人,“大人说什么?”    “公主。”李束大人又重复了一遍。    李束道,“长禧王殿下即将登基,郡主可不是成了公主。”    她没有想到李束会对她说这些,心里慌乱不已。“大人胡说什么?”    李束坚定道,“臣没有胡说。”    李束又继续道,“臣今日来原本就是来见娘娘的。”    “你又何事?”李长安问。    “微臣这些年编纂史书,却对一个问题始终不解。臣知道不该来麻烦娘娘,可是这毕竟是一件要紧事,臣必须要告诉娘娘。”李束道。    李长安道,“你有话便说吧!”李长安自认为和李束没有什么交情,也不知道他神神秘秘的来说什么。    李束道,“臣姓李,与娘娘是一个姓。臣的祖上原本不是这个姓。因为臣的父亲跟着娘娘的南征北伐,臣的父亲的命都是李复大人救下的。救命之恩,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后来大人死后,我与家族之人改名换姓逃到燕国来。一晃眼这么多年。娘娘今年十九,臣也就来燕国十九年来。所以玉门关那件事,在臣心里纠葛了许多年。眼瞧着长禧王要动手,臣必须要与娘娘说个清楚。十九年前玉门关里,李复大人不是死在敌人之手,而是齐国的开国皇帝忌惮他功高震主,被齐国皇帝暗害而死!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并不是齐国史官写的那些。”\f\t\n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