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艰苦的岁月,张浩一步步走过。
红方在华北站住脚,在南方也不错。
似乎南北开花,逐步在发展。
正面战场,一些战役依次展开。
张浩现在几乎都在国防部的部门为各处战役提供支持。
他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里,他也认识了很多的将军。
这为以后打下很好的基础。
他知道,最后,这个国家的翻天覆地,是会来到的。
他评价蒋某人,也不是这人不爱国,在抗战时候,他很努力,很多时候,几乎是冒险。
但是,蒋不是政治家,无法带领国家走向更好的未来,是一定的。
自己来的使命是什么,张浩始终在那里想。
也许就是帮助国家民族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争里,张浩重点参与了的就是长沙会战,还有宜昌的石牌战争。
数次长沙会战,大多数都是胜利。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守官薛将军就请了张浩过去。
张浩看着地图,和薛将军研究了一个布袋阵型。
其实张浩一看地图,就想起了蒋百里的那些话。
他直接就对薛将军说道,“当初百里将军说过,我们和东瀛军队,要决战华中,这里是最好的战场,你看长沙!”
他指着地图,“这一路上,水网纵横,东瀛军太大意了,他们以为他们的机械化还在北方,他们会严重受阻,然后,我们层层阻击,我们的阻击他们会看做是拼命抵抗,他们不会放弃的,他们会一步步前进,然后他们会打到长沙城下,然后,我们的军队全部迂回到位,然后歼灭之!”
薛将军看着张浩的手指出的方向,有些激动。
“这个打法,我们取个名字如何?”薛说道。
“就叫做天炉战法吧。”张浩说道。
这是一座熔炉,东瀛军队的熔炉,也是民族复兴的熔炉。
薛将军点头。
作为一代名将,他是肯动脑子的,张浩来之前,他就有朦胧的思路,张浩的指点,更是让他坚定了信心。
他和张浩一起,仔细的把手里的部队点了下,然后安排好了军事计划。
张浩也不回重庆了,就在这里,亲自见证。
鬼子的行动,如预料一般。
他们步步被华军阻击,然后他们大怒,冲杀到了长沙不远,他们被重重包围。
然后,被歼灭。
此战之后,确定了长沙的基本手法。
一连三次,敌人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几年后,最后一次长沙会战,敌人突然调集这几十万的军队参与会战。
此刻,薛将军的战术已经用老。
当时的张浩也身在的缅甸反攻敌军,所以,长沙被敌人攻陷。
虽然那场战争最后失败,但是,打得很顽强,敌人死伤人数很多。
特别是衡阳保卫战。
张浩参与的三次长沙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东瀛方面的指挥官是冈村,他指挥军从在赣北、鄂南、湘北三个地区攻击华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我伤亡远大于敌人伤亡,但却阻止了敌人攻下第九战区的企图。
张浩觉得是很欣慰的,毕竟当时东瀛军队很强大,不可一世,能阻止他们,就是胜利。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东瀛军方面的指挥官是阿南指挥12万东瀛军在湘北地区同华国军队交战。我国方面的指挥官薛岳使用天炉战法将敌军引之新河墙进行决战。
中国军队的伤亡虽然大于日本军队,但是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的野心。
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稳固住了长沙的战场。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东瀛军遭到了重大失败,被击毙5万余人,这次会战是华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次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胜利,这来自当时张浩和薛将军的紧密合作,也是他们对于战场更熟悉了,战场战争胜利也对当时世界上反***国家的人民和军队起到了鼓舞作用,欧美国家的媒体特别报道了这次大会战。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东瀛军出动36万人,是四次长沙会战中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东瀛军在这次会战中,采用速战速决的方式,一开始就直接攻击岳麓山,我国军队没来得及防备的时候,东瀛军已经攻下了岳麓山。
岳麓山攻下后,东瀛军在岳麓山上对长沙城进行炮击,长沙陷落。
关于衡阳保卫战,黄峰特别写了这场战争。
当时的方将军孤军守城,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英雄的城市。
张浩总是觉得自己很可惜不在当地。
虽然最后长沙还是失手,但是,几次的长沙会战,都打得很好。
不断拖住敌军,长沙如一面旗帜,屹立华中,给全国战场以支持。
.......
很多年后,张浩对于石牌之战,还是有很大的印象。
江中,那些山岭,那些士兵,那些要塞。
因为这是保卫陪都的重要战役,所以张浩必须赶到。
.....
石牌是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的一个小村庄,因峡江南象鼻山中一类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它高40米,顶宽12米,厚4米,重达4300余吨。
石牌很美,从石牌望出去,仿佛此处就是“江山如画”一词的诞生地。
其石牌,长江因它在这里突然右拐110度,构成天然战争天堑,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它挡在长江这个急弯的尖上,距西陵峡的东口大约有二十多公里,所有的船都要在石牌的脚下转弯。正因为这个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自古以来,它就是据守长江的天险。石牌方圆70里,上有三斗坪,是军事重镇,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
下有平善坝,与之相距仅咫尺之遥,是石牌的前哨,为我军河西的补给枢纽。
国府迁都重庆,险峻的长江三峡成为陪都的天然屏障。石牌下距宜昌城约20公里,自日军侵占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当时,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东瀛军陆军西进的势头,而攻不到重庆则就断断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成为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为防止东瀛军由长江三峡西侵和拱卫陪都,我国海军于1938年冬就在石牌设置了第一炮台,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台,安装大炮共10尊,为长江三峡要塞炮台群的最前线。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川江漂雷队、烟幕队等。驻守石牌的海军官兵共有100多人。
由于石牌与宜昌几乎处于一条线上,要塞炮台的炮火可以封锁南津关以上的长江江面,极具威慑力,令敌望而生畏。为保卫石牌要塞,军委会派重兵防守。
日军对石牌要塞早有觊觎之心。
敌曾以重兵从宜昌对岸进攻过石牌正面的平善坝,并以另一路进攻石牌侧翼之曹家畈。
两路东瀛军当时都遭到我军的严重打击,惨败而归。东瀛军这次不敢贸然从正面夺取石牌要塞,而是采取大兵团迂回石牌背后企图攻而取之。
石牌要塞保卫战是这次会战的关键。石牌为我军全线扇形阵地的旋转轴,正如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坚守旋转轴,顶住敌军的正面进攻,伺机侧击敌军。
因此,蒋对石牌要塞的安危极为关注,他不止一次地给六战区陈、江防军吴拍来电报,强调确保石牌要塞。
又发来电令:“石牌要塞应指定一师死守。”
张浩来到现场,他看到士兵们高昂的士气。
此战,和过去不同了。
现在的士兵,比以前素质更好,胡将军训练有素。
看着群山,胡将军发表了讲话,意思就是,这里是国都的门户,我们不能再退,所有官兵,和要塞功存亡。
全体官兵都凛然听训。
张浩看到,很多士兵,还没他们上了刺刀的枪高,但是他们脸上没害怕。
战争开始,敌人疯狂的进攻。
到处都是攻击。
张浩一般协助主将布置好了就观战,然后研究哪里出了问题,想如何解决。
在最关键的一战,敌人在八方斗,数千人吼叫着冲了上来,恰恰张浩也在这里视察。
他二话不说,也端起一把枪,刺刀上好。
“冲下去,白刃战!”张浩喊道。
因为张浩也知道,如此狭窄的地形,白刃战最合适。
我方守军冲了下去,双方缠在一起,全是百刃战。
整整几个小时,这里没其他声音,都是刺刀的相格的声音。
张浩的武功没有丢下,他在白刃战里,优势明显。
他不断的枪挑,敌人纷纷倒下,士兵受到鼓励,也纷纷奋力杀敌。
最后,敌人血流成河,双方尸横遍野。
只是,敌人留了几千尸体逃走了。
我军士兵取得胜利。
胡将军赶到了,他赞叹不已。
在望远镜里,他看到了这英勇的一幕。
他也没想到张浩也如此厉害。
“以为您只是会运兵,没想到,您实战如此厉害!”胡将军赞叹。
张浩一笑,看着满地的尸体,他又笑不出来了。
“他们才是英雄!”
是呀,一个个少年,还是十几岁,都倒在了沙场。
胡将军也沉重了,对着这些少年的遗体,郑重的一个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