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蛊术之民国异事-第282章 孔明假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听到风声。

    我感觉到一阵的惊悚!

    仿佛很多年前的场景在出现。

    此地,风声,刀声。

    蜀国从这里伐魏,要一统天下,兴复汉室!

    大家都肃穆了!

    我似乎听到很多的呐喊,那是无数的生命在吼叫。

    将军令,战士悲!

    蜀绣成,闺妇伤!

    那是 一段血火的历史,也是一段千秋的壮歌!

    孔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闭目,仿佛要看到历史的真相。

    年代太远,不是我目前的修为能看到的,我叹息。

    我只能想起那些书卷。

    《三国演义》很多是虚构,三国志的应该真实了。

    孔明,生在乱世,汉末之际,从小有才,后来随兄来到湖北襄阳。

    在那里,他遇到了刘备,从此开始了天下的征途。

    他制定蜀汉集团的基本方针,夺取蜀和荆州,准备两头并进夺取天下。

    但是孙权夺了荆州,灭了关羽方面军,造成刘备妄动,出兵伐吴,打破了孔明的原定计划,最后刘备大败,蜀国的几十万兵马和积攒全部没了。

    蜀国元气大伤,但是孔明在接受托孤之后,没自己野心,扶持阿斗,收拾了残局,抵抗住了大败之后的另外两国的谋算,蜀国重新强大。

    然后他联合吴国,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六出祁山伐魏。

    两次上出师表,最后病死五丈原。

    这是正史书。

    据说他死后,不发丧,大军撤回斜谷才发丧,哭声震天。

    后来的蜀国依靠姜维又撑了些年,姜维九伐中原,最后无功。

    最后,蜀国被魏国双雄所灭!

    天下一统司马家!!!

    这是历史!

    如果孔明没死,他只是遁走了,那他也算是明智了。

    这晚,我一直没睡好,梦里都是孔明。

    清晨时刻,我突然被唤醒,我一惊,我感觉到外面有人。

    明子在熟睡,昨晚的故事对她来说很遥远和陌生。

    我走出了帐篷,外面大雾弥漫。

    我看到一个身影,无法看清楚,我追了过去。

    那个身影好像是古装,而且,他手里好像有扇子。

    我惊异无比!

    我继续追!

    他在走,又似乎在飘!

    我又不敢追快了,似乎不尊重。

    我们这样一直走,离宿营地很远了。

    他在一个林子前停下,我也停下。

    他缓缓转身。

    我惊异莫名,这是传说的孔明的样子。

    但是真实的,不会这样子啊!

    手拿羽毛扇子,一身道衣,头发散开,一如借东风那日!

    “先生!”我有些惶恐。

    “你也是修行之人,当然知道一些天机,只是天机不能全泄露,你知道就好!”他说道。

    我急忙点头。

    他对我一点头,然后,慢慢的,消散。

    我大惊,嘴张大,可是不敢喊。

    他的身影化作了虚无。

    白雾开始散开,可是我分明看到,白雾化作了一个地图。

    我努力在背那个地图。

    当我背下来,白雾散开。

    大地在我的面前。

    我转身,我看到了明子。

    明子也惊讶莫名。

    “你们华国真神奇,我看到的是真的?他就是孔明?”明子问道。

    我点头。

    “好吧,早知道我就对他磕头了!”她说道。

    我点头。

    我们一起往回走。

    走到宿营地的时候,曹宏在那里狐疑的看着我们。

    “这样早,你们去哪里了啊,真有兴致啊!”曹宏说道。

    “我们去练了下轻功,这些日子练功少,今天正好!”我不动声色说道。

    “好,是,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定的!”他皮笑肉不笑说道。

    我也如此。

    回到帐篷,大家在收拾了。

    收好了,吃了点做的早餐,出发。

    我没吃他们的东西,不放心,我和明子自己有带吃的。

    我们今天先去武侯祠看看。

    来到汉中的武侯祠,我们感慨莫名。

    “丞相,今日我们不是来盗你的墓,而是想知道一些真相,希望您不要对付我们,谢谢!”曹宏说道。

    可是我总觉得不信他的话,他胆子很大,啥都敢做。

    夏成和程登市在一旁也拜了拜,那些他们的手下也拜了拜。

    看着松柏,我若有所思。

    我们参观了孔明墓,看不出个名堂来。

    墓里啥都没,我们用天眼看过。

    我的神通很厉害了,我的透视眼看穿了坟墓,看到里面不大,一个棺木在里面,但是里面是空的,没有骨骸。

    有些孔明的一些用具在。

    那是一些普通的东西。

    我和程登市都确定了,他也是个高手。

    “看来这墓真的是假的,我们继续找!”曹宏说道。

    我点头。

    “孔明墓没在成都一带,那就说明当初没有运回成都大本营,一定是消失在了这些山谷里!”程登市说道。

    我也同意。

    我看着地图,高高太白山横在了那里。

    “先去五丈原,再按照当年的撤军路线寻找!”曹宏说道。

    大家都同意。

    然后,我们往前而去。

    曹宏带路。

    我们就去五丈原,把孔明死后的路走一遍,然后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一路上,我们都在翻书。

    程登市是个道人,他不断看各种书。

    我也在看他收集的那些书。

    我们也不断找当地人问,当然我们的身份是历史考古队,研究蜀汉历史的,这是个好幌子。

    曹宏对干这个,很是有经验。

    野史,正史。

    我们从五丈原看到了当年对峙的地方,然后程登市和我都在启动神通。

    仿佛看到很多事情。

    我和古书对照,很多是一样的。

    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魏青龙二年进军五丈原以后,驻扎于渭河以南,以木牛流马运送粮草。

    从四月坚持到八月的一百多天里,诸葛亮屡次与渭河以北的宣王司马懿挑战,司马懿按魏明帝曹睿“坚壁拒守,以挫其锋”的诏书办事,长期不应战,使诸葛亮无计可施,终于连气带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军依次退军,进入褒谷后发丧。

    这个发丧地应该就是方才关。

    相传,当年蜀军退军到方才关时,将诸葛亮的遗体装棺入殓,升起白帆,全军开始发丧。众官兵哭的死去活来,震天动地,竟有哭死者。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放棺材,后世人因“放棺材”之名不吉利,就将它改为“方才关”和“方柴关”,历史上也从未在这里建立过任何关隘。

    这些传说虽然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无明确记载,但人死后必然是要装棺入殓和发丧的,应该有一个具体地点。

    当年,蜀、魏对阵渭河南北两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亦不可能在五丈原装棺入殓,举哀发丧。

    因为司马懿驻军很近,若在五丈原装棺入殓大起悲声,军心大乱,司马懿乘机进攻,蜀军必然全军覆没。

    所以由他生前设计,运达百里以外的太白县嘴头镇这块方圆几十里的平坦、宽大,且地理位置居高临下,战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再装棺入殓和发丧,当然在情理之中。

    从地形上说,蜀军退入斜谷,魏军尾追于后,斜谷内地形复杂,如果两面山上设了埋伏,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深谙军事、处世谨慎的司马懿当然不会贸然涉险,催动大军追杀,这也符合“宣王乃退,不敢逼”的记载。

    《魏书》记载:“其云入谷而卒,缘蜀人入谷发丧故也。”该书认为诸葛亮是死在褒、斜谷中的,不然的话,为什么要在褒谷中举行发丧仪式呢?

    虽然该书记载的诸葛亮的死地与实不符,但“入谷发丧”却与方才关之传说相吻合。也与《汉晋春秋》的记载相一致。

    由此推断,现在太白县咀头镇方才关村为诸葛亮死后的发丧地,应是有史为据的。

    ......

    我们回到斜谷,来到了方才关。

    看着这险峻的山谷,努力在寻找线索。

    一些线索进入我们的眼底。

    我们觉得,孔明的墓和这个太白山,肯定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继续寻找。

    太白境内除了方才关以外,还有几个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

    相传诸葛亮的遗体在方才关入殓并举行发丧仪式以后,为了防止司马懿再次追击,蜀军兵分三路,各扶灵柩,分道而行。

    第一路由杨仪、姜维扶诸葛亮真灵柩,沿红崖河水而下;第二路扶假灵柩,经嘴头镇鲁家崖过太白河镇至留坝县江口镇;第三路亦扶假灵柩,经太白县靖口镇、凤县平木镇到凤县。

    以上三条线路都可以到达汉中。

    我们在这几条线路的当地寻找传说,当地人告诉我们两个地名,和一些故事。

    据说蜀军退兵两天以后,乡民奔告司马懿,说蜀军退入褒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帆,孔明果然死了。

    司马懿听后叹气地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才知诸葛亮真的死了,又率兵来到方才关发丧的地方,查看了遗地,立即率兵又追。

    一直追到红岩河下游王家塄的赤崖,由于栈道己绝,只好返回。

    司马懿返回方才关后探知另外两条道亦有退军扶灵而去,于是又率兵再从靖口和小河两路追赶并抄诸葛亮墓,虽未抄到真墓,却留下了一些与诸葛亮墓有关的地名。

    沿方才关南去的太白县至黄柏塬的公路旁,有两处古代遗留下来的地名,分别叫大罐子和小罐子。

    相传当年蜀军一路退军来到这里,为了迷惑魏军,就在相距不远处,埋了一大一小两座假墓。

    后人就把这一大一小假墓称为大棺子和小棺子。年长日久,因“棺” 与“贯”、“罐”近音,就逐渐改称为“大贯子”、“小贯子”和“大罐子”、“小罐子”,并流传至今。

    我们在山谷里寻找,好像找到了两个地方。

    这都是我们的神通看到的。

    似乎有这样的地方。

    但是我和程登市都摇头,这里不是孔明的真的墓,当年说是假墓也许是真的。

    我们在附近继续找,又去找了些线索。

    我们沿红岩河水南下,今姜眉公路旁有一峡谷处,居住着两三户农家,今称古迹街,原名苦竹街。

    相传,当年杨仪、姜维扶诸葛亮的灵柩来到这里时,当地百姓哭着跪迎祭奠,引起了蜀军将士的共鸣,众将士也大放悲声,于是哭声一片,因名“哭诸街”。由于“哭诸” 与“苦竹” 谐音,逐演变为“苦竹街”,今人称为“古迹街”。

    我们还去了一个地方,在太白县靖口镇有一村名“散军塬”,传说当年一路蜀军翻越老羊沟梁经靖口退军。

    当行进至靖口一山原上时,领军将领因诸葛亮去世,深感蜀汉王朝前途黯淡,宣布就地散军后,便拔剑自刎。

    其所率部下有的在当地落户,有的返回了汉中和四川。后人便将此地取名为“散军原”。

    还有与太白县靖口镇相邻的凤县平木镇,也与诸葛亮有关。

    传说司马懿的追兵来到这里,发现了一座新墓,立即掘开,原来只有墓冢而无尸形与棺材,军队就将此墓铲平,因名“平墓”。

    清光绪十八年《凤县志》仍写:“正东安河二十里是平墓。”由此可以证明,至少在光绪年间以后,“平墓”才更名为“平木”。

    我们还去了,凤县平木镇西南的凤县平坎乡,当地有一处地名今称为“孔官子”,相传,当年魏军追赶到这里,又见一座新坟,扒开后只见一口空棺材,于是人们就将这里叫做“空棺子”,后人又将“空棺子”演绎为“孔官子”。

    这些传说,有真有假。

    我和程登市在天眼里,看到很多东西,似乎真实的。

    那个人,那个古今第一智人在我们面前,依然如迷雾一样。

    我们在寻找他,不知道他又在何方。

    只是夜里,我一个人面对荒原,想起当年。

    三国乱世,在乱军中建立了蜀汉,本想一统天下,完成大业,恢复一个宏伟的大汉王朝。

    因为那个传说里的大汉,太强大,太符合华国人的梦想了。

    所以大汉被打破了,必须去恢复。

    但是,孔明做的是做不到的事情。

    他可以建立蜀汉,但是无法统一天下,无法建立一个当年的大汉了。

    最后的时刻,被一个坚守的司马懿困死了。

    然后,大军送尸体撤军。

    这中间,百姓和军队一定无比伤悲,那是理想破灭的悲伤啊!

    他们多年来随孔明为了理想征战,可是最后,孔明死了,这理想当然破灭了,大家不说而已。

    当年,刘禅都不大看好北伐,这个阿斗,其实是最聪明的人,所以邓艾大军以来,他就投降了。

    真是历史叹息啊!

    不是讽刺!

    阿斗绝对是个聪明的人。

    当然, 不是值得赞扬的人,因为理想任何时候都值得歌颂的。

    孔明啊!

    我对着 夜空,深深一鞠躬!

    一个无私的人!

    一个理想的人!

    只是,黑暗中,那个人又出现了!

    我大吃一惊!

    他在那边的黑暗中,一身道衣,手拿羽扇!

    他似乎有话要给我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