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月物语·春雨物语-一 血溅宫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鸿蒙初辟、天神创世,吾国已历五十一代天皇,如今在位的乃是天推国高彦天皇【1】。是年,天下五畿七道风调雨顺,无旱无涝;五谷丰登、四海清澄,百姓鼓腹而歌,好一派太平盛世之气象。良禽勿须择木,自能安栖;贤臣勿须择主,自有任用。为纪此升平年景,朝廷图书寮【2】遍搜唐国典籍,上奏天皇,改年号为“大同”【3】。

    大同元年,平城天皇即位未久,即下诏为皇太弟神野亲王营建东宫御所,命他迁居其中。如此优礼厚待,盖因先皇在世之日,曾特别恩宠神野亲王,故而遗泽荫庇至今。神野亲王天资聪颖,博览经史、贯通古今,兼且雅擅草隶。就连隔海的唐国,也有人极为欣赏他的书法,求其惠赠题字。

    那时唐国的皇帝乃是宪宗,听遣唐使盛赞平城天皇德政,便派遣使者来国,互市贸易。新罗国哀庄王【4】亦与本朝通好,循例进奉贡品数十船。

    平城天皇因体弱多病,继位不久便欲将皇位让予皇太弟神野亲王,但殿上公卿众口一词,纷纷劝谏道:“兹事体大,还望吾皇三思。”

    某日夜间,平城天皇于眠中得一奇梦,梦中见先皇面向自己,纵声吟咏短歌道:

    晨起未闻鹿鸣,夜深踌躇难返。

    天皇一惊而醒,细细咀嚼歌中含义,悟到先皇是希望自己早日让位。

    又一日夜间,天皇梦见有使者携来先皇口谕,当殿宣道:“早良亲王【5】之亡灵,因无后裔子息供养,遂至柏原御陵【6】向朕陈情,请求予以修庙供奉。朕已应允,你速去办理。”

    平城天皇醒来后疑惧交迸,颇觉这些怪梦均因自己优柔寡断而起。慌忙召来法师、神官,登临祭坛,为早良亲王祓禊超度。此后又追封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

    大臣藤原仲成与其妹药子,竭力劝阻天皇道:“《周礼》虽载: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可占六梦【7】之凶吉。然则,陛下难道真的要以幽暗不明之梦,来裁断乾坤纲常?陛下不过是气血虚弱,遂为邪佞所趁罢了。”当下传令,命御医出云国广成对症制药,为天皇调养御体。

    公卿臣僚们也聚集在一块儿,商议对策。他们决定派遣祓禊神官前往全国各地的神社,同时召伯耆国高僧玄宾法师进京。玄宾法师曾任僧都【8】职司,后因看不惯弓削道镜【9】倒行逆施,愤而辞官,隐遁山野。此番奉召入宫驱魔,他全力施为,七日之后,魔氛尽散,遂启禀天皇,恳求准予辞行。天皇身心渐安,喜慰之下,欲留玄宾多宿几日。但玄宾似有所悟,竟无视天皇意旨,自行归返伯耆国去了。

    另一方面,藤原仲成与药子千方百计地献媚逢迎天皇,明里处处投天皇所好,暗中则处心积虑,想方设法离间天皇的左右大臣。天皇虽略有察觉,却一笑了之,并不深究。皇宫中照常夜夜笙歌,美貌少年与娇艳少女重重环绕,翩翩起舞,齐声高唱天皇御制短歌,歌云:

    雄鹿呦呦觅佳偶,圣心如露溶寒霜。

    药子见天皇兴致颇高,频频举杯,也即翥凤翔鸾,起舞助兴。她挥团扇拂长袖,歌道:

    三轮神社门开敞,吾皇千秋万古存。

    歌舞尽兴,次日天皇神采奕奕,上朝理政不提。

    且说那神野亲王工于文藻、玄鉴宏达,难免受小人嫉妒,屡有谗言入于平城天皇之耳。天皇每逢小人进谗,总是默忖道:“本朝自皇祖神武天皇【10】仗剑东征、举矛开国以降,直至第十代崇神天皇,史书皆无详细记载【11】,《日本书纪》对此亦不得要领。此后儒教由汉土传入,国人本应以圣贤之教律已、以圣贤之道待人,惩恶扬善,恢弘正气。可惜世风日下,奸邪当道,满目巧言令色之徒,搅得天下扰攘难安。朕虽疏于读书,才薄学浅,却也知遵照圣贤教诲,黜邪崇正,如此方是治国之道。”遂不理谗谤流言。

    某日天清气朗,万里无云,突然云天之上传来“隆隆”震响声。正在大殿上打坐的空海大师急忙默诵咒文,手持念珠大喝一声,从空中掉下一个奇形怪状的物体。大家围拢一看,竟是蛮人乘飞车来此。空海大师将其擒住,置于箱中。又命人将箱子抛入难波津。忌部滨成【12】在怪物陨落处掘地三尺,朝天祷告,以逐邪气。此事甚奇,不知何解。

    再说皇太弟神野亲王,这日亲往柏原御陵,参拜父皇陵寝。他在桓武天皇陵前献上一道密奏,奏文内容除亲王本人外,他人全不知晓。

    翌日,平城天皇亦至御陵参拜。公卿百官前呼后拥,左右大将、中将佩剑持戈,护卫御辇。珍馐美味、金银币帛摆满供台,松柏树上彩绦飞舞。如此盛况,唯有上古神之世代时,方能与之相类。雅乐寮【13】的笛师、唐乐师、腰鼓师、伎乐师等,分列左右,笙笛鼓乐、急管繁弦,就连寻常车夫、兵卒,也听得如痴如醉。

    忽然,铅云低垂,天色登转晦暗。乌云由山后翻涌而至,四周漆黑一片。文臣们慌忙扶天皇上了御辇,武将及卫士们在车辇旁护卫,众人保着天皇回到了皇宫。

    在“陛下返宫”的高呼中,大伴氏人【14】急急开启宫门。御医们听说天皇受惊,迅速调配好良药,送入御所。天皇虽安然无恙,但心中已认定拜陵时所遇之事,乃是先皇催己让位的警兆。他持杯在手,以双岗蕨调味,吃着一条栗栖野河中的鲙鱼,默然沉吟。当晚明月皎洁,布谷鸟的鸣啼清脆悠远。过了片刻,天皇步入寝殿安眠。

    次日清晨,召空海大师殿前问对。天皇问道:“上古的三皇五帝暂且不提,请大师讲讲后来的帝王是怎样治国的?”空海回禀道:“无论何邦何国,皆非先立礼教方才开国的。昔时殷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15】,便是得民心之道。望吾皇勤勉政务、事必躬亲,使黎民百姓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饥则得食、渴则得饮。若如此则民风淳朴,苍生不生非份之想,天下垂拱而治矣!”

    天皇颔首赞许,深以为然。

    皇太弟神野亲王此时也在殿上,与天皇一起听空海大师纵论古今。天皇问神野亲王道:“周朝享国八百余年、炎汉享国四百余年,你且说说,它们是如何令国家长治久安的?”神野亲王向来慎思明辨,默忖片刻,答道:“周与汉享国虽久,但周开国七十余年后,国力便日趋衰弱【16】;而汉高祖尸骨未寒,吕后已篡权乱政。凡此种种,皆非秉政者所能预料。故而长治久安,并不全凭人力。”

    平城天皇道:“皇弟所言,难道是指‘天意’?‘天’者,乃皇祖天照大御神光照大地之处。又有谓‘高高在上,空空旷旷’即天。儒者言:‘天即主宰,主命禄。’佛家则云:‘天,十界之一,天众所居,有乐、善、妙、高、胜之趣。天帝时常聆听佛理。’然天命渺渺、天数难测,众说纷纭,歧义多端。到底何为‘天意’?实在令人费解。”

    皇太弟听毕,沉默不语,躬身退出大殿。

    翌日早朝,平城天皇颁旨退位,让皇位于神野亲王。神野亲王上表固辞,云:“天下神器,不可轻传。皇业大宝,非圣不践。”平城天皇坚持让位,神野亲王遂即位登基,是为嵯峨天皇。

    平城上皇退位后,打算迁居旧都奈良。从元明天皇【17】到桓武天皇,皆定都于奈良,历七代之久。有首歌如此赞颂奈良城:

    如花开之盛,若花绽之芳,欣欣向荣。

    上皇因为忆起这首歌,所以决定搬到奈良安居。

    选好吉日,平城上皇一行出了京都,望奈良而来。鸾舆行至宇治川沿岸,上皇令暂且在此歇一歇。他远眺河川,咏道:

    武者勇无俦,尽忠奉君皇。吾愿前方奈良道,万代平坦似板桥。

    咏毕,命歌人连唱七遍。上皇兴犹未尽,举杯道:“虽不见渔人翻波逐浪,沙洲上却有水鸟群聚嬉闹。会此妙景,当浮一大白。”药子忙为上皇斟满美酒,上皇吩咐道:“就以此地地名为题,诸位卿家各咏歌一首,如何?”

    药子先咏一首,道:

    丹霞映红朝日山,宇治河风穿衣袖。

    上皇笑道:“河风凉爽,甚快胸臆。”

    左中将藤原惟成也跟着吟咏一首,歌曰:

    愿侍君上渡川去,敬祝圣皇无烦忧。

    兵部大辅橘三继也和道:

    两岸繁花似丽姝,山吹花开迎吾皇。

    上皇笑道:“爱卿歌中的山吹花【18】,可是来自藤原京一带?那儿乃是飞鸟【19】旧都,还留有大草香皇子的宫殿呢!”

    当天上皇与众臣僚还咏了不少歌,毋庸一一赘录。

    当晚在奈良坂游宴,上皇问道:“常见人以‘侧柏’入诗,‘侧柏’寓意着什么?”药子答道:“侧柏的叶子正反两面都相同,比喻人心在表面上看不出好坏。不过,侍奉吾皇的大臣,全都忠心耿耿,不会有不测之徒。”上皇颔首微笑。是夜,寝于旧宫。

    第二天清晨,内侍高卷珠帘,上皇远眺四方。东面是春日山、高圆山、三轮山诸山,逶迤绵亘;南面鹰鞭山高耸入云;西面葛城山、生驹山,山色如黛、葱郁青翠。上皇自言自语道:“本朝定都奈良,历史悠久。不知何故,先皇要将帝都北迁至平安京【20】?”正沉吟间,有人禀道:“北面乃元明、元正、圣武三位先皇的陵寝。”上皇忙垂首恭立,遥向北面而拜。此时,奈良旧都古刹林立、佛塔遍布,城中尚有众多百姓未曾迁往京都,繁华一如往昔。

    上皇因要参拜东大寺毘卢舍那佛【21】,用过早膳便起驾离宫。至寺中,佛像高大,上皇昂首仰视,惊叹道:“真是宏伟啊!毘卢舍那佛诞于西方极乐净土,而今以陆奥之金粉涂身,愈发熠熠生辉、光华耀人。”寺中法师禀道:“此尊佛像系依《华严经》中所描述的佛相塑成。我佛如来善能变化,身躯缩小可容于谷粒中。唐时肖像渡海传入本朝,佛像脚底镌有‘开元’年号。天竺国曾三度大兴土木,营造佛像。佛像高五尺余,显如来真容。望吾皇体惜民役劳苦,勿效天竺之扰民。”上皇脸色微变,却并不发作,只寂然无言。此亦上皇性情柔善,令人敬仰之处。平日里即使是对药子、仲成等人的挑拨离间,上皇亦未见责,至多整整御乌帽子【22】,庄容正色以表明态度罢了。

    进膳时,上皇怒气已消,霁颜道:“难波渔夫贡奉鲜鱼那段故事,是否就发生在这附近?”

    药子答道:“昔年应神天皇立幼子菟道稚郎子为皇太子,应神天皇驾崩后,按照他生前遗嘱,群臣欲立菟道太子为皇。但菟道太子言道:‘岂有兄长在,而幼弟为君者?此事有违圣人教诲。’遂要将皇位让给大鹪鹩皇子。大鹪鹩皇子认为先帝遗志不得违背,也不肯即位为君。于是兄弟二人推来让去,竟使皇位空了三年之久。那时因兄弟相让,难波的渔夫进贡鲜鱼,都不知该送往何处,以致鲜鱼俱都腐烂。后来菟道太子为了使兄长不再为难,终于一死了之。大鹪鹩皇子这才即位,是为仁德天皇。百姓感佩不已,尊之为‘圣王’。兄弟二人的事迹代代相传,流芳百世。

    “推古论今,陛下您也是将皇位让予兄弟,在位仅四年便隐退奈良。天下百姓及文武大臣对此都极为失望。人人皆言:‘而今在位的天皇,熟读唐书史籍,定是效仿唐国恶弊,篡夺了上皇大政。’”

    上皇听药子如此说,连忙摇手阻止道:“不可胡言!”

    药子却继续道:“陛下理应明白,如今群臣都盼着您能回京复位呢!”

    嵯峨天皇的数名心腹当时也在场,听了这话,心中嘀咕,私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仲成跟着奏道:“陛下对外可推说御体有疾,退位只是一时权宜之计。如今御体痊可,可复位执政。若现任天皇意有不满,臣右兵卫督愿领兵进抵奈良山、泉川,宣示陛下天威。”

    不久后,一首谶谣在京都内外传得沸沸扬扬:

    南国春暖鲜花开,北窗飘雪人心寒。

    谶谣传入朝中,嵯峨天皇立即召来奈良近臣一一查问。有人出首道:“谋逆之事皆系药子、仲成二人主谋。今年春正月,照例须向奈良内廷贡奉药材三种,然只得屠苏、白散,未见度嶂【23】。上皇询问因由,药子泪下沾襟,泣道:‘臣不敢献度嶂。只因度嶂二字,有度过险嶂之意。奈良坂虽宽顺平坦,奈良青山却层峦叠嶂,阻挡着陛下的前路。陛下既无法度过那险嶂峭壁,回到京都,臣又怎敢献度嶂?大和国的供物也因此未能尽数贡上’……以上即药子在上皇御前所言,其他的话,微臣便不知晓了。唉,欣逢盛世,药子、仲成却意图不轨,为一己私利,欲陷苍生于干戈,真是令人悲叹。”

    嵯峨天皇查察属实后,立即派遣官兵,擒拿仲成,枭首悬尸于奈良坂示众。药子也被软禁起来。

    高丘亲王乃上皇第三子,本已定为储君。受“药子之变”连累,嵯峨天皇对上皇颇有顾忌,遂废高丘亲王太子之位,下诏令其削发为僧。亲王出家后,法名真如,先是师从道诠学习三论【24】,后又拜在高僧空海门下,潜修真言宗奥义。贞观三年【25】,真如出海入唐。学成后,又一路翻越葱岭、过罗越国【26】,返回本朝。朝野上下钦佩不已,都希望他登基为君。

    再说药子遭软禁于幽宫后,不但毫无悔过之心,反怨气郁积,难以纾解,终于横刀自刎,血溅宫闱。血迹洇染在丝制帷屏上,始终不干。据闻曾有勇者以矢射之、以刀劈之,箭折刀钝,皆不能入。世人无不惊悚。

    上皇对此却概不知情,只以自身失于检点之故,发愿出家。史载上皇终年五十二岁。

    ——————————————————————————————————

    ★注释:

    【1】高彦天皇,即平城天皇,其谥号为“日本根子天推国高彦尊”。他于785年被立为太子,806年因桓武天皇驾崩而继位。809年时,由于身体病弱,让位给异母弟嵯峨天皇。

    【2】图书寮:日本古代负责书籍管理、国史编纂的部门,也担当佛经、佛像的管理。

    【3】延历二十五年五月十八日(公元806年6月8日),日本改元“大同”。

    【4】哀庄王:姓金名淸明,后改重熙,是新罗第四十代君主。

    【5】早良亲王:桓武天皇之弟,因卷入藤原种继被暗杀事件,遭到流放。早良亲王坚持自己无罪,最终屈死于流放地。他死后桓武天皇家灾祸不断,皇太后与皇后相继去世,宫中又出现灵异事件,皇太子也病入膏肓。桓武天皇筮卜问占,阴阳寮认为是早良亲王的怨灵作祟。于是桓武天皇为早良亲王修庙建寺,并追封为“崇道天皇”。

    【6】柏原御陵系桓武天皇陵寝,位于京都市伏见区深草坊町。

    【7】《周礼》六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8】僧都:日本模仿中国之制,设立的统率僧尼的官名。职位次于僧正、僧统。

    【9】弓削道镜(?~772),日本奈良末期僧人。752年进宫中道场,因受孝谦女皇宠信,一路高升,766年授法王位。他大力推行佛教政治,俨然“无发天皇”,被反对者称为“妖僧”。后因篡夺皇位失败,被流放到下野国药师寺,卒于此地。

    【10】神武天皇:日本开国之祖、第一代天皇,传说他建立了最早的大和王权。

    【11】崇神天皇是最早可考的天皇,在他之前的九代天皇,第一代神武天皇的传说含有大量神话色彩,不能确定是否真的存在过。自第二代绥靖天皇,到第九代开化天皇之间的八代天皇,在日本史书上仅有年表(即位、系谱),而治理事迹却付之阙如,故被称为“阙史八代”。

    【12】主管祭祀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

    【13】雅乐寮是古代日本乐舞的教育机构。

    【14】大伴氏是古日本强势氏族之一,系以服务皇室的职业名为姓氏的家族。氏族首领称为“氏上”,同族成员称为“氏人”。

    【15】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16】《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从周武王算起,到周昭王时,正是七十余年。

    【17】元明天皇(661~721):日本第四十三代天皇,女天皇。在位时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古称),开创奈良时代。

    【18】日本称棣棠花为“山吹”,自古以来即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诗人认为山吹花开之时,是山魂苏醒的季节,为大地带来光明的色彩,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19】飞鸟时代:始于592年推古天皇迁都飞鸟,止于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上承古坟时代,下启奈良时代。

    【20】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迁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启平安时代。

    【21】毘卢舍那佛(梵文Vairocana),又译为“毘卢折那”、“毘卢遮那”、“卢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来”。原出自《华严经》,是释迦牟尼的别称。但因译音不同,造成后世各宗派对它有不同的解释。

    【22】乌帽子:以薄纱或是丝绢制成,外表涂以一层黑漆,重量很轻。乌帽子的种类很多,公家一般戴挺直的“立乌帽子”。

    【23】屠苏: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药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的功效。白散、度嶂均为方剂名。

    【24】三论是佛教三论宗的经典。三论宗:因依《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三论立宗,故名。

    【25】此处的“贞观”,是日本清和天皇的年号,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上田秋成计算有误,高丘亲王是贞观四年(862)率僧俗六十人乘船前往唐土,不是贞观三年(861)。

    【26】罗越国:马来半岛南部的古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