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24孝-张建霞割肝救公爹感天动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燕赵都市报报道,今年27岁的行唐县普通女子张建霞,做出了一个足以感动天下的举动,公爹身患肝癌,命悬一线,肝脏移植成为唯一的希望,在几个直系亲属血型不合的情况下,她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将69%的肝脏捐出,挽救了公爹的生命。

    儿媳妇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公爹捐器官,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事迹回放

    儿媳69%的肝脏捐给公爹

    2004年2月,漂亮贤惠的张建霞嫁到了在行唐县城西关开小旅馆的老王家,第二年又给王家添了个可爱的小孙子梓奇。

    公爹王振龙的肝脏一直不好,2004年秋天检查出了肝硬化。2007年5月,时年51岁的王振龙被医院确诊为肝癌。建霞和丈夫王亮陪同公爹来到北京301医院,专家对他们夫妇说,你父亲的病目前只有换肝一条路。王亮、建霞夫妻俩走了几家大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肝源奇缺。

    听了医生的建议,婆婆张淑芳和两个儿子都争着要捐肝。但经检查,老大王亮、妈妈、老二王强都是A型血,而父亲是O型血。医生说,直系亲属血型不对也不能捐。

    就在一家人为肝源绝望时,平时说话柔声细语的建霞平静而坚决地对丈夫和婆婆说:“捐我的吧,我是O型血。”婆婆张淑芳当时就流了泪,“建霞,你有这个心我就知足了,怎么能捐你的肝?你爸你妈只有你一个闺女,孩子还小,你要有个好歹咱家可怎么过?你父母怎么活?不行!”话传给了公公,公公也坚决摇头:“不行,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宁可不治了,回家等死,也不能让儿媳妇捐肝。”

    建霞劝说:“妈、爸,没事的,别人能捐,我就能捐,再说,我年轻,恢复起来也快,你们要是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我爹在,咱这一家人就是全的、团圆的,再苦也幸福。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爹不在了,我这个当儿媳妇的能给他捐却没给他捐,我一辈子也不会心安……”

    在建霞的坚持下,全家人终于同意建霞为公公捐肝,但公公本人不同意,张建霞就一次次安慰公公,让老人家放心手术。

    手术前,在医院的肝脏移植中心,三个主治医生把建霞叫到了接待室。医生们说,手术的方案是割掉建霞69%的肝脏,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手术中意外情况谁也没有绝对把握排除,她仍有选择的机会,如果她犹豫,医生就会给她找一个医学上的借口,而且绝对保密。面对医生严峻的面色,建霞坚决地说:医生,你们放心地割吧,我就是下不了手术台也不后悔!

    2007年6月14日8时,一次全国、全世界也非常罕见的儿媳妇给公爹捐肝的手术在北京某医院举行,张建霞69%的肝脏被移植到公爹王振龙的体内。

    当张建霞的肝脏在公爹的体内“复活”,并开始工作时,处在死亡边缘的公爹重获生机。

    手术后,张建霞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术后身体虚弱到极点,夜夜难眠,曾因倒流管脱落,胆汁流到腹腔中。更让她痛苦的是,亲生父母得知消息,心疼不已,妈妈一夜之间哭哑了嗓子。

    怕父母伤心,张建霞一直回避媒体,但今年10月行唐县评选“感动行唐十大孝子”,亲友们将她的事迹传出,她以最高票数当选。

    ■人物回访

    我做了晚辈该做的事

    目前,张建霞的肝脏已基本恢复正常,公爹正在恢复期,每天可以出去走走。一家人幸福团圆地生活着。丈夫王亮说,媳妇是我家的恩人,这辈子一定好好对待她。

    本报的报道刊出后,张建霞的大义孝行带给广大读者的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许多读者因她的事迹而感动落泪。

    面对四起的赞誉,张建霞非常低调,她甚至在本报报道后的日子里关掉了电话。她的理由是,我只不过做了一件做晚辈应该做的事,从小,父母就是她的榜样,孝顺老人是人起码的本分。

    张建霞的故事在她的家乡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行唐县一位干部介绍,当天的燕赵都市报一到,报纸就被同事们“抢了”。行唐县文明办主任郄金环对记者介绍,县里近日将组织群众敲锣打鼓地为张建霞挂“孝义之家”的匾额,以表彰她感天动地的孝行。

    ■报道影响

    张建霞为公爹捐肝的故事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一时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或在网上留言,对张建霞表示敬意。网友们称她是足以感动世界的人类英雄。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浙江日报、中国剪报等许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内跟进或转载了本报的报道。

    ■《割肝救公爹》追踪:

    孝女情动天山 边疆5000职工向张建霞致敬

    本报讯(记者祁胜勇)行唐女青年张建霞割肝救公爹的大义孝行经本报报道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感动,许多地方的读者向张建霞表示敬意。日前,远在祖国边陲天山脚下施工的新疆公路局叶城公路总段5000名职工向张建霞表示敬意,并致电本报,为本报刊发的这篇感人的报道表示感谢。

    叶城公路总段政治部主任向增贵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我们是通过《中国剪报》的转载看到这篇报道的,大家看到这篇报道都非常感动,争相传阅、复制,许多同志都哭了,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真正是孝感天下。我们准备号召全段5000名职工向张建霞学习,并代表5000名远在天山脚下施工的叶城公路段全体干部职工,向刊载张建霞事迹的《燕赵都市报》表示感谢!

    向增贵介绍,他们也已经代表全体职工向张建霞发去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相关报道

    11月18日3版《割肝救公爹》

    11月20日5版《大义儿媳孝感天下》

    ■读者感言

    千年难得的好女人,感动天地。江苏无锡网友

    真是大爱无边!这样一位可敬的女子,其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沧州读者郭女士

    有关张建霞的全部报道,我全看了。儿媳救公爹,世界少有,即使是亲生儿女也不一定能做到,报纸这样提倡孝敬老人,弘扬传统美德,对建设和谐社会大有好处。

    承德铁路车务段尹德广

    割肝救公爹

    儿媳要为公公捐肝

    在河北行唐县县城开小旅馆的王振龙有一个幸福的家。2004年2月,漂亮贤惠的张建霞嫁给了他家的老大王亮,小两口很恩爱,与父母弟弟一起操持着小旅馆生意,张建霞对公公和婆婆都很孝顺,第二年又给王家添了可爱的小孙子梓奇。王振龙的奶奶还健在,五世同堂,全家和顺,说起来都让人羡慕。

    但不幸还是悄悄发生了,王振龙的肝脏一直不好,2007年5月被确诊为肝癌!作为长子长媳的王亮和建霞打定了主意,就是倾家荡产,也得给爸爸治病。建霞和王亮陪同王振龙来到北京301医院,专家对他们夫妇说,你父亲的病目前只有换肝一条路,不然……但哪里去找肝源?王亮、建霞夫妻俩走了几家大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肝源奇缺。而王振龙的病情发展,已经等不及了。医生说,等不到肝源,只有亲属将一块肝捐出来。

    王家人听了医生的建议,都没有犹豫,但医生的话让他们失望,直系亲属血型不对也不能捐。王亮、老二王强和妈妈都是A型血,而父亲是O型血。王振龙的几个兄弟姐妹不是血型不对,就是身体不好。就在一家人为肝源而绝望时,平时说话柔声细语的建霞平静而坚决地对丈夫和婆婆说:“捐我的吧,我是O型血!”婆婆张淑芳当时就掉了泪,“建霞,你有这个心我就知足了,怎么能捐你的肝?你爸你妈只有你一个闺女,梓奇还小,你要有个好歹咱家可怎么过?你父母怎么活?不行!”话传给了公公,公公也坚决地摇头:“不行,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宁可不治了,回家等死,也不能让儿媳妇捐肝。”

    建霞劝说:“妈、爸,没事的,别人能捐,我就能捐,再说,我年轻,恢复起来也快,你们要是不同意,就是不把我当自家人。我爸在,咱这一家人就是全的、团圆的,再苦也幸福。如果因为没有肝源我爸不在了,我这个当儿媳妇的能给他捐却没给他捐,我一辈子也不会心安……”在建霞的坚持下,为公公捐肝的医疗方案定下来了,主治医生听完情况,眼圈红了,“你这样的儿媳妇真是了不起,我们没遇到过一例!”

    医生,你们放心地割吧

    为公公捐肝的手术方案定下来,建霞长出了一口气,公公这下有救了。手术前几天,她回了趟行唐,把儿子送回了娘家,看着日益苍老的爹娘,她心里也隐隐作痛,但她没有告诉父母她要给公公捐肝的事,她只是说,要回去照料公公。她想:还是瞒着爹娘吧,不然他们会担心死的,毕竟自己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啊。

    手术前,在医院的肝脏移植中心,三个主治医生把建霞叫到接待室,让王亮出去了。医生们说,手术的方案是割掉建霞69%的肝脏,尽管手术作了充足的准备,但手术中意外情况谁也没有绝对把握排除。医生郑重地对建霞讲,“只要你有一点犹豫,还可以取消捐献计划,我们会给你找一个理由,比如检查不合适等,不会让任何人知道。”面对医生严峻的面色,建霞坚决地说:“医生,你们放心地割吧,我就是下不了手术台也不后悔!”

    2007年6月14日上午8时,手术的时间到了,建霞躺到手术台上……漫长的、黑暗的时间过去了,她苏醒过来,感觉右肋空空的,隐隐有些疼,她的69%的肝脏已被移植到公公的身体里。望着丈夫感激的、关切的脸,建霞说:“别担心,我没事。咱爹还好吧?”亲娘哭哑了嗓子在北京住了14天医院,建霞挂着引流管(需要随时把胆汁导出体外)、弯着腰、脸色蜡黄地回到了行唐。不放心孩子,她让丈夫送自己去了娘家,自己的样子是瞒不住了,说了割肝的事,父母哭了起来,看着父母心疼的样子,建霞也不禁哭了。一夜过去,母亲哭哑了嗓子。建霞理解父母,这比老人割自己的肝还心疼呢。

    手术后的第二十天,再次回北京治疗,夜里建霞起来上厕所,她不愿意叫醒劳累了一天的丈夫,也不愿意打扰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儿的婆婆,自己挣扎着起身,不小心,导流管从胆管里脱出来,具有腐蚀性的胆汁流在腹腔里,疼痛难忍……

    医生不忍再打开她的腹腔给她做第二次手术,就从她的两根肋骨间再引了一个导管,每天往腹腔里输送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胆汁后导出。巨大的痛苦加在建霞柔弱的躯体上,每天她还要强作欢颜,给自己父母报平安。妈妈不放心,长途跋涉来到了北京的医院,正巧遇到建霞打封闭失效,疼得满头大汗,建霞赶紧擦干净脸上的汗水,笑呵呵地对妈说:“妈,我没事,好着呢,您回家吧。”

    今年10月,行唐县评选“感动行唐十大孝子”,邻里和亲友把建霞的事迹传了出去,一时感动了行唐,建霞以最高票数当选,其捐肝救公爹之举在当地广为传颂。建霞轻松地说,现在自己的肝脏经过医院的检查,已经恢复生长到正常的大小。建霞的公公王振龙目前仍在服药治疗,可以每天出门走走。建霞的肝脏在维持着老人的生命。王振龙说:“媳妇救了我一命,能有这么好的儿媳妇,不知道是俺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本报讯(记者祁胜勇)18日本报刊出的行唐张建霞割肝救公爹的感人事迹,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致电本报或在网上留言,对张建霞的孝行义举表示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沧州市民王先生在电话里激动地说:“看完了报道,我一个大男人哭了一场,张建霞太了不起了,儿媳妇给公爹割了近70%的肝脏,这样的好媳妇天下难寻!记得几年前一个律师割肾救自己的母亲感动了中国,当选了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想,张建霞应当感动全世界!”

    一位退休的老读者张先生说,现在别说儿媳妇、姑爷,子女不孝的现象也非常多,这个好儿媳妇给大家上了一课,这样的典型就应该大力宣传。

    河南信阳一位网友留言:“割肝救公爹,天下传美德!”安徽网友留言:“真是个伟大的女人,祝好人一生平安。”浙江宁波网友留言:“感动,世人楷模!”天津网友留言:“伟大女人,世界感动,人类英雄。”江苏网友留言:“感动世界!泪流满面!”

    19日一早,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连线九州”主持人项佳辗转联系上记者,她说,看到燕赵都市报的报道后非常感动,张建霞太伟大了!于是台里决定马上做一期关于这个故事的专题报道。随后,本报记者在电话里接受了福建电台的采访,做了十几分钟的电话连线。

    而故事的主人公张建霞依旧非常低调,她对记者说,报纸她已经看到,谢谢关心她的读者。但她请求记者,不要告诉读者她的电话,她不想太张扬,为公公尽孝是当儿媳妇的本分。再者,她有点担心,怕在村里的亲生父母看到报纸,了解她所经历的手术过程后,会让父母更心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