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天下清官喻茂坚-第十九回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杨慎巧口茂坚任御史

    丰城祭祖喻家齐上阵(4)

    战后,王明阳还需处置军务,而宋景和喻茂坚则得以时间修整。在丰城县,宋景宴请了喻茂坚,作陪的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官员,姓严名嵩。落座之后,宋景疲惫的脸上带着喜色,说道:“多亏喻兄鼎力相助,粮道才无一日断粮。这位是翰林编修严嵩,与我也是老相识了,为了湖南楠木殿材运往北京,来考察水道的,谁成想,也被这次宁王之乱截在了我这里。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喻茂坚笑着和严嵩见礼。他不认识严嵩,也从未接触过此人,只是寒暄一阵。三人落座。

    宋景刚坐定,便滔滔不绝地说道:“古今读书人,能做到守仁先生这份儿上的,也没有几个了,守仁先生心学已经大行于世了,此刻平叛也是首功一件。真是当世无双啊!朱宸濠叛乱,守仁先生建议死守安庆,阻了宁王攻陷南京的路,明明只有八万人,却宣称三十万人!回马一枪攻击南昌。宁王果然中计,在鄱阳湖杀的他人仰马翻,连妃子娘娘都葬身鱼腹了。真是好计谋!”

    就在宋景兴高采烈的时候,严嵩笑道:“还是宋景兄有手段,将凿船器械献与了守仁先生,鄱阳湖一战才旗开得胜,来来,我敬您一杯。”说罢,便给宋景满了一杯酒,然后又给喻茂坚满上。

    宋景笑着一饮而尽,畅快地吐了口气:“我这个人没别的毛病,就是喜欢钻研一些奇淫巧术,虽然不是圣人治化之道,但也有了用武之地。”

    喻茂坚打趣地道:“这次也要算宋兄大功一件啊。我这里提前庆贺啦!”说着,一碰杯,也是一饮而尽。

    宋景却笑道:“这次得彩头的不是我,而是严老兄。王御史上奏朝廷的捷报,便是出自严老兄之手,捷报我看了,那笔字儿,果真是练到家了。王明阳什么人?是天下闻名的读书人,严兄草拟的捷报竟然一字没改,签封照发,这才是头彩呢!”

    三人正说在性头上,严嵩却不知在想什么,只是一味地沉吟。宋景问道:“怎么了?有心事?”

    严嵩说道:“宋兄,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伍文定的举动有点耐人寻味啊。”

    宋景和喻茂坚放下了酒杯,相互看了一眼,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就我们三人,说来听听。”

    严嵩沉吟道:“此次大捷,死守安庆,坐镇前线拼杀的是伍文定,鄱阳湖水战的先锋也是伍文定,王明阳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却是伍文定。可是我听伍文定的口风,像是要把全部的功劳都算到守仁身上。”宋景这才细细思量:确实是这样,伍文定谦逊的很,草拟的战报他也看过,都是赞颂了王明阳的功绩,自己却没有请功。

    严嵩好像是得了主意:“我以前还是小瞧了伍文定,此人心机之深,难以洞察啊。宋兄,听我一言,此次战功,说什么都不能自居,一定要推掉。”喻茂坚本想着落拓宋景,在铜陵剿匪的功绩被抹了,已经是很可惜,这次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总要扬眉吐气,严嵩却劝他推辞,有些不明就里,问道:“为何?”

    “皇上几次下诏,羡慕太祖和成祖武功在身,一个成就了大明基业,一个塞外拼杀,蒙古数十年不敢犯边。江斌乃是名将,在镇压刘六、刘七起义时,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更是射中面门,但他毫无惧意,拔之再战。因军功觐见时,他于御前大谈兵法,深合武宗意,遂被留在身边。正德十二年蒙古王子博彦叩关,圣上大悦,亲征斩敌十六人,便大书特书。我听闻圣上又准备南下亲征,剿平宁王之乱,可是现在已经无乱可剿了。你说,皇上心里能欢喜得了吗?”严嵩不紧不慢,侃侃而言,宋景瞠目结舌,看了看喻茂坚。

    喻茂坚不由得深深打量了严嵩,心道:此人精明至此,如此能揣摩圣意,以后官运如何,还未可知呢。遂说道:“黎民免遭涂炭,四十六日敉平宁王之乱,怎么说都是黎民的福祉。”

    有时候一句话,就像是闸门一般,能轻松拦住话题。严嵩知道自己说多了,便低头吃酒掩了过去。宋景思量着刚才的对话,已经是明白了严嵩劝解的意思,也十分惊讶于严嵩的心机,遂转了话题:“听说喻兄升迁了御史,要不是回乡祭祖碰到了这件事,现在都已经去福建上任了,在此恭贺喻兄了。”

    严嵩听了,眼睛一亮,说道:“不知者不怪,恭贺喻兄!”

    喻茂坚却摆手说道:“仅仅是个御史,正七品官儿,算是平调,何来的升迁?”

    严嵩说道:“御史虽然品阶低,但是却大权在握,有的时候,连皇上都奈何不得。洪武爷训令,自古以来不诛言官。正德十二年,圣上欲出京寻访宣府,被内阁大学士梁储赶上,劝谏不听,却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铁剑拦关,拒不放行。七品御史拦圣驾,皇上无奈,只好回銮了。你说,是七品官儿大,还是内阁大学士大?再者,朝廷对御史任免极其慎重,成祖曾言‘御史需用清廉介直之人,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感言。’这可是比吏部的‘卓异’更高的评语啦!”

    听着严嵩侃侃而言,喻茂坚不由地坐直了身子。自己被任命御史,也算是朝廷的褒奖,虽不能仕途如王阳明般璀璨夺目,但是至清至谨,就好比家风中的克忠克孝,自己还是能做到的。喻茂坚暗暗地想:“即便做不到名垂千秋,建立伟业,只要做好一个御史,便算是不欺心,不负家风教诲了。”想到此,原来上任福建的踌躇竟然一扫而光,次日,辞别故土,祖孙二人便又上了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