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祖父黄琼最初任魏郡太守,当时发生了日食现象,黄琼上言陈说此事,太后下诏询问日所食有多少。黄琼正在考虑如何回答,黄琬时年七岁,回答道:“您为什么不称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黄琼因此大吃一惊,就用黄琬的话回答,从此更加喜爱黄琬。唐李翰亦有“黄琬对日,秦宓论天”之语。当时司空盛允身患疾病,黄琼命黄琬前往问候,正好江夏郡上奏当地蛮人反叛的副本送达司空府,盛允因此随便逗弄黄琬说:“江夏这个地方,蛮人太多而士人太少了。”盛允本意也只是逗一逗黄琬,但没想到黄琬却因此拱手回答道:“蛮夷扰乱华夏,责任都在司空身上。”说完就拂袖而去,盛允因此大感惊奇。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黄琬在第六回出场。为太尉,与司徒杨彪、司空荀爽共同劝阻董卓迁都,被其罢为庶民。个人作品有:《全后汉文》有《奏论樊陵许相》、《驳迁都长安议》。
附:
马日磾,字翁叔,东汉人。司马光《资治通鉴》里提到:“日磾,融之族孙也。”(融即马融)传融业,以才学进。与杨彪、卢植、蔡邕等典校中书,历位九卿,遂登台辅。后于李傕时期任太傅。曾奉丞相董卓之命,为交战的袁绍和公孙瓒调停。董卓死后,蔡邕被认为与董卓同党,因而被关入监牢待斩,他欲救蔡邕向王允求情,遭拒。秋七月庚子,迁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八月,遣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尉抚天下。卒于寿春。
马日磾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在东汉曾任谏议大夫,并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补续《东观汉记》。后来转任光禄大夫。《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桥蕤、张勋皆倾心敬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