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统生命中分量最重的一个人——杀父仇人甘宁。甘宁向孙权建议攻取江夏,孙权采纳,于是凌统做了先锋,一路披甲斩将率先夺城,书中短短数字,就能看出他不要命的劲头,不知是不是想着,不能报父仇已生无可恋,只拼了一条命以谢主公。历史上赤壁之战几乎没怎么打,一把火过去基本搞定了,周瑜大胜之后,再乘胜进攻曹仁与南郡,其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别军所围,向总部求助,无奈军士不够多,分兵不均两头顾不得,吕蒙便提议凌统据守,担保能守十日,曹仁是什么人?曹操身边的一把手,凌统还是个小屁孩时,他就随曹操征战了,统军用兵不在话下,但吕蒙就这样肯定他能守十日,看来凌统的防御力是不弱的,之后几场小仗打来打去,就打到张辽的成名战逍遥津战役了。
孙权领兵才能不怎么地,撤退时还很神奇的企图当“断后”,当张辽在津北掩袭过来,他已经是自己跑不掉,凌统领三百亲兵以身护主攻入敌围,让孙权得以跑到对岸去,当时桥梁已毁,既然要架桥说明两岸距离不窄,孙权居然能策马飞驰而过,凌统默默望着亲爱的主公,安然离去的身影,又回去奋战,打着打着估计孙权已无事才“被甲潜行”回到吴营。这时他那三百亲兵已经死光光了,可见敌军兵力不少,能死得这么干净,公绩虽受了伤,但至少活着返还了,能在对方重围杀出,证明其武力不凡。
孙权见到凌统回来是既惊且喜,也许当时他正为凌统兴许不能生还悲痛着,书中记载凌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面对一群好兄弟的战死,是不可谓不痛不泣的,孙权十分温情地“引袂拭之”,好言安慰:“只要你尚在,又何患无人呢?”这么多人的往身上扎还是挺难躲的,以致凌统受创甚重,孙权留其于舟,亲自替他更换衣服,后来谋得良药,凌统才没有以身殉职。
《三国志校笺》引录《建康实录》中所写的二十九岁,并引列《骆统传》外,还加以评论,夷陵、石亭等等大战役,若凌统不死,根本不可能全无参战记录,岳麓书社最新出的《三国志》恐怕也肯定上述意见,把四十九改写为二十九。
附:
凌封,凌统之子,凌统死时,封与兄烈仅数岁,孙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后追录统功,烈封亭侯并领父兵。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凌烈,三国时期人物,吴国名将凌统之子,凌统去世后,由于他和凌封的年龄还小,孙权将他们养在宫中,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及八九岁,令葛光教之读书,十日一令乘马,追录统功,封烈亭侯,还其故兵。后烈有罪免,封复袭爵领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