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家的故事-第76章 令狐素琴以小失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妹,你们都听大哥的,准没错,我们七家一起到华龙右庭买房子,还可以享受组团的优惠,现在的房子不怎么好卖,价格一直在横盘,大哥和我已经到华龙右庭销售部探过底了,销售经理答应,如果我们七个人一起买的话,他们可以优惠每平方米五百块钱。”说话的就是大女婿池卫国。

    “是啊!我看还有优惠的空间,到最后,我们可以比原价少一千块钱左右的价格把华龙右庭的房子拿下来。”翁立成道。

    “可我们的钱不够啊!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每个人有一百多万,缺口是有一点,我们可以买小一点的房子吗?实在不行,我们就先租房子,把老房子买了,再不行,我们就向银行贷款。”

    “大哥说的对,我们手上有一百二十多万,缺口也不会太大,怕什么。我们按照大哥和大姐夫说的去做,不会有问题。”

    这段对话明明白白地告诉翁海棠:二叔家几个孩子是平均分配拆迁补偿款的。翁海棠非常羡慕二叔家,二叔、二婶都过世了,他们兄弟姐妹七个竟然心平气和地解决了拆迁补偿款的问题。

    两相比较,自己家和二叔家的差距立现。

    令狐素琴、翁秋菊和翁立义听了这些对话,他们的心里能舒服吗!

    翁海棠暗自思忖,如果母亲、三妹和二弟能适当拿出一点钱给大姐,大姐也不会要,大姐主要是心理不平衡。如果三妹和二弟都能买两套八十几平方的房子,剩下七八十平方的钱给大弟立仁和小弟立礼,所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至于她自己,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家里一分钱,但这不能作为母亲、三妹和二弟忽略自己的理由。

    自己和大姐也是翁家人,也有继承财产的权力,母亲、三妹和二弟应该承认这一点——至少要把话说到桌面上来。

    可母亲、三妹和二弟却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脑细胞杀死了不知道多少,结果把一个好端端的翁家弄的乌烟瘴气、鸡飞狗跳,四分五裂。

    十二号的晚上,令狐素琴让翁秋菊打电话给大姐翁雪莲、大弟翁立仁和小弟翁立礼。

    翁立仁和翁立礼在电话里面只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

    大姐家接电话的是赵子明,赵子明说雪莲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明天早上,他代表雪莲来搬家。

    翁雪莲的毛病就是心里面想什么就是不肯说出来,有矛盾,就要想办法解决,有想法,就应该说出来,藏在葫芦里面摇,别人只能装憨。装作不知道。你自己不想解决问题,别人是不会主动解决你的问题的。

    翁雪莲的做法很容易让令狐素琴、翁秋菊和翁立义产生错觉,他们还以为翁雪莲是真的病了呢?生病了,当然不能来搬家了。

    掩盖矛盾,隐藏想法,矛盾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

    翁雪莲只能自苦。自苦也就罢了,还要折腾自己的男人来遭这份罪,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这比自苦还难受。

    第二天早上七点,赵子明骑电动车赶到槐树街,这时候,东街口已经停了十几辆搬家公司的车子,槐树街的路太狭窄,搬家公司的车子太大进不来,只能停在东街口外的大路边。

    平时只走一两分钟的槐树街,赵子明走了五六分钟,一路上全是搬东西的人,有的肩扛手提,有的用自行车驮,还有用三轮车和板车运的,赵子明只能推着车子慢慢走,还要不时停下来避让一下。

    赵子明走进翁家院门的时候,翁立仁和翁立礼还没有到。

    院子里面停着两辆三轮车,一辆新三轮车是一年前买的,另一辆三轮车是四年前买的旧三轮车,昨天下午。翁秋菊把旧三轮车推到修车铺修了一下。

    这两辆三轮车将担负搬家的重任。

    “秋菊,搬家公司的车子什么时候到?”赵子明道。

    “我们没有找搬家公司。”翁秋菊随口应了一句。

    “没有找搬家公司?哪怎么搬?”

    “我们有两辆三轮车,玫瑰花苑不远,跑几趟就差不多了。能不要的东西都扔下。”

    笔者在这里要交代一下,翁秋菊答应多付一万五千块钱,一个卖家答应先让他们搬家。但产权的过户一定要付完所有余款以后才能办理。

    在翁海棠看来,这一万五千块钱是不用花的,他们可以先搬到翁立义那套大房子里面暂住一段时间,等拿到玫瑰花苑房子的钥匙以后再搬一次家就可以。

    翁海棠猜想:母亲和三妹可能和立义商量过这件事情,但二弟没有同意。

    令狐素琴和翁秋菊的人格又开始分裂了。该花的钱不花,不该花的钱乱花,典型的人格分裂症,在关键的时候,又得到充分的展示。

    平时,岳母大人和翁秋菊花钱大手大脚,肉放在冰箱和冰柜里面,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扔几块臭肉;有一点小毛病就住院,住院成了一种常态。搬家这么大的事情,舍不得花搬家费,用两辆三轮车穷对付。真是拎不清哪头重,哪头轻啊。

    新时代,用三轮车搬家的人肯定有,所有家当只需要一辆三轮车——一辆三轮车就能搞定的家当,雇一辆汽车,确实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新时代,令狐素琴、翁秋菊和翁立义大概是想用这种方式对大家进行一次艰苦奋斗的教育吧。遗憾的是,大家已经不再年轻,最小的立礼已经五十岁了。

    赵子明仿佛回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经济上比较拮据,自己动手吃点苦,那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现在,大家已经没有什么地方需要出苦力了,可令狐素琴、翁秋菊和翁立义想让大家重温一下过去的生活。

    翁海棠这几天连家都没有回,她早就知道母亲、三妹和二弟没有请搬家公司。翁秋菊说,一开始,他们是想请搬家公司的,但由于搬家公司的车子开不进槐树街,只能停在东街口外,而翁家在西街口,距离又比较远,除了一千两百块钱搬家费用以外,还要另外加八百块钱。为了节省两千块钱搬家费,令狐素琴、和翁秋菊、翁立义决定蚂蚁搬家,用两辆三轮车多跑几趟。

    赵子明实在看不下去了,从小到大,他都不曾做过苦力,这辈子他也不打算体验搬运工的生活,他家装潢房子的时候,装潢全部交给装潢公司,连建筑垃圾都是找农民工弄下楼的,在用煤气包的时代,他家都是请送煤气的把煤气包送上门的。

    赵子明把翁秋菊和翁立义叫到跟前:“在你们兄弟姐妹中,没有人能干得了这种活,大家都不年轻了,闪了腰,累坏了身子不值当,千万不要干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你们找的是哪家搬家公司,把电话号码报一下。”赵子明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面掏出手机,“搬家的钱我来出。”

    赵子明本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批评岳母大人、翁秋菊和舅老爷以小失大,捡芝麻,丢西瓜的愚蠢行为——他的心里不是憋着一肚子气嘛——包括他老婆肚子里面的怒气,正愁没出发泄呢。

    这是赵子明第一次否定岳母大人、翁秋菊和舅老爷的想法。

    “拾芝麻丢西瓜”,就是人格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令狐素琴、翁秋菊、翁立义做过的“拾芝麻丢西瓜”的事情不胜枚举。

    2016年年底,眼看春节即将来临,在槐树街,很多人家开始买年货了,虽然距离春节还有五六天,但整个槐树街已经笼罩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翁家是买年货最早的人家,令狐素琴每天早上骑三轮车从各家院门前经过,回槐树街的时候,照样也要从各家院门前经过,令狐素琴故意放慢速度,有时候还故意下车推行,她要让街坊邻居都知道她买了哪些年货,所以,只要遇到人就和人家打招呼,招呼一打,那就要停下来说上几句,要不了几句话,街坊邻居就都知道令狐素琴买了哪些东西。因为令狐素琴会一样一样展示自己家买的东西。

    东西只吃在家人的肚子里面,令狐素琴觉得没意思,东西能让街坊邻居看见,多少能满足她的虚荣心,能赢得别人羡慕的目光,如果再得到一些称赞,令狐素琴至少要高兴几天。

    令狐素琴的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

    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令狐素琴和翁秋菊在商量买多少瓜子、花生和点心的时候,翁立义多了一句嘴,就因为多了这句嘴,翁立义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点心可以多买一些,瓜子、花生要少买一些,瓜子、花生吃多了上火,现在,人们已经不把瓜子、花生当回事了,我们车间买了一麻袋瓜子和花生,除了几个嘴馋的女人,根本就没有人碰。”

    翁立义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被令狐素琴和翁秋菊一字不落地听到耳朵里面去了。

    “既然没有人碰,那你就拿一点回家,我们正准备明天到菜场去买。”翁秋菊走到翁立义的跟前。

    “对,你拿点回来,春节,有亲戚来,用得着——你多拿点。”令狐素琴道。

    “这——这不好吧!我一个堂堂的车间主任,把车间里面的东西往家拿,这——这很不合适。”翁立义自知失言了。

    “堂堂车间主任?你不张嘴吃饭啊!不拿白不拿。”令狐素琴道。

    “我不拿,你们还是到菜场去买吧!”

    “你真不拿?”

    “我不拿,这太不体面,太猥琐,太失面子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