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家的故事-第22章 槐树街即将拆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建房大军也应运而生,一夜之间,所有人家的墙上都有建房者的手机号码。除了手机号码,还有建房者的承诺:全包,价格低,质量好,并保证一夜成功。

    所谓“全包”,就是只要你出钱,我就按照你的要求把房子盖起来,门窗、包括电线、排水管道全部弄好。

    “一夜成功”也是有讲究的:现在建房肯定是违建,既然是违建,城管大队是要管的;邻居中关系不怎么好的会打举报电话,在这种情况下,一夜建成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拖拖拉拉,房子盖了一半,被城管发现,或者被邻居举报,那就糟糕了。除了经济上受损失,还在街坊邻居中丢了面子。

    拆迁对槐树街的居民来说影响太大了。面对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槐树街的人是不会视而不见,轻易放过的。

    翁家人的心也活泛起来,很快,令狐素琴把孩子们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建房大事。

    于是,翁家和槐树街上的人展开了建房竞赛。开玩笑,多建一个平方就可以拿到一万五千块钱的拆迁补偿款。望眼欲穿,等的就是这一天,现在机会来了,岂有错失的道理呢!

    翁长峰已经作古,现在,一家之主是令狐素琴,这时候,一家之主自然要发挥作用了。翁家原来的房产将近一百二十平方,过去因为手里面没有钱,能盖一百二十平的房子已经算是不错了,在槐树街,有些人家只有五六十平方。

    一百二十平方左右的房子是在几次翻盖和加盖之后才达到这么大规模的,刚开始,翁家只有两间正屋——在路的北面,有了三个女儿后,翁长峰和令狐素琴将两间房子翻盖成三间,同时加盖了一间厨房。后来又在厨房旁边加盖了一间。

    有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以后,夫妻俩又在路的南边盖了三间房子,还在南院盖了两间厨房。

    现在,家里面只有四个户口:令狐素琴,一直没有嫁出去的三女儿翁秋菊,还有二儿子翁立义和翁国栋父子俩。

    二儿子翁立义在京西晨光机械厂工作,因为是一个车间主任,结婚后不久,单位分给他一小套房子,面积三十几平方,这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不错了。

    翁立义从小娇生惯养,大事小事全由三个姐姐做,所以在生活上几乎不能自理,是一个典型的人形巨婴,后来娶了一个老婆,没有想到老婆也是一个不会做家务的主,两个人在一起勉强生活了两年。

    随着孩子的出生,生活中的矛盾层出不穷,两个没有生活能力、又生性懒惰、不思进取的人勉强凑在一块,新鲜劲一旦丧失殆尽,其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老婆扔下男人和孩子另寻别处去了。

    翁立义的生活能力太低——还不是一般的低,这么说吧!如果家里面没有饭吃的话,他就会买快餐面、猪头肉,或者买半只鸭子、一包花生米什么的凑乎一顿,和老婆在一起的两年里,夫妻俩就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离婚以后,翁立义父子又搬回槐树街和父母、三姐一起住了。有母亲和三姐照顾父子俩的生活,这是神仙都羡慕的事情啊!

    由于大儿子翁立仁生的是一个女儿,母亲令狐素琴又不喜欢长孙翁国基——翁国基是三儿子翁立礼的儿子,所以,二孙子翁国栋便成了翁家传宗接代的主要指望。

    这么说吧!令狐素琴宠爱孙子翁国栋比宠爱儿子翁立义厉害得多。再加上翁国栋两岁就没有了妈妈,兄弟姐妹免不了要泼洒怜爱,这样一来,翁国栋就成了全家的中心。

    本来,翁立义是全家的中心,自从有了翁国栋以后,翁立义和翁国栋父子俩便成了全家的中心。

    街坊邻居都知道,整个翁家是围绕翁立义和翁国栋父子俩转的。

    这样一来,翁国栋就超越他的父亲翁立义,成了超级人形巨婴。

    也许是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的,母亲令狐素琴终有一天会老的,她不可能跟翁立义父子俩过一辈子,老天爷便安排安排三姐翁秋菊接着照顾弟弟翁立义和侄子翁国栋。

    在旁人看来,翁秋菊不出阁正好可以照顾父亲翁长峰和母亲令狐素琴,既然弟弟和侄子跟父母在一起生活,那就顺便一块照顾了吧!

    翁秋菊不是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吗!于是,她就把所有感情全部倾注在侄子翁国栋的身上,她曾不止一次跟母亲说过,如果弟弟翁立义再组织家庭的话,她就和侄子翁国栋在一起过,所以,她分到的财产将来肯定会给侄子翁国栋。

    令狐素琴想的比女儿还周到,秋菊没有孩子,将来,孙子翁国栋给三姑翁秋菊养老,翁秋菊能老有所依,她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其实,不管其他孩子的户口有没有从这个家庭迁出去,按照继承法规定,父母的财产,每个子女都享有继承权。

    令狐素琴不懂什么继承法,但她知道,家里面的财产,每个子女都应该有份,可令狐素琴从骨子里面不想分给其他孩子。

    如果单看家里面一百二十平米的老旧房子,分到六个孩子的手上,确实没有多少,但如果遇到拆迁,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有些人家一夜暴富,不就是因为拆迁吗!真到拆迁的时候,孩子们就不会那么淡定了。

    想到这些,令狐素琴食不知味,夜不安寝。

    自从拆迁的消息在槐树街传开以后,令狐素琴就开始盘算开了:三女儿秋菊一辈子没有结婚,如果拆迁的话,老宅的拆迁费,三女儿秋菊和二儿子立义一家一半,令狐素琴想的很远,其实,拆迁费给女儿就是给儿子翁立义和孙子翁国栋,至于其他几个孩子,她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大女儿翁雪莲和二女儿翁海棠一向孝顺,孝顺是因为她们善良,她们两家的条件都很好,雪莲家有三套房子,海棠家也有三套房子,翁雪莲的工资很高,二女婿欧阳向前的工资更高所以,翁雪莲和翁海棠是不应该跟二弟翁立义和小妹翁秋菊争拆迁补偿款的。

    大儿子翁立仁生的是女儿,女儿是要嫁人的,把财产给立仁就是给孙女儿,给孙女儿就是给外姓人家。

    最让令狐素琴忧心的是小儿子翁立礼。翁立礼是老巴子,从小就娇生惯养。

    惯子如杀子的道理,令狐素琴都懂,翁长峰不止一次提醒过令狐素琴,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她就把男人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事实证明翁长峰的话是对的,在令狐素琴的娇惯下,翁立礼从小就性格乖张、暴烈,最要命的是要强自私、邪性不讲道理。

    翁立礼读小学的时候,老师三天两头请翁长峰到学校去谈话,老师说,翁立礼如果一个星期不和同学打架,那一定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为这个,翁长峰给老师和学生家长赔了多少个不是。好在有些家长都是槐树街人,有的还是翁长峰的属下和同事,再加上他平时带人宽厚,所以,也就没有太计较。

    尽管如此,翁长峰在儿子翁立礼的身上花了不少冤枉钱,打了人家的孩子,总得拎点东西上门赔情并且看看人家吧!

    到初中的时候,翁立礼越发不像话,只要学校有打群架的,那一定有翁立礼的身影,到最后,因为他能打,又不要命,所以成了一般捣蛋鬼的老大。

    尽管如此,母亲令狐素琴还是坚持让翁立礼读到高中毕业。翁立礼初中毕业以后,翁长峰就不想让翁立礼再往下读了。可令狐素琴就是不答应,她还和翁长峰大吵大闹了一场,最后,翁长峰不得不作出让步。

    女儿想读书,令狐素琴不让读,儿子不想读书,令狐素琴逼着儿子读。

    步入社会的翁立礼更加肆无忌惮,最严重的的一次是纠结一般人把一个人打伤了,家里面是花了不少钱。因为对方家庭不依不挠,警方不得不介入,翁立礼便跑到大姐翁雪莲家躲了两个多月。

    让翁立礼到翁雪莲家躲避是令狐素琴的主意,翁长峰曾极力反对:立礼理应到派出所去投案自首,让他藏在雪莲家是会牵连雪莲夫妻俩的。违法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做。

    但令狐素琴没有听男人的。

    令狐素琴有一个特点:只要遇到与亲情有关的事情,她就会丧失理性,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警察到家里来寻翁立礼,这已经让翁家人失了面子,如果再让儿子被警察铐走,令狐素琴没有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翁雪莲的丈夫赵子明也劝老婆要三思而行,把应该承当刑事责任的舅老爷藏在自己的家里,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可翁雪莲和母亲具有相同的性格,她最容易被亲情蒙蔽双眼,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和父母、兄弟姐妹粘上关系,她一生所积攒的理智就会丧失殆尽;关键是,她无法拒绝母亲令狐素琴的要求。所以,她收留了弟弟翁立礼。

    是阳光,就一定会普照大地万物,是母亲,就应该怀仁慈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古有好哭的孩子多吃奶,但孩子长大以后是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奶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