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家的故事-第8章 有缘人再次邂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翁海棠长着一张满月脸,皮肤白里透红,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厚厚的耳垂,用老人家后来的话说,翁海棠看着就喜庆。

    当时,翁海棠穿着一件驼色带毛领的外套,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颜色的围巾。在红色围巾和驼色大衣的衬托下,翁海棠本就白里透红的脸庞越发的好看。

    “伯母,我在区委机关工作,是打字员。”

    翁海棠高中没有读完就辍学了,当时,妹妹和三个弟弟都在读书,大姐已经工作,在家里,她年龄最大,那么多的家务,没有人做,家里面经济负担又很重,母亲希望她早点工作,既能帮家里做点事情,又能缓解一下家里的经济压力。

    父亲坚决反对。但父亲反对无效,因为母亲当家。

    为了不让父母为难,翁海棠高一下学期就辍学了。翁海棠听到母亲跟父亲说的话:女孩子迟早要嫁人,读那么多书作甚。我们把她培养到初中毕业,已经不错了,她大姐很早就工作了。

    学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非常惋惜。

    为这件事情,翁海棠哭了好几个晚上。

    那年秋天,居委会的主任带着几个人到翁家来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当时,翁家有两个人符合插队的条件,一个是翁海棠,一个是大弟弟翁立仁,大弟弟立仁六岁就开始上学——翁家三个儿子都是六岁上学的——令狐素琴望子成龙,她想好好培养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是翁家的香火,翁家兴旺不兴旺,和文化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当时,翁立仁正在读高一。

    父亲翁长峰想让翁立仁报名插队,但母亲令狐素琴极力反对,母亲的意思是让翁海棠去插队,孝顺懂事的翁海棠看到父母为这件事情争执不下,便主动提出到农村去插队。

    就这样,翁海棠成了插队知青。她插队的地方在京西郊区的一个公社。

    第二年春天,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把大弟弟翁立仁送去当兵了——当时。关键是翁立仁不想再读书,一心想当兵。

    可以这么说,最后,母亲不是向父亲妥协,而是向长子翁立仁妥协的。令狐素琴有些绝望:翁立仁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到初中的时候,他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后来干脆放弃了学习,为此,学校的老师经常请翁长峰到学校去谈话。

    和翁海棠分到一个大队的插队知青有六个人,因为靠家比较近,又有亲戚帮忙,到第三年,有四个知青回城去了,有的人通过关系在城里找到了工作,有的人干脆回城做起了小买卖。

    这时候,知青点就只剩下翁海棠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农村艰苦的生活,嫁给了大队书记的儿子。

    一个女孩子单独呆在空荡荡的知青点,翁海棠惶惶不可终日地度过了两个多月,最后不得不回到槐树街,让翁海棠下决心离开知青点的主要原因是公社文教助理想让翁海棠做他的儿媳妇,翁海棠压根就不打算在农村结婚。更何况文教助理的儿子是一个瘸子呢。

    回到城里的翁海棠承担起来所有的家务,她不想做一个吃闲饭的人——那是一段非常憋屈的生活。

    一次,翁海棠在鼓楼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家商场招聘理货员。

    翁海棠就去应聘了。经过两次面试,翁海棠被录用了。

    就这样,翁海棠就在这家商场当理货员了。理货员,说起来,好像是一个蛮轻松的工作,实际情况是,有些货品是很大、很重的,当时,理货完全靠人工,凭力气。

    翁海棠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姑娘,她不想干一辈子理货员,她有一个同学叫陶晓红,陶晓红在一家国营企业当打字员,翁海棠到陶晓红单位去玩的时候,经常有意无意地跟陶晓红学打字。

    翁海棠便经常去找陶晓红,并且有意帮陶晓红打字。有时候,陶晓红星期天加班,翁海棠也跟着陶晓红加班。

    半年以后,翁海棠的打字技术已经赶上了陶晓红;陶晓红说:翁海棠打字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了她。

    一次,区里面组织劳动技能大赛,有一个竞赛项目就是打字。

    通知下达到他们商场以后,翁海棠瞒着领导和同事,偷偷跑去报了名。

    参赛名单下来以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很纳闷:翁海棠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字机,她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参赛名单里面呢?

    让单位领导更没有想到的是,翁海棠在区打字机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一天,翁海棠走进商场大门的时候,被人事科长领进了经理办公室。

    吴经理将一张调令递到翁海棠的手上,她被调到区委机关打印室做打字员。

    打字员的工作,有时候忙,有时候闲,闲暇之余,翁海棠会找一些书来看,在翁家,翁海棠是读书最多的人,读书能让人明白很多道理,这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翁海棠受母亲的影响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她从母亲身上继承的性格上的缺陷被书本上的知识过滤了很大一部分。

    在母亲的建议下,欧阳向前把姐妹二人请到广场旁边一个茶楼上面,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花灯,坐在茶楼上,居高临下,观看效果更好。

    母亲是想让儿子和翁姑娘在一起多接触接触,母亲那点心思,欧阳向前是知道的。

    这一次,翁海棠见到欧阳向前和他的母亲,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她也想和欧阳向前在一起多呆一会。

    欧阳向前点了四杯上好的红茶,还要了几个点心。

    “欧阳老师,你鼻子现在还流血吗?”翁海棠非常关心欧阳向前的身体。

    “谢谢你的关心,自从回到京西,工作定下来后,我就没有再流过鼻血了。以前,自己不知道爱惜身体,拼命读书,营养又不好,我现在比较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欧阳老师是在哪里读的书?”

    “我在淮中读的书——就是淮中师范学院。”

    “我上次遇到欧阳老师的时候,看你风尘仆仆的样子,你怎么会出现在物资学校的门口呢?”

    谈话有深入的趋向。

    “说来话长,情况是这样的:我在淮中师范学院读书,毕业以后很可能会分到苏北地区几个县,可母亲一个人在京西,我家有一个亲戚在京西物资学校当老师,她想帮助我,便和领导提了这件事情,当时,物资学校正好缺一个教务员——就是专门安排课务的。”

    翁海棠听的很认真。

    欧阳向前喝了几口茶,接着道:“那天早上——就是我遇见你的那天,我坐长途汽车从淮中赶到京西。连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赶到物资学校。”

    “你那天是来报到的吗?”

    “不是,物资学校的领导想见见我,最后再决定聘用不聘用我。”

    “他们聘用你啦?”

    “没有,那天,我连校长的面都没有见着。”

    “他们让你来,却又不见你,这是为什么?”

    “教务员的工作被物资局一个领导的侄子捷足先登,当天上午刚定下来的。我家的亲戚在学校只是一个普通的讲师,人微言轻,我到他们学校当教务员的事情就黄了。亲戚跟我说了这个情况以后,我的脑袋嗡的一下,鼻血就流下来了。”

    敢情欧阳向前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才导致流鼻血的。

    兴致勃勃地从几百里之外的淮中坐汽车赶到京西,突然被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欧阳向前的命途也太坎坷了。

    只有这么几句简单的交谈,翁海棠大致了解了欧阳向前的家庭情况,欧阳向前和母亲相依为命,至少,在京西,母子俩没有其他亲人。如果母亲身边有人照顾的话,欧阳向前是不会想办法分到京西来工作的。

    老人家想了解一下翁海棠家的情况,但被欧阳向前硬生生地打断了,他觉得母亲有点过分,初次见面,又是在这样一种偶遇的情况下,打听一个女孩子的家庭情况是很不合适的。

    翁海棠心想:也许是欧阳向前对她没有那方面的意思吧。

    再加上妹妹翁秋菊闹着要下楼去看其它花灯,翁海棠不得不起身告辞:“伯母,谢谢你们的茶和点心,欧阳老师再见,伯母再见。”。

    翁海棠明白伯母的意思,可欧阳向前突然中断谈话,她不得不选择离开。

    在回家的路上,翁海棠慢慢想明白了,欧阳向前之所以中断他们之间的谈话,可能是因为欧阳向前的个人问题已经有着落了,或者根本就没有看上她。像欧阳向前这么既优秀、又英俊的小伙子,从事的又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喜欢他的女孩子一定有很多。

    翁海棠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荒唐可笑、异想天开,她觉得自己根本就配不上欧阳向前。

    想到这里,翁海棠也就释然了。

    回到家以后,大嘴巴翁秋菊把翁海棠路遇欧阳向前的事情跟母亲令狐素琴说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