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随笔-八 阿Q的旧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阴历年关来到了,商界都要结帐,中国文学界上也有一笔帐该得清算一下子,这便是那阿Q欠下来的胡涂老帐。

    《阿Q正传》最初发表是在《晨报副镌》上,每星期日登一次。那时编者孙伏园的意思,星期日的一张要特别“轻松”一点,蒲伯英每次总做文章,《阿Q正传》当时署名“巴人”,所以曾有些人疑心也是蒲君所写。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好些年青的朋友大约不记得了吧。

    不久有左翼作家新兴起来了,对于阿Q开始攻击,以为这是嘲笑中国农民的,把《正传》作者骂得个“该死十三元”。我想这是对的,因为《正传》嘲笑阿Q及其子孙是确实无疑,虽然所云阿Q死了没有,其时代过去了没有,这些问题我无从代为决定,本来我也是毫不知道的。

    不久听说《阿Q正传》的作家也转变了。阿Q究竟死了没有呢,新兴的批评家们还未能决断定,而作者转变了,阿Q的死生事小,所以就此搁起了。不久《阿Q正传》等都被承认为新兴正统的文学了,有广告上说《正传》是中国普罗文学的代表作,阿Q是中国普罗阶级的代表,于是阿Q既然得到哀荣,似乎文坛上的阿Q问题也就可以结束了。

    然而不然。对人是没有问题了,而对事的问题仍然存在,即《阿Q正传》究竟是否嘲笑农民,阿Q究竟是否已死,这些问题仍未解决,这都是新兴批评家们的责任,任何人都应负责来清算一下。

    假如《阿Q正传》本来并不是反动的,不是嘲笑农民的,那么当初那些批评家们群起攻击,何其太没有眼睛?当初既然没有眼睛,何以在作者转变后眼睛忽然亮了,知道《正传》又是好的了?假如《正传》确是反动的,攻击正是应该,何以在作者转变后就不攻击,而且还恭维?

    这阿Q一案的结论不外两种,一是新兴批评家之无眼识,一是新兴批评家之不诚实。看错,无眼识也。歪曲,不诚实也。本来不反动的作品,在转变前也要说它不对,本来是反动的,在转变后就要说它也对,都是不诚实。无眼识不过瞎说,说的不可信任,不诚实则是有作用,近于欺骗了。唯物史观的文学批评本亦自成一家,在中国也不妨谈谈,但是我希望大家先把上面所说的这笔烂污帐算清了再说,不然正如商界普通的规矩,前帐未清,免开尊口。

    鄙人孤陋寡闻,对于世界上这派新批评未能详知,唯日本的译著亦略见一二,觉得足供参考,其所说自有固执处,但如阿Q事件这种无诚意态度盖未曾有也。上文所说故以中国为限,且只就事论事,与理论别无关系。

    二十四年二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