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金一诺-☆、记忆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楚氏一听,怎么可能!父亲的信昨日才到,怎么今天传旨的内侍就已经到了北川,在此之前竟然完全没有收到一点点消息。但是,想到北川和京城的距离,父亲也说过陛下之前并没有透露出一点点讯息,只怕这回必然是有备而来。

    楚氏忙招来丫鬟,换了身衣裳,拢了拢鬓发,到外院先见了大管家一面。

    因为本朝第二任皇帝就是女皇帝,是开朝始皇的妻子,因为这位女皇帝不仅巾帼不让须眉,而且在位期间政治开明,百姓也开始从战乱的流离失所中渐渐安定下来,慢慢的安居乐业,是极得民心的一位女皇。又因为女皇自始至终都在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开阔视野,所以本朝的女子并不像前朝一般只能生活在内宅,轻易不许出门。

    所以在秦轼不在王府的时候,楚氏可以代替秦轼到外院接见来宾,但是一般王公贵族的主母一般在这种时候都会和管家一起,还有一大堆的丫鬟婆子,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流言传出。

    楚氏见了大管家,得知大管家已经将内侍迎进府里,安排在外院的大花厅喝茶稍作歇息。楚氏知道现在不是藏私的时候,忙把得到的消息和大管家也说了。当然,并不是在征求大管家的意见,只是告知他她也是刚刚才知道的消息。

    以此,大管家就能够知道怎么应对这些内侍,同时能够洗脱楚氏早有谋划让秦诺成为质子的嫌疑。主要是楚氏对待秦诺的态度实在是太奇怪,未免将来秦轼多想,楚氏只能尽可能多做准备。

    大管家知道内侍此次带来的旨意必然不是件好事,又听了楚氏得到的消息,内心已经基本确定是为了质子而来。但是同时他也知道了今天早上在嘉善居发生的事,隐隐觉得王妃心里已经有了决断,但是这件事他不好直言反驳王妃,只能尽快安排人手给秦轼传讯。希望秦轼战事不繁忙的时候能够尽快回来,这不是一件小事,还有侧妃的事也需要秦轼尽快回来做个了断。

    大管家已经派了八百里加急传讯给秦轼,但是秦轼毕竟是在边关前线,信到秦轼的手中至少要两天,还是快马加鞭,在驿站直接换马的情况下。实际上大管家非常担心秦轼根本不能回来,虽然最近并没有听说边关有战事。

    楚氏理了理衣裳,抚了抚发上的琉璃牡丹簪子,扶了青巧前去接旨。大管家已经安排人摆了香案,楚氏就要接旨,内侍却道:“奴婢姓高,奉皇上旨意前来宣旨,只是为何不见小王爷?既然王爷不在,那么小王爷来接旨也是应该的吧。”

    楚氏满脸忧愁:“有劳高公公,他今日突然病倒,现在还没有醒来呢?本王妃方才还在等大夫的消息,听说陛下有旨,只好只身前来接旨。”

    内侍奇道:“怎么今日有旨就病倒了?可真是凑巧呢!”

    楚氏见内侍话语间带着嘲讽,心下大怒,小小内侍也敢在镇北王府放肆,但是想到秦诺就要和这个内侍离开,还是忍一忍,只希望这一路上能少些刁难,于是楚氏淡淡道:“高公公既然不信,不如随本王妃去看看如何?”

    没想到,这位高公公也是个胆大的,竟然点头称是。楚氏领着高公公到嘉善居,果然见到满院的下人屏声静气,小心翼翼不敢多发出声音。进了安置秦谙的厢房,果然有大夫在内室诊治,丫鬟送了热水进了内室,又拿出一盆衣物,仔细一看,上面还有点点血迹。

    高公公也知道再多问这位王妃恼了不给他面子,他也没地说去。进了内室,高公公偷偷瞧了一眼,秦谙脸色青白,乍一看可不是大不好了吗?难怪这位向来以温柔形象在外的王妃刚刚这么容易就动怒了。再不敢多问为何不见其他两位郡王出来接旨之类的话。

    重新回到外院,这才净手焚香,宣旨。

    楚氏没有猜错,这个圣旨就是为了质子而来,而且圣旨明言,“王妃楚氏与贵妃闺中之时相交甚好。今,贵妃缠绵病榻,自言思念家人愈盛,朕感贵妃多年相伴之情然贵妃膝下无子,朕欲一解贵妃之心结,特宣楚氏之子进京陪伴贵妃。”楚氏最后的一点点希望都落空了,若是皇帝没有言明是她楚明微的孩子,那么就从两个庶子中择其一就可以了。

    如今皇命不可违,果然是如她早上对秦诺说的这就是命。

    楚氏面露难色,犹豫间,高公公催促:“王妃娘娘,接旨啊。”

    楚氏为难道:“如今王爷不在府中,这等大事,不可不知会王爷一声,让王爷做个决定,臣妾实在是,实在是…”

    高公公板着脸道:“有什么为难的,这是皇上下的圣旨,王妃娘娘当知抗旨是何罪,就算是王爷在,也得遵旨不是。”

    楚氏这才接了旨,给宋嬷嬷使了个眼色,宋嬷嬷会意上前一步,在高公公手里递了个荷包,高公公一捏瘪瘪的,心中大喜,果然是镇守北川的镇北王府,这荷包摸着瘪瘪的,可是一点也不薄呢。

    得了好处,高公公也不像方才那样眼高于顶,满脸笑容道:“还望王妃娘娘早做决定,皇上还在等着奴婢回去复命呢。”

    “这是自然,”楚氏招手唤来另一个大丫鬟青鱼,让青鱼送高公公到安排好的客院住下,好吃好喝的款待着。

    楚氏接了旨,回了嘉善居,先去看了秦谙。章军医回道:“小王爷此次昏迷应是心神大乱所致,药石难起作用,还是要靠小王爷自己调整。如今之计只能开些安神的汤药,为辅助,希望小王爷能早日醒来。”楚氏端坐在榻上,以手扶额,叹气:“只能如此,有劳军医了。来人,带军医下去休息,这几日有劳军医府里住下,随时注意谙哥儿的情况。”

    章军医点头应是,行了礼跟着楚氏派遣给他的丫鬟退下。

    楚氏又进了内室看了秦谙一会,见秦谙双目紧闭,苍白的双唇微微颤动,好像在说些什么,仔细一听又什么都没有。掏出帕子给秦谙拭去额头上的细汗,楚氏喃喃道:“母妃也是没有办法,不要怪母妃太狠心,实在是,母妃不能没有你,你才是母妃最重要的人啊!”余音方落,已经是痛哭失声,伏在秦谙的被面上哭了一场。

    外间的丫鬟们唯唯,低垂着头,不敢细听。

    秦谙听见似乎有人在耳边哭泣,熟悉的声音,让他想起了母亲,那个为了他舍弃幼子的母亲。他不能怪她,也怪不了她,但是他们始终是欠了秦诺的。他依然记得当他得到秦诺身死的消息时,他那看似狠心的母亲恍若失神一般,连着几日夜不能眠,夜夜流泪到天明,不过几日面容就苍老了许多,眼睛也因为突然哭的太多有些看不清。

    她虽然心痛却自始至终不曾后悔,所以秦谙有时真的不知道怎么面对她,毕竟秦谙原本对自己的这位弟弟并没有什么恶感,但是再无关的漠视也经不住母亲时时的念叨秦诺于他是灾星之类的话。人就是这样,当他开始相信某个说法的时候,不论身边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归结到那个结论上面去,以此,越发深信不疑。

    他和母亲前世就是这样的,上次秦谨生病的事,其实他也有所耳闻,当然最初他觉得一定是秦谨又调皮了,自己不听下人的劝告自己作出来的。但是听说母亲禁了秦谨和秦诺往来,很自然的就想到或许就是过了秦诺的病气。

    又有上次侧妃伤了秦诺和秦讯的事,有些不知道实情的下人们胡乱传言,竟然说是秦诺跑去看侧妃结果被侧妃劫持,是秦讯和媚姨娘偶然看见救了秦诺,为此,秦讯还受了伤。当然媚姨娘会不会去就秦诺,秦谙不敢确定。但是他觉得秦讯年纪比秦诺大了些,应该是比较懂事的。即使曾经在那之后遇见过秦讯,秦讯倒是变得安静许多,见了他乖乖问了好,还提起秦诺,问秦谙知不知道秦诺好些没有。因为秦诺受伤有媚姨娘的一份责任在,媚姨娘被禁足还扣了月例,拘着秦讯不许乱跑。

    秦讯想着秦谙是秦诺的嫡亲大哥,应该知道秦诺的近况,才鼓起勇气出言相问。只是秦谙一向不在乎秦诺,又因为每夜乱梦不由得自动疏远了秦诺,又有楚氏在一旁看着,秦谙也不知道秦诺怎么样了。只是想起上回在嘉善居听青巧说起秦诺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出门一趟有些着凉了。当时就觉得或许真是秦诺不安份乱跑才惹到侧妃的,心里不免有些厌烦,还恼他给母妃惹了麻烦,将来父王回来难免要怪母妃看管不利之类的。

    如今想想,他又何曾仔细了解过发生的这一切,他总是听听旁人说的就信了,离水楼除了秦轼在的时候带着他们去看过花木,秦轼不在,他根本不曾踏足。最近听说秦诺嫌弃离水楼的花木到了冬季太过寡淡,又换了花木,当时,秦谙觉得真是能折腾,想要看颜色好的花木不如直接去梅园就好了,何必折腾。但是恢复前世的记忆的秦谙,再想想就觉得不对劲了。前世经过多年的历练,再加上父王意外身亡,他很快就开始撑起整个家,独当一面,也学会了很多从前完全不懂的事。

    所以现在想来,根据前世加上这一世五年的相处,秦诺根本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并不是个喜欢折腾别人的孩子。况且他身体不好,冬季少出门,别说去梅园看看,就是嘉善居也来的少,而他这个做兄长的人却从来没有去看望过他。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二更在中午十二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