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景看不尽-哈尔滨夏日剪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30年间,我多次到过哈尔滨。回想起来,到哈尔滨去,无论是开会出差,还是旅游访友,总是选择冬天或是夏日,春秋两季却从未去过。因为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冬天,那儿有南方难得见到的雪花和冰灯,很是诱人;而夏天呢,清凉的松花江的江风,太阳岛上的美景,更是诱人。年纪大了,扛不住零下30度的严寒,于是更多选择夏日去,脑中留下的便是哈尔滨夏日的美丽剪影。

    浪漫太阳岛

    太阳岛原来是松花江南岸的一个荒岛,同对岸繁华的市区相望映衬。早年,大概只有哈尔滨本地的一些青年男女夏日期间扛着猎枪、带着帐篷到岛上打猎、宿营;当然,当年在那儿也曾发生许多浪漫的故事。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星郑绪岚演唱了那首优美动听的《太阳岛上》(王立平作曲、改词),一时红遍了全国,也让松花江畔的太阳岛一夜之间成了名胜。

    我是1990年夏天第一次踏上太阳岛的。乘船渡过流水汤汤的松花江,便可登上太阳岛。那时,由于《太阳岛上》已经唱开了,太阳岛也变样了。岛上修了路,建起了一些颇有欧陆风情的小房子,或卖点简餐,或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游人们三三两两,或拉着手风琴唱歌跳舞,或在地上铺块油布进行野餐。在灿烂的夏日阳光下,清凉的江风吹来,优美的歌声飘来,空气中都荡漾着啤酒、香肠和野花混合的香味。从录放机里或手风琴伴奏的歌唱里传来《太阳岛上》的歌声: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带着垂钓的鱼竿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

    美丽、浪漫,还带点野趣,这就是当年的太阳岛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

    20世纪末21世纪初,太阳岛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既大大扩大了面积,又增添了不少娱乐设施,变成了哈尔滨最大的休闲娱乐公园,也成了哈尔滨的名片。2003年夏天,我和参加阿城纪念大金建都888周年笔会的文友们再次走进太阳岛时,发现它更美丽、也更雍容华贵了,但却找不到当年那种野趣了。

    漫步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主要商业区之一,是一条步行街。街的两旁店铺林立,哈尔滨各种名店几乎都集中在中央大街附近。像秋林公司、马迭尔饭店等近百年的老店名店均带着历史的沧桑,诉说着近百年来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大街的中间,则整齐地摆着一些出售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的商摊,商品琳琅满目,颇为诱人。哈尔滨市区只有100余年的历史,是一座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移民城市;来自北方的俄罗斯人,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还有来自关内到这儿闯关东的山东人,聚集在这里,把它建成了“东方的莫斯科”。我每次到哈尔滨来,尤其是夏天,一定要到中央大街来走走;一般是在参观完索菲亚大教堂和浏览过松花江畔的迷人风光之后。漫步中央大街,就是浏览哈尔滨百年的历史,就是领略哈尔滨带有异国情调的风情与文化。其后,走进红梅餐厅品尝俄式大餐,或在街旁的商店里买点大列巴和哈尔滨香肠作为回家的礼物,都是在品尝和采购一种文化。

    2003年8月,我携外孙女到阿城参加纪念大金建都888周年笔会,曾同我的学生迟子建一起逛过中央大街,并到红梅餐厅就餐;2009年夏天,又携孙子到阿城参加金源文化节,在中央大街上接受电视台的即兴采访,均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漂流阿什河

    阿什河是一条横贯哈尔滨东南郊阿城区全境的河流,水沛草丰。两千多年前,肃慎人就在阿什河上打鱼,在河边狩猎。900年前,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这儿建立大金帝国,以阿什河畔的阿城为都城。当年称为金上都,又称会宁府,鼎盛时会宁府拥有三十万人口,相当繁华。我应聘为哈尔滨市阿城区文化发展顾问,因此曾多次访问阿城。

    2003年8月,为纪念大金在此建都888周年,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作家到阿城参加笔会。除了同当地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座谈并就金源文化进行研讨外,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参观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欣赏馆藏的历代铜镜;到亚沟参观摩崖壁画,品尝亚沟粘豆包;登松峰山,探道教文化;凭吊五重殿遗址,发历史之幽思……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漂流阿什河。

    一天下午,丽日当空,清风徐来。我们一行在主人的陪同下,20余人之众,来到阿什河进行漂流。我们在一个码头上穿好救生衣,然后登上橡皮筏,荡向河中,随流漂逐,很是惬意。漂流中,既可以聊天,也可以比赛,还可以欣赏两岸风光。大概漂了一个多钟头,几里路,才舍筏登岸,并在一处供漂流者吃饭休息的所在休息一会儿才回到宾馆。

    夏日到哈尔滨旅游,到阿城区的阿什河漂流,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

    2012年6月13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