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闲话-以马教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人驯马不足为奇,马驯人就有点不同一般。实际上在人驯人不能奏效的时候,求助于马往往会有奇效。前几年有一本英语畅销书《马语者》,讲的是人与马沟通的故事,通过救一匹马实际上是在救一个姑娘,救一个家庭,乃至影射可以借助动物拯救现代人的心灵。

    这本书在哲学和心理学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其文学价值。美国科罗拉多州监狱不知是不是受了它的启发,用马来帮助改造犯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犯人一般都对管理他们的监狱人员怀有抵触情绪,疑心大,戒备心强,甚至怀有一种莫名的憎恨,不愿意沟通,对马则不会。于是,监狱就让犯人驯马。

    通过驯马,犯人无一例外地都爱上了马,白天驯马,晚上阅读驯马的书籍,看有关驯马的录像资料,简直入了迷。马实在是一种可爱的动物,母马怀胎十一个月才生小马驹,每胎只生一个,比人还金贵,天生就懂得优生优育。农民管马叫“大牲口”——这一个“大”字足以突出了马的高贵和灵性。历史上良马救主的事不胜枚举。马越通人性,人越通马性,人就越感到马的善良和值得信赖。犯人们在一种自视优越的感觉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马对他们的教育。犯人从驯马中体会到任何管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懂得了无论是与人还是与动物沟通都是一种技巧。他们有了责任感,有了耐心,生活中也有了一个目标。当他们将来再回到家里和社会上的时候,就会用这种耐心面对生活了。

    马不光成了监狱里不说话的管教者,也被一些中学拉去当了“助教”。城市的孩子大都没有接触过真马,学校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教他们懂得动物的行为、繁殖、卫生,让他们养出一匹健康快乐的马。一下子把总是惹是生非的学生,有特殊问题的学生以及天资聪颖的学生都吸引到一起。佐治亚州的西贝因布里奇中学,自从有马协助教学以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了百分之三十二,缺课率降低了三分之二,公开说“喜欢上学”的学生由过去的百分之二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第一个把马牵进学校的教师西蒙森说:“这些孩子大部分操行有问题,但是为了能控制五百公斤重的马,首先必须学会控制自己。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这是个缓慢的过程,关键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归属感。马只是用来吸引他们的。”(见《读者文摘》二〇〇〇年九月号)

    “只有人类最高贵”的话是人类自己这么说,人类还有一句话叫做“卑贱者最聪明”。以前是人类使用、虐待和猎杀动物,现在该轮到接受动物的调教了。这不是退化,而是一种进步,至少证明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而动物们也确实变得越来越聪明,学会了跟人类周旋,甚至敢于同人类对抗。不只是马,也不一定非得在监狱里或课堂上,只要留意,处处都有动物教育人的事情。耕牛应该说也是最温驯不过的动物,河南有个二流子似的农民,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头牛,没事却老拿牛撒气,打牌输了钱要打牛,喝了酒要打牛,受了别人的气也要打牛,有一天耕牛不堪凌辱,回头顶死了那个二流子。海鸥看上去也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鸟,辽宁瓦房店一个姓张的渔民抓了一只海鸥后,立刻有成千只海鸥飞来攻击他,在他的头顶上黑压压像一片轰炸机群,叼走了他的帽子,啄伤了他的脸,直到他放了那只被捉的海鸥,攻击才停止……

    俗语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哪!”现在,濒临绝境的动物们全都有点急了。如果人类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后可就够喝一壶儿的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