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闲话-难得一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别出心裁地把相机放在肩膀上,让镜头对着后面,在天津市最繁华的劝业场一带转悠。一边走一边摁动快门,不看镜头,不选景物,就这么一路胡拍乱照下去。

    他认为这样的照片排斥了摄影者的主观选择和被拍摄者的有意做作,排斥了一切人为的痕迹,具备最原始的自然和真实,因而也最有价值。权当试验,他一次就拍了五卷胶片。冲洗出来之后,却被自己的“杰作”惊呆了……

    然后,他拿给我看,我见到这些所谓“最自然不过”的照片时,也感到一阵触目惊心。

    照片有特写,有大场面,加在一起有几百张面孔和各种各样的表情:有晦暗的、猥琐的、迟钝的,有的眼睛盯着地下随时准备捡钱包,有的斜眼看人,有拉拉扯扯的、你拥我挤的、怒目而视的、勾肩揽臂的、张嘴大叫或大骂的、或孩子大哭大人顿足的……

    就是没有一张笑的,那种温柔的慈祥友善的自信的抑或是畅怀大笑,礼貌微笑。虽然这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参与下由相机自然拍摄的最自然不过的景物,却没有那份平和、宁谧、欣然、无所得失的自然,而是紧张、嘈杂、不安。

    应该说中国人最懂得笑的好处,最崇尚笑:“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一笑解千愁”,“笑一笑十年少”,“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人们愈是大讲笑的好处,鼓励大家多笑,愈是证明笑是多么难,几乎成了一个问题。

    于是,聪明人想出了各种让人发笑的办法,分“技巧派”和“心理派”。

    “技巧派”主张用技巧使人发笑,有缘有故可以笑,无缘无故也可以笑。比如一九四六年在上海的诗人节上,郭沫若上台发表演说,开口时没有说话,却像“天真的孩子似的狂笑不止”,“竟笑得前俯后仰,放浪形骸”,他的笑姿带动大家一齐开怀畅笑,连笑三次,每次足有五六分钟,于是传为佳话。这是感染别人和为别人感染而笑,不放过任何笑的机会。但要分场合,分面对什么人,不要闹误会,别让人觉得你有病或发疯。

    因此,“技巧派”还给人们出了个能笑得安全的主意:平时多照镜子,镜子仁慈,允许所有的人都对自己有美好的评价,所以照镜子会引起自己发笑。还可以把各种人物大笑的画片收集起来经常欣赏,也会令你发笑。至于多听相声、多看喜剧节目,那是谁都知道的。

    “心理派”的主张就比较复杂了。大笑是全人格的展现,人们要想笑就必须开启欢喜无量的心。没有自信就没有笑,人们要想笑就须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心。常笑者幸福,人们生活得幸福轻松,自然会笑。也正因为人类有痛苦,才又发明了笑。人在动物界是唯一具备笑的机能的动物,不充分的笑实在是辜负了人生。

    为了让人多笑,美国的威廉·格朗特教授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一般人如每周哭泣超过三次,每次以五分钟计算,那会对身体十分有害。”万不得已非哭不可,每周只哭一两次,每次哭几声就赶紧打住。总之,哭不如不哭,不哭不如笑。

    当然不是奸笑、阴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等让人讨厌的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