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辉散文典藏·走淮河-许辉:201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2年

    足迹

    2011年因为会议、采风、论坛等走了一些地方,参加了庐山国际写作营、江西明月山国际华人写作营、宁夏黄河金岸诗歌节、广西北海高端文化论坛,还去了越南,以及中国的河南南阳、内蒙古海拉尔及满洲里、广西南宁、江苏同里等地。文坛和作家一类比较特殊,文坛需要采风、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所谓采风,古代就指的采集民歌,也就是到民间去,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到山水中去,到文化中去,贴近人民、生活和实际,看起来似乎是“吃喝玩乐”,其实通过这些形式,面对生活,传承文化,提炼精神,创造美好和未来。

    意义

    2011年对我而言,最有意义的不是哪一件事,而是生活的全过程。能够体验生活的过程,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丰富变化的一切,就觉得最有意义。

    文坛

    对我来说,2011年文坛的第一件大事,是当评委参加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集中狠读了170多部长篇小说,既是一段苦旅,也是学习的过程,对4年来中国内地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中国文学在悄悄转变,不仅仅在文学价值观和创作观念上,而且在文坛的机制和理念上。没有人能脱离其存身的社会文化环境,更没有作家能脱离其存身的政治环境。更不用说作家职业的特性正是主动介入。期待着更健康、开放、理性、制度化的社会环境。

    阅读

    2011年,我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是《世界的饥饿》,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位美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翻译出版。在2011年中国小麦主产区冬春大旱和世界粮食供应再次趋紧的大背景下读这本书,有一种紧跟时代的特别感觉。《世界的饥饿》的总调子是“悲观”的,或者说是未雨绸缪的。“人类的历史,始终是食物供应和与必须养活的人口两者之间的竞赛”,这就是马尔萨斯的自然“定律”,只要这个定律发生作用,人类就会不断地生存在饥饿的边缘上。这是一种宏观的历史时空视角。作者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平均分配,就是哪个大陆缺粮食,就从富裕的大陆往那里调运,哪里的人民缺粮食,就把粮食送给那里的人民,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困难重重;第二个是增加粮食生产,这一方面有生产规律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仍然不能解决各地区粮食的不均衡;第三个是减少人口,即通过战争、饥荒和瘟疫减少人口,历史证明这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为西方学术的尖锐性、针对性、开放意识惊呆了。不管你认同不认同,那是一种有价值的观点。如果我们起初认为战争等是“不道德”的,但你想一想,如果西方学术界认为那种观点是现实的和“道德”的,那不也是有道理的吗?我们不也能认可和认同吗?所以,西方文化的全球主导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出书

    散文集《和自己的脚步单独在一起》出版发行,这是我的“单独”系列的第二本。为什么要“单独”?因为在嘈杂喧嚣的物质和精神环境里,只有单独,才能滋养、培育我们的身体、品质、心态和价值观,才能梳理清楚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往哪里走、走到哪里。另外,和本职工作相关,还主编出版了《安徽省首届小说对抗大奖赛获奖作品集》、“江淮文学丛书第一辑杏花村系列”等16本。零散的作品则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自由谈》等等。

    计划

    2012年仍然会努力工作、认真做事,但最期待的是有多一点时间读高水平的学术专著,那是一种大享受。

    船票

    如果玛雅预言的2012真的会发生,有一张挪亚方舟的票、一张泰坦尼克号的票,你要哪一张?如果在45岁以前,我可能会犹豫不决,但现在,我想我大概会选择一张挪亚方舟的票。爱情虽然美好,但有点儿单调,也容易审美疲劳。挪亚方舟的未来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未知,充满了挑战、使命感、人性的对决、承担和极限博弈。另外,在方舟上也能找到“爱情”。

    2012年1月14日—15日 合肥淮北佬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