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后记

    本书作为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的重点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现在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

    正像张岱年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到了近代,与西方相比,显然落后了!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文化亦呈复兴之势,总结以往的成就,开辟中国文化的新时代,是我们今天的光荣任务!”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的提出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面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必须走民主化的道路,这是任何人也难以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全球化和民主化必须与民族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才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挖掘这份宝贵的本土文化资源,并且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周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时期政治文化和政治伦理,不仅对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学术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近年来,自己先后发表了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略论21世纪人类文化的基本走向》、《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秦人政治文化的特色》、《民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臣民文化》、《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下加快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现实思考》、(20世纪世界不同类型民主消长的内在因素透析》等系列论文,对本书写作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首先得益于在西北大学求学期间,受黄留珠教授、刘宝才教授的教诲和影响,并且得到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张岂之先生的鼓励。在宝鸡文理学院得到彭曦教授、任召弟教授、王磊教授、何志虎教授的指教。在本书出版之际,仅向各位恩师和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得到学院领导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教务处处长吴毅教授、副处长范英、中心主任王兴尚教授的有力支持,课题组成员贾必章教授、王晓敏副教授的积极协助,三秦出版社副总编赵建黎先生、责任编辑刘璐以及好友陈平利先生为本书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世荣2005年9月15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