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红豆树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名重一时并引得文徵明、郑成功、顾炎武、袁枚、曹寅、翁同龢、章太炎等历代众多名流显贵前来瞻拜的“红豆山庄”,如今只剩下一棵红豆树了。大树四周高墙维护,墙门紧锁。近五百年来,山庄毁了建,建了毁,然而这棵红豆树,却始终森然挺立,繁荫浓重。

    谁说“相思”最脆弱、最绵软、最不可靠?一棵树撑起了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因一棵树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古代才子佳人向往的一块圣土……给人以无限怀想和遐思。只要有红豆树在,山庄的名就在,魂就在。至于楼堂瓦舍、横街竖巷,迟早还会在红豆树下铺展开来。红豆山庄从建立的那天起,似乎就秉负了主人的性格和修为,红豆树要撑起的还不只是一个村庄,而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文化。

    宋末元初,以“古今多少兴亡恨,都在声声晚寺钟”等佳句传世的顾细二,为杭州、上虞一带的名士,向与书画大家赵孟□交厚。忽必烈入主中原,赵官拜翰林学士,遂向元主推荐顾细二,欲招之入朝为官。顾却坚辞不受,携老小弃家远避,行于虞山左侧,见水土不错,便在补溪畔立户开庄。这才叫“自由”和“清高”,不高兴当官,便拉家带口拔腿就走,走到哪儿觉得风水不错就安顿下来,开荒种地,晨耕晚读,补溪岸边逐渐形成村落。

    到明代嘉靖年间,顾家后人又从海南移来两株红豆树,红豆珍稀,人见人喜,于是便有了“红豆山庄”的名号。但真正成就了山庄巨大声名的,是奇冷的崇祯十三年(1640)深冬,发生了一件奇事:“艳过六朝,情深班蔡”的奇女子柳如是,一身男装打扮,青布束发,蓝缎儒巾,突然造访虞山,叩响了钱谦益家冷寂多时的门环。一个有故事的人的到来,让红豆山庄也有了故事。而故事就是魅力。她一下子给红豆树注入了灵气,成为天下有情人爱恋的象征物,并见证了一段传奇姻缘。

    在官场屡屡失意并已丧偶的钱谦益,正心神寂寥、满腹悒郁,柳如是从天而降,令其大喜过望,感动莫名,遂邀柳在自己的“半野堂”住上一段时间,柳欣然应允。他们一同踏雪赏梅、寒舟垂钓,相处和谐,心神大畅。为答谢柳如是相慰之情,钱谦益亲自督工,仅以十天工夫便在红豆山庄为柳如是特建一楼,依据《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之句,钱谦益将小楼命名“我闻室”,以应合“如是”的名字。柳深为感动,她历尽坎坷,成名后虽结交过诸多风流才子,常有千万人捧着,但多是逢场作戏,难托终身。倒是这位花甲老者,知疼着热,有情有趣,反能相知相感,给她一种长久以来便渴望的安适与恬静。敢作敢为的柳如是几次露出以身相托之意,而钱谦益一遇到这种场面总是先感激动容,随后却匆匆将话题避开。或是他心存顾虑,两人年龄悬殊,自己整整大了柳如是36岁。且为罪臣,前程无望,岂不牵累了这位风华绝代的才女!或许这正是钱的高明之处,欲擒先纵。但面对美人的一片痴情,男子的矜拒又能维持多久?何况在他心里一刻也舍不下她。俗云:“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拖到来年夏天,钱谦益决定要将柳如是娶进家门。

    一旦真要办大事了,钱谦益就想哄得娇妻高兴,将婚礼办得别致而张扬。他租了一只富丽堂皇的芙蓉舫,在舫中摆下酒宴,邀来十几位好友,随舫划人虞山脚下的松江之中,在碧波之上,在箫管鼓乐声中,两人一个高冠博带,一个凤冠霞帔,双双拜了天地,喝了交杯酒。这场婚礼引人艳羡,甚至在士大夫中招来物议:“亵朝廷之名器,伤士人大夫之体统。”钱谦益能有这份勇气,也恰恰证实了他对柳如是的珍视和真情。可惜,红豆香风留美人,却不一定留得住男人的野心。或因怀才不遇,心有不甘;或越是仕途坎坷,钱谦益越是觉得当官还没有当够。官瘾如毒瘾,当他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借助柳如是的关系谋到一个官位时,旋即明亡,作为明臣,他们想以死殉国,来到他们相识的西湖,决定投水以洗辱全节。到真要付诸行动时,钱谦益借口水凉退却了。“烈女怕缠郎”,何况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缠郎,永远都有他的道理。任柳如是再刚烈,既为人妇,就得遵妇道,随夫意,只好再退一步,劝诫丈夫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钱谦益慨然允诺,但没过多久借口头皮发痒剃光额发,留起清人的辫子,公开降清并在清廷谋得一个闲差。但他确是命蹇时乖,很快又因一门生犯案被逮,锒铛北上,押往刑部大牢。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请托斡旋,誓愿代死或从死……柳氏的义行不仅最终把他搭救出来,还冲淡了世人们对他降清的诟病。至此钱谦益在官场旋进旋退,三起三落,不免怀念红豆山庄。

    山庄照旧接纳了他们,红豆树宽慰了他们。但,原先并株的两棵红豆树,却只剩下了一株。世道变了,人也变了,怎么能要树不变呢?相思树、相思树,成日在一起还用相思吗?不相思,相思树还能有活力吗?令人讶异的是,在留下来的这株高大的红豆树旁,又长出一棵朴树,与红豆相依相靠、相扶相助,蔚成奇观。由此钱谦益和柳如是过了十年安定的日子,他们还有了个女儿,可谓锦上添花。1661年5月,正当钱谦益80岁生日,12年未开花的红豆树,一夜间含苞吐蕊、异香浓郁,二人大喜,相拥而泣。到9月,霜降叶落,柳如是遣人在树下细细搜寻,终于收获了一枚晶莹饱满的红豆,山庄沸腾……世上恐怕也只有红豆,开花结果才会如此轰轰烈烈。见到它开花已属不易,能得到它的果实就更难。确是“红豆生南国,秋声传一籽”。

    在460年里,这棵红豆树只开花23次。距今天最近的一次开花是1932年。或许是因为现代人已经不会相思了,现代人讲究“闪婚”“一步到位”,无须相思,不知相思为何物,更用不着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空见相思树,不见相思人”,红豆树还为谁开花结果呢?幸好,在柳如是拣到红豆300年后,陈寅恪意外地也得到了一枚红豆山庄的红豆。这枚红豆向他传导了什么信息,致使老先生受到电光石火般的启发和感动,“不顾年老体衰、指僵目盲,穷十年心血”,完成了皇皇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30多年后,上海一位蒋家才女丽萍,再写《柳如是传》。后人只要谈到柳如是或钱谦益,就绕不开这株红豆树。于是,在红豆山庄俨然形成了一派“红豆文化”,那棵红豆树也成为爱情的吉祥物。或许当人们重新学会相思、珍惜相思的时候,就会发生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到那时红豆树还会开花结果的吧?

    2011年5月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