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禅是悟的,不是学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

    禅是什么?禅是自觉、禅是生活、禅是艺术、禅是幽默、禅是自然、禅是空无。禅,是我们的自心本性。

    ——《六祖坛经讲话·般若品》

    2

    禅是什么?禅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惠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既能超越,还拖泥带水做什么?

    ——《星云法语·再谈平常心》

    3

    禅是什么?“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1]禅在有无之中,体会到有无一如,那就得到禅的消息了。

    ——《开示》

    星云语录

    禅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惠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既能超越,还拖泥带水做什么?

    4

    禅是什么呢?据青原禅师说,禅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而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那颗“真心”。这颗真心超越一切有形存在,又呈现于宇宙万有之中。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5

    禅,有时说尽了千经万论,禅的边还没有摸到;有时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彻骨彻髓地认识自家本来面目。

    ——《星云禅话·途中珍重》

    6

    禅,非妄想,是一种用心探究的功夫,重在精神的统一、意志的集中,非呆坐、非空坐,是要用心用力,精进不已。

    ——《对禅堂禅学僧开示》

    7

    禅是健康之道,禅的功用可以开阔心胸、坚定毅力、启发智慧、调和精神、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炼心志、理解提起、记忆清晰,尤其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8

    禅是人间共有的宝藏,禅是人间佛教的根本。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无法以知见了达,它必须从生活中去修行、体验,它是从矛盾中可以统一,从差别中可以交流。

    ——《六祖坛经讲话·般若品》

    9

    禅是光明,可以照耀自己;禅是般若,可以光大自己。禅是一个朋友,在禅的里面,天下都是有缘人,一切诸佛菩萨、大地众生,都是我们的眷属。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10

    禅,是一种教育,最能改变人的气质;禅是找到我们自己、证悟到我们自己本来面目最好的方法。人间的禅者,悟道不冀望别人,能找到自己,当下即是。

    ——《开示》

    11

    禅,是一种艺术的生活;禅,更是一种圆融的生命,自然天成的本来面目。如此美妙的禅,不只属于寺院所有,也不仅仅是出家人所独享,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生活里,都需要禅的智慧、自在、率性与逍遥。

    ——《星云禅话·序》

    12

    禅,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喜舍,是扩大自己,悲悯众生。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13

    禅是平常心。有了一颗平常心,有所得时,就不会过分贪求;无所得时,也不会过分烦恼。有了荣耀,看成是大家的成就;受到毁谤,反而觉得受到了教益。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

    ——《星云法语·平常心》

    14

    禅是不离开人间的,禅是帮助我们在人间获得解脱的不二法门。

    ——《星云大师讲演集·什么是禅》

    15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也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完全“以己心去接师心”。莫以为自古禅僧举止怪异、言谈奇特,其实,怪异中有真实,奇特中有常理。若非禅僧,只要一开口,行家面前就知有没有。禅悟不是装的,禅悟是从自然中流露的。

    ——《星云禅话·寻羚羊》

    16

    禅是很单纯的东西,单纯到无言、无念、无门、无心。不需透过语言沟通,而是要“心心相印”的。

    ——《开示》

    17

    禅是明心见性,是直下承担自己的家业,将本来属于自己的家业发扬起来,不再做“怀珠的乞丐”“长者的穷子”。

    ——《开示》

    18

    禅,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星云日记》

    19

    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随时随处充满着生命力。禅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的萎靡。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20

    禅,是人生的润滑剂,透过游言戏行,能使生活现出一片幽默的风光。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21

    禅,是从琐碎的事事物物中,以整个身心去参透宇宙的无限奥妙,是化伟大于平凡、化高深于平淡的修持。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方法》

    22

    禅,是包容一切的。禅不是隐居深山老和尚的专利,禅是儒、释、道三教九流社会大众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

    23

    禅,是一种欢喜自在。即便菜根豆芽,都是香的;山林树下、木板地席,也都能睡得安然自在。同样是吃饭睡觉,有禅没有禅,味道就是不一样。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

    24

    禅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一种超越人生思想的境界。禅不是哲学、辩论,禅也不是一种思维、探讨。禅是透过悟道,对宇宙人生有另外的一种看法,另外的一种安排。

    ——《人间万事·禅心》

    25

    禅是无你、无我、无圣、无凡,更没有贵贱的差别。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26

    禅,虽是每一个人(所有众生)的心,但是,禅是如来首先发现,继而历代祖师相继发扬。虽然“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但凡夫众生至今还在找寻自己心中的灯光。

    ——《普门学报·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

    27

    禅,就是自我的教育。眼睛一闭,看心,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有摸到自己鼻孔的感觉,有回到家乡的另一番诗情画意,那就是有人间禅味了。

    ——《开示》

    28

    禅不是只在蒲团上打坐,不是所谓的“老僧入定”才叫作参禅。生活作务中,举凡搬柴运水、劳动服务,当下就是禅。能够从劳动服务里,把工作的巧妙做出来,把工作的意义体会出来,把工作的欢喜展现出来,这就是禅。

    ——《星云法语·何谓禅》

    29

    禅,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心,是人生的放旷,是生活的幽默,是一种直觉、一片定慧。禅不在多言,不在世俗文教经典中,没有你我凡圣的差别,禅就是一种光芒、一片灵犀。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30

    禅,就是如实面对现实的生活。要工作,要苦心志、劳筋骨,要在生活里面植根,再慢慢地升华,渐渐地扩大。心灵可以高上万丈青天,脚却要踏着实地,这才是禅的主要内容。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31

    禅,有时空的普遍性;禅,有人生的平等性;禅,有智慧的幽默性;禅,有尊严的规范性。

    ——《禅话禅画·序》

    32

    禅,人人本具。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参禅不是要你成佛,而是要你开悟。悟道后的人间,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花木才是真正的花木,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开示》

    33

    禅,没有时代的隔阂。只要有人生活在世间,禅就会一直被发现、被体悟,因为禅就是我们的生活,一种完全回归宇宙自然的生活。

    ——《开示》

    34

    禅,充塞于宇宙之间。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日常茶饭、如厕沐浴,无一不是般若和禅定的风光。

    ——《人间佛教系列·宗教与体验·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方法》

    星云语录

    禅,人人本具。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参禅不是要你成佛,而是要你开悟。悟道后的人间,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花木才是真正的花木,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35

    禅,在丛林生活中,尤其注重因材施教的启发教育,让所有的顺逆之境,都可以是开悟的因缘法门。

    ——《人间佛教系列·佛学与求法·丛林的教育法》

    36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2]“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随地觅取,都是禅。一般人误以为禅机奥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是门外看禅的感觉。其实,禅本来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自然中到处充斥,俯拾即得。

    ——《星云大师讲演集·什么是禅》

    37

    禅非坐卧、非言说、非文字。禅,穷诸内心,心地一明,大地山河,森罗万象,都在我心中。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38

    禅是不能说的,但又不能不说。禅宗重视传灯,重视师传。所谓师传、传灯,有时需要以信物做凭据,有时又需要用言语来印证,但是禅师们往往只用三言两语,就可以道破千古谜底。一般世间上的学问知识,是从分别知见上去了解的,而禅宗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的境界,是从无分别的内证去直接证悟的。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六祖坛经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39

    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过去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行、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

    ——《星云法语·何谓禅》

    40

    禅是言语道断,禅是不可说的,禅是教外别传,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心印心,离开言说。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六祖坛经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41

    禅,不可以用语言文字道尽。说破了,就不是禅,而是糟粕、是知解。

    ——《星云大师讲演集·生命升华的世界》

    42

    禅,不限任何形式。有了禅,可以让我们认识般若本性;有了禅,可以将我们带入更高的境界。

    ——《禅话禅画·序》

    43

    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总是机锋锐利,有时沉默不语,同样有震耳欲聋的法音。

    ——《星云禅话·像牛粪》

    44

    禅,不只是打坐、闭目,禅是无所不在的。有时,禅师的行径看似离禅很远,不是禅法,甚至打骂棒喝,虽然奇形怪状,却能把禅的味道显露出来。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45

    禅不立文字,也不一定靠别人传授,完全是自悟自修、心领意会。参禅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3],钟板一声,坐脱身心,精神升华,因缘成熟,那就自然明心见性了。

    ——《开示》

    46

    禅不是佛教专有,也不是佛陀所创造;禅是佛陀发现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说穿了,禅就是人间佛教。

    ——《开示》

    47

    禅,不是口上说,不是心里思,不是意中想,而是这一切的完全放下。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48

    禅不是少数人的,禅是人间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把禅法传给了大迦叶,把禅心交给了每一个众生。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49

    禅,不是卖弄,而是自在自如。如果能游心禅海之中,人生便处处是转机,时时含妙意。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50

    禅,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如天上的白云,可以让我们悠游法界,任性逍遥。

    ——《星云大师讲演集·什么是禅》

    51

    禅,好比一朵花,为生命增色彩;禅,好像一撮盐,为世间添滋味;禅,似一幅画,能美化环境;禅,如一滴水,能滋润身心。

    ——《禅话禅画·序》

    52

    禅,有如空山寂静,唐朝诗人王维《鹿柴》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禅就像这样,空山寂静,好像大地不存在了,树木花草,却蕴含无限生机。不见一人,但听而不听,不听而听;声而无声,无声而声。“大音希声”却充塞其中,那就是禅。

    ——《星云法语·禅的譬喻》

    53

    禅,有如山泉清流,浑然天成,不假造作;自然而流,不带勉强。你看,淙淙清泉,于山穷水尽处,它百转千折,随缘安然,任运逍遥;它澄澈见底,甘纯清净,可以涤人俗虑。

    ——《星云法语·禅的譬喻》

    54

    禅,有如圆月光明。禅如天上圆月,光明却不露锋芒,柔和却不矫情。它遍照山河,没有偏私;它展现圆满,没有隐藏。

    ——《星云法语·禅的譬喻》

    55

    禅,有如银雪洁白。雪,富有晶莹的特性;雪,给人洁净的感觉。禅,就像银白的雪一样清净,没有杂染;禅就是这样,没有歪曲,没有化妆,没有掩饰。

    ——《星云法语·禅的譬喻》

    56

    禅,有如山谷清泉,流向人心深处,洗净纠结不清的意识分别,化解顽劣束缚的迷情妄执,带给生命一股清凉自在。

    ——《星云说偈》

    57

    禅的名称很多:

    (1)凡夫禅:一般凡夫为了锻炼身体,为了澄心静虑,每天打坐十分钟、二十分钟,这叫凡夫禅。

    (2)小乘禅:怀抱出世的思想,但求自己解脱生死,以此小乘心态参禅,叫作小乘禅。

    (3)大乘禅:以救度众生的菩提心参禅,故能与佛道相应,为大乘禅。

    (4)祖师禅:特别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至六祖惠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禅。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接由师父传给弟子,祖祖相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故称祖师禅。

    (5)生活禅:六祖惠能大师主张,禅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禅宗诸祖亦强调“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禅,不离生活,这就是生活禅。

    (6)鹦鹉禅:自己不懂禅法,也没有真参实学,只是学会了几句禅的术语,便如鹦鹉学人讲话般到处炫耀,这是鹦鹉禅。

    (7)三关禅:指禅宗将参禅证悟境界,分为三关,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4]。

    (8)老婆禅:在禅宗的公案里,有的禅师老婆心切,叮咛嘱咐,一而再,再而三,拖泥带水,不能干净利落,称为老婆禅。

    (9)文字禅:有的人参禅,不是从心地上用功夫,而是著书立说,透过文字三昧,从文字里慢慢体会禅的意境,是为文字禅。

    (10)止观禅:指系心于所缘境,继而运用正觉智观察、思维的止观双修禅法。

    (11)野狐禅:一个禅者为了一句“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世,后于百丈禅师处得一法语“不昧因果”,因而脱离野狐之身。由此公案,比喻没有见性,迷失本心,名为野狐禅。

    (12)棒喝禅:禅门提倡棒喝,一声霹雳,破除黑暗无明,照见真性情。像“马祖振威一喝,百丈耳聋三日”,像黄檗禅师和临济禅师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从棒喝里透露禅的消息,是为棒喝禅。

    (13)一指禅:俱胝禅师遇信徒请示“如何是道?如何是佛?怎么样入佛”,无论什么问题,他只竖起一个手指来回答,这是一指禅。

    (14)一味禅:世间百川流归大海,同为咸味;出世间的百千法门,同归方寸。再多的问题,禅的一味就可以调和了。

    (15)一味禅:比方来说,你参一个“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都是一个“无”。在行住坐卧之间,都不离一个“无”,这就是一味禅。

    (16)看话禅: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所提倡,专就一则古人的话头,提起疑情,牢牢看紧,历久真实参究,以至于悟道的观行方法。例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念佛是谁?”“狗子有佛性吗?”这都是有名的话头。

    (17)默照禅:宋代曹洞宗的宏智正觉禅师所倡导。默,指沉默专心坐禅;照,以慧鉴照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默照禅就是在沉默寂静里观照自己。

    (18)南宗禅: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分为惠能、神秀两支。惠能弘法于南方,举扬“一超直入如来地”的顿悟禅法,是为南宗禅。

    (19)北宗禅:与“南宗禅”相对称。五祖圆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故称北宗禅。

    (20)如来禅:指佛地的禅定,即入于如来地,证得圣智法乐,为利益众生而示现不思议的广大妙用者,称如来禅。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58

    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没有时间的长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人我的是非,因为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悟入,所以刹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千。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59

    所谓禅,平常心是禅,花开花落是禅,人生人死也是禅。把对待泯除,把分别丢弃,不可说有,不可说无。所以禅离语言文字,不假思维、分别,在那个时候,才有一些禅意。

    ——《人间万事·禅心》

    60

    禅像什么?有十二种譬喻:

    禅如一张薄纸,捣破即空;禅如空手拳头,手松即了;

    禅如空中云雾,一扫即空;禅如三冬冰冻,一热速融;

    禅如大地黑暗,日出即明;禅如真相不明,一疑即悟;

    禅如镜上灰尘,抹净即见;禅如芭蕉中心,剥了即无;

    禅如春天花朵,风吹即谢;禅如柴中火星,一拨即熄;

    禅如众生妄想,一明即了;禅如无迷无悟,证者了知。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61

    禅,就好像是哑巴吃蜜,甜味点滴在心头,只能体会,不能言传。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62

    禅,就像太阳的热能一样,只要有心,人间到处无不充满了禅机,大自然无一不是禅的妙用。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63

    禅,就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在任何污浊的生活环境里,都能有清净素雅的心田。“悟则三身佛,迷疑万卷经”[5],有没有禅,差别是很大的。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64

    禅的妙用在哪里?在发心当中、在慈悲当中、在生活当中,慢慢体会到:“哦!原来是这样啊!”“哦!我懂了!”能参出这么一点点消息,那就是禅意了。

    ——《开示》

    65

    《金刚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什么心、佛、众生都没有差别呢?因为有禅,有了禅就可以统一心、佛、众生。

    ——《普门学报·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

    66

    禅,沟通了人我的关系,沟通了心物的关系。禅者与禅者之间的接心、印心,处处都说明了禅的人间社会性。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67

    生活在忙碌、紧张、动荡、纷乱的今日社会,必须寻找一股安定我们浮躁心灵的力量。禅,无疑是祛除我们心中焦虑疑惧的力量;禅,是安住我们身心的一剂清凉散。

    ——《星云禅话·序》

    68

    生活里,有了禅就有力量。有了禅,人可以随忍随住;有了禅,死生忧乐不能移;有了禅,就等于拥有了宇宙,大千归宿在怀抱,一切风光现眼前。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69

    禅,就是要把我们迷妄的人生,跌得粉身碎骨,大死一番、脱胎换骨之后,方能透彻地进入禅的大机大用之中。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70

    禅的世界可以包容天地、彻古通今,在禅修中可以净化身心,可以变化气质。禅的教育在于无言说教、静心思维,从中体现慈悲智慧、感受人我一如。能把禅运用在人间生活中,才不失禅意。

    ——《开示》

    71

    禅心,好比花开,散播芬芳;好比月亮,透出光芒。

    ——《台湾大学讲演·禅门的自觉教育》

    72

    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含义。

    ——《星云大师讲演集·什么是禅》

    73

    空、有都非究竟,禅是非空非有,离形去智,息尽妄缘的。禅要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6]。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

    74

    口头禅是禅学,是禅的学问,不是禅宗,不是禅行。口头禅只是学了一些禅门的术语、禅门的典故,搬来弄去,是没有用的。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75

    禅有如来禅,有祖师禅。其实说来,禅不是如来的禅,也不是祖师的禅,禅是每一个人的心,是吾人共有的宝藏。

    ——《普门学报·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

    76

    禅的层次有三:

    (1)外道禅:由于对佛学没有很深的认识,一知半解,容易引生邪见、傲慢,这是外道禅的过患。

    (2)声闻禅:小乘罗汉以出世的思想放下一切,远离世间,入山修道,闭关参禅,因此也有三种过患:第一,慈悲不够;第二,独善其身;第三,证佛障碍。

    (3)菩萨禅:菩萨禅是追求圣法。菩萨发心普济众生,不但不舍弃一法,更不舍弃一个众生。因此,参禅的动机要正,发心要大;参禅的动机不正,就容易有过患。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77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你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

    ——《星云禅话·一切皆禅》

    78

    禅门的祖师们,一扬眉、一瞬目,一举一动,都是禅机。禅,指东说西,“怀州的牛吃草,益州的马腹胀”[7],才有禅味。

    ——《迷悟之间·幽默一下》

    79

    虽然佛学上最高层次是“无住生心”[8],一般社会大众恐怕不易做到,但仍应先求安心法门,而“禅”就是安心的不二法门。

    ——《星云禅话·序》

    星云语录

    其实,许多事不必想得太多。能干的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单纯化;不能干的人,常常把单纯的事情复杂化。禅就是简单,就是单纯化。所谓人间佛教,也和禅一样,不希望复杂、琐碎艰深一切简单自然就是人间佛教。

    80

    我们不必疑惑,不必分别,不必拣择,不必把禅定的体和用分开。定是体,禅是用,体用一如,禅定一致,这就是外禅定。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81

    人心的思维很复杂,事情的琐碎也很烦人,不过我们可以化繁就简。有人问禅师:“读经典的时候,遇到艰涩不懂的字,怎么办?”禅师回答:“查字典就好了。”其实,许多事不必想得太多。能干的人,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单纯化;不能干的人,常常把单纯的事情复杂化。禅就是简单,就是单纯化。所谓人间佛教,也和禅一样,不希望复杂、琐碎、艰深,一切简单自然,就是人间佛教。

    ——《星云法语·如何生活》

    82

    有禅,就像有花朵,能芬芳香郁;有禅,就像有山水,能美化环境。

    有禅,就像调味品,能增加百味;有禅,就像有阳光,能照古鉴今。

    有禅,才有人间,可以说,禅心是宇宙人间的本体。

    ——《佛光菜根谭》

    83

    人是“有情”的众生,但是有的人情感太热了,只有五分钟热度,不能维持长久;有的人情感太泛滥了,让人受不了。所以,有时候淡泊一点的情感,反而更能持久,甚至越久越香。淡泊的情,就是真性情;淡泊的情,就是禅者心。

    ——《星云法语·平常之道》

    84

    禅师的棒喝啐啄,是教禅;

    禅者的扬眉瞬目,是论禅;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参禅;

    赵州八十尚犹行脚,是修禅。

    ——《佛光菜根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