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书信集-致丰子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

    (一九二六年三月,杭州招贤寺)

    〈前略〉近从温州来杭,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后略〉

    二

    (一九二六年五月,杭州招贤寺)

    〈前略〉音出月拟赴江西庐山金光明会参与道场,愿手写经文三百叶分送各施主。经文须用朱书,旧有朱色不敷应用,愿仁者集道侣数人,合赠英国制水彩颜料Vermilion数瓶。〈中略〉欲数人合赠者,俾多人得布施之福德也。〈后略〉

    三

    (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九日,温州庆福寺)

    前复一函,计达慧览。城垣拆毁过半,又复中止(因有人反对)。故寓楼之前,尚未有喧扰之虞。惟将来如何,未可预料耳。向承仁者及夏居士为谋建筑庵舍,似非所急(因太费事吃力)。朽意且俟他年缘缘堂建成,当依附而居。今后如无大变化可不移居,若有变化拟暂寄居他处,以待胜缘成就,诸希仁等酌之。质平宿疾已愈否?甚念。温州产有一种土草药,名曰人字草,治劳伤吐血极灵。丁福保、俞凤宾二医士曾作文赞誉(今春聂氏家言曾载此事)。便中乞询问质平,如彼决定信仰此药,愿服用者,希示知,当以邮奉。

    李居士乞代致候。前答彼一信片,想已收到。《戒杀》画文字甚愿书写。又李居士所著《楞严经科解》,(上次所寄信片中曾托以一册寄与鸿梁,彼近读《楞严》,极有兴味。)请再惠赐一册,寄至温州。(邻居羽士数人,根器甚利,喜阅《禅宗语录》及《楞严经》等,今拟以此赠彼。)甚感,不宣。

    子恺居士

    四月十九日 演音疏

    四

    (一九二八年旧八月十四日,温州庆福寺)

    初三日惠书,诵悉。兹条复如下:

    △周居士动身已延期。网篮恐须稍迟,乃可带上。

    △《佛教史迹》已收到。如立达仅存此一份,他日仍拟送还。

    △护生画,拟请李居士(因李居士所见应与朽人同)等选择。俟一切决定后,再寄来由朽人书写文字。

    △不录《楞伽》等经文,李居士所见,与朽人同。

    △画集虽应用中国纸印。但表纸仍不妨用西洋风之图案画,以二色或三色印之。至于用线穿订,拟用日本式。即是此种之式,系用线索结纽者。与中国佛经之穿订法不同。朽人之意,以为此书须多注重于未信佛法之新学家一方面,推广赠送。故表纸与装订,须极新颖警目。俾阅者一见表纸,即知其为新式之艺术品,非是陈旧式之劝善图画。倘表纸与寻常佛书相似,则彼等仅见《护生画集》之签条,或作寻常之佛书同视,而不再披阅其内容矣。故表纸与装订,倘能至极新颖美观夺目,则为此书之内容增光不小,可以引起阅者满足欢喜之兴味。内容用中国纸印,则乡间亦可照样翻刻。似与李居士之意,亦不相违。此事再乞商之。

    △李居士属书签条,附写奉上。

    △“不请友”三字之意,即是如《华严经》云“非是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之意。因寻常为他人帮忙者,应待他人请求,乃可为之。今发菩提心者,则不然。不待他人请求,自己发心,情愿为众生帮忙,代众生受苦等。友者,友人也。指自己愿为众生之友人。

    △周孟由居士等,谆谆留朽人于今年仍居庆福寺。谓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云云。故朽人于今年下半年,拟不他往。俟明年至上海诸处时,再与仁者及丏翁等,商量筑室之事。现在似可缓议也。

    △近病痢数日,已愈十之七八。惟胃肠衰弱,尚须缓缓调理,仍终日卧床耳。然不久必愈,乞勿悬念。承询需用,现在朽人零用之费,拟乞惠寄十圆。又庆福寺贴补之费(今年五个月),约二十圆(此款再迟两个月寄来亦不妨)。此款请旧友分任之。至于明年如何,俟后再酌。

    △承李居士寄来《梵网经》、万钧氏书札,皆收到。谢谢。

    病起无力,草草复此。其余,俟后再陈。

    子恺居士

    八月十四日 演音上

    五

    (一九二八年旧八月,温州庆福寺)

    前叠上二函一片,想悉收到。昨今又续成白话诗四首。

    《夫妇》:

    人伦有夫妇,家禽有牝牡。双栖共和鸣,春风拂高柳。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

    按此诗虽不佳,而得温柔敦厚之旨。以之冠首,颇为合宜。

    《暗杀一》:

    若谓青蝇污,挥扇可驱除。岂必矜残杀,伤生而自娱。

    《蚕的刑具》:残杀百千命,完成一袭衣。

    残杀百千命,完成一袭衣。唯知求适体,岂毋伤仁慈。

    《忏悔》:

    人非圣贤,其孰无过。犹如素衣,偶著尘涴。改过自新,若衣拭尘。一念慈心,天下归仁。

    按此诗虽无佛教色彩,而实能包括佛法一切之教义。仁者当能知之。

    此外,唯有《母之羽》及《平和之歌》二首,尚未作。拟俟仁者画稿寄来,再观察画之形状,然后著笔,较为亲切也。

    朽人已十数年未尝作诗。至于白话诗,向不能作。今勉强为之。初作时,稍觉吃力。以后即妙思泉涌,信手挥写,即可成就。其中颇有可观之作,是诚佛善萨慈力冥加,匪可思议者矣。但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俟此册画集写毕,即不再作文作诗及书写等。唯偶写佛菩萨名号及书签,以结善缘耳。

    此画集中,题诗并书写,实为今生最后之纪念。而得与仁者之画及李居士之戒杀白话文合册刊行,亦可谓殊胜之因缘矣。(但朽人作此白话诗事,乞勿与他人谈及。)

    六

    (一九二八年旧八月廿二日,温州庆福寺)

    今日午前挂号寄上一函及画稿一包,想已收到?顷又做成白话诗数首,写录于下。

    (一)《倘使羊识字》(因前配之古诗,不贴切。故今改做。)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二)《残废的美》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三)《喜庆的代价》(原配一诗,专指庆寿而言。此则指喜事而言。故拟与原诗并存。共二首。或者仅用此一首,而将旧选者删去。因旧选者其意虽佳,而诗笔殊拙笨也。)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

    (四)原题为《悬梁》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案此原画,意味太简单,拟乞重画一幅。题名曰《今日与明朝》。将诗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之景,补入。与系颈陈市廛,相对照,共为一幅。则今日欢乐与明朝悲惨相对照,似较有意味。此虽是陈腐之老套头,今亦不妨采用也。俟画就时,乞与其他之画稿同时寄下。再者,画稿中《母之羽》一幅,虽有意味,但画法似未能完全表明其意,终觉美中不足。倘仁者能再画一幅,较此为优者,则更善矣。如未能者,仍用此幅亦可。

    前所编之画集次序,犹多未安之处。俟将来暇时,仍拟略为更动,俾臻完善。

    子恺居士慧览

    演音上 八月廿二日

    此函写就将发,又得李居士书。彼谓画集出版后,拟赠送日本各处。朽意以为若赠送日本各处者,则此画集更须大加整顿。非再需半年以上之力,不能编纂完美。否则恐贻笑邻邦,殊未可也。但李居士急欲出版,有迫不及待之势。朽意以为如仅赠送国内之人阅览,则现在所编辑者,可以用得。若欲赠送日本各处,非再画十数叶,从新编辑不可。此事乞与李居士酌之。

    再者,前画之《修罗》一幅(即已经删去者),现在朽人思维,此画甚佳,不忍割爱,拟仍旧选入。与前画之《肉》一幅,接连编入。其标题,则谓为《修罗一》、《修罗二》。(即以《肉》为《修罗一》,以原题《修罗》者为《修罗二》。)再将《失足》一幅删去。全集仍旧共计二十四幅。

    附呈两纸,乞仁者阅览后,于便中面交李居士。稍迟亦无妨也。

    廿三晨

    七

    (一九二八年旧八月廿四日,温州庆福寺)

    新作者四首,写录奉览。

    凄音

    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

    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

    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

    犹谓是欢嬉,娱情尽日啼。

    农夫与乳母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麟为仁兽,灵秀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繄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长我慈心,存我天良。

    (附注):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我的腿

    (旧配之诗,移入《修罗二》)

    我的腿,善行走。将来不免入汝手,盐渍油烹佐春酒。我欲乞哀怜,不能作人言。

    愿汝体恤猪命苦,毋再杀戮与熬煎!

    画集中《倒悬》一幅,拟乞改画。依原配之诗上二句,而作景物画一幅(即是“秋来霜露……芥有孙”之二句)。画题亦须改易。因原画之趣味,已数见不鲜,未能出色;不如改作为景物画,较优美有意味也。

    再者,《刑场》与《平等》二幅,或可删,亦可留。乞仁等酌之。

    八月廿四日 论月

    八

    (一九二八年旧八月廿六日,温州庆福寺)

    子恺居士慧览:

    将来排列之次序,大约是:

    (一)《夫妇》,(二)《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案芦菔俗称萝卜),(三)《沈溺》,(四)《凄音》等。中间数幅,较前所定者,稍有变动。至《农夫与乳母》以下,悉仍旧也。

    再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乞仅依“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二句之意画之。至末句中鸡豚,乞勿画入。

    以前数次寄与仁者之信函,乞作画或改题者,兹再汇记如下:

    △增画者《忏悔》、《平和之歌》,共二幅。

    △改画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旧题为《倒悬》,今乞改题)、《今日与明朝》(旧题为《悬梁》)、《母之羽》,共三幅。

    △修改画题者《沈溺》(原作《溺》)、《凄音》(原作《囚徒之歌》)、《诱惑》(原作《诱杀》)、《修罗一》(原作《肉》)、《修罗二》(原作《修罗》),共五处。

    以上所写,倘有未明瞭处,乞检阅前数函即知。

    八月廿六日 演音上

    今年夏间,由嘉兴蔡居士寄玻璃版印《华严经》二册至尊处(江湾),想早已收到(当时仁者在乡里),前函未提及,故再奉询。

    九

    (一九二八年九月初四日,温州庆福寺)

    子恺居士:

    前复信片,想达慧览。尚有白话诗二首,亦已作就。附写如下: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

    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

    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此下有小注,即述蝙蝠之事云云。俟后参考原文,再编述。

    平和之歌

    昔日互残杀,今朝共舞歌。

    一家庆安乐,大地颂平和。

    附短跋云: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虽曰导俗,亦有可观者焉。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

    □(原文此处为“□”)首,余皆贤瓶道人补题。纂修既成,请余为之书写,并略记其梗概。新作之诗共十六首,皆已完成。但所作之诗,就艺术上而论,颇有遗憾。一以说明画中之意,言之太尽。无有含蓄,不留耐人寻味之余地。一以其文义浅薄鄙俗,无高尚玄妙之致。就些二种而论,实为缺点。但为导俗,令人易解,则亦不得不尔。然终不能登大雅之堂也。

    画稿之中,其画幅大小,须相称合。如《!!!》一幅,似太大。《母之羽》一幅,似稍小。仁者能再改画,为宜。虽将来摄影之时,可以随意缩小放大,但终不如现在即配合适宜,俾免将来费事。且于朽人配写文字时,亦甚蒙其便利也。

    附二纸,为致李居士者。乞仁者先阅览一过,便中面交与李居士,稍迟未妨也。

    九月初四日 演音上

    一〇

    (一九二八年旧九月十二日,温州庆福寺)

    昨晚获诵惠书,忻悉一一。兹复如下:

    △续画之画稿,拟乞至明年旧历三月底为止。(因温州春寒殊甚,未能执笔书写。须俟四月天暖之后,乃能动笔。)由此时至明春三月,乞仁者随意作画,多少不拘。朽人深知此事不能限期求速就(写字作文等亦然)。若兴到落笔乃有佳作。所谓“妙手偶得之”也。至三月底即截止,由朽人用心书写。大约五月间,可以竣事。

    仁者新作之画,乞随时络续寄下。(又以前已选入之画稿及未选入者,并乞附入,便中寄下。)即由朽人选择。其选入者,并即补题诗句。

    △白居易诗,“香饵”云云二句,系以鱼喻彼自己,或讽世人,非是护生之意。其义寄托遥深,非浅学所能解。乞勿用此诗作画。

    △研究《起信论》,译佛教与科学之事,暂停无妨。礼拜念佛功课未尝间断,戒酒已一年,至堪欢喜赞叹。近来仁者诸事顺遂,实为仁者专诚礼拜念佛所致。念佛一声,能消无量罪,能获无量福。惟在于用心之诚恳恭敬与否,不专在于形式上之多少也。

    △网篮迟至年假时带去,无妨。

    △珂罗版《华严经》,乞赠李圆净居士一册。

    △以后作画,无须忙迫。至画幅之多少,亦不必预计。如是乃有佳作。

    △倘他日集中画幅再增多之时,则已删去之画,如《倒悬》、《众生》(又名《上法场》)

    等,或仍可配合选入。俟他日再详酌。

    △许居士如愿出家,当为设法。

    △明年大约仍可居住庆福寺。因公园以筹款不足,停止进行,故尚安静可住。承诸友人赠送之资,至为感谢。此次寄来之廿元,拟留充明年自己之零用。至于明年,尚需贴补寺中全年食费约六十元。又于地藏殿装玻璃门,及《续藏经》书橱之木架等费,朽人拟赠与寺中三十元。共计九十元。倘他日有友人送款资至仁者之处,乞为存积。俟今年阴历年底,朽人再斟酌情形。倘需用此款者,当致函奉闻,请仁者于明年春间便中汇下。此事须今年年底酌定,故所有款资,拟先存仁者之处,乞勿汇下。

    △明年朽人能于秋间至上海否,难以预定。或不能来,亦未可知。因近来拟息心用功,专修净业。恐出外云游,心中浮动,有碍用功也。统俟明年再为酌定。

    △明年与后年,两年之中,拟暂维持现状。至于夏居士所云建造房舍之事,俟辛未年再行斟酌。

    草草奉复。不具。

    子恺居士

    演音上 九月十二日

    再者,以后惠函,信面之上,乞勿写和尚二字。因俗例,须本寺住持,乃称和尚。朽人今居客位,以称大师或法师为宜。

    再者,愚夫愚妇及旧派之士农工商,所欢喜阅览者,为此派之画。但此派之画,须另请人画之。仁者及朽人,皆于此道外行。今所编之《护生画集》,专为新派有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程度之人阅览为主。彼愚夫等,虽阅之,亦仅能得极少份之利益,断不能赞美也。故关于愚夫等之顾虑,可以撇开。若必欲令愚夫等大得利益,只可再另编画集一部,专为此种人阅览,乃合宜也。

    今此画集编辑之宗旨,前已与李居士陈说。第一、专为新派智识阶级之人(即高小毕业以上之程度)阅览。至他种人,只能随分获其少益。第二、专为不信佛法,不喜阅佛书之人阅览。(现在戒杀放生之书出版者甚多,彼有善根者,久已能阅其书,而奉行惟谨。不必需此画集也。)近来戒杀之书虽多,但适于以上二种人之阅览者,则殊为希有。故此画集,不得不编印行世。能使阅者爱慕其画法崭新,研玩不释手,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也。鄙意如此,未审当否?乞仁等酌之。又白。

    一一

    (一九二九年旧八月廿九日,上虞白马湖)

    子恺居士:

    前日已至白马湖。承张居士代表招待一切,至用感慰。

    兹有四事,奉托如下。

    (一)乞画澄照律祖像一幅。别奉样式一纸,乞检阅。此像在《续藏经》中。今依彼原稿,略为缩小。如别纸中,硃笔所画轮廓为限。如以原稿太繁密者,乞仁者依己意稍为简略。但仍以工笔细线画之为宜。画纸乞用拷碑纸,因将刻木板也。此画像,能于旧历九月中旬随夏居士返家之便带下,为感。

    (二)前存尊处之马一浮居士图章一包。乞于便中托人带至杭州,交还马居士。但此事迟早不妨,虽迟至数月之后亦可。马居士寓杭州联桥及弼教坊之间,延定巷旧第五号(或第四第六号)门妨,虽迟至数月之后亦可。马居士寓杭州联桥及弼教坊之间,延定巷旧第五号(或第四第六号)门牌内。

    (三)福建苏居士,今春在鼓山,定印《华严疏论纂要》多部。(此书系康熙古板。外间罕有流传。每部大约六十册,实费二十元。)拟以十二部分赠与日本各宗教大学及图书馆等,托内山书店代为分配及转寄。又以二部赠与上海功德林流通。附写信二纸,乞于便中转交内山书店及功德林佛经流通处为感。

    (四)有人以五元托仁者向功德林代请购下记之书:

    △《华严处会感应缘起传》一册。

    △其余之资,皆请购(功德林藏版)《地藏菩萨本愿经》若干册及其邮费。此书代为邮寄温州大南门外庆福寺因弘法师收。无须挂号。此款乞暂为填付,俟他日托夏居士带奉。种种费神,感谢无尽。

    惟净法师偕来,诸事甚为妥善。秋后,朽人或云游他方。仍拟请惟净法师在晚晴山房居住,管理物件及照料一切。彼亦有愿久住山房之意。

    闻仁者近就开明编辑之事,想甚冗忙。如少闲暇,九月中旬可以不来白马湖。俟他时朽人至上海,仍可晤谈也。俗礼幸勿拘泥,为祷。不具。

    旧八月廿九日 演音疏

    外三纸。

    一二

    (一九三〇年五月,上虞白马湖)

    承寄佛书二册,顷已收到,至感。余本拟在白马湖过夏。因是间近来兵士忽至。昨午曾到山房扰乱。又闻夏宅即拟移居上海。今后一人居此,诸事困难,现已决定往金仙寺亦幻法师处或他处。二三日内即拟动身也。夏居士如在上海,乞为致候。所有前托带来各件,皆乞从缓。不宣。

    子恺居士丈室

    演音疏

    一三

    (一九三〇年六月十日,上虞白马湖)

    书悉。自惭凉德,本无可传。拟自记旧事数则,或足以资他人改过迁善之一助尔。稍迟当写奉。不宣。

    六月十日 演音

    一四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八日,泉州承天寺)

    子恺居士文席:

    惠书诵悉,至用欢慰。朽人于去夏初,往青岛讲律,秋末返厦门。途经上海,曾与夏、章诸居士晤谈。居厦门数月。至旧年暮,到草庵度岁。戊寅元旦始,在庵讲《行愿品》十日。二月初一日始,在泉州承天寺复讲。此外于泉州各地及惠安,演讲甚忙。写字极多,居泉不满两月,已逾千件。幸身体康健,不畏其劳也。数日后,须往厦门法会演讲三日。下月初旬,复往福州城内演讲。讲毕,或即返泉州。以后惠书,乞寄承天寺(泉州城内)转交最妥。朽人出家已来,恒自韬晦,罕预讲务。乃今岁正月至泉州后,法缘殊胜,昔所未有,几如江流奔腾不可歇止。朽人亦发愿为法舍身。虽所居之处,飞机日至数次,(大炮叠鸣,玻璃窗震动。)又与军队同住(军人住寺内),朽人亦安乐如恒,盖已成为习惯矣。幸在各地演讲,听者甚众,皆悉欢喜。于兵戈扰攘时,朽人愿尽绵力,以安慰受诸痛苦惊惶忧恼诸众生等,当为仁者所赞喜。惟自惭道德学问皆无成就,冒充善知识,虚受信施,滥膺恭敬,至为痛心,时以赧颜。但常慎重审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任性率情,庶几无大过欤。

    泉州郑健魂居士,为立达学园毕业生,时忆念仁者。甚盼仁者携眷居住泉州乡间,彼愿尽力辅助一切,可以决无危险之虞也(城市危而乡村甚安)。朽人近在泉州弘法,郑居士热心助理,情殊可感。率复,不宣。

    广洽师已往南洋,养正院星散,南普陀驻兵。

    四月十八日 演音启

    一五

    (一九三八年旧五月十一日,漳州瑞竹岩)

    子恺居士道席:

    前复一函及信片,寄至长沙,想已转送。今由泉州寄至四月二十一日惠书,具悉一一。宣纸未收到,兹先写小幅二叶,俟时局安定再别写大者奉上也。厦门变难前四日,朽人已至漳州讲经。尔来车路毁坏,一时未能返泉州,故在漳州东乡瑞竹岩暂住,即在此度夏也。朽人居此,人地生疏。时有所需,未便向他人请求。由汉口至漳州倘能邮汇者,乞仁者有以资助,至感。不宣。

    五月十一日 演音疏

    通信处,由祈保亭转交。其地址,如信面所写。

    厦门乱后,漳州物价昂贵,有增至九倍者。惟漳州为闽中产米最多之处,虽久困居于此,必不致绝粮也。乞勿念。

    近阅明蕅益大师集,有诗一首云:

    赤日揽作镜,海水挹作盆。照我忠义胆,浴我法臣魂。九死心不悔,尘劫愿犹存。为檄虚空界,何人共此轮。

    又读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朽人近恒发愿,愿舍身护法(为壮烈之牺牲),不愿苟且偷安独善其身也。仁者与马居士通信时,乞代致候。附白。

    一六

    (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二日,漳州祈保亭)

    子恺居士文席:

    前复函及寄上写件,想早收到。《十喻赞》已写就,奉览。画集续编,或可不限定诗句,古今人文句皆可用也,乞酌之。朽人居山掩室,以后惠书,乞托夏居士转交。若直寄者,未能收到。谨达,不宣。

    九月十二日 音启

    一七

    (一九三八年闰七月廿四日,漳州祈保亭)

    子恺居士文席:

    前复函及写件,想已收到。朽人近在此弘法甚忙,亦颇有良好之效果,可庆忭也。仁者暇时,乞绘释迦佛像一纸。约二尺高之直幅。(四尺宣纸一张裁开为四幅。)像上,乞写“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九字。下方纸边,乞写“笑棠居士供养、仁者敬绘”(并盖印)之小字,如常式。至用感谢。通讯处,仍寄漳州东门外浦头祈保亭。谨恳,不宣。

    闰七月廿四日 演音启

    倘仁者多暇,乞再绘如上式之佛像数叶,但不写上款,一并寄下,尤感。附白。

    一八

    (一九三八年九月三十日,漳州瑞竹岩)

    子恺居士文席:

    惠书诵悉,至用感慰。屏联俟后写奉。朽人居闽南已十年,缁素诸善友等护法甚力。朽人年来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扬佛法,近在漳州亦尔。诚自惭智识不及,亦藉是以报答诸善友之厚谊耳。犹如夕阳,殷红绚彩,随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记念耳。漳州弘法诸事尚未能了,缘是不克他往。桂林诸居士若有属书者,乞随时示知。朽人甚愿以书迹广结善缘,与在桂林居住无以异也。谨谢厚谊,并复。不宣。

    九月三十日 演音启

    一九

    (一九三八年旧十一月十八日,泉州承天寺)

    子恺居士文席:

    前承寄画像,分赠诸友人,欢感无尽。朽人拟在泉州暂时闭关用功(不定期限,大约数月)。以后仁者若通讯时,乞寄与夏居士,附彼函中寄下。因闭关以后,与寺中人约,唯有夏居士函乃可送入关中也。

    前属写各件,俟写就,拟寄与夏居士,暂存沪上。桂林近甚不安,想仁者未能久居彼土。据鄙见,以返沪为最稳妥也。不宣。

    十一月十八日 演音启

    二〇

    (一九三九年旧三月廿四日,泉州承天寺)

    子恺居士澄览:

    前托夏居士邮奉复书及写件,想已收到。前日复获夏居士转送两书,诵悉。曼达师所寄二函,于昨日下午始获披阅。别写复笺一纸,乞代填入今名,(昔名曼达未知今出家后何名?乞仁者代为填写。)便中转寄为祷。朽人近年来,身体虽可勉强支持,但旧病未除,新疾时增。故自去秋闭门静养,谢绝见客及普通信讯。惟有关系于《护生画集》等诸要事,乃亲自通讯耳。所复曼达师书,甚简略。因精神恍惚,未能多陈。乞仁者致意于师,请其亮宥。(并乞告云:朽人于外间罕通信讯,今致师之复笺,乞勿转示他人云。)谨复,不具。

    音启 农历三月廿四日

    二一

    (一九三九年七月三日,永春普济寺)

    子恺居士文席:

    惠书诵悉。拙书一纸,附奉上。《护生画集》,拟分为两部。旧辑者,余已再写题诗(一切如旧本),其画及序文依英文本影印制版,与原稿无异,近已由佛学书局印行。此外再拟编辑一部,仁者搜集诸诗寄下,即可专写也。九月二十日前出版,恐未能。于是日,由仁者撰序一首(书名亦乞仁者酌定),开于新编之首,以为六十纪念可耳。纸张笔墨,余处甚多,乞勿寄下。圆净居士已返申,将来新编付印时,倘彼仍在申,可负责助理一切。彼眷属牵缠,恐难出家,一时或未能离申也。谨复,不宣。

    音启 七月三日

    通信处如信面所写。

    二二

    (一九三九年旧十月,永春普济寺)

    子恺居士文席:

    前承寄承天寺三函二明信及画稿,已于今晨收到(夏居士转寄一笺亦收到),欢感无尽。朽人近来身体尚健,精神大衰,未能构思。画集题句,拟请仁者代恳浙大校同人分撰。撰就,乞汇寄与夏居士转交朽人,即可书写也。

    兹将应题句之画名列下:《中秋同乐会》、《蝴蝶来仪》、《远书》、《襁负其子》、《被弃的小猫》、《推食》、《运粮》、《遇救》、《漏网》、《盥漱避虫蚁》、《老牛亦是知音者》(此画背面未贴诗句)、《蝶之墓》、《风雨之夜的候门者》、《好鸟枝头亦朋友》、《牛的星期日》、《蚂蚁搬家》、《呦呦鹿鸣得食相呼》、《关关雎鸠男女有别》、《塞雁联行号弟兄》、

    《绸缪牗户》、《方长不折》、《重生》、《敝衣不弃为埋猪也》、《鹬蚌相亲》、《归故山》、《解放》、《群鱼》、《群鸥》、《归市》、《采药》、《游山》、《麟在郊野》、《凤在列树》,共计三十三幅。题句,凡文、诗、词(不必全首,仅片段即佳)及新体诗、语体文皆善,以字句简少为宜。因字数多,须写小字,制锌版未能明晰也。撰者姓名,乞一一注出。

    拟删者八页:《雨后》、《待鹤归》、《春夜的鼓手》、《春江水暖》、《香饵见来》、《横行不到人间》、《虫声新透》、《青山不识》。(此画及诗甚佳。因格式与他画不一律,故删。)如是未知妥否,便乞示知。

    编次拟依甲乙等,以《同乐会》及《来仪》冠首。

    今年朽人世寿六十,承绘画集,至用感谢。但人命无常,世寿有限。朽人或不久谢世,亦未可知。仍望将来继续绘此画集(每十年绘辑一编,至朽人百龄为止),至第六编为止。朽人若在世,可云祝寿纪念。若去世,可云冥寿纪念(此名随俗称之甚未典雅)。或另立其他名目。总之,能再续出四编,共为六编,流通世间,其功德利益至为普遍广大也。

    仁者如与马居士通信时,乞代致候,并述谢忱。附致郦居士一笺及联对小幅,又张居士一幅,乞转交。先此略达,余俟后陈。以后惠书,乞寄与夏居士转交为祷。九月二十日所发之尊函,甚可留为记念。拟以此附印于画集之后,可否,乞示知。

    音启

    二三

    (一九四〇年旧五月廿五日,永春普济寺)

    子恺居士文席:

    惠书及画集文词,皆收到,至用欢忭。文词甚佳。朽人暇时,拟随力稍为润色。《盥漱避虫蚁》之画,作时人装束,与《人谱》原文似未合。拟由朽人另拟撰一偈,下署学童之名。其删去之四幅,为《塞雁》、《纵麂》、《归故山》、《管仲师老马》。友人欲请奉仁者所绘佛像及护生画者甚多。拟请以后通信时,随附寄数纸,络续寄下。若大包,恐邮局未能寄也。又信笺信封,乞勿用水印朱色者。宜用无朱色者,或油印朱色无妨。因旧式水印朱色之笺封,稍受潮湿,即污染也。附奉上拙书大佛字二纸。谨复,不宣。

    农历五月廿五日 音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