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3-序章 潜意识是怎么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什么是潜意识?潜意识与意识有什么关系?

    “潜意识”这个词是和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分不开的。正是这位人类心灵奥秘的伟大探索者首先发现了人类精神最隐蔽的角落——潜意识,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潜意识逐渐成为心理学、现代哲学长期争论不休的对象。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

    潜意识由各种无声无息的影响着个体的行为的、却没有被感觉到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组成。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或者违背个人理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悄悄地潜伏在我们的意识当中,这就是潜意识。

    对此,弗洛伊德有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人的心灵即意识组成仿佛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由意识掌握,其他大部分都由潜意识主宰。潜意识主动运作,影响着意识与占水面下一小部分的前意识。

    潜意识活动中最主要的是本能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凡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情感、意向都是组成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始终处在与潜意识的冲突之中,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虽然有家长的地位,但这种地位是脆弱的、不稳固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和确立性会由于潜意识的作用而发生分裂。

    当一个人处于正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这时,梦是最好的观察潜意识活动的管道。在罹患精神疾病者身上,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地尖锐,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动,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而潜意识的力量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

    潜意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和最原始的基础,是心理系统最根本的动力。潜意识的存在范围远远超过了意识,除了在特定条件下进入意识领域之外,大部分潜意识的东西便以各种改装的形式,在意识的舞台上露面。

    要进一步了解潜意识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步步深入。

    1低层潜意识

    低层潜意识是本能、冲动、驱力、生理机械反应的世界。人体的生理机能不需要意识来管理,身体自己会呼吸,肠胃自己会消化,心脏自己会跳动,脑下垂体自己监管各种荷尔蒙的分泌,免疫系统自动防御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这一切都由低层潜意识包办了。

    虽说是“低层”,它的运作其实是非常高级而复杂的。管理身体运作这个部分,低层潜意识向来做得很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贡献良多。

    低层潜意识是容量无限的记忆库,人的一生大大小小、巨细靡遗的记忆全部储存于此。低层潜意识也是兽性、本能的世界,是人类原始而不文明的部分,是犯罪及暴力行为的源头。低层潜意识容纳所有不被意识接受的压抑,因而形成恐惧症、强迫性的思想行为、妄想、幻觉及噩梦。

    2中层潜意识

    中层潜意识在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为“前意识”,是指平常没有存放在意识的材料,但只要进行回忆、思考、表达就能调动出来的意识材料。例如,“你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诸如此类。

    这些问题还没提出之前,数据并不存在于意识中,而是储存在中层潜意识。意识和中层潜意识之间并没有鸿沟,很容易借着反省而引入意识层次,有时一个反问就足够了。但是埋藏在低层潜意识的,就很难被发觉,这是心理治疗者最大的挑战了。

    3高层潜意识

    歌德埋首疾书,灵感源源不绝,佳句连篇,字字珠玑,事后,连自己都很惊讶:“这些全是我写的吗?仿佛在梦中,简直如有神助。”其实,在那当下他接通了高层潜意识,达到平常状态下不能臻至的境地。

    高层潜意识是灵感、智慧、直觉、洞见、悟道、神圣、慈悲的世界。

    4意识界

    意识界的内容无须多加解释,就是此时此刻所直接意识到的东西,例如,感受、念头、情绪、欲望、意象、冲动、记忆、期待、计划,等等,随着我们觉知焦点的改变,内涵也不断变化着,可以扩大可以缩小。

    5意识的中心自我

    这个“自我”是我们现在的意识中枢,是自我认同的中心。简单说,就是平常时候我们

    所以为的我,是“小我”。

    6高层自我

    相对于意识的中心自我,高层自我是灵性的我,是真正的我,前者是“小我”,后者是“大我”。“小我”是意识界的中心,也是人格的中心;高层自我则是高层潜意识的中心,所涵盖的层面更为辽阔。只不过,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小我”之中,浑然不觉有“大我”的存在。

    高层自我是阿沙吉欧力的用语,他有时也用超个人自我、真我、泉源、核心、顶峰这些词汇来描述。其他的学者专家也各有偏好的词汇来形容,例如,荣格称之为未发现的真我、原型之真我,爱默森称之为超越之灵。当今许多学者延用荣格及阿沙吉欧力的词汇,以英文大写的Self来表达高层的自我,小写的self来形容个人性的自我或意识的主体。

    7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是指超越个体的存在,进入宇宙性的存在,仿佛所有生命的历练、智慧全部汇整于此,包含人类、各种动物、植物。如果有外星生物的存在,有不同空间的生命体存在,如果有各种佛、神、鬼、精灵、上帝的存在,那么,都是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

    什么是动态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者间有什么关系?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层次构成的,潜意识处于深层,意识处于表层,前意识是表层的储存库,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动态心理结构,它们始终处在相互渗透、流动变化之中。如果三者处在协调平衡状态,那么就是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常态的性质。如果三者处在不平衡的紊乱状态,那么就是非正常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变态的性质——变态的极端表现就是歇斯底里的症状,就是弗洛伊德描述的心理结构的图式。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含人出生后所有的心理成分以及诸种本能,认为在潜意识中存在着各种被压抑的成分,如本能、欲望、情感、意念等。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中的成分,一部分可进入意识域,另外一部分则永远不能被人自己知道。潜意识域的成分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表现起决定作用。他的这种认识曾被欧美许多学者运用和发展,成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

    前意识能够转化成为意识,生活中我们经历很多事情,这些特定的经历和事实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被意识到的状态,但是当我们一旦需要时就能突然回忆起来。

    意识与前意识在功能上十分接近,目前被加以注意的心理活动,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便是意识,而当我们不再注意,意识到的内容就会潜入前意识层面,就不是意识了。因此,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前意识处于意识层和潜意识层之间,当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想要渗透到意识之中时,前意识担负着“稽查人员”的任务,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许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稽查人员”失职时,潜意识就会悄悄潜入意识之中。

    一个人的潜意识和意识都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刺激才能引发潜意识的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潜意识也就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在同潜意识的比较、区别与对立中存在的,意识是以潜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和条件的。当然,潜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制约的。总之,潜意识和意识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潜意识和意识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

    意识受到客观存在、外部世界的影响,潜意识同样也来源于客观现实,个体从一出生就有一些本能反应存在,更多的意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人脑与客观世界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受到一定强度外来信息的刺激,并存储在大脑中成为记忆。因此,外部刺激和人脑的发展是潜意识产生的基础。

    联想或联系是记忆的基础,大脑中信息兴奋点之间能构成“暂时性联系”就可以产生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和心理活动。“暂时性联系”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大脑已有一定量的相应信息贮备,并且新的信息与原有贮备信息间或原有信息之间有相似或共同点,此时,才能产生、出现潜意识活动。

    当人受到第一次刺激时,只能做出非条件反射,并在脑中形成一个兴奋灶。由于大脑先前没有任何信息的存储,即使目前有一个兴奋灶,而没有第二个也不能发生暂时性联系。如半夜走路突遇白骨发生一时性惊恐的现象,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曾感受过死人、鬼神恐怖影响的人,而从未受过类似经验的幼儿,大脑中就没有对白骨恐惧的记忆,就不可能发生这种由白骨引起的恐惧现象。也就是说,一定量的信息贮备是产生联想、产生潜意识的重要条件。

    通常,一旦接受到某个信息或信号,立即会由形象联想从种种记忆中调出与其相关的内容。意识把不合事理的内容剔除掉,以符合逻辑的形式牵制住奔放的空想。意识活动根据需要来调动潜意识中的记忆,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意识不到运动潜意识活动的。

    什么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三个原则与潜意识有什么关系?

    提及潜意识就不得不解释一下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很多内容,也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精神分析既是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技术、理论,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属于精神医学和深层心理学的范畴。

    精神分析学说是从精神病临床工作中发展起来的思想体系,但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起源于精神病的治疗实践而非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研究,是一个非学院心理学派。精神分析正是从对精神疾病的分析和治疗中形成了对人的心理或人格的新解释。

    存在潜意识的过程,承认抵抗和压抑的理论,重视性欲和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的作用——这三者构成了精神分析的原则问题及其理论的根基。

    假设人采取某种特定行为,这种行为后又隐藏着潜意识的东西,而精神分析则是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探究潜意识的理论与方法,以理解人类潜意识来治疗个案内心问题并从中总结出理论解答。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分析最初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而现在它也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名称——潜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所以,精神分析既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之一,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它的最底层有着神奇的不被人们所察觉的东西。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在人们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远离人意识层面的心理层。人的心理本身就是由各种成分汇合而成的混合体——不仅包括意识的,而且还包括潜意识的,而潜意识乃是更为原始的、更为广泛的领域。潜意识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前提。对潜意识的实质和潜意识在人的心理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和说明人们行为的根源。

    由于潜意识学说是精神分析学的出发点,又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础。所以,弗洛伊德说:“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对于潜意识的心理过程的承认,乃是对人类和科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

    为什么说弗洛伊德是潜意识研究的先河?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有着源远流长的思想根源,他沿着人类的脚印一步步在潜意识的丛林中摸索。其实,早在弗洛伊德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哲学、心理学、文学的先驱们“发现”了潜意识现象,并且作了一定研究和探索。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从《方法论》中把精神同产生精神的物质活动分开来,认为精神不包括意识无法察觉到的一系列大脑物质活动。

    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是最早提到“无意识”概念的学者之一。早在1678年,他在《宇宙之真的推理系统》中提出“生命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不能清晰认识到或不能及时注意到的能量——对于它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感应”的观点。

    18世纪初,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单子论学说”,认为许多原子的微觉合成一个单子的统觉,提出了“无意识与意识的等差概念”。

    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了“意识阀限”的概念,认为“被抑制的观念”存在于“意识阀限”下。

    英国著名的心理史学家波林曾提出,莱布尼茨预示了无意学识说,但这种学说真正说来是由赫尔巴特创始的。一个观念如果与现存于意识中的其他观念相适合和一致,那么就可以上升到意识层,而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同时存在,这些观念变成“被抑制的观念”,存在于意识的阀限之下。

    最早从情感方面探索潜意识问题的,是英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哲学家卢梭。他自己常常有一种难言的抑郁情绪,这种情绪的形成,既不是来自他的理性判断,也不是来自意志,而是来自一种自动的压迫状态。事实上,这种心理的“压迫状态”,就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当潜意识的本能和社会道德标准以及理智形成冲突的时候,人就感到了压抑。

    18、19世纪法国的许多哲学家、诗人,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提出过有关潜意识的问题,如谢林、费希特、赫尔德、黑格尔、歌德等。谢林提出了潜意识本能在自我中转变意识的见解;费希特把潜意识看成是构成理性生活的动力性因素;赫尔德提出了潜意识心理活动对想像、睡梦、激情等状态都有推动作用;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都建立在潜意识的历史进程在个体中部分地转变为意识性意志的设想上;歌德认为,意识与潜意识在自己的创造性想像中频繁交替,相互作用。众多浪漫主义的作家和诗人在创作中都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强大的、隐蔽的、但却又具有积极的创造力的潜意识的神奇力量。

    无论是哲学家的思辨认识,还是文学家的经验之谈,在潜意识的探索道路上,弗洛伊德无疑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先河,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奠定了深层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精神神经病理学阶段,把潜意识看做是那些能够引起歇斯底里症候的被遗忘的经验;心理学阶段,认为性本能冲动是潜意识的重要根源和内容;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阶段,用性本能冲动去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领域,特别是人类的文明、科学创造,艺术审美活动以及道德和宗教的起源等问题。

    潜意识都是不可感知的玄妙东西吗?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活动可以归入潜意识现象?

    潜意识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正因如此,许多人对其持怀疑态度。对于潜意识的真实存在性,弗洛伊德有他自己深刻的理论证明,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提供了理论论证。然而,最能让人信服的应该就是现实日常生活现象的证明了。

    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能量转变过程,是多种心理成分如感知、记忆、情感、思维及注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潜意识作为特殊的心理活动内容,是不能单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潜意识存在于各个心理过程之中,凡是符合潜意识分类条件的,均受潜意识的支配和影响。例如,情绪情感体验过程,这种心理状态在平日很常见,由于失恋,终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虽然脑中并未想什么,但总觉得头脑昏沉沉的,好像被什么说不出的潜在力量驱使似的。再此如临床上一些忧郁焦虑的病人,情绪低落,整天不言不语,或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好像将要发生什么大事,当问及这些时,病人一般讲“心慌”、“怕”,往往说不出确切的原因。这说不出的潜在力量和原因就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

    潜意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可触性,因为潜意识随时都准备冲破意识表层,反映在人的语言、手势、行为和偶然失误中,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神经疾病、梦、过失、俏皮话等外在表现。

    弗洛伊德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经过对大量的神经病的治疗和研究,指出神经病发生是由于潜意识的欲望冲动被压抑,不能进入意识而产生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从而揭示出人的心理深层隐藏着一种巨大的原始力量控制着人们潜意识的行为。

    通过对病人及对自己的梦的观察和分析,弗洛伊德发现和确认了潜意识心理现象。他提出梦是愿望的满足,而这种愿望又根植于潜意识层的原始本能冲动,从而形成了梦的分析技术。弗洛伊德对潜意识存在的论证和研究,不仅仅限于病态心理,而且也包括了常态心理。

    生活中的过失都有一定的动机,诸如,口误、笔误、遗忘等等,都被弗洛伊德认为是潜意识的产物。弗洛伊德深入地对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行为加以考察,进一步论证了潜意识存在的普遍性。进一步将潜意识的研究扩展到了日常生活领域,扩展到了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他说:“精神分析专家的特点是在于对心理活动中的确定意义有特别强烈的信念。对他来说,没有一种心理表现是无意义的、任意的、没有规律性的。”

    所以,弗洛伊德给“过失”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意向。”他一步指出“我们对于极琐碎的错误,也不难发现它背后的动机,只是不能由此看出隐藏的心理过程的性质而已。”这种“隐藏的心理过程的性质”就是因为潜意识的影响造成。

    平常的笑话、俏皮话,其实也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俏皮话只是宣泄被压抑的潜意识能量,俏皮话背后的潜意识能量是个体想从生活的严肃性中解脱出来,回避现实,从而宣泄被压抑的原始本能、性欲或进攻性本能。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