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空战史-击落王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由于中低空间谍飞机容易遭到攻击,损失率高,于是西方强国率先研制飞行高度在20000米以上的超高空侦察机。美国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优势,在50年代中期第一个研制并生产出能够避免地面火力和战斗机拦截的超高空间谍飞机,普通的防空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飞机间谍战上升到了更高的空间。

    陈嘉尚是继王叔铭之后,于1957年7月出任台湾空军总司令的。陈嘉尚,浙江余抗县人,黄埔军校六期学员,毕业后转入中央航校学习飞行。由于训练,作战有功,职务也像坐了飞机一样平步青云。他力倡以新的装备,新的手段,完成新的任务。

    1960年初,台湾空军接受了美国提供的当时最先进的U—2型高空侦察机。根据陈嘉尚密令,挑选飞行技术好、飞行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具有空中侦察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前往美国受训。于1960年底组建了台湾空军第35独立中队。由于U—2飞机通体漆黑,该中队又被称为“黑猫中队”,在台湾空军曾显赫一时。“黑猫中队”行政上隶属空军总署情报署,实际上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控制。它是由美国出钱出飞机、台湾空军出人搜集大陆军事情报的一个高空战略侦察机中队。主要任务是对大陆纵深地区的战略目标实施空中照相和电子侦察。

    开始台空军先使用一种飞行高度与“U—2”相近的RB—570型侦察机进行试探性飞行,为“黑猫中队”投石问路。

    “RB—570”先后窜至湘、鄂、川、陕等10多个省区。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米格—19战斗机(升限为14350米),虽多次采用动力升限作战,但因受高度限制均未能取得战果。一时间“黑猫”如入无人之境,幽灵般地在大陆上空穿梭往返。

    一份份敌情通报飞向中南海,毛泽东的心头像压上了千斤巨石,同时也深深刺痛了解放军最高统帅部将军们的心。周恩来指示:“应用一切方法将国民党飞机击落。”当时的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立即召开有关部门高级干部参加的会议,研究对策,会后向中共中央呈报了关于加强防空作战的措施和方案。

    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审阅后迅速报呈毛泽东。毛泽东用红色铅笔在文件的封面上批示;“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一项绝密的计划正在孕育之中。

    二战末期,出现了高空高速轰炸、侦察机、核武器以及飞航式导弹,仅靠高炮和歼击机都显得鞭长莫及。于是,各国开始研制新式防空武器。最先研制地空导弹的是纳粹德国。大战末期已有几种型号,像“莱茵女儿”、“蝴蝶”、“瀑布”等已初具雏塑。“莱茵女儿”等还待字闺中,苏联红军已到了柏林街头。德国人地对空导弹的研究情报进入了苏联和美国的保密柜。

    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苏联人在“瀑布”基础上相继研制出“萨姆—1”、“萨姆—2”、“萨姆—3”型地对空导弹,50年代中期装备本国军队。当时中苏关系情同手足,1958年下半年,中国得到了一批这种先进武器。

    1958年深秋,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的工作显得比以往更加繁忙。他每天处理文件的数量猛增,案头电话接连不断,烟也抽得很厉害,常常伏案工作深夜。他还常常驱车前往北京市郊的某个地方。周围的人猜测军中一定有什么行动。

    12月初的一天,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李际泰,在办公室正与应招而来的某高炮团长岳振华谈话:“这么急把你找来,是要交给你一项紧急任务,去掌握一种尖端武器。”他用严肃审慎的目光看着岳振华,“从今天起你调离高炮团,担任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二营营长。这是你的部队领导成员名单……”岳振华一看,上面所有干部都是高职低配。这支部队是特殊的。

    12月26日至30日。二营196人,从45个大小单位,被同一命令调遣,赶到北空干部处报到。30日晚人员到齐,3辆嘎斯车把他们拉到新的驻地。一个荷枪实弹的卫兵,反复验过证件后才放行。此处是北京南苑高米店,驻地四周两米多高的围墙上还竖了两米高的铁丝网。墙外有流动哨巡逻,墙内有一座又高又大的库房,所有的窗户均被黑布遮挡着,距离库房四周20米有一道醒目的白线,卫兵对没有特殊证件又企图越过白线近库房的人可以开抢……一片神秘肃穆的气氛。每个来到这里工作的人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工作性质不得对任何人讲,通信地址;北京204信箱。包括北京籍的人在内不得回家,上街碰到熟人要回避。

    这就是解放军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共三个营。

    代号543部队!这支部队的创造者们带领官兵们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日以继夜地强化学习和训练,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刚来时,尚不知导弹为何物。仅仅几个月时间,各营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已经过关。1959年9月,所有地空导弹部队开赴大西北进行实弹射击,目标是“拉—4”飞机投放的“拉——17”靶机。

    实射结果,一、三营命中目标。惟独二营射击失败。导弹发射后竟朝相反方向飞行了40公里,在戈壁滩上炸了个大坑。检查结果,不是指挥和操作问题,原来是“老大哥”生产时把弹体内两根导线接反了,虽然没有击落靶机,却发现了兵器隐患,也是个意外的收获。

    北京郊区某地,一枚枚地空导弹直指苍穹,在宁静中枕戈待旦,巡视着广袤的天空。

    1959年10月7日,星期三。清晨,万里无云,阳光明媚。6时设在北京通县机场南的导弹二营阵地,部队起床后做例行的武器性能检查。营长岳振华抬头看了看天空情不自尽地说了句:“真是个照相侦察的好天气。”他似乎预感到什么。

    上午7时许,上级通报:台湾空军第六大队的一架RB—57D型侦察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宜朝大陆方向飞来。约10时,间谍飞机从浙江路桥上空入陆,高度19000米,飞经杭州、南京,沿津浦铁路径直朝北京方向飞来。虽然沿线我方战斗机频频起飞拦截,由于达不到RB—57D的高度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截击。

    此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来到二营指挥所,直接指挥作战;“歼击机退出战斗空域I导弹部队进入战斗准备。”11时30分,二营雷达发现目标距离380公里,高度19000米,时速250公里,阵地上一片静寂,只有各战斗岗位上的扬声器不断传出作战参谋报告目标距离、高度、速度的声音。11时50分,二营打开制导雷达,在115公里处捕捉到了目标。

    RB57—57D并未觉察,仍有恃无恐地朝着导弹阵地飞来,飞行员根本不相信在这样的高度上还会遇到什么威胁。地面巳同步受控的三枚导弹箭在弦上。12时零4分,目标70公里,岳振华大吼一声,“导弹三发,放!”

    霎间,霹雳般的轰响撼得地动山摇,三条携电夹光的“利剑”,向着深邃的蓝天刺去。数分钟后,东南天空桔红色的火光起处,传来轻微的爆炸声。“RB—57D”被击中起火,随着一声轰响,机体重重地砸到京郊通县东南边18公里何西务村的田地里。

    飞行员王英钦跳伞后,因伞绳被飞散的弹片割断而坠地身亡。距尸体100米处,是飞机的主体残骸,机头插入地下数米深,机尾高高翘起,尾号:5643”清晰可见。这架飞机是1955年7月美国制造,1958年交台湾空军使用的。

    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高空飞机的纪录J年轻的人民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在中国和世界防空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朱德无帅拄着手杖赶到现场,兴奋地用手杖连连戳击地面,“打得好!打得好啊!”

    RB—57D高空侦察机的失足,迫使台湾空军不得不暂时中断对大陆的侦察飞行。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台湾空军又把下次飞行的希望寄托在性能更为先进的U—2型高空侦察机上。

    “U—2”是当时高精技术的产物。它可以在离地面22870米的高空连续飞行9个小时,最大时速为1000公里,最大航程为7000公里,这个距离超过了中国大陆东端到西端的距离。机上装有73—B巨型航空摄影机,在20公里的高空拍摄出的照片,横向范围达150公里,地面人员的活动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如果在9000米以下,地面人员所看的报纸的标题可以经放大看到。它的这套侦察系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由于它通体漆黑,机身修长,美国人送给它一个美丽的绰号一“黑色间谍小组”。

    美国军方人士狂称;“U—2飞机可以在任何时间前往世界上任何地点去执行任务,而不必担心会被击落!”从1962年年初,台湾空军开始启用这种间谋飞机对大陆进行侦察飞行。

    6月,中央军委决定,我地空导弹部队以游击战形式设防,机动出击,寻机歼敌。导弹二营奉命挥师南下,秘密转移阵地。

    8月29日在夜幕掩护下,二营秘密进入了南方某城郊两座小山之间的凹部新阵地,就在二营进入新阵地的第二天,美国一架“U—2”侵入苏联南部领空,苏联政府向美国提出严重抗议。

    9月9日,星期日,晨6时,“黑猫中队”飞行员陈怀生驾驶一架“U—2”从桃园机场起飞。上午7时32分,从福建平潭岛上空20000米入陆,以800公里的时速向江西境内飞行。7时37分,目标寓二营500公里,7时59分,二营打开制导雷达并抓住目标,可就在这时目标突然转向朝北飞去,越飞越远。

    岳振华没有丝豪的懈怠,他想起一天前一架“U—2”侵入广州时就曾采取绕市环飞、尔后突然对准目标一掠而过的情况,这是台湾空军使用的一种新战术,试图在诱我放松警惕之时顺利完成其空中侦察任务。

    二营各战位响起岳振华的声音;“大家注意,不要松懈,警惕目标回窜!”

    果然不出所料,10分钟后,这架“U—2”突然左转180度向回飞来。

    “岳振华,你们发现目标了没有?”从北京传来刘亚楼司令员的询问。

    岳振华回答:“目标已经发现!”

    “好,把它给我揍下来!”将军掷地有声。

    8时30分,距离102公里,导弹接电准备。8时32分,3发导弹腾空而起,急速朝目标袭去,轰的一声,一个响亮的死亡之吻。高傲的“黑色间谍小姐”倾刻间化作万段碎片,尸散云端。陈怀生虽然跳伞,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新华社迅速播报了“U—2”被击落的新闻,令世界为之注目。

    数吨重的“U—2”残骸从万米高空落下,机翼深深地插入地下。上千斤的机翼岳振华当然是扛不动的,他在残骸内找到了一个指北针,作为战利晶,北上京城。

    这次胜利使岳振华有机会来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当面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汇报战斗经过。周恩来称赞道;“这很好,是一个很大的胜利。”毛泽东再三握着岳振华的手说,“岳振华同志,打得干脆、漂亮、漂亮!”

    1963年秋,大陆地空导弹部队精心调遣,在闽浙两省交界地区展开了一张200公里宽的拦截火力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1月1日又一架自投罗网的“U—2”被击落,飞行员叶常棣被俘。

    此时正值中共第一次核试验进入最后现场组装阶段,美国和台湾当局为了获取有关的情报,依然铤而走险。

    地空导弹二营又一次奉命南下,临行前刘亚楼司令员召见岳振华,给他留下一句悄悄话:“留着神儿,把台湾那个李甫屏给我揍下来!”

    李南屏,何许人也?在台湾军界可谓赫赫有名,无人不晓。他是台湾空军的头号王牌飞行员,有着近4000小时的飞行经历,曾驾驶“U—2”12次穿越大陆,每每趾高气昂地返回台湾。被台湾空军封为“国军克难飞虎英雄。”蒋介石曾4次亲自召见李南屏。

    据说台湾军界中能获此“殊荣”的人屈指可数。

    1964年7月7日上午9时许,地空导弹二营接到上级发来的敌情通报:一架U—2型高空侦察机从华东沿海入境,正朝西北方向靠近。

    岳振华立即命令全营做好战斗准备。但这时雷达屏幕上共显示出三个目标:一架“U—2”从阵地南面窜入,另一架则从阵地背后在浙江沿海上空盘旋。

    三架飞机,两架高空,一架低空,分三个不同方向,忽而入陆,忽而出海,令人眼花缭乱。这又是台湾空军用的一种新招术,让你顾此失彼,暴露火力,趁机突破你的防线。

    岳振华心里很叨白:“只能选择一个目标。”经过冷静的分析和平时掌握的蒋机活动规律,岳振华果断地选择南面的“U—2”为攻击目标,并命令雷达手好好“关照”它。

    不一会儿,低空进入的“RF—101”转了一下便折回台湾了。北面的那架“U—2”企图闯过火力网。

    早有所料,候个正着。制导雷达捕捉,导弹调整定位、接电准备。岳振华看准时机,一声令下:“放!”

    两枚导弹呼啸着冲向云霄,第一枚迎头截击,第二枚及时赶到一口咬住了目标,轰然一声,飞机凌空解体,剩下半截机身旋转着扎向地面,一声巨响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飞机坠地现场,驾驶舱内飞行员竟是一具完尸,他是活活被摔死的。为何不跳伞?一检查,原来座椅下的跳伞装置根本没有。这根本不可能是疏忽,或许是他了解的机密太多了?或许是他十分自信:根本用不着这玩意儿。

    此人是谁?戴在他左手中指上的金戒指正面镌刻着“叶秋英”三个字,这显然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提审俘虏叶常棣,一听“叶秋英”,叶常棣蓦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叶秋英是李南屏的妻子,怎么把李南屏打下来了!”经进一步核实,此人正是台湾空军头号王牌飞行员李南屏。

    解放军这支机智英勇的地空导弹部队,六进西北,五下江南,共击落美制蒋军高空侦察机5架,在防空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看了战报,按不住内心的喜悦:“我要见见这支部队。”

    1964年7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毛主席同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接见了岳振华及他所率领的这支部队的全体官兵。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授予该营“英雄营”荣誉称号。

    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后期,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高炮部队和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各种台湾空军侦察飞机17架,美蒋在大陆空中的间谍活动屡遭打击。自1967年9月8日,解放军最后击落一架“U—2”高空侦察机之后,台湾空军完全停止了对大陆的空中侦察活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