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乔伊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3章第64节乔伊斯

    乔伊斯的生平

    乔伊斯(1882~1941),爱尔兰小说家。生于都柏林一个贫穷的税务员家庭。他的父亲对民

    主义有坚定的信念,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乔伊斯曾两度在耶稣会学校念书,在中学时

    代便尝试用散文和诗歌创作。1898年至1902年,他在都柏林大学攻读现代语言学。毕业后与

    叶芝、格雷戈里夫人、乔治?莫尔、乔治?拉赛尔等人结识交往。同年赴巴黎学医,1903年

    因母亲病重辍学。之后,他开始短篇小说的创作。其间为生计所迫,曾经登台演唱,也当过

    一个时期的教员。1904年,他结婚后偕同妻子赴欧洲大陆,宣布“自愿流亡”,与自小受其

    熏陶的天主教会以及教会统治下的爱尔兰彻底决裂。他曾先后在罗马、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英

    语、做银行小职员为生,同时从事写作。1922年后,《尤利西斯》的成功使他得以定居巴黎

    ,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乔伊斯长期健康受损,体质不佳。多年患眼疾,后致双目失明。

    1941年1月13日病逝于苏黎世。

    乔伊斯的作品除了《都柏林人》短篇小说集(1914)外,还有《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

    )、《尤利西斯》(1922)以及《费尼根们的苏醒》(又译《为芬尼根守灵》,1939)3部

    长篇。其中以《尤利西斯》最受推崇,而他自己则认为《费尼根们的苏醒》是他的杰作。

    乔伊斯的创作

    乔伊斯的创作深深根植于爱尔兰民族的肥沃土壤之中。他所有作品都是以都柏林为背景的,

    他认为从远方对故乡进行观察和描绘会更客观、更真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爱尔兰在这个

    被她抛弃的逆子的作品里获得的爱也许最多。当时爱尔兰处于半殖民地以及腐败的专制统治

    历史时期,爱尔兰庸俗卑琐的社会习气,使乔伊斯深恶痛绝。面对现代人被传统压抑、窒息

    ,甚至人性扭曲堕落的困境,乔伊斯试图通过文学来反思历史,反思人生,揭示造就爱尔兰

    平庸现实的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真实。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芸芸众生的小市民,具有善良纯朴

    的素质,但内心都充满忧郁孤独,悲观失望,生活于无聊庸俗,沉溺于自甘堕落与情欲之中

    。他的作品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孤独绝望与无可救药,提供了爱尔兰国家民族衰败和

    无能的历史原因,暴露了资产阶级文明走向衰亡与毁灭的趋势,进而展示已进入最后混乱的

    当代世界。

    在创作《都柏林人》时,他明确地表述了这本书的创作原则:“我的宗旨是要为我国的道德

    和精神史写下自己的一章。”这实际上也成了他一生文学追求的目标。在乔伊斯眼中,处于

    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 匮蛊群颓葡碌陌际且桓霾豢删纫┑墓遥及亓衷蚴撬?

    瘫痪的中心”,在这个城市里每时每地都上演着麻木、苦闷、沦落的一幕幕活剧。 在乔伊

    斯看来,爱尔兰的腐朽政治、狭隘的民族主义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乔伊斯早期创作主要是诗歌和短篇小说。1907年发表的第一个作品是抒情诗集《室内音乐》

    。这是一部象征主义诗集,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忧郁悲观情绪。

    乔伊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完成于1905年,先后遭20多家出版商退稿。后

    在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帮助与推荐下,作品于1914年正式出版发表。《都柏林人》共有15

    篇小说,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呼应,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服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写

    童年、少年、成年和社会生活。在艺术手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顿悟”的使用。乔伊斯在从

    各个方面表现都柏林人精神世界的瘫痪、无能时,常常选取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可

    怜、可耻的瞬间加以刻画,并突出其象征意义,使主题凸现。这种顿悟又被他称为“主显”

    ,即天主显灵,从艺术角度看也使得每一篇小说都获得了神韵。

    短篇小说《阿拉比》和《常青藤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是《都柏林人》中的代表。在《阿拉

    比》中,主人公“我”是一个成长期的小孩,出于朦胧的爱情想去富异国情调的阿拉比集市

    为暗恋的姑娘买件东西,由于没拿到钱,焦急地等了一整天。好不容易在晚上只身赶到集市

    ,却发现那里已是灯火阑珊,了无生趣。幻想的破灭引发了关于人生的虚无感,“我感到自

    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拨弄的可怜虫,于是眼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

    《常青藤日》描写的是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帕内尔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那一天,他的一群

    “信徒”在一间办公室的谈话。这些人尽管衣领还插着象征独立运动的常青藤叶子,但他们

    早已背叛了帕内尔,背叛了他的理想。小说仿佛一幅群像素描,三言两语间就将人物的精神

    面貌刻画得入木三分。作者在结尾处嵌入了一首自己少年时写下的悼念帕内尔的诗,使得这

    样一篇反映都柏林政治生活的“瘫痪”的讽刺性作品染上了一层沉痛、悲愤之色。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半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是作者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

    过渡转折的标志,是第一部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自幼生活在

    虔诚的天主教氛围中,在学校接受严格的宗教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生理、心理上的

    自然要求跟所接受的思想影响发生了激烈斗争。终于,这位具有艺术气质的青年,毅然跟庸

    俗、市侩的爱尔兰社会生活决裂,远离祖国,漂泊异域,决心投身于艺术事业。作品在现实

    叙述的同时,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意识流表现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意识的展示

    ,来表明现代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冲突,即斯蒂芬走向艺术也就是走向流亡。小

    说中较完整地提出了乔伊斯的文艺理论与美学主张:作家应从作品中隐退出来,要让作品中

    的人物去“自我表现”;文学应客观表现现实生活的孤独与忧郁;宣称“流亡就是我的美学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是我们认识乔伊斯不同时期的思想

    情感、评论其艺术理论与美学观念、研究他艺术风格从传统向意识流过渡的优秀作品。该小

    说跟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两部“成长小说”。

    乔伊斯晚年在双目几乎失明的艰难中,经过16年辛勤耕作,于1939年出版了他最后一部长篇

    意识流小说《为芬尼根守灵》。小说以都柏林近郊一家酒店老板的潜意识和梦幻为线索,是

    部用梦幻的语言写成的梦幻的作品。乔伊斯借用意大利18世纪思想家维柯关于世界在四种不

    同社会形态中循环的观点,在此框架中展开庞杂的内容。书中暗喻《圣经》、莎士比亚、古

    代宗教、近代历史、都柏林地方志等,大量借用外国词语甚至自造词汇,通过夸张的联想,

    喻示爱尔兰乃至全人类的历史、全宇宙的运动。整部作品充满梦幻潜意识,梦呓幻想,内容

    虚幻纷乱,没有前后一致的完整情节,内容跳跃性大,随意组合,混用18种语言,如用100

    多个字母拼成“雷击”一词,模拟雷声不断。作品还具有象征性,如女主人公安娜?里菲亚

    ?普留拉贝拉,既被描写成一个女人,又被当成一条河流——爱尔兰的里菲河,她的两个孩

    子分别代表撒旦和天使。象征地表现历史循环论思想,小说用了循环式结构,开头第一个字

    和最后一个字恰好把两段文字连成一句。作品因而表现出神秘性。作者称自己的作品是“给

    失眠症人钻研一辈子的”。有评论认为,《为芬尼根守灵》令人难以卒读,是意识流登峰造

    极之作,也是意识流走向衰落的标志。

    《尤利西斯》

    经过16年构思、7年写作,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于1922年发表,轰动了巴黎、爱尔

    兰。作为一部意识流小说经典之作,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尤利西斯》一时成为西方文坛评

    论的中心。

    尤利西斯,即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乔伊斯以它命名,反映了他的作品在

    人物,情节和结构上与荷马神话故事的对应关系。乔伊斯认为,在表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探索

    方面,《奥德赛》是全部西方文学的源头和基石。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本书和《奥德

    赛》一样,也是一部史诗,然而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

    《尤利西斯》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一生中平凡一天的记录,即主人公广告经纪人利奥波德?

    布卢姆在1904年6月16日一天的活动。乔伊斯在本书中将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铸于一炉,借

    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把布卢姆一天18小时在都柏林的游荡比作希腊史诗英雄

    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使《尤利西斯》具有了现代史诗的概括性。《尤利西斯》以三个

    人物为主,除代表庸人主义的布卢姆外,还有他的妻子、代表肉欲主义的莫莉以及代表虚无

    主义的青年斯蒂芬?迪达勒斯。小说通过以极为简单的情节和时空跨度,体现最深厚宽广的

    意识流内涵,覆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哲学,历史,政治,心理学都有所触及,被

    评论者称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本“现代派的圣经”。

    乔伊斯在写作《尤利西斯》的技巧上做了许多引人注意的大胆创新。作者运用不同色调的语

    言和表现手法描写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如乔伊

    斯为了表现莫莉的心里活动,用了很大篇幅写她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意识在自然流动。

    《尤利西斯》代表意识流文学的高峰,又是第一部非英雄主义文学的杰作,他为现代文学开

    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无可争辨的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小说问世后

    因被指淫秽而屡遭禁毁,但到今天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现代经典。冒着坐牢危险连载《尤利西

    斯》一书的美国《小评论》杂志主编玛格丽特?安德森曾精辟地指出,乔伊斯的小说是“为

    自己而写,为那些有志于探讨命运如何欺凌、伤害自己的而写”,“惟有不凡的人,才能够

    将陈腐、枯朽及淫猥完美地转化为人类的批评史诗,以向那些腐蚀他心志的人类劣根性讨回

    公道”。

    作为独树一帜的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觉

    、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作者用大量的内心独白、自由联

    想、时序颠倒等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异化人性、变态心理和扭曲性

    格。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