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火的生活-人为什么会上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自然界有阴阳之分,光明的、温暖的属阳,黑暗的、阴冷的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但太阳比月亮大,自然界由但阳气主宰。生物是从热量消耗低的物种,向热量消耗高的物种进化是的,从鱼→两栖类冷血动物→爬行性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恒温动物。人是最高级的,热量消耗最高的,自然也是阳多于阴的,也是最容易“上火”的动物——这都是进化出来的火。

    过多的肉类,过浓的牛奶、过甜的饮料、过分脱水才变得更香的零食都相当于给身体进补,它们会给人体带来什么?将可以温暖补益肾阳的硫黄埋在花下,促使花朵提前开放的花匠“绝活”,已经提示我们 :食物过于精良就等于进补,进补就会导致孩子的青春花季的提前到来,也就导致本可以长得更高的身体提前“封顶”——这都是吃出来的火。

    有个等式:欲望 -实力 =上火。我们被难平的欲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想达到的欲望,我们要填平的欲壑远远超过了我们实力所能及——这就是想出来的火。凡此种种,是人类难以改变的特有习性,这也加重了“上火”这一人类的宿命。

    进化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之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人接受天地之气得以生存。接受天之阳而成气,接受地之阴而成血,所以,气总是有余,而血总是不足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比地大是阳,运行于地之外,地比天小是阴,居于天之下,靠天之气推动。

    1.人会上火,蛇不上火陈小野是中医研究的“国家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当年破格提拔的最年轻的教授,他一直在做中医基础医学研究,想用现代科学给中医一个解释。他在众多资料和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人之所以上火,和进化程度高相关。陈小野发现,生物进化是从热量消耗低的物种向热量消耗高的物种进化的,如鱼→两栖类冷血动物→爬行性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恒温动物。从冷血动物到恒温动物,是从低等到高等,物种进化得越高级,身体温度也就越高。人的体温高,因此容易上火。

    你肯定看不到蛇上火,因为它是冷血动物,而鸡就会上火。古代一本名叫《鸡谱》的书中就有记载:“夫鸡之痰喘者,有寒暑之分。热者非感风寒,乃因鸡之膘肥斗后内热,再因喉中之痰血去之未净,待渴后痰血尽归于中,又因俗传言斗后不可饮水,故鸡脏如焚,安得不病也。经曰:‘气壮生火。’火盛生痰,必喉肿、舌焦,其粪或纯白或红白兼杂,皆内热之症也。”

    广东人喜欢吃蛇,那里天气热,吃蛇肉可以清热去火,借助的就是蛇的凉气。蛇胆能治咳嗽,如大家熟悉的蛇胆川贝液,治咳嗽痰多且痰色发黄的热性咳嗽效果很好,因为蛇胆是凉性的;如果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本身就有寒,再吃含蛇胆的咳嗽药就不合适了。

    鸡是偏温的,中国产妇坐月子吃鸡,而不吃鸭子。鸡和红枣合炖能温补,是虚寒女人最适合的药膳。而狗肉的火力就更大了,很多人吃狗肉之后会流鼻血,因为在进化阶序中狗比鸡更高级。

    自然界有阴阳之分,由阳气主宰。太阳比月亮大,万物向阳为生。

    作为受天地之气而生的、进化最高级的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最容易上火。

    2.男人过四十,“六味”正当时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天涯海,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

    人的阴气只够供给三十年的生命,所以很早就亏了。而人的欲海无涯,以这并不充足的阴气,怎么可以够供应呢?

    营养学上有个经验,人吃的东西和自己的物种离得越远越好:四条腿的猪牛羊肉就不如两条腿的鸡鸭肉,两条腿的飞禽类就不如没腿的鱼类。营养学这么说,主要是从食物的脂肪含量上考虑的:脂肪含量越低的,人吃了越不容易发胖,不发胖就少了很多伴发病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心脑血管病。

    这种食物的选择也很合乎中医上火理论。和人类离得越近的物种,进化程度越高,热量就越高,吃了就越容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就是由嘴而入的“火患”。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才有了著名的“相火论”。他认为这种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火”是通过生命的各种活动表现

    出来的,这就叫“凡动属皆火”。也就是说,人的“火”始终处于蓄势待发中,往左偏一点就是火少了,就是“衰”,就是阳虚,往右偏一点就是火多了,就是“妄动”,就是上火。因为人的进化特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正常人往右偏的可能性更大,阴虚、上火很常见。

    人的体质是分阳虚和阴虚的。阳虚是火力不足,阴虚就是火力过旺。在北京中医院的肾病科主任常峥教授的印象中,现代人属于阴虚的比属于阳虚的要多,失眠、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等多以阴虚的体质出现。根本原因就是现代人压力太大,时刻想着挣钱、升迁、过好日子,被欲望逼得脑子动得太厉害,“火”很旺,于是消耗阴液,体质成了阴虚。

    所以,男人过 40岁,即便没有什么慢性病,也要每天吃两丸六味地黄丸,避免阴精过度耗竭。

    3.25岁之后,大脑才有了成熟的定力清·张璐《张氏医通》:“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人的头部是五脏六腑的气血交汇之处。

    具体到人体,器官进化得越高级的,也是火力最旺的。人体器官最高级的是大脑,火力最旺的就是大脑。

    大脑是消耗热量最高的器官。人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其热量消耗却占身体总热量的20%。即便你坐在那儿不动,只是听课或考试,一旦动脑子了,一上午下来也会觉得很饿,因为动脑子是种巨大的

    能量消耗运动。

    大脑因为复杂、高级,进化完成的时间比其他器官长,是人体器官中最后一个进化好的。比如最能体现人的本性,体现成熟程度的意志力,负责它的神经细胞就位于大脑的额叶。

    人大脑的成熟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越高级的越复杂,成熟得也越晚,造物主也是“慢工出细活”的,所以人最高级的额叶要到 25岁才成熟。

    生活中也会有发现:人一般到 25岁以后才变得稳健、有定力。此时,身体其他相对低级的器官开始老化,比如膝关节。膝关节的老化从十四五岁就开始了,到 30岁,膝关节已普遍老化,骨刺最先发生在这里。很多人长骨刺,上下楼时膝关节疼,以为是骨刺扎的,就找医生想把骨刺切了。其实,骨刺的表面有滑膜,有软组织,应该是一个很圆的东西。因为在 X片上看可能像一个很尖的东西,所以就有了“骨刺”这么个俗称。疼痛也不是骨刺引起的,而是关节出现蜕变和损伤,刺激滑膜引起的。长骨刺,是因为关节老了,结构不稳定了,需要有个楔子式的东西帮助关节的稳定,骨刺就是身体长出的楔子。即便切了骨刺它还会再长,因为保持结构稳定是身体的本能。

    再说大脑。看一个人是不是成熟,就看他的意志力、定力。什么时候大脑额叶成熟了,人就成熟了,那要到 25岁。过了 50岁,那个部位的功能就要衰退了,所以老人也会犯孩子脾气,沉不住气,显得很幼稚,那是因为负责意志力的额叶出了问题——孩子是没长成,老人是退化了。这个意志力也需要热量、火力来维持。

    美国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把接受实验的人分两组,一组只给柠檬水,另一组给柠檬水加蔗糖,显然后一组吃的热量大。然后出一系列考察意志力的题,发现吃进去热量高的那组,意志力明显高。由此推测:大脑行使意志力时需要充足的气血供应,需要火力支持。

    由此可见,头脑是热量最集中的部位,否则不足支配人这个复杂的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每天要动用多少意志力,作出多少决定,才能在人世间立住脚?!

    所以,动物进化到人才开始直立的,因为在这种体位时,人的大脑和太阳离得更近,阳气、火力更集中,便于意志力的发挥。你看电影电视剧里,大家讨论问题时一般都坐着,聊天时甚至躺着,但到最后决定、拿主意时,决策人往往会站起来,乃至拍案而起——因为站着时大脑的阳气充足,比坐着、躺着时都足。

    蛇是爬行的,它的大脑肯定没人发达,它因此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能量,就算是冷血也不影响其生存。

    4.“贵人不顶重发”符合不上火的道理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头者,身之元首,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头部是身体的首领,全身的气血精微物质都要上注到那里,头部也是阳气汇集的地方。

    头是人体能量代谢最旺盛、火气最大的地方,按理说是最不怕冷的,在中医讲是“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集中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在春天暖和时站在太阳下,你能看到他头顶上冒的热气,这就是身体之阳借了自然之阳,非常旺盛。所以老话说“贵人不顶重发”,是人们从多年的经验总结的。过长过厚的头发会影响生命阳气的蒸发,阳气不蒸发出去,会憋出火来。热量消耗最高的地方,捂着是要捂出病的。

    我的儿子小时候身体壮,老上火,我就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他头发长长了,我们忙得忘给他剃时,一般就该生病了,要么是咳嗽,要么是嗓子疼,要么是积食了——不管什么病,本质都是上火的问题。中医一看就说:“又给积住了。”这个“积”不光是积食,还有本身热量出不去导致的热量蓄积。从这里我体会到:头部的适当暴露,是最便捷的去火方式,小男孩尤其如此,头要经常剃。北京的老人夏天就喜欢给小男孩剃头来去火。

    至于年轻人呢,更应该不戴帽子——至少从健康上用不着,那是在捂火呢 !如果从扮相上追求美观,就另当别论了。

    5.流鼻血也是种去火药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脉象浮紧,发热而且身上无汗的外感,如果自己出了鼻血,也可以不治而愈。

    对于上火的治疗,除了吃去火药,人体也有自愈的办法,比如《伤寒论》就有一句:“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衄就是流鼻血。这句话描述的是外寒内热的一种感冒状态,因为无汗所以内热散不出去,要治疗需用发汗药将郁热透出去,把寒邪驱散。这个时候,如果出一次鼻血可能没吃药也会好了,因为流鼻血就是一条去火的通路,可以把多余的能量发泄出去。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女性,56岁。有一天她突然流鼻血,流得很猛很多,好不容易才止住。那次流血后她也没觉得异常,至少没有失血的感觉,反倒觉得轻松了。过了几天,鼻子又出血了,来势汹汹,她害怕了,就去了医院,看五官科。医生找到了出血的地方,把那条血管“焊”上了。她以为从此平安无事了,结果第二天就觉得头晕,比止血前更难受。再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高血压,170/100!医生这才明白:她之前出鼻血其实是在去火,发泄多余的能量,减轻血管的压力;后来堵上那条能去火的血管,没了去火的出口,血压就升上去了。

    只要你不是血小板缺少的人,肝脏也没问题,那么偶尔流鼻血未必是坏事,一种是自身的去火方式,另一种可能是信号,如血压高。

    也许有人流鼻血会联想到鼻咽癌,但鼻咽癌的出血是和鼻涕混在一起的,是涕中带血,一般这种来势汹汹的流鼻血,不关鼻咽癌的事。

    有些人连续几十年年年献血,都成习惯了,身体越来越健康。按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憋得慌。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独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人,血液黏稠度会明显降低,流速也加快了,脑的血流量也提高了,很少发生脑缺血的现象。芬兰一个研究小组对 2682名 42~ 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一次血的人,在 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献血,等于去掉了身体的淤滞,避免了由淤滞导致的上火。

    这个道理在名列“金元四大家”的张从正的用药过程中有体现。那时游牧民族以肉奶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影响着全社会,全民上火,因此他提出了“以攻为补”的治疗法,就是用去火的泻药来达到补养的目的。他的理论是:“损有余,乃所谓补不足也。徵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其中所说的“有余”、“徵瘕”就是人体多出来的火,用药物把它泄出去,人的正气就被调遣出来了,就等于吃了补药。

    现在许多中医会保养,很讲究缓泻,在他们眼里缓泻等于进补,他们会一两个星期吃一次泻药让自己缓泻一次,这是他们保养身体的秘籍。

    吃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肉食不及幼壮,五十方食肉。强壮恣饕,比及五十,疾已蜂起,气耗血竭,筋柔骨萎,肠胃壅阏,涎沫充溢,而况人身之阴难成易亏。”

    人要过了 50岁才能经常吃肉,如果过早食肉过多,就会导致气血的耗竭、筋骨萎软,导致上火。

    1.吃肉早了古人到 50岁才允许多吃肉,可能是个极端,中医各经典中频繁出现的一句相当有内涵的话是“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意思就是甜腻、精细、油多的食物易使人的皮肤生疮疔。

    古人到 50岁才开始吃肉

    中国人算不上食肉民族,这是水土、体质决定的。欧洲人则是以肉、奶为主,所以在中国的欧美人总是比中国人穿得少。冬天的北京,经常见到大衣、围巾包裹很紧的中国人中间夹着个穿短袖 T恤的欧美人——他们从小肉吃得多,火力壮,不怕冷,从冰箱里拿出牛奶就喝也不会有问题,这是西方人体质决定的。

    中国是农耕国家,中国人敞开吃肉的历史差不多和改革开放连在一起,不仅是经济许可,还有西方观念的影响。

    翻看清代皇帝的宫廷食谱可以发现,他们出身骑马吃肉的满族,经常食用的却是海参、燕窝、鱼翅、银耳等。乾隆皇帝每天必备的是豆制品,烹调方式不下 100种,有粗粮细做的意思。他在避暑山庄时点着要“八珍糕”,用的是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薏米、芡实、莲子,研成细粉末,加糯米、白糖和匀了,再蒸出来。这种糕后来在民间也开始流行。其中除了人参之外,其他也都是能量很低、很平和的平补品。他们聪明地选择了很适合自身体质的奢侈方式,所以那时候中国的贵族反倒没有现在的“贵族病”。

    《清宫医案研究》中载有“慈禧青果茶”,选用鲜青果(橄榄)20个、陈皮 3克、桑叶 6克、金石斛 9克,这些食物都是甘寒或者甘凉的,有健脾和胃、清热解郁之功效,对由于上火导致的胸闷、胃部胀满、食欲减退、口干渴很有效,就是将青果捣烂,与桑叶、陈皮、金石斛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煎煮 10分钟,过滤去渣取汁,不拘时地代茶饮。

    像在暑热季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的“清热化湿茶”也可以用。配方选用鲜芦根 2条、竹茹 5克、焦山楂 9克、炒谷芽 9克、橘红3克、霜桑叶 6克,对于恶心、呕吐、胃脘胀闷、食欲减退、头晕目眩、小便黄赤等暑湿季节特有的症状很有效。把鲜芦根洗净、切碎与诸味药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静置药汁变温后,过滤去渣取汁代茶饮。

    中国人明显地把上火当事儿是 20世纪 90年代前后,排毒养颜胶囊就是那时候上市的,毒就是没排出去的火引起的。火不排出去就要长痘,排毒养颜胶囊中,“养”的方面用了人参,“排毒”的方面用了大黄。在此前后,北京市健康教育所对北京市居民膳食调查发现,30多年来,北京居民的日常食物中粮食、薯类及豆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已经从过去的 2/3下降到现在的1/3。过去成年人一顿饭能吃掉半斤粮食,现在一天也吃不到半斤了,而动物脂肪及油脂的摄入量占食物总量已经由过去仅有的 2.8%上升到 23.1%,超出了人体的需要,这么大的热量怎么可能不上火!

    要知道,1克脂肪含有 9000卡的热量,而 1克淀粉或蛋白质只有4000卡。多吃 1两油或含脂肪多的肉相当于多吃了 2两饭。很多人以为不吃主食就能瘦下来,这肯定不对,除非你也不吃肉,只吃蔬菜。如果只是用肉换掉主食,未必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效果,不过是吃得更精,肌肉会变得结实,却更容易上火。

    有人说我吃的是瘦肉呀!瘦肉里也含有脂肪。猪的瘦肉脂肪达到0%。而鸡胸每百克含一两克脂肪,兔肉也是健康的,每百克含 0.4克脂肪。所以中国百姓讲究“白菜豆腐保平安”。

    而到了 50岁,人体的阳气、火力已虚,吃肉也不会“火上浇油”了。

    古人到 50岁才允许多吃肉,可能是个极端,中医各经典中频繁出现的一句相当有内涵的话是“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意思就是甜腻、精细、油多的食物易使人的皮肤生疮疔。

    百姓自己也觉察了上火问题,开始通过“自找苦吃”来去火,比如苦瓜、芥蓝、莜麦菜等南方的蔬菜,也是随着人们吃肉的增加逐渐传到北方的,因为苦能去火,夏天吃点苦味的菜确实是有去火作用的。比如苦瓜和鸭肉一起炒,都是凉性的,很适合夏天去火……不管哪种去火饮食,都有一个特点,脂肪是不能太多的,不能油腻。

    中国人吃鸭子,一个是盐水鸭,盐是入肾经的,放到火里立刻会爆,用它可以制约鸭的寒性;一个是吃烤鸭,用火烤的方式制约鸭子的寒性。

    小贴士 苦瓜煸鸭肉:苦瓜去瓤,切成条。鸭肉切成条。将苦瓜稍微用清水焯一下捞出,用油把鸭肉煸熟,加少许酱油,或者豆豉调味至肉熟,再将焯过的苦瓜下锅中,共同翻炒几下即可。这是夏天最适合吃的去火食物。

    用大蒜清炒豌豆苗,或者空心菜也是可以清热去火的。

    软、香、酥的食物会上火

    《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油腻精细的食物会导致人的皮肤生疔疮。

    生疔疮其实是身体里的火大了,无去处,在皮肤上找个缺口。至于久治不愈,到最后成了冷疮变灰色,那是人的火气损耗殆尽才可能出现,是疔疮的结局而不是起因,起因一般都是上火。

    生疔疮是上火引起人体病变的症状之一,因为形象,所以拿它说事。

    其实吃上火导致的绝对不只是皮肤感染,还有糖尿病等其他一系列疾病的隐患。糖尿病被称为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危病”。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得了糖尿病,就等于得了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因为血糖对血管的破坏使身体具备随时发生其他病的基础。这些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现在发现都是吃出来的。

    糖尿病人的皮肤一旦破溃,非常不容易收口。首先是糖尿病人的感觉比一般人迟钝,可能是神经末梢受到血糖高的影响,感觉不到。很多糖尿病人腿上、脚上的伤口要看到才知道,往往发现时感染已经很严重。又因为糖尿病人皮肤含糖多,是个天然的“培养基”,细菌在其他人伤口上未必能活,在糖尿病人这儿就肯定活下来,而且繁殖开了。因为糖就是热量,“膏粱厚味”的食物含的热量都很高。

    北京协和医院沈伊繁教授是诊治糖尿病的专家,她在每次“健康大课堂”之类的公益集会上都要给公众一个提示:那些吃起来香、酥、甜、腻的食物,肯定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只有用很多的脂肪和糖才能使食物具备这种口感。

    2.爱意浓了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然肠胃尚脆而窄,若稠黏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

    孩子的胃肠功能还没健全时,质地坚硬、味道刺激的,比如鱼肉、烧烤等难以消化的食物,都应该是禁忌。

    一杯浓牛奶烧坏一个孩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新生儿科汤泽中教授,曾经接收过一个被母亲用奶粉喂出小肠缺血坏死的孩子。因为孩子之前一直泻肚,没好好吃东西,母亲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在喂婴儿奶粉时违背了说明书上的规定量,少放水,多放奶粉,给孩子冲了一瓶很浓很浓的牛奶,结果喝出了问题。孩子喝了牛奶之后一直在哭,一摸肚子就哭声更大,家长知道肯定是肚子疼。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孩子的小肠黏膜已经被过浓的牛奶烧伤了,出现了脱水坏死。

    小孩子的肠道是非常娇嫩的,浓牛奶的渗透压比清水高很多。味道重的东西一般都是高渗透压的,比如含盐分多、咸的东西。人吃了咸东西,肯定要多喝水,就是因为渗透压高的组织一定要把渗透压低的组织里的水吸过来达到平衡。浓牛奶也同样,要把肠黏膜里的水往外吸,孩子的肠道里多了水分,先要腹泻,接着整个肠壁的血液循环受影响,造成的后果就是肠壁缺血。有个病叫“新生儿(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喂食不合适的奶粉,尤其是高渗透压的牛奶,这就是一种人为造成的上火。

    老人不愿意给孩子吃饼干,只是感性地说“饼干太干,孩子吃了会上火”。饼干因为干,要吸收胃肠黏膜里的水,水分减少了,火就大了,饼干确实比面包、馒头容易上火。还有,与生花生、水煮花生相比,炒花生、油炸花生更易上火。

    食物中的水分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以毛细管凝聚状态存在于细胞间,依靠毛细管与食物成分联系,称为“自由水”;另一种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分子通过氢键而结合着的,叫“结合水”。

    自由水与食物成分联系较弱,在 100℃以下加热就很容易失去;而结合水与营养成分的分子相互作用较强,在 100℃时不会失去,只有在加强热到 120℃~ 140℃时才会被除掉。花生经过炒制就会失去结合水。当我们吃炒花生时,失去了结合水的花生先要与食道中的水重新结合,并释放能量,也正是由于这一放能过程的存在,炒花生就变得很燥热,比煮花生更容易上火。饼干、油炸薯条、锅巴及其他烘烤食品都是一个道理。奶粉在干燥过程中将牛奶中的结合水大部分除去了,之所以要用规定比例的水去冲奶粉,就是为了减少肠道在吸收奶粉时从肠壁再吸

    水。如果配水比例少了,肠道就必须从局部组织细胞表面吸取更多的水,同时伴随能量释放,孩子上火其实就是肠道被脱水出血了。

    脱水的食物火力大

    从这个道理推论,如果不想上火,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怎么吃,比如同样是鱼,干炸鱼肯定比清蒸鱼易上火。

    同一味中药,生用和炒用,效用就差异很大。再比如姜,生姜越鲜热性越小,鲜姜没有老姜辣;老姜之所以辣,也是因为脱了水,火大。火更大的姜是干姜,就是把姜彻底晒干,使它失去结合水,这个时候再吃它就要把身体里的水分带走,火性就大了。

    作为药用,生姜一般是在着凉感冒时用,在药快煎得时放几片姜进去,吃了之后微微发汗,它的火力仅此而已。干姜就可以用在寒性明显的病上,如胃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最有临床价值的古代医典《伤寒论》中有个专门治虚寒腹泻的方子,叫“理中丸”,现在药店里的附子理中丸就是从那来的。

    理中丸是热性很大的温脾药,可针对虚寒性的腹泻,过去甚至对霍乱都有起死回生的效果。如果脾胃虚寒没严重到一定程度,吃理中丸会上火、口舌生疮的。它一共有四种药,前两位是人参、干姜,其后才是白术、甘草。原本上餐桌的姜可做治病救人的“臣药”,可见去了水的姜有多大火性了。

    同样是姜,比干姜还热的就是炮姜了。炮姜是把干姜用沙烫到鼓起,表面烫至棕褐色。它能治疗更加寒凉的腹泻、便血,或因为体质虚寒导致的月经量多,出血时间过长,用炮姜能止血。炮姜有炭性,炭性就是使药物完全脱水了,服用后便于在肠道结合水,吸收水,也是使寒凉的肠道、子宫上上火。

    3.成熟早了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唯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 ”孩子在 16岁之前,气血刚刚充盈,像太阳刚升起,像月亮就要圆满。因为人上身之阴气总是不足的,此时的胃肠功能又脆弱,养育就要特别谨慎。

    吃得好了,孩子矮了

    现在孩子普遍早熟,比他们的父母那一辈提前了三四岁。最新的统计发现,现在的女孩子平均 9.9岁就开始发育。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接触的东西广,信息多,性启蒙早;一个就是脂肪、蛋白吃得太多,都是上火的东西。

    早熟没有好处,首先会对身高有影响,老百姓常说“长得早的孩子个子矮”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早长的孩子性成熟更早。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知新教授专门看身高矮小问题,很多不长个的孩子都会被带到这里,很多家长都愿意花钱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让孩子的个子长起来。

    生长激素对有些孩子的身高增加确实有作用,因为它能促进生长期骨骺软骨的形成,骨头拉长,个子也就长高了,前提是要在骨骺没有闭合时使用。

    张知新教授看过一个 14岁的男孩,打了生长激素也没长起来。家长说,孩子在小学时是班的“大排头”,个子最高,但后来就越来越排不上号了。家长担心,就给他打了生长激素,不管用。到医院拍了 X光片查骨龄,发现这孩子虽然才 14岁,骨头已经是 18岁的了,可以伸展使个子长高的骨骺已经闭合了。也就是说,他在 14岁时就已性成熟了,生长激素没了用武之地。再问才知道,孩子家里是开养鸡场的,生活条件很好,食物以肉类为主。

    骨骺闭合了的孩子,就像楼房已经封顶,再打生长激素就像多加水泥沙子,只能盖出一座畸形的楼。生长激素成了一种人为加入的火,打进去没地方应用,就会逼得肢端异常生长,叫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的人都有同一种特殊面容:下颌增大,眉弓及颧骨突出,唇厚,鼻大,舌大,面貌粗陋,脸皮变得很粗厚,手足肢端肥大。不是医生,看到那种面相也会觉得不正常。

    穷人的孩子长得高

    对于孩子的早熟,很多人一直怀疑:猪鸡鸭之类被激素喂大的,人吃了食用过激素的家禽相当于吃了激素。北京大学医学院专做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的张玉梅博士否定了这个推论。长期做食品安全检测,她很有把握地说,至少在中国大城市的食物抽检中,只要是规模养殖的,即在正规超市卖的家禽、猪、牛、羊肉里,肯定没有激素!这个安全还是可以保证的。

    现在的鸡都是很快出笼的,一个半月就长成了,能吃了,这也不是因为喂激素,而是食物改良,质量高了,鸡自然长得快,也算是一种早熟吧!没发现对人体有确切伤害的早熟。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早熟不是因为食用吃了激素的动物的肉引起的,根本问题还是肉,动物蛋白吃得太多!是吃肉导致了上火,这个火就是提前到来的青春期,提前行使作用的性激素会消耗人体本就相对不足的阴气。孩子最终个子矮,症结就在这里。

    中国人带孩子讲究“要想孩子安,三分饥与寒”。张知新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对孩子家长说的话:“把自己的孩子当穷人家的养,反倒会长高。”穷人家的孩子吃粮食、蔬菜的机会肯定比肉、奶、蛋要多,也就没有干涉正常的性发育,性成熟之前孩子的骨头可以尽情地长。

    精良的食物是上火的源泉,这种火无益于身体的生长,会加快性成熟的提前到来。

    上火药催得花朵提前开放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盖郁热蒸于下,则精华涌于上,涌尽则立槁耳。”

    下面的郁热催使精华物质上涌,能催开花朵,但精华消耗干净之后,花朵立刻就枯萎了。

    纪晓岚知道养花诀窍:“观艺花者,培以硫黄,则冒寒吐蕊;然盛开之后,其树必枯。”这是一个养花人投机取巧、卖出高价的办法。为了使不到开花季节的花在严寒中提前开放,花匠们把硫黄埋在花盆里,用它来催花早开。结果,花很快被催开了,开放时间可以由种花人掌握,只是这个早开的花到正常该开的季节也就不会再开花了。

    硫黄是种中药,《本草纲目》记载它是温热性质的,入肾经、大肠经。能治疗“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对硫黄这种药一般医生很是畏惧,因其有毒性,大热,大燥。你想想,都能把不该开的花催开了的东西得多高的热性?

    最早把西医用在中医治疗里的是名医张锡纯,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他就敢用硫黄来起死回生。因为他认定硫黄是温补下焦的第一良药。比如小儿久泻、胃寒呕吐、寒饮咳喘、腹水等,但凡属于极端寒凉的,他都会巧用硫黄,因为这些病在他眼里都是“真火衰微太甚,恐非草木之品所能成功”,只能“服生硫黄而愈”。

    硫黄是属于能上火的补肾药的一种,而且是最烈最热的一种,埋在花下是集中给花增加能量,相当于给花浇了最好的营养,施促性成熟的药,花早开也是一种早熟。但结果怎么样?纪晓岚说:“盖郁热蒸于下,则精华涌于上,涌尽则立槁耳。”早熟之后花就立刻枯萎了,和吃得太好、能量太过、最终不长个的孩子一样,在少年时就把个子长完了。

    古人之所以讲究“五十方食肉”,因为“人过五十,天过午”,50岁的人本身的火力已经下降了,胃口也不像年轻时那么大了,即便是吃肉,也不会像年轻时那么上火了。

    想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温柔的声音、美丽的颜色、馨香的味道都是诱惑,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可能不为所动。

    1.欲望之火:欲望 -实力 =上火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性这一初级阶段,各种各样和现实脱节的、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其实都是诱惑,所以更容易上火。

    心里所想超过身体所能时,就要上火了。陈小野给出一个等式:欲望 -实力 =上火,这个等式左边两项的差越大,上的火就越大。比如孩子突然有个出国机会,过期不候,但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四处筹借未果,这就要上火了。烦的时候就会想:还不如没这机会呢!有了机会又去不了,让人更难受。

    什么时候最痛苦?选择越多越痛苦,这是心理学上的答案。有选择就会引发欲望,选择越多欲望就越多,当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时,就容易上火,就容易痛苦。

    有个很有钱的女房地产商,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后来就去了沙漠无人区探险,又去爬珠峰,她发现这样她能感到幸福,所有平时吃不了的苦全能咽下,而且甘之如饴。

    为什么呢?心理学者杨霞说,因为在那种恶劣的情况下,人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从艰难的地方走过去,活下去。她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那时她的欲望单一,欲望的门槛也低,都能实现,欲望 -实力=0,人自然不会上火。

    近来社会调查发现,月收入在两三千的人的幸福感,反倒比月收入在 8000元以上的人高,收入高的人感到更不幸福。就是因为月收入8000元人的眼界、见识和月收入 2000元的人的不一样,前者信息接受得多,欲望因此增加,欲壑更深了,更难填了,超过了 8000元的月收入所能填平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他的欲望总在能力的前面,他总要去够,因此人们常说“欲火”,内心的欲望使人不消停、上火。

    古代的各种养生方式不同,但宗旨是一个,都是要把降低欲望作为养生的法宝。比如道教说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具体方法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佛教讲“四大皆空”,禅定养生要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它的治病大法不是具体的方药,而是一条条精神训诫,其中就有“恬淡虚无,精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要心里安静了,疾病就不会发生了。

    现代医学也发现,各种疾病中 70%的病属于身心疾病,和情绪心理有直接关系。中医把思维分布在“心”和“脑”两个脏器中。中医不是生物学,是人学,不是治病是治人,所以强调人文色彩。

    中医的“脑”是用来思维的,是机器。所以,头是身体的首领,必须多动,不动就傻了、痴呆了。“心”在中医里是藏魂魄的,是欲望的居所,是人的情感的首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因此心不能老动,最好安静,心一动,肯定五内俱焚,保持安静的心态很重要。

    名中医樊正伦教授给白领讲保健,反复强调:“你们是生活的主流人群,应该勤动脑体不动心。考虑问题可以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可以尽量果断,那都是用脑;但是晚上停下来的时候,心不要动,晚上躺在床上,敢与天地日月同辉,非常平静才对。”

    2.郁闷之火:闷人出豹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百病生焉。”气血冲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一旦情绪抑郁、郁闷,多种疾病就因郁而生了。有句话叫“闷人出豹子”,是指一个不善言、嘴笨的人往往能干出惊人的事情。因为不表达,或者不会表达,会导致情绪的积蓄乃至爆发,那是他们本能的去火方式。

    有个电视报道说,农村的一个小学校长家里盖房,把邻居一家的房子阳光全遮住了。被遮光的这家没什么文化,夫妻两口子都是笨嘴拙舌的,理论不过人家识字的人,最后逼急了,没别的办法只能诉诸武力,把校长给杀了。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中,宋嫌赵说话总穿帮就让他闭嘴,宋问:“不说话你会憋死吗?”赵答:“不会憋死,但会憋疯……”这段话非常符合郁闷导致上火的原理。一旦身体的生命力被压抑,然后反弹,就会表现为过于旺盛,就呈现一种上火状态。这种情况在内向的人、不善表达的人,或者“人老心不老”的人身上最容易出现。

    小孩喜欢动,一天到晚在家里闷着也会闷出火来。有个小男孩特别好动,他也特别希望因为听话被老师表扬,得小红花。有一天早上他肚子疼,家长说那就别去幼儿园了。他却一定要去,他说:“我今天去肯定能得‘小红花’了,因为我肚子疼,没劲折腾了,肯定能表现好……”也能想象现在的教育是怎么束缚孩子能量的。

    有经验的家长也知道,爱折腾的孩子也容易上火,过一段就要上火一次,之前那几天特别亢奋,上蹿下跳,惹是生非,这时候吃点“王氏保赤丹”,平和,能帮助消化,避免饮食积滞,避免因为积滞而上火,就能对要上的火釜底抽薪了。

    或者让体质特壮的孩子经常吃点启脾丸,这个成药里面化食的成分很多,能助长脾气,减轻胃肠的淤滞,也是一种釜底抽薪和提前去火。这是药物,还有很重要的心理治疗,其实就是把憋闷说出来,别憋着,心理学上叫倾吐,给火一个去处,说痛快了,火就没了,有时候比

    药还重要。

    3.压抑之火:独身女人易闭经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

    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

    饮食、情绪、房事、劳累等都能伤人,导致淤血内存,皮肤会像鳞甲一样粗糙,眼眶周围发黑。

    《红楼梦》里的香菱被人贩子拐后,卖与薛蟠为妾。薛蟠外号“呆霸王”,性情暴戾,爱寻花问柳,只把香菱当做泄欲工具和使唤丫头。薛蟠的正室金桂见香菱花容月貌,就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她让薛蟠勾引自己的丫鬟宝蟾,故意叫香菱撞见。后来又自做纸人嫁祸香菱。薛蟠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打起来……总之,受尽凌辱,最后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消瘦,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旧小说中婚姻不幸或终身未嫁的女人,最容易得的病就是“干血之症”,俗称“干血痨”,也就是现在医学说的“闭经”——本来正常的月经突然不来了,一停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终身未婚或者婚姻不幸的女性容易得“干血痨”,是因为她们始终处于性压抑中,欲望无法实现,正常的生命之火没有发散的地方,郁住了,就开始内耗,变得黑瘦、皮肤粗糙、脸色发暗。身体里有淤血的人最终都是这种样子。

    女人身体的脂肪少到一定程度,如小于体重的10%,又会反过来影响月经,甚至导致丧失来月经的能力。所以,女人要有女人味儿,要适度丰满,至少保证月经的正常来潮。

    女性到了青春期后,由下丘脑分泌激素,控制腺垂体,腺垂体再分泌激素,刺激卵巢,卵巢再分泌激素作用在子宫内膜,由此产生月经。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这四个环节必须保持畅通,才能使月经按时来。

    引起闭经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情绪,而由于疾病、流产的后遗症引起的较少。精神刺激作用在大脑皮层的,大脑皮层紧接着就会影响到下丘脑,这个决定月经的内分泌轴——从最开始就不顺畅了,结果导致闭经。

    闭经是功能性的,最初不是子宫内膜出问题,是不听指令暂时“消极怠工”了。而器官功能都是用进废退的,长时间不来月经,子宫就会萎缩,乃至彻底失去生育功能。

    由情绪导致的闭经是功能性疾病,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器质性疾病。一般来说,器质性的比功能性的难治,因为结构发生变化了。比如肿瘤,有个异物长在那儿,不是简单吃药能化掉的,那就是真的有病了。

    发不出去的郁火使女人阴伤、消瘦、闭经,消瘦又反过来影响到月经,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解郁很重要。朱丹溪除了发明“相火”理论,对心理治疗也很在行。他创制了一个至今仍在用的药物,叫“越鞠丸”,就是为那些郁闷不舒的女人定制的。现在药店里卖的是它的变方,叫“越鞠保和丸”。朱丹溪知道“一有佛郁,诸病生焉”。就是说,只要是郁闷就要化火,就要生病,“郁火病”这个式子是成立的。

    在“越鞠丸”方子下面,朱丹溪记载了治疗过的 4个病例,她们的病全和感情有关系。其中一个是“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而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这个描述极具画面感,一副自闭的怨妇形象。怨妇所愿未遂,郁闷化火了,朱丹溪的诊断是“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怎么把脾气的结打开呢?朱丹溪决定“以怒气冲之”。

    中医将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叫做五志,分属心、肝、脾、肺、肾五脏。怒是属于肝的;思,也就是郁闷,是属于脾的。肝能克制脾,生气的时候,肝的木气骤然生发,一下子就冲开了郁结的脾气。

    朱丹溪亲自出马,恶语相加,那怨妇被气哭了。朱丹溪让她哭了两个时辰,才让其父母去安慰她,然后吃了一副药就有了胃口。

    这种情绪治病法我们现在也用,让人尽情宣泄,给郁闷一个出口,在恶语中不乏怒其不争的责备,指点新的希望,郁闷的心绪因此可解。当然,配吃越鞠保和丸或者加味逍遥丸效果会更好,心理、生理都兼顾到了。

    像这种很容易抑郁憋闷上火的人,别人喝茶,她可以用玫瑰花泡水,现在茶馆里的花草茶就有这种,能帮助她疏散一下淤滞的气机。

    4.惊恐之火:突然丧子导致“肝肠寸断”《素问》:“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多疾病都生于情绪不舒。恼怒时气要冲上,过喜时气会消缓,悲哀时气会耗散,惊恐时气会纷乱,思虑时气会郁结。

    我有个朋友肝脏上有问题,医生怀疑是肝癌,而最后的诊断要等第二天的 CT检查。这种“缓期执行”式的等待让他的家人备受煎熬,那一夜全家都失眠了……第二天,他们等在检查室外战战兢兢听候命运安排,一分钟就像一年。没想到,结果居然没发现癌症问题,是慢性的肝纤维化。大家喜出望外,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他的爱人和妹妹都发现

    自己的嘴唇长了疱疹,以为是住的地方有什么病毒把大家都传染了。医生听了情况,一句话就让众人释然:精神紧张诱发了单纯疱疹。实际就是被惊恐和担忧吓出来的“火”。

    1976年唐山地震时北京受影响,大家深夜躲在外边。我家附近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吓坏了。家长怕他们着凉,让他们披着衣被。那几个孩子像被传染了一样,第二天开始发烧,单纯地发烧,不咳嗽,嗓子也不疼。地震使交通中断,医院关门,家长没处带他们看病,很是担心。谁知第二天,随着人们的惊慌逐渐安定,几个孩子的烧也先后退了……事后回想,反应过来,他们的发烧是被惊吓出的火,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身体对突然的外来刺激产生的应激状态,随着心绪的平息应激状态会消失,烧也就慢慢退了。

    《世说新语》里记录了一个故事,是成语“肝肠寸断”的由来:“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是说桓温带兵入四川,途经三峡时,有个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带到路上玩。母猴思儿心切,跟着船的方向沿路哀号,一直跑了百余里路还不肯离去。后来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个士兵破开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肠子都断成了一寸一寸的小节……这里不排除有文学色彩的加工,但突如其来的情感刺激确实可以引起消化道的应激性溃疡,现在临床并不少见,这种“寸断”的肠子就是消化道溃疡的极端状况。

    中医认为人有七种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异常的情绪表现,都可能因为不畅而化火。与饮食、穿衣不当造成的上火相比,突变的情绪引起的上火,即想出来的上火,占现代人上火原因的更大比例。

    惊恐引起的火,可以用朱砂安神丸做基础,因为里面有重镇的药物朱砂,可以把因为惊吓而浮越的心神按下去。

    如果发现这个受惊之后的人舌头很红,特别是舌尖部分,那就是心火旺了,情况严重的,比如有心烦、坐立不安、失眠,可以吃牛黄清心。

    如果受惊后没这么严重,可以用莲子心每次放 10枚左右,微苦,是入心经、去心火的便方。

    除了清心的中成药、莲子心泡茶,按摩心包经的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下正对的掌心部位)、心经的少府穴(握拳是,小指正对的掌心位置),心包经的大陵、心经的神门也可以泄心火。

    不上火的生作出来的火

    过去的口号是提倡“人老心不老”,那是为了鼓励人们积极生活。现在有环境雌激素乃至其他生理的、心理的诱惑存在,这个口号要改改了,不值得提倡,至少要改成“人有多老,心有多老”——身心这样匹配着,才能避免上火。

    1.雌激素多了雌激素可以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往好了说,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可以透过皮肤被吸收入体内,使人皮肤细嫩,状态年轻;往坏了说,雌激素也会导致各种妇科癌症。

    妇科医生为何不用美容院的化妆品

    日本人曾用蜂王浆给更年期的女性做治疗,涂在大腿内侧,结果发现她们的更年期症状如红热、出汗等明显好转,皮肤变得细腻了。

    北京第四制药厂原来专门是生产“北京蜂王浆”的,专门有人调配蜂王浆。后来发现,经常调配蜂王浆的人的手都非常细腻白嫩,即便是男性,年纪不小了,也是如此。这是蜂王浆中的雌激素作用。从幼虫期开始,蜂王就开始吃蜂王浆,寿命可达五六年之久,而工蜂则只能活 天左右。蜂王成年后天天产卵,每天产卵的总重甚至超出自身体重……这一切都是由蜂王浆中极丰富的营养保证的,合理服用蜂王浆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很多癌症病人没有药物治疗,只是吃王浆,体质明显改善,寿命也延长了。雌激素可以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往好了说,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可以透过皮肤被吸收入体内,使人皮肤细嫩,状态年轻;往坏了说,由雌激素也会导致各种妇科癌症。

    雌激素对女性而言是一种生机,能使女人味浓郁、青春期明显延长。

    但如果来得不是时候,过早或过晚,或过多,就成了女性消受不起的火。对女童来说,处于发育期,这种火会导致性成熟,类似把花催开的硫黄作用。儿童医院有“少女妇科”,原来二十几岁的女性才发生的问题,现在出现在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了,她们一般会被诊断为“阴虚火旺”,要用凉药、去火药治疗,即用专门入肾经的黄柏、知母,按捺住提前到来的生机。

    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发育期已过,雌激素的生机被囿在身体当中,无用武之地,又排不出去,就出现中医说的“肝郁”状态,逐渐因为肝郁而生火,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就是雌激素导致上火的结果。这些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和“环境雌激素”的发现几乎是同步的。显然,能使女人青春常在的雌激素是个诱人而危险的东西。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要以此来控制病人的雌激素水平,才能保证不复发。医生们发现,凡是乳腺癌手术、放化疗之后,病人有明显“肝郁”的,复发的机会就比其他人要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白文佩,专门治疗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对合理使用雌激素很有研究。一些美容院老板知道她的名声,想方设法打听哪儿能弄到雌激素,是想偷偷添在化妆品里,带来使皮肤细腻、润泽、有弹性等显著效果,拉住顾客。了解内情的医生从来不买美容院的化妆品,因为难以判断那些迅速见效的化妆品是不是借助后患无穷的雌激素在起作用。

    让男人变性、女人生癌的环境雌激素

    北京儿童医院在十几年前率先成立“少女妇科”门诊,应对性早熟的女孩子。人们之前把少女早熟归结为吃得太好。但很快问题就提出来了:同样的饮食条件下,为什么女孩早熟的多,男孩早熟的少?肯定有个能影响女孩的特有因素。人们同时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现在的女性远比她们的母亲、奶奶在同样年龄时显得年轻,40岁上下的人皮肤仍有弹性,显得水灵灵的。这自然也是雌激素的“功劳”。

    雌激素除了维持女性的生殖功能,还对皮肤还有特殊的优待作用,可以保水,使皮肤中的水分不易失去。所以,只要女性雌激素没减少,皮肤就不会因为缺水而失去弹性,也就没有皱纹。

    与此同时,男性也是阴柔之风盛行,不时有长得细皮嫩肉的玉面小生冒出来,成为众人拥趸的偶像。如曾经引领韩流风、以温文尔雅的形象迷倒大批师奶的韩国男星裴勇俊,后来变得女气十足,长发披肩,仪态娇媚,而且皮肤居然比女人的还要好!1992年,丹麦科学家发表了《过去 50年人类精液质量下降的证据》

    的论文,称过去半个世纪中男性精子数减少了一半。

    这个雌性化趋势不只人类,在动物身上发现得更早。1980年美国

    人将大量杀虫剂倒入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湖中,5年后发现,存活的雄鳄

    阴茎长度只有正常的3/4,其体内睾丸酮含量显著下降。

    所有这些引出了一个概念——“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是指身体以外的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比如杀虫剂、洗涤剂的降解产物,以及避孕药和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流失到环境中就成了环境雌激素,这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使人类面临着集体变性或者说“雄风日下”的危机。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雌激素,“润物细无声”,悄悄通过人体的皮

    肤被吸收进去,这种大环境就使得现在女性比她们的前辈显得年轻,不

    光是身体年轻,而且心也年轻。

    对城市人群抑郁状态的调查发现:55岁以上女性抑郁状态的占

    17.4%,而男性只有9.6%。55岁的女性差不多是刚过更年期,按正常情况,她们体内雌激素已降到很低,但因为有环境雌激素的渗入,她们容易“人老心不老”,

    又因退出了社会主流,活力无从发泄,自然就郁出了火。

    过去的口号是提倡“人老心不老”,那是为了鼓励人们积极生活。现在有环境雌激素乃至其他生理的、心理的诱惑存在,这个口号要改改了,不值得提倡,至少要改成“人有多老,心有多老”——身心这样匹配着,才能避免上火。

    2.穿得厚了:“童子不衣裘帛”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童子不衣裘帛,前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下体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 ”小孩子不要穿皮毛和丝棉质地的衣服,因为它们比一般棉布的保温效果要好,穿了会生热。

    孩子,特别是小男孩,很容易上火,一般早上起床时眼睛被眼屎糊住了,要用温水敷才能软化下来,老年人一看就知道晚上被子太厚,盖多了,上火了,而且一般是肺火,因为中医说的肺和皮肤有直接关系,所谓“肺开窍于皮毛”,皮毛散热不畅,火就郁在了肺里,所以这种眼屎多的孩子适合喝点冰糖梨水,别等肺火大了肇事。

    “童子不衣裘帛”中的裘、帛就是皮的或丝棉物,这两种材料保温效果好,易使孩子身体燥热上火,耗损阴气。外国孩子喜欢光脚,这在中国很难被接受。有个中国女孩嫁了外国人,生了孩子后带回中国养,外国女婿每天都要为给孩子光脚的问题和丈母娘争执。丈母娘肯定是主张穿袜子的,她生孩子的那个时代,捂得严严地坐月子是铁律——也可以理解,那时候人们吃得差,肉吃得少,体内没火力,分娩时失血使铁流失了,火力更显得不足,不捂就要着凉。越是不发达地区,坐月子的习俗越严格。山西有个地方,产妇坐月子要喝一个月的小米粥,虚得连耳朵眼都要用棉花塞上。这个“中外合资”的孩子在他外国父亲的坚持下一直光脚长大,也始终没有外婆所担心的那样生病,无形中执行了一次“童子不衣裘帛”的医嘱。

    对于成人的穿衣养生,其实也讲究一个“冻”字,有时间性,是“春捂秋冻”。从立秋开始,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收了,一过立冬,气血都储存到里面去了,这时候要求冻,是为了促进毛孔受凉后的关闭、紧缩。最好在冬天时把大门关得严实点,保温,也保护阳气。如果这个时候穿多了,皮肤为了散热而大开,就给随之而来的寒冷留下了可乘之虚。所以,冬天室内的温度也不能过高。

    小贴士 冰糖梨水制作方法:用梨切块,和冰糖一起放锅里煮 10分钟,或者只将梨块煮 10分钟,出锅后加蜂蜜,都有清肺火的功能,特别是孩子因为肺热大便不通的时候,这个梨水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3.月经停了:切子宫切出一身火《素问》:“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到了 49岁,太冲脉衰了,肾水枯竭,月经停止,不能再生育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教授有个病人,曾经怀疑是宫颈的癌前病变,为了去除隐患,西医很积极地把她的子宫切掉了。结果病人因手术后身上长疙瘩、增生被吓坏了。仔细检查后发现,那些疙瘩其实不是癌症问题,只是需要调理。中医治疗也很简单,就是要把月经调整正常,给这些异物的化解以出路,活血化淤,相当于去火。但这个病人有些麻烦,她的子宫被切除了,无法调经,没有去火的条件了,疙瘩就成了很难解决的麻烦,那是有火排不出去的结果。

    找个有经验的中医看病,中医最先要保证的就是月经的顺畅正常——用西医的话说,这是内分泌正常的重要环节。

    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四个环节决定女性的月经正常与否,

    缺一不可。如果把子宫切除了,月经就停止了,上面的整条通路就不顺

    畅了,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就会显现。

    中医讲“女子七七任脉虚”,一般 49岁之后的月经停止才是正常现象,49岁之前,只要还在生育期(也就是在还有月经时),切除子宫是要非常慎重的。保持月经不是为了再生育,也不是为了保证激素分泌。子宫不像卵巢负责分泌雌激素,子宫只是孕育生命的宫殿,从西医来讲切除子宫没什么可以明确的恶果,因为西医只重视结构,不像中医这么重视功能。用结构不能解释的上火问题,是功能缺失的结果。为保证女性的身体之火有宣泄的途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名言,其健康价值大于社会价值。

    你可以发现,痤疮的发生一般都在月经到来之前,比如这个月要考试或遇到年终总结、家人生病等问题,一紧张,有人月经就要拖后了,痤疮就憋得很大,非等到月经来痛快了,痤疮才下去。西医认为这是激素的水平变化引起的,当激素之间的比例和谐了,痤疮就消下去了,火也出去了。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就是女人的生命之火。

    现在乳癌增加,也和母亲产后不喂母乳有关。乳汁分泌是分娩后必然的环节,让气血丰沛的母亲有个能量出路。本来那份能量就是给孩子的,如果不喂,等于把多余的东西留在了母亲体内,一个人的火力却要消耗本来属于两个人的营养,消化不了,就会淤积在体内,日后是祸根。所以,没有喂过奶的人和没生育过的人乳癌发病率最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