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了棉花,先要撕出里面的棉籽,然后是弹棉花,再然后是撕下一块块棉花用一段高粱秸在青砖上擀成空心的像白蛇一样的“布绩”(也许是“布几”或“布笄”“布吉”什么的)。线就是通过纺车从“布绩”里抽出来的。然后把一个个线穗子攒成一把一把的线,又洗又浆,再一根根落到织机上,这才响起织机的声音。
“布绩”的谐音是“不吉”。王家庄的人家遇到不吉利的事,若这家有个迷信的妇女,就会将一把“布绩”扔到路上,谁捡了去就等于把“不吉”转给谁了。
刘氏一家不顺当。大儿子跟着村里的建筑队出去干活儿,在房上布瓦的时候一不小心滚下来,腰和腿都折了,躺在家里无法再出去挣钱。二儿子早起去县城卖白菜,不幸被大货车轧成肉饼。收尸的时候,只得用铁锨从地上一锨一锨装到塑料袋子里运回家。最近,刚嫁出没两个月的女儿又查出病,不知日子能不能过下去。
一连串的灾祸,让刘氏睡不着觉了。她不仅想起儿女们的命运,也想起了自己的半生。她曾嫁过一个人家,因为婆婆少分给她一个窝头,就离开那家跑到王家庄,跟了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男人无法撑起这个家,是她又当女人又当男人养起五个儿女。儿女们长大成人,该娶的娶了,该嫁的嫁了,她在王家庄有了骄傲的资本。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想到老了老了,一桩桩不幸的事儿压到她的身上,压得她没有办法。
“难道我苦苦熬了多半生,在一辈子的尾巴上还要有几个大难?”她在黑夜里睁着眼,不知望着什么在想。
二儿子死后,小孙子就跟着刘氏过,七八岁的孙子被刘氏像一条小狗似的养活着,被她驯养得乖巧听话。
“孙子,给奶奶把鸡喂上!”
小孙子便到东屋里抓一把玉米一下撒在院子里,几只鸡拼命地去啄。
“孙子,是谁家的小猪跑来了?”
奶奶还没支使孙子干什么,孙子就知道奶奶的意图,他赶忙拿起一根小棍儿将小猪赶出门外。
一天晚上,刘氏把小孙子哄睡下,听到院外静下来了,便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布绩”,悄悄开了屋门、大门,转弯向南去了。她要把“布绩”放到会有人经过的地方,要让人把“不吉”拾走。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她觉得这里最合适,扔下就走了。她知道,今晚是没人拾的,到明天早晨就会有人发现。
早晨,太阳出来了,门口水盆里一盆子的阳光。刘氏一个劲儿地催孙子:“快洗脸,吃饭,上学!”
孙子按照奶奶的程序做好一件件事情,就背起书包上学了。刘氏慢慢收拾碗筷,收拾完了,就静心坐在了床上。
一会儿,孙子跑回来:“奶奶,奶奶,我在路上捡了这个!”
奶奶看到了孙子手里的“布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