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克服虚荣心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这样一个例子:小青是高一的新生,梳着最新潮的发型,穿着名牌的衣服,看上去是一个时尚而富有的女孩。期中考试了,小青在语文的考场上突然晕倒了,医生的诊断是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奇怪,家庭条件那么好的小青怎么会营养不良呢?原来,小青的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小青把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大部分都用在了打扮上,长期下来,身体就受不了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虚荣心理,在学生中间并不少见。有的学生注重外表和穿着打扮,花钱大手大脚,似乎很富有,很大方,实际上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博得同学或他人的赞美、羡慕,赢得“面子”,满足自我炫耀的心理需求。

    1.虚荣心理的定义及其表现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是借助外在的行为表现,过分追求浮华、光环式的形式,以一些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一种空虚或弥补失败后的受挫心理,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

    虚荣是不成熟的表现。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往往只追求面子上的好看,不顾现实的条件,为了取得某种荣誉,引起别人的赞赏和羡慕,而做出不符合事实的言行。如,不懂装懂,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或炫耀自己的各方面条件比别人强来获得别人的赞赏和羡慕。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就是好虚荣的表现。在强烈的虚荣心支使下,有时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虚荣心和人的自尊有关。自尊是高贵的品质,是人的正常心理需要,但为了满足自尊心理而被虚荣所奴役,是可悲的。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

    虚荣心还和赶时髦有关。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虚荣心强的人喜欢赶时髦,崇拜偶像。

    虚荣心还掩盖着一种深层心理缺陷。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内心往往更多自卑与心虚,虚荣起到的是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求浮华,以掩饰心理缺陷。一个内心世界充实的、勤学上进、自信、有着明确目标的人,虚荣心理的产生会相对较少。

    一个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而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虚荣的表现往往是用丰富的物质来弥补学习上的挫败感;一个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学习上也没有取得进步的学生,往往会掩饰、隐瞒或虚构一些情景,来获得一种暂时的心理满足和平衡。有这样一个例子:因为某个原因,需要请一位高一女生的家长到学校来,但是,这位女生对班主任说自己的爸爸正在北京开政协会议,不能到学校来。事实是什么?她的爸爸确实在北京,但是在那里打工。类似的现象在学生中间是比较多的。很多学生的谎言背后,其心理的复杂程度,有时真的让老师和家长们都难以想象,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虚荣心理很多时候是不为自己所知的,也就是说,自己并没有认识到,注重穿着打扮,相互攀比,是一种虚荣的表现,但在其中获得了内心的愉悦,沾沾自喜,一旦得到一些人的吹捧,虚荣心理会更加膨胀。尤其是中学生,他们难以发觉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目标,把攀比误认为是力争上游,每天陶醉在虚假的光环中,即使受到批评和指责,他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虚荣,往往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来强调自己是个性的张扬,没人能够理解自己。长此以往,他们会浪费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听劝告,难以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和融入集体中去,甚至逐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将来的社会中难以立足。并且一旦赖以满足虚荣的条件改变或消失,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严重的不适应和挫败感,心理难以达到平衡,难以寻找到能够给予自己心理满足和情绪愉悦的事物,严重的会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不认同和仇视,形成畸形心理和犯罪行为。

    可见,虚荣心理的危害是严重的,尤其对于中学生,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踏实地成长,克服虚荣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至关重要的。

    2.如何克服虚荣心理

    我们主要应从二方面来做出努力:

    一是家庭和父母。父母要适度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从小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父母要有责任心。有一部分家长认为,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是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他们认识不到营造温馨、健康、进取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才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关键之处。

    心理学上有句名言: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作为父母,要尽可能以榜样的力量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趣味,进取的学习态度,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二是学校和老师。作为老师,要对班级中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有所了解,了解学生长处和优点,更要关注特殊家庭条件的学生(如单亲、离异、富有、特别贫困的家庭)。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物质的优越,使他们不至于只追求物质的享受,帮助他们形成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同时可引导他们利用物质的优越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经常激励和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

    学校和老师还要注意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对社会上的一种良好时尚,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会使人们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人们去关注、模仿,从而发生从众行为。如果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大肆泛滥,也会造成一种负面的推动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虚荣心理正是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的扩展。例如,社会上流行吃喝讲排场,住房讲宽敞,玩乐讲高档,有些人便不顾自己的客观实际,盲目效仿,打肿脸充胖子,这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花着父母的辛苦钱,赢得了一些所谓的“面子”、“酒肉朋友”,最后得不偿失,甚至陷入泥沼难以自拔。

    作为教育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学校和老师更要注意弘扬和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使在校的学生能够关注和模仿的是那些正面的、符合年龄特点的时尚和人物,发挥出环境教育人的良好作用。

    三是学生本身让自己成熟起来,是克服虚荣心理的根本方法。

    首先,要认识到虚荣的危害。学生应该懂得,虚荣的背后,往往是谎言、欺骗、虚假,这些都是不能长久的,也是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的,一旦被揭穿,要面对的可能就是尴尬、怀疑、嘲讽、讥笑,最可怕的是,会失去同学、朋友、亲人的信任,那时,内心的痛苦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作为中学生,合理地追求新潮、时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要符合自身的条件和身份,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自然就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欢迎,无需哗众取宠,那样反而暴露的是自己的幼稚。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家庭条件差一些的孩子,如果超出了物质基础地追求打扮,人们往往会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而如果穿着朴实、整洁,人们往往会赞美道:“这孩子很踏实,理解父母,有正事儿。”

    其次,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丰富内心世界。

    在生活和学习中,中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看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生命的营养,会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成长为有内涵、有能力的人,从内心当中强大起来,自然也就不会幼稚地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浮夸的东西了。

    有人说:人必须参加劳动,在劳动中能够培养起朴实的观念,创造出真善美的人性,才能体会生命之意义,生活之乐趣。确实如此。作为中学生,要多动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行动起来,不仅能够锻炼能力,更重要的是会让你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的人才更有爱慕虚荣的心理动机。

    第三,慎重交友。我们说,虚荣往往是比较之后的产物。多结交习惯良好、勤学上进、心地善良、热情大度的朋友,你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道理的。有的人会说:近墨者未必黑。我相信极有定力和信念的人,确实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大多数普通人,大可不必去冒被染黑,或者可能只是被溅上黑点的危险,而耗费很多的精力去做些无谓的事情,因为,中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还在成长中,成长过程中需要营养,但他们还缺乏成熟的甄别良莠的眼力和判断力。所以,结交好朋友,是能够给予我们成长过程中极大向上的推力的因素,我们要善加利用。

    第四,正确对待荣誉。每个人都需要成就、威望、名誉、地位和自尊,但这一切都应当与自己的真实努力相符。例如,一个学生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如果用欺骗手段赢得名次和荣誉,那么,这样的“荣誉”是虚假的,不光彩的。这样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还会受到他人的蔑视和否定。

    第五,人要有自知之明,懂得量力而为。中学生要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所了解,更要懂得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重要的是要学会扬长避短。只有对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避免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避免过强的自尊而成为自负,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自负和自卑都更容易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

    第六,正确对待舆论。人是群体动物,离开群体,我们难以为生,但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总免不了别人的品头论足,也不免要对别人指指点点。对别人的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议论,我们要有辨别的能力,对于正确的意见应当接受,对于不正确的要心平气和地给予纠正或分析判断,对于不能够主动纠正的,要善于用行动说话,行动大于语言,是最有力的说明,从而不被舆论所左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