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温暖人间-陪妈过除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一家赶到时,母亲已经守在门口,满脸堆笑,一一问好,像待客一样真诚。母亲焦灼的眼神告诉我,我来得有点晚了。我知道,母亲做事习惯未雨绸缪,都这个点了,母亲等着我贴春联粘年画呢。在父亲去世的二十四间,母亲的年味始终没有变淡,贴春联是母亲心目中的一大盛事,也是母亲认为过年的重要标志。

    记得小时候,贴春联是大事,因为房子多,每间房子功能不同,春联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贴春联是大人们的事,母亲又不识字,参与贴了一次,把厨房春联贴在闺房,在父亲吹胡子瞪眼的数落中,母亲从此不再贴春联,她知道儿子识字,并且常常以儿子能写文章为荣,每年的贴春联总是希望儿子来完成。

    母亲的生活很讲究,并且很有仪式感,我贴春联的过程中,母亲的饭菜早已摆在桌上,馋嘴女儿时不时偷尝菜肴,母亲总是慈祥地告诉女儿,还没有敬先人呢,还没放炮呢,还没装仓呢。母亲说这些风俗习惯,虽是在告诫孙女,其实是母亲告诉我还有要的任务。好不容易贴完春联粘完年画,母亲一边满意地审视着,一边为我打好净手的水,这是敬祖先前必做工作,为祖先烧纸钱,为亡魂敬献,为过年迎神,这是神圣庄严的时刻,我总是依着母亲,有条不紊的完成此项作。

    吃年夜饭了,女儿自然把母亲推到上席,妻子和我轮流为母亲敬酒,并献上祝福语,母亲欣然接受。说是敬酒,母亲只是端端饮料杯,母亲已经七十岁了,一向滴酒不沾,年夜饭里各种肉食,母亲已经不能享用,我曾轻轻地捧起母亲的脸,看过母亲满嘴所剩无几的牙齿,心中自有一种难言的酸楚,在我的记忆中,日子紧巴的时候,母亲总是最后一个上桌,最后一个端碗,吃些残汤剩汁,至于吃肉,只是一个念想。现在日子好了,能吃到肉了,母亲却吃不了下去,不管是什么样的菜肴,母亲只是象征性的夹几筷子,妻子多次建议装上假牙,母亲只是笑笑,不置可否。而母亲私下里对我说,毛发和牙齿受之于父母,留存顺其自然,假牙终究是假的,我佛保佑呢,不必太在意。

    母亲信佛,是父亲去世以后的事,在漫漫长夜,在孤单日子里,在疾病缠身的时刻,母亲相信佛法无边,自然迷上了佛教,把所有的愿望和美好寄托佛国世界。吃完年夜饭的母亲,在另外一个屋子里进行着“晚课”,在佛音的轻轻伴奏中,隐隐约约听到母亲的祷词,什么保佑大儿子身体健康,什么保佑孙子考研成功,什么保佑儿女们平安啦,女儿又想逗奶奶,我示意并制止了她。我是无神论者,对于不识字的母亲,对于心地善良的娘亲,对于心中唯有他人的妈妈,她仅有的这点精神寄托,不可聒噪,不可惊扰,更不可亵渎。

    从我进门时,母亲就一直忙碌着,终于有空和我们一起看春晚了,女儿像只猫,偎在母亲怀里,母亲和我们交谈着,谈那些渐渐淡出记忆的人名,谈那些陈年往事,而对于春晚节目,母亲似乎没有多大兴趣。母亲告诉女儿除夕一定要守岁,但岁月让母亲渐渐老去,她那孱弱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持她的信念,她坐着沙发,身体动微躬,满身的疲惫,显得力不从心。女儿提议,让母亲躺在客厅床上看,母亲和衣而卧,不到几分钟,已经听到母亲的微鼾,母亲失眠多年,这难得的睡眠,可能源自于母亲今天的劳累,也可能源于母亲的心安,儿子一家的陪伴,使她暂时脱离了孤单和寂寞,带着满足和内心的安详,才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用手机拍摄了母亲的睡态,以便留下这份永恒的慈祥与安详。

    在《难忘今宵》的旋律中,在半梦半醒之间,母亲的除夕夜悄然而逝,母亲起身又在准备初一早上的包饺子的事项,我只能无言的祈愿,岁岁年年,暮暮朝朝,不管是除夕,还是节假日,我希望母亲一直保持生命中忙碌的样子,给予母亲充实,赐于母亲安康,过好的每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