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课上的预言-华老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杨小凡

    华老二,医祖华佗后人也。因排行第二,家乡药都人口耳相传时总是说华老二华老二的,这样亲切。华老二出生于大元朝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少年聪慧,五岁时就能口诵诗文千余言。因药都乃老庄故地,陈抟道教之所,华老二就有了与老庄后人辩说、与僧道论禅之便利。十岁那年,忽必烈南下来到药都,见华老二,一番交谈,便拢须叹道:“器局太大了,恐本朝无容之地。”但忽必烈仍想用他,要赐他少年进士,华老二却坚辞不受:“祖上乃全都为医,不为良相,志作良医才是祖训。”忽必烈碍着华氏一门神医,只好作罢。

    又一个五年过去了,忽必烈突然想起华老二,便让药都州官报其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知他潜心于民间,采药制剂,救死扶伤,药都因他的良药长寿者倍增,便龙颜大悦,赐其良马宅第供他坐诊出行。元至正十六年,当时只是红巾军副元帅的朱元璋来到药都,按红巾军当时杀元帝官府的规矩,华老二是要被杀的。但朱因华老二的盛名,不仅没杀华老二,相反求他随军治伤。华老二自然不会应允,朱元璋恼是恼火,但想到也许有一天华老二会为自己大用,也只能强作笑脸的退出华宅。

    朱元璋果真不是一般人物,他自药都就一直打着小明王的旗号,直到略定江南。后来,他在南京城坐上了龙椅之后,忽然想起华老二来,就差人来药都迎华老二去京都。华老二知道朱氏的为人,自觉此一去不复还也。他安排好后事,就一路高吟乡人曹操的《短歌行》,向南京城而去。

    到了京都,朱元璋并没有见他,而是把他请到修史的翰林院。史官每遇疑难阙漏的地方都向他请教,华老二都能随口作答,谈及早朝的事件,就好像自己经历过一样一清二白。后来在他以死相挟下,朱元璋终于请他上朝。朱自然先以相相封,华老二重申十岁时在忽必烈面前所说的“志为良医”之语。朱见这样不行,就要华老二告他治国之策,然后才能重回药都。华老二想着药都百姓的疾苦,就答应说:“国如人也,无无病之人,无无灾之国;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主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至德者,乃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谓也……”

    华老二被朱元璋送回药都后,仍采药行医不止。过了百岁仍红颜白发地行走于乡间城郭。

    一百一十岁生日那天,他对家人说:“我这一生没欠人间一分情一份债,我的所有都留在了这个世上,我要走了,一个月之后再收敛草葬吧。”说罢,合目而去。

    家人谨遵其嘱,一个月后其容颜不改,举尸入棺,其轻若衣,形如蝉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