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朱蕴山-我给朱蕴山老人送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萧新祺

    我15岁时到北京琉璃厂古书店当学徒,学徒期满出师后,就自己书写宋体书报为生,个体经营背包给读者送书上门求售。1949年章伯钧先生来北京,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等职,住在地安门内东吉祥胡同。他经常到琉璃厂访书。我由北京图书馆的张申府先生介绍,时常给他送书到家。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到他家送书,遇到一位面貌慈祥的老人,经章先生介绍,得知这位老人是朱蕴山先生。他嘱我,可送书到他住的西单兴隆大院家中。从此我就认识了他。他选留的书有《宋六十名家词》,宋陆放翁的《渭南文集》《剑南诗词稿》,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船山遗书》等。朱老的收书,不考究版本,只是通行读本即可。朱老对我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但是从青少年时代起,我就爱好文学,尤其酷爱古典诗词。”朱老平易近人,待人和蔼,又给我介绍了几位民革中央的老人,都是喜欢阅读欣赏古典诗词,有李任潮(济深)、程颂云(潜)、柳亚子、邵力子、谭平山、邓初民诸先生。现在都已归道山。

    1963年冬天,我参加中国书店当营业员,安排我到国子监专家服务部工作。朱老经常到孔庙访书。有一次,他对我说,要努力工作,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及古籍业务知识,精心为读者找书,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有一次他要我找一部清代黄仲则的《两当轩诗集》,他说清代诗集众多,读不胜读,康熙年间同举鸿博者50人多能词,以后至嘉庆道光时而复盛,应该选名家著作来读。我给他找到一部咸丰八年(1858)家塾刻本的《两当轩诗集》。

    1964年春天,我店迁到琉璃厂海王村,朱老写信给我要找一部民报月刊,该刊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清末时在日本东京出版。我给他找了一部1957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本。

    1976年的夏天,朱老因病住在北京医院时,也经常写信让我给他找书。我每次到医院时都遇到一位年在60左右的学者,与朱老谈论诗词很有兴趣。日后我问朱老这位学者是谁,他说是蔡松坡的公子蔡端先生。

    朱老曾到我住的地方来过一次,看见我家孩子多,生活上不富裕,每逢春节时,都赠我一些菜金,虽然为数不多,体现了待人的温暖,使我终生难忘。在他正90岁的生日时,我给他送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剪纸,就挂在他的床头上面,他非常高兴地说:“我要成百岁翁,见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局面。”

    1978年第五届人大,朱老被选为常委会副委员长,另外还兼任民革中央主席,已是年逾九旬的老人,公余之暇仍经常来书店访书,并函告我把中华书局最近影印的《五朝诗别裁》及清朱彝尊的《词综》、明李卓吾的《藏书》《续藏书》,各找一部送去。朱老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1981年4月30日零时,这位慈祥的老人和我们永别了,享年94岁,他再也不能阅读我所送去的古典文学旧籍了。

    朱老早年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陪斩,临危不惧。随后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支持“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皖南农民暴动,反对曹锟贿选,并在上海晋谒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酝酿改组国民党。他始终坚持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从事革命活动。他不为名,不为利,一生经历全在革命斗争中。

    他的遗作有《朱蕴山纪事诗词选》,1981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印行,这是一部近代革命史诗。

    朱老的藏书,经整理编目后,全部献给安徽省图书馆入藏。

    (原载1985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