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集-序张洪波诗集《独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看到洪波同志这本诗集题名为《独旅》,全身心禁不住抖动丁起来,不仅是心灵的领会和交融,还有一些说不清是欣悦还是沉迷的思绪。我感到了这位年轻诗人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所作的思考和探求诗歌审美意向的努力,以及拓展心灵世界显出的赤忱激情。假如我现在有一本新写的诗集,我也很有可能选用“独旅”作为书名。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艰难生涯,证明了一个事理:孤寂常常伴随着清醒。而清醒地孤寂的时候(有时十分短暂,有时要经历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光景)。多半是困恼不安的心灵正在隐秘地凝聚着渴求和梦想。或者正面临着一次无法回避的选择,承受人生的考验。看了《独旅》这部诗之后,我深信与她相依为命的作者有过这种既痛苦又欢欣的经历。对于那些在喧嚣声中潜入内心领域的诗人来说,创作是很孤寂的,且要付出生命作为代价。他们的脚迹,深深浅浅。歪歪斜斜,几乎是随时都可被漫天的风尘掩没的虚点,这些远远望去似有似无的虚点,是诚实的探索者们用血和泪点播的种子,它们在苍茫的远方熠熠生光。但世界上只有种子和脚迹不惧怕埋没,它们被埋没方可获得生命的超越。因此,真正的诗是在探索中发现的一片陌生的境界,它是值得倾出生命腔体中全部热血去献身的新疆域。当然,也很有可能跋涉一生而达不到这个心向往之的天地,它可望而不可即,只能用心灵去与它深深地契合。而诗人只不过开创了一段向前拓展的无终无极的过程而已,这实实在在的布满脚迹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平线。对于探索者它具有永恒的魅惑力。

    我第一次注意到洪被同志是他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一组写油田的诗。后来在期望中不断读到他的许多新作。近两年来读得少些,不是他写的步了,而是由于这段时间里的我的心绪总安定不下来,许多年轻诗人的新作都想看而没有看。三四十月之前,收到了他寄给我的《独旅》的原稿,读过后惊喜异常地看到他在诗创作上有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同时还觉得他的这个变化不是变得陌生,像有些年轻诗人近几年神奇莫测的那种变幻,也不是常常看到的诞生即是衰亡的一闪现的生命。他的变化是属于正常的切实的发育。肩变得宽厚,声音带出耀沉的胸音,眼睛闪射出审视世界的锐利的光芒。就像看到了分别一段时闻的年轻人,当他(她)从远方奔来突然立在面前,乍一看真不敢认,可是经过仔细辨识,还是十分欣喜地认了出来,他们过去的生命不是消亡,而是成长得坚实与高大起来,这比喻并不确切。也许有人对《独旅》作者的这种变化感到不甚满足,认为变得不彻底,肩头上并没有长出羽翼。但是我却以为他的变化是深刻的,是经历了一个由内向外灼疼心灵的修炼过程,他变化的难度甚至比变得判若两人的那种效果还要难些。我自己近十年来就经历过这十艰难的考验。我们之间不同的是,他是成长,而我是讨还失去的青春。但都有各自的艰苦。

    洪渡同志近作审美意向的变化与他对生命价值的切实的体验是一致的。从《独旅》中大部分诗的内涵和显示出的新的艺术气韵,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赤忱的诗人没有回避现实人生和命运加予他的难题,其中有寂寞,有哀伤,也有悲愤,也有梦想,因而不论是人生的体验,还是诗的审美追求,都得到了生根的深化。

    《雄牛》的可激起现实联想的悲剧感是强烈的,它是一个不需要用词藻渲染的意象,它的本身就是活的生命,语句节奏都是它自身应有的有声有色的形态。这里几乎看不出任何技巧。《里程碑》、《遇》,《旅店》等诗篇也有相似的悲壮情境。这些诗都不长,但能引起久久的思索。这些诗几乎不可能摘引出几行表达题意的孤立诗句,它们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异乡的小巷》是凄切感人的,很可能是作者的一次感情的经历。我喜欢这首诗的节奏,它不是打击乐器的音响,是内在情感静穆的回流,没有有声的浪花,却有深远的回忆和寂寞刺痛人的心扉。这首诗在冥冥之中响着一阵阵呼唤声,唤醒人们许多纯净的失落已久的眷情。《雨中老屋》、《旧址》等诗抒发人生难以忘怀的寂苦,写得细腻精致,在作者的诗里并不多见,这些具有强烈的直感引人思索的细节牵动着读者的心,随着一声声呼唤,梦游似地走入一个幽深的境界。这里有那么一些伤逝和怀旧的情感,但它们真挚朴素,蕴藉着一股温馨而美好的情操。细节如果是矫情的造作,与艺术生命无关的外饰,那当然是赘疣,如果是内心真实的吐诉,那么,这细节正是最敏锐的感应心灵的细微神经。这种深沉的颤动,在生活中永远不会消失,它像不绝于耳的回声,细细地雨丝般飘忽着,诗的广阔领域需要阳光、雷鸣,也需要浸染人生的雨雾。

    这本收有近六十首诗的集子里,几乎看不到什么高大的镀着阳光的塔尖,没有空洞的赞美,没有荒诞奇谲的构制,没有大声的震慑人的呐喊,没有遥远而奇妙的的神话,也没有多少聪明人的机智,它们质朴而真挚,但本质上不是几十年来的那种传统的直露的描述,也没有流行的很容易学到的夸张离奇的技巧(我一向以为技巧不可能是学来的),但是我以为能在平凡素净的形象中透出人生隐秘的真情,让诗显示出人的由血液形成的原色。总是令人感到十分高兴的。当然,我也并不认为《独旅》的作者的诗已经达到纯美的境界,他在艰难地探索着,还须在广阔的人生之中汲取营养,不回避艰险和风浪,承受一切真实的痛苦-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一定会逐渐写出更具有个性的强键的诗作来。我热切地企盼着这一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