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曼塞赫拉的岩刻诏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曼塞赫拉位于四条道路的交汇处。除了喀喇昆仑公路从塔克西拉出发经过这里通往上印度河谷外,一条路向东通往克什米尔,另一条通往加甘(Kaghan)和尼拉姆(Nilam)河谷,进而穿过巴布萨尔(Babusar)山口,通往吉尔吉特。难怪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会选择这个地方镌刻诏书。这些诏书既是行政命令又是道德训谕。曼塞赫拉城北部的山岩之中散布着一些古代岩刻。这些岩石被喀喇昆仑公路从中间分开,一块在路的左边,其余的在右边。为了保护铭文,岩石上面都建了顶蓬。然而,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上面的铭文已无法辨认。铭文是以佉卢文(Kharoshthi)书写的犍陀罗俗语(Gandharan Prakrit)。铭文中没有使用阿育王的名字,但用了天爱喜见王(Devana Praya Priyadasi Raja)的头衔。下面是一则行政命令,摘自诏书6:

    天爱喜见王这样说: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政务未能及时处理,汇报也未能及时听取。所以,我已经安排好,以后无论我是在吃饭,在卧室,在放牧,在骑马,还是在花园,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汇报人都要向我报告百姓的活动情况。如果,我下了口头命令,要某人处理施舍问题,或要某人传达某项谕旨,或者我就非常紧急的事情向国家高级官员或大臣们下达了命令,而对这件事,下面颇有争议或者委员会已经开始审议,那么这件事,无论在什么时间或什么地方都应该立刻向我汇报。就此我已下了命令。因为我对自己的施政努力一直都不满意。我认为全体人民的幸福是我的首要职责,而其根本就是尽一切努力处理好政务。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比为人民谋幸福更重要。

    关于任命特别官员,诏书5说:

    在我就职13年后,我任命了正法大官(Dharma-Mahamatra)。他们负责在所有宗教派别中建立正法,并通过发扬正法使热心正法的人获得利益和幸福。他们还负责希腊人,甘蒲阇人(Kamboja),犍陀罗人,其他居住在西部边疆的人,被雇佣的仆人和主人,婆罗门和富人们以及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和老人的福利和幸福。他们还负责把热心正法的人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负责司法判决的甄别工作,并解除囚犯的苦难或将他们释放出来,因为发现他们要养活孩子,或正在遭受苦难,或已经年老。在首都及其他城市,他们也忙碌于我的兄弟姐妹和别的亲族的家庭中。这样,在我统治的疆域里,这些正法大官将致力于使热心正法的人遵行正法并富于仁爱。

    诏书12上镌刻着他对宗教宽容的观点:

    天爱喜见王以布施和种种礼遇对信奉任何宗教的人表示敬意,无论是苦行者,还是在家俗人。但,天爱王并不认为以布施表示敬意比如下一事更重要——什么事?——那就是所有宗教中精华部分的发扬。但这种发扬是多方面的,而其根本点则是说话谨慎。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不在不当的场合,也不无端地抬高自己的宗教,或贬低别人的宗教,而即使场合允许,也要有所节制。因为,任何别的宗教都有被人尊重的理由。这样做既可以宏扬自己的教派,同时也有利于其他派别。反之则既伤害了自己的教派,也损害了别人的教派。一个只尊重自己的教派,排斥贬低其他教派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只忠实于自己的教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只是认为应该提高自己的教派。这样做的人也大大地伤害了自己的教派。所以彼此接触是件好事。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样,属于不同教派的人就能够并愿意互相倾听别派的法。因此,天爱王的愿望是所有教派的信徒都能熟悉多种传统信仰,做事公正。任何忠实于特定宗教信条的人都应该告诉其他人,天爱王并不那么看重施舍和以其他方式表示的尊重。为什么是这样?他更重视的是使所有教派的基本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而且是很大程度的发扬光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