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辽海春深-龙首寻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同各地都有特产一样,各地也都有独具特色的风物。铁岭龙首山悦心亭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本地风光原秀美,出山泉水总澄清。”看了使人想起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的故事:两个孩子走遍了天涯海角,也没有寻访到象征着幸福的青鸟,最后失望地回到故乡,却意外地发现,青鸟原来就在自己家里。“每叹湖山溢誉多,银州风物果如何?”经过一番实地探访,我觉得它还是当得起“秀美”二字的评语的。

    这是九月末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天刚放亮,我便随着坚持晨练的人群涌进龙首山来。一路上,打拳的,舞剑的,沿着山路慢跑的,坐在长凳上聊天的,在林峦掩映之间,随处可见,给人一种生气勃勃、舒适安定的感觉。

    龙首山,左俯城郭,左傍柴河,林木葱茏,蔚然深秀,如长龙蜿蜒,绵亘十数里,为古银州之天然屏障。当地民间传说,它原是天上的一条神龙,后来谪落人间,定居在这块物阜年丰、山清水秀的地方。山上古迹颇多。顶巅,俗称“龙头”处,有古刹慈清寺,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清崇德八年重修,“壮其殿宇,整其廊垣,金碧辉煌,照耀岩谷”。寺院前方,有明代弘治年间修的九级古塔。顺山势迤逦南行,旧有驻跸亭一座,为康熙帝征俄时驻马处。但无论是神龙或皇帝,人们都觉得隔膜得很,因而淡忘如遗,很少有谁去理会它。可是,对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胜迹,当地群众却感到异常亲切,引为无尚的光荣。辛亥革命前一年,十二岁的周恩来负笈北上,就读于龙首山下的银冈书院。这一带是他当年的畅游之地。半个世纪以后,敬爱的周总理于国务繁忙之中,“千里来寻故地”,重临银冈书院,再度登上龙首山,视察了附近农村,在龙首山留下了珍贵的足迹。至今,当地的一些父老,还经常娓娓动听地追述总理回来时走的是哪条路径,怎么样同他们亲切交谈,绘景传神,恍如昨日。

    登上慈清寺左侧的宿云亭,凭栏四望,清澈、明净的辽河与柴河,像两条交结的银带,将翠玉一般的龙首山轻轻地缠束起来。中长线的公路、铁路,并排从城里穿出,客货车流,往来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极目秋原,黄云罩野,稻海铺金,熟透了的红粱,紫蕊婆娑,随风荡曳,欢快地等候着收割。粮海中,间杂着几片菜畦,宛如绿宝石镶嵌在锦缎上面,益发显示出“辽北粮仓”的丰腴、富丽,看了使人心醉。怪不得寺内一座雄伟的建筑名为“醉翁楼”,它的含义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看我出神地赏鉴着四野秋光,旁边一位老大姐说:“铁岭是个好地方,可惜你来的不是时候,若是春天时节来,那才真有看头哩!”这话自有道理。春天到了,万物昭苏,百花争艳,景色无疑是绚美的。但也不能就此得出一个结论:秋光一定比春光逊色。作家峻青在《秋色赋》里说,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欣欣向荣的景象。毛泽东同志“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名句,更是早已脍炙人口了。

    流连光景,品鉴风物,往往要受到思想境界和观察事物角度的制约,同当事人的心境有直接关系。所谓“物逐情移,境随心异”,“情衰则景衰,情乐则景乐”。宋玉一生不得志,在《九辩》中一开头就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到了欧阳修的笔下,秋,也被描绘得惨惨戚戚:“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可是,旷达、乐观的李白、刘禹锡却大异其趣,他们昂首高吟:“我觉秋兴逸,谁言秋兴悲!”“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叶梦得索性以诗作声明:“何人解识秋堪美,莫为悲秋浪赋诗!”其实,四时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花开花落,春生秋实,无非是节序的自然更迭而已。对于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人来说,没有一个节候不是生气勃勃的。

    步出山门,面对着无边的秋色,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本来秋光触目皆是,为什么铁岭八景中却列出一条“龙首寻秋”呢?我向身旁的一位老人请教。他笑了笑,说:“这个‘秋’有特定含义,是专门讲红叶的。”我恍然大悟了。原来,县志上记载的明朝进士陈循的《龙山杂咏》:“霜叶变丹红,秋高天气迥,幽人植杖来,踏遍碧峰顶。”讲的正是“龙首寻秋”这一景啊!老人告诉我:龙山红叶,自古有名,霜降以后正在势头上,现在还早一点,不过,说不定也能有,不妨找找看。于是,我便跟随着老人,“踏遍碧峰顶”,寻找起来。果然在一处断崖前,有几树新红赫然展现,像一束束烛天烈炬燃烧在青翠的林峦里,把整个山容都点化活了。从这些灼灼醉叶,可以想见那“红云万叠,绛雪千林,十数里山峦艳如霞锦”的绮丽景观。借用一句哲学语言来表述:“无限在有限之中映射出来。”

    通过交谈知道,老人是一位离休干部。至于详细身世,他不肯多讲。但他那满头的白发和深刻着皱纹的前额,炯炯有神,沉着坚定的目光,以及旺盛的精神,盎然的兴致,已经揭示出这是一位久经革命风霜的战斗者。油然起敬之余,我不禁想起清代诗人任绣怀咏赞红叶的名句:“莫嫌秋老山容淡,山到秋深红更多。”

    (1983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