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致命的一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盟军为什么选择在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为何被意大利国王免职并拘禁?盟军虽未进入意大利本土,但整个南欧战役却已成尾声,意大利的退出战争也已成定局,这是什么原因?

    一、“爱斯基摩人”登陆计划

    1943年1月冬季的寒冷仍侵袭着每一片土地,同盟国也没有停下脚步,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确定下一步战略目标。军事计划人员认为,可实施突击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西西里岛,一个是撒丁岛。其中,撒丁岛的防守较弱,并可作为袭击意大利北部工业中心的轰炸机基地。

    但是,该岛惟一的不足是缺少一个足以实施大规模两栖突击的港口。而攻占西西里岛虽然难度系数很高,但可以更直接地威胁意大利,甚至迫使它退出战争;同时,攻占了西西里岛,可确保西西里海峡的安全,并使盟军有机会消灭更多的轴心国军队。丘吉尔及其参谋长们认为,攻陷西西里另外重要的意义是将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倒台,并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从而为同盟国在地中海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打开通路创造有利环境。他们还希望,由此而给轴心国部队造成的打击将促使土耳其放弃中立,加入对轴心国的作战。尽管美国军方人员对此不是很热衷,但他们也认为,在1944年能够登陆法国之前,欧洲战区的盟军部队不能浪费宝贵的时间,要争取每一次机会,而西西里自然成为一个攻击目标。

    同盟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在轴心国的国土上建立一个立足点,会挫败轴心国的斗志,同时必将大大提高同盟国的士气。因此,会议最终确定西西里岛作为攻击目标。战役目的是保证地中海海运安全;转移苏联战场的德军兵力;将意大利逐出战争。盟军的参谋长们建议,首先进攻西西里,然后根据情况的变化再确定地中海的其他攻击目标。盟军参加这次登陆战役的兵力为第15集团军群,司令为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下辖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和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总兵力47.8万人。”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被任命为盟军海军司令,拥有各类战斗舰艇和登陆船只3200艘。空军由英国空军中将特德指挥,拥有作战飞机4000余架。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战役总指挥。经过周密的部署后,战役已经悄悄地展开了。

    计划制订人员同时认为,战役的成功取决于3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制海权,制空权和快速夺取港口。鉴于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优势,第一个因素不成问题。惟一的问题是第二因素,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充分支援的惟一登陆地点,是在利卡塔和锡腊库扎之间的西西里东南角沿岸地区。而该地区的3个港口,远远无法满足攻占西西里岛的大批盟军部队对补给品的需要。因此,计划人员再次提出,首先攻占西西里岛上那些盟军战斗机能够实施空中掩护的登陆场,然后建立机场,扩大战斗机的掩护范围。在一次准备就绪之后,再在巴勒莫和卡塔尼亚的主要港口附近实施登陆。这样才万无一失。

    这个计划却遭到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一来,轴心国的增援部队很可能突破兵力分散的盟军部队。因此,他们要求在西西里岛上能得到盟军战斗机掩护的某一地区,实施一次单一的、大规模登陆突击。至于后勤支援保障,海军计划人员认为,由于得到了大批新研制的坦克登陆舰和数百辆水陆两用载重汽车强有力的增援,进攻的陆军部队可以在现有的几个港口的支援下,通过西西里岛东南面的海滩进行及时有效地补给。

    5月初,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批准了这个新的大规模登陆突击的计划。

    西西里战役计划规定,进攻部队分编为东线(英军)和西线(美军)两支部队,分别在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部海岸实施登陆。在顺利上岸后继续向北展开进攻,不能延误战机,而迅速夺取全岛。运载这两支地面部队的海军突击兵力是肯特·休伊特海军中将指挥的西部海军特混舰队和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中将指挥的东部海军特混舰队。

    休伊特将军的西部海军特混舰队搭载美军部队,分为3个编队,代号分别是J编队、D编队和C编队。其任务是在西西里东南部杰拉湾海岸长达60公里的正面上实施登陆,夺取包括利卡塔港、杰拉港和斯科利蒂渔村在内的登陆场。拉姆齐将军的东部海军特混舰队搭载英军部队,分成4个编队,其任务是夺取西西里岛南部的帕基诺半岛和位于锡腊库扎海岸防御之外的诺托湾沿岸地域。整个登陆正面长达160公里,可以说东部海军特混舰队将面临着重大挑战,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陆正面最为宽大的一次登陆战。参加最初登陆的部队达47万多人,其中美、英军各半。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登陆突击阶段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甚至大大超过了一年以后的诺曼底登陆足见此次登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美军搭乘580艘船只和登陆舰艇,携带1124艘登陆艇,从比塞大以西的北非各港口出发;英军则从东地中海和突尼斯出发,使用了818艘船只和登陆舰艇,以及715艘登陆艇。此外,另有一支全部由英国舰艇组成的掩护部队也在秘密的展开行动,其中包括6艘战列舰、2艘舰队航空母舰、6艘轻型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由英国海军中将A.V.威利斯指挥。它的任务是,掩护上述盟军的两支登陆部队,随时提防意大利舰队可能的袭击为登陆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登陆日定在1943年7月10日凌晨2时45分。

    5月19日,亚历山大将军发布作战指令,将西西里战役划分为5个阶段:(1)海、空军采取初步措施竭力摧毁轴心国的空军部队及其基地,以确保制海权和制空权。(2)在空降部队的援助下,于拂晓前实施两栖突击,确保包括海岸附近机场和利卡塔及锡腊库扎的港口在内的登陆场。(3)建立一个宽大的基地,以此为跳板夺取奥古斯塔、卡塔尼亚以及杰比尼机场。(4)占领上述地区。(5)攻陷该岛。指令要求,英军将全力以赴直抵墨西拿,并控制墨西拿海峡,从而切断轴心国的主要补给干线。与此同时,美军保护其翼侧的同时占领重要机场。一举攻占墨西拿,英、美两支军队即实施机动战,以便使轴心国军队在埃特纳火山以北或以西某地陷入重重包围,不得脱身,防止其有机会逃回意大利本土。

    为达成战役突然性,使轴心国相信盟军的主攻目标是希腊,其次是撒丁岛,盟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掩护措施,如散发假情报,将一具带着伪造作战文件的“威廉·马丁少校”的尸体投到西班牙海岸。这些文件很快落到德国特务手中。德军最高统帅部看到文件后信以为真,没有经过周密的分析误认为盟军将在撤丁岛或希腊登陆,于是很轻易地将德军装甲师和鱼雷舰艇纷纷调往该地。此外,盟军登陆编队在航渡中并没有从北非沿岸直接驶向登陆地域,而是绕过邦角转向南再向东挺进,迷惑德军,造成进攻西西里以东某处的假象。

    在德国军队内部,对1943年德国地中海战略问题存有分歧。以隆美尔为首的一派认为,意大利人毫无价值,同盟国一旦采取进一步行动,德军应该放弃撒丁岛、西西里岛、希腊大部,以及比萨一里米尼一线以南的所有意大利领土,将节省下来的兵力全部投入到苏联战场。以免造成兵力分散,攻击力不强。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则持反对意见。他不愿将这一带的空军基地拱手让与盟军,这样一来,德国的工业区和罗马尼亚油田都将毫无掩盖的暴露在空中打击之下。他坚信意大利人将会为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战;只要有少量的德国部队及装备相助,意大利人就能御敌于国门之外。扞卫自己的国土。

    希特勒倾向于凯塞林的意见,决心不放弃巴尔干领土。他于是下令向巴尔干支援兵力,再派驻6个师,从而使那里的驻军总数达到13个师。他在撒丁岛重新组建了第90师,在西西里重组了第15装甲师(这2个师均在突尼斯被歼灭),并向意大利南部派遣了,“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6装甲师。为防范意大利投降,希特勒强调必要时解除意大利军队武装,并占领意大利北部的比萨一里米尼一线。

    驻守西西里岛的轴心国部队为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是意大利A.古佐尼将军,辖8个海岸师、4千意大利机械化师和2个德国装甲师(“赫尔曼·戈林”师于6月抵西西里),总兵力达27万人,其中包括战役开始后增援的2个德国师。可用于空中支援的飞机约600架。实际上,德军派驻第6集团军的联络官森格尔·翁德·埃特林中将控制着德国师和古佐尼。此外,赫尔曼·戈林也经常直接给他的师下达军事命令。

    由于意大利海岸师装备的落后,不能实施有力的回击,士气急剧下降,轴心国也对抵御盟军的登陆不抱有太大希望。关键是那6个机动师的部署。凯塞林认为,在盟军登陆部队建立登陆场之际,当地的后备队就应抓住将其消灭在水线附近。森格尔·翁德·埃特林则认为守军在确定盟军的主攻方向后,同意大利后备队携手从中央阵地发起反攻,将其歼灭。为此,埃特林命令,机动师沿直径240公里的西西里岛分散布防,盟军一登陆即对其发起反攻。盟军佯装对特拉帕尼进攻的欺骗计划达到一定的效果,促使轴心国进一步分散兵力,将第15装甲榴弹师调往该岛西端。担任西部防御的还有2个意大利机动师,另2个意大利机动师同“赫尔曼·戈林”师一道防守该岛东部。7月10日,德军在该岛的兵力只有约2.3万人,至战役结束前,德军投入西西里防御的总兵力达到6万人。

    二、“爱斯基摩人”战役拉开帷幕

    随着登陆日的临近,盟军开始对西西里岛的空军设施及其附近岛屿实施一系列打击,提前扫清障碍,打开通路。班泰雷利亚岛是意军的飞机和鱼雷艇基地,位于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盟军为了夺取这一重要的前进基地,在进行了为期10天的狂轰滥炸之后,于1943年6月11日取得了在该岛登陆的成功,俘虏意军1.1万人,盟军仅损失40名飞行员,不到20架飞机。两天以后,盟军又占领了附近的利诺萨小岛和兰皮奥内岛。至此,盟军控制了西西里海峡的所有岛屿,肃清了轴心国的前沿阵地。为盟军的进一步行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7月3日起,同盟国空军开始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亚平宁半岛南部的机场、港口、潜水艇基地以及工业中心展开猛烈空袭,摧毁许多重要目标,迫使德、意军的远程航空兵将其基地撤至意大利北部。墨西拿海峡的5艘火车渡轮也被击沉了4艘损失惨重,西西里岛与意大利本土的联系更为困难。到开始登陆时,

    盟军对制空权和制海权的行动已取得巨大成功。

    1943年7月9日下午,来自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的盟军护航队分别抵达马耳他岛东面和西面的集结地区。但此时的气候急剧恶化天公不作美,海上刮起强劲的西北风给盟军的登陆造成一定的困难。不久,登陆艇便在汹涌的波浪中颠簸蹒跚起来摇摇欲坠,甚至大型运输舰的舰首也不时地隐没在波涛骇浪之中。恶劣的气候对于盟军的空降作战和两栖登陆极为不利。天气预报表明,日落时风速将降低。艾森豪威尔将军决定,后按原计划进行。尽管航行异常困难,突击舰队仍保持基本队形井井有条,临危不乱,按预定时间接近指定海滩。

    7月10日凌晨2时30分,盟军在英、美军登陆区各空降1个师,拉开西西里战役的帷幕。由于风速过大,导航系统不良,加上缺乏一定的空降经验,造成133架滑翔机中有47架坠入海中,大部分空降兵未能在指定地点着陆。按计划抵达目标区的少数空降兵迟滞了意军后备队向登陆滩头的进军,但并没有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盟军两栖突击舰队顺利抵达预定登陆点。在空降兵登陆15分钟后,盟军在夜暗和风暴的掩护下,以首批8个师的庞大兵力在160公里长的西西里海岸线上实施登陆: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8集团军在锡腊库扎以南登陆,巴顿的美国第7集团军在杰拉湾登陆。面对盟军的突然袭击,德、意军猝不及防,很快摧毁了海滩防线。防守海岸的意大利师几乎未加抵抗便仓皇撤退。这样,防守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德国师肩上。

    驻守在离海岸32公里的卡尔塔吉罗内四周的“赫尔曼·戈林”师,于第二天早上匆匆赶往美军第1步兵师登陆点——杰拉平原,企图将其赶回大海。由于海滩拥挤,风浪过大,美军的坦克和大炮尚未起卸上岸。结果,德军坦克从平原上冲杀过来,摧毁了美军前哨,并直接冲到连接海滩的沙丘地带。在这紧急关头,盟军并没有慌了阵脚,而采取了及时的回击措施,盟军海军舰炮以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打退了德军的攻势。另一支德国纵队和一个“虎式”坦克连对美军第45师左翼的威胁性冲击也被彻底地打退。

    而在没有遭受任何反击下,英军登陆突击进展比较顺利。到11日晚,盟军即攻占了纵深5至15公里的2个登陆场,并着手向内陆进军。此刻,阻止岛上的27万轴心国部队逃往意大利本土,便成为取得这次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西西里岛东北角的墨西拿,距意大利“脚趾”仅5公里,是德意军惟一的撤退通路。要想把住这一关,盟军必须赶在轴心国部队之前进抵墨西拿。英第8集团军挥师北上,12日占领重要港口锡腊库扎和奥古斯塔。蒙哥马利遂“决定以极大的努力,从伦蒂尼地区向卡塔尼亚平原突破”,并下令“在7月13日晚上发动一次主攻”。首先要夺取的重要目标是离卡塔尼亚南边几公里的锡美托河上的普利马索莱桥。为此,英军投入大量空军使用了1个伞兵旅,但是同德军空投到战线后方的1支伞兵分遣队遭遇。14日,德军占领桥梁。英军主力随后开到,与德军进行了3天激战,终于不负重望夺回了这座桥梁,并重新打开了通往卡塔尼亚平原的道路。到7月18日,盟军占领了该岛南部所有地区。

    7月12日,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第三天,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乘飞机抵达该岛了解形势。他果断的分析出意大利的抵抗已经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守住这个岛屿是不可能的。希特勒获悉后,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第二天便亲自接管了西西里岛的指挥权企图扭转时局,并发布了一项命令。命令中说:“在大批意军被消灭以后,只靠我们自己的部队把敌人赶下大海,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的目的将是阻滞敌军的进展,并把敌军阻止在埃特纳山西侧使其前进不得。”为了展开阻滞行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向西西里增援了大批部队和坦克、重炮、飞机,并将岛上大部兵力调往该岛东岸中部的卡塔尼亚城周围,抵抗英军的进攻。同时其后备部队布满直通96公里外的墨西拿的东海岸路线上,积极配合作战,以掩护该岛通往墨西拿海峡东岸的道路。

    7月17日,德军紧接着下达了下一步行动的指令:“我们不再期望能够守住西西里岛。重要的是打一场拖延战,以便为稳定大陆的局势争取更多的时间。然而,最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我们的3个德国师遭受损失。最低限度也要保存下我们宝贵的人员。”根据指令,德军又得到第29装甲榴弹师和休伯将军(目前由他负责西西里岛的作战)统辖下的第14装甲军司令部的增援,其任务不是确保西西里防线,而仅仅是实施阻击战,并掩护轴心国部队安全撤退。由于英第8集团军距墨西拿比美第7集团军近,因而轴心国派出了德军精锐部队在埃特纳地区牵制蒙哥马利,轴心国其他部队则纷纷向北面和东面后退,向墨西拿海峡撤去。

    轴心国军队在卡塔尼亚南部平原加强防御,第8集团军的进军受阻。蒙哥马利被迫将其主力向西转移,兵分两路实施突击:第13军直接进攻卡塔尼亚,第30军向左,从西侧绕过埃特纳火山进行迂回进攻。按原计划攻打墨西拿应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担任主攻,巴顿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掩护其翼侧,担任支援。但是,英军主力的西调,占据了美军翼侧前进路线。巴顿于是不失时机的改变作战计划,遂向盟军地面作战总司令亚历山大请战,要求进攻西端的巴勒莫。获准后,巴顿立即率部向西西里中部猛攻,同时在最左翼投入几支机动纵队,沿岛屿的西缘进攻;7月22日,美军如愿以偿地占领巴勒莫,西西里岛西部约4.5万名意大利军队投降。这一胜利大大挫伤意军的士气,此时的他们只剩下墨西拿一个港口了。

    与此同时,英军在东、西两侧的攻击均已减弱,部队开始染上疟疾,战斗力迅速下降。而美军攻占巴勒莫后很快于7月31日到达圣斯蒂法诺,主攻任务遂改由巴顿的第7集团军担任。为切断轴心国军队的退路,盟军决定于8月1日发动新的攻势,并从北非调来美军第9师和英军第78师,总兵力增至12个师。8月1日,盟军对西西里东北部轴心国防线发动进攻,美军部队占领了该岛北岸的3个重要城镇。8月5日,英军攻克卡塔尼亚。从8月7日至8月16日,仅12日之内盟军就发动4次小规模两栖跃进,试图加速进展,拦截撤退的轴心国军队,但均因行动迟缓,没有达到预计效果。8月17日,轴心国的撤退行动全部结束。在盟军海、空军部队严重截击失败的情况下,越过墨西拿海峡撤往意大利本土的德军3个师官兵共计39569人(4444名伤员),意大利官兵6.2万人;携带装备有:9800辆车辆、47辆坦克、135门火炮、2000多吨炸药、燃料和1.5万吨其他物资。

    8月17日晨,美军第3师进入墨西拿。第8集团军一部不久也进抵该城。当天,全部歼灭了轴心国在该岛的残余兵力。德、意军总计损失约16万人(被俘意军达14万余人),其中德军1.2万人。盟军死、伤、失踪人数总计2.2万余人(英军损失近1.2万人)。

    同盟国以损失不到5%的代价实现了“爱斯基摩人”战役的大部分目标,虽没有取得全部成功,但一定程度上使同盟国在地中海的交通线安全完全得到保障。这次胜利促使墨索里尼垮台,

    极大地提高了同盟国在中立国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盟军未能充分利用制空权和制海权,行动迟缓,致使近半数的轴心国军队逃脱。

    三、墨索里尼政权的垮台

    盟军在北非、地中海战场的节节胜利,导致意大利国内局势日趋紧张,加速了墨索里尼的垮台。

    意大利于1940年6月正式参战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公众便对战争产生极度厌恶的心理反应也很强烈,尤其是,意军在希腊和埃及的失败使他们不再信任所谓一贯正确的领袖了。连续3年的战争及其失利,更让意大利经济濒于崩溃。由于英国对地中海实行海上封锁,意大利长期依赖进口的粮食逐渐减少,普通意大利人的面包定量每人每天只有150克,咖啡、汽油和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只能在黑市上见到。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对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采取了抵制的态度,反法西斯和反战活动频繁发生。1943年3月,米兰和都灵爆发了有13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要求获得“和平与自由”。伦巴第和热那亚两地的工人云集响应都纷纷加入罢工的洪流。这是意大利出现的第一次反政府示威,民心涣散,致使军工生产陷于停顿,意大利政府岌岌可危。

    在法西斯集团内部,也有不少人意识到战争不得人心,并对墨索里尼表示不满与轻蔑。法西斯的头面人物齐亚诺等人在1942年底便打算与同盟国媾和,力求摆脱战争困境。墨索里尼遂于1943年2月改组内阁,撤销了齐亚诺外交大臣一职和格兰迪司法大臣一职,但仍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法西斯统治更加激起了人们的不满。

    在对外战争的压力下和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墨索里尼企图以缩短战线的办法避免战争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内革命。1943年4月7日,墨索里尼在同希特勒的会晤中提出,希望德国与苏联单独媾和,目的是抽出兵力增援南欧战线。这一建议遭到希特勒的坚决反对。而此时墨索里尼欠佳的健康状态、双方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尖锐矛盾,以及意大利重新开始在其阿尔卑斯边境修筑旨在针对德国的工事,令希特勒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最令他担心的是意德关系的日趋恶化,会对法西斯战争造成不利的损失。希特勒为防止意大利单独退出战争,加强了对意大利的严密控制,迅速将一大批德军调往意大利。尽管德国就这一举动作了充分解释,仍然引起意大利人的疑心。而意大利的这种疑心,又反过来增加了希特勒对意大利的不信任情绪。5月中旬,希特勒暗中制定了占领意大利的军事计划——“轴心”行动。

    盟军于1943年7月10日进攻西西里岛,意大利本土面临遭到攻击的危险,意大利的失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3天后,希特勒秘密命令西西里岛的德军指挥官,“悄悄地排挤意大利指挥机构……自己接管西西里岛桥头堡的全部指挥权”,并授权墨西拿海峡德军司令官在万不得已时由德国人占领意大利岸防炮兵连阵地。基于当前形势,7月19日,希特勒同墨索里尼两国首脑人物在意大利费尔特雷进行一次重要的会晤。希特勒再次给墨索里尼鼓劲,并保证继续向其提供援助。尽管墨索里尼心里赞同顾问们意大利不能继续打下去的意见,但他又不敢对希特勒当面提出,尤其是背弃德国人就意味着投降或法西斯主义的灭亡,这是墨索里尼所无法容忍的。就在同一天,来自北非和中东的美国第19航空队的500余架轰炸机首次轰炸了罗马。投弹1000吨,炸死约2000人,城市重大建筑物圣洛伦佐皇宫也遭巨大破坏。轰炸对意大利的冲击是重大的,也加速了意大利的不利局势。

    意大利法西斯的其他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除掉墨索里尼。在以罗伯托·法里纳契为首的资深法西斯头目的提议下,7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大委员会”举行会议。会上,墨索里尼作了关于国内形势、前线局势以及同希特勒会晤结果的重要报告,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随后便受到法西斯同党的尖锐批评。经过长达10小时的唇枪舌战,由反对党领袖之一格兰迪起草的决议案提交大会表决。该议案要求墨索里尼全部交还篡夺的、由法律和宪法规定属于国王、议会、大臣和大委员的“合法权力”,将全部军队交由国王指挥,并向国王提出寻求一项更可行的政策,使意大利免遭进一步破坏。议案授权国王“作出最高决断”。结果表决以19票对7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这项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决议案。

    7月25日,墨索里尼晋见国王,要求国王严厉惩处那些投票反对自己的人,重新任命一批大臣,并继续进行战斗。可是国王表示,鉴于战争已失败,军队士气低落,墨索里尼已成为意大利人最痛恨的人,因此必须辞职。他已任命巴多利奥元帅接替首相职务。墨索里尼离开国王后即被逮捕,监禁在马达莱纳岛。他的辉煌战绩也只能告一段落,面临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7月26日,新上任的首相巴多利奥组成摒除所有法西斯领导人的新内阁,拉法埃莱·瓜里利亚任外交大臣。意大利新政府解散了法西斯党,宣布全国戒严,禁止一切政治集会。至此,持续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宣告结束。

    四、“雪崩”计划

    在1943年1月同盟国决定攻打西西里之后,英、美两国在如何击败德国的战略问题上再次出现分歧。英国主张继续进攻意大利,认为这是攻占西西里之后的必然步骤,也是必然趋势,只需要再投入若干师和登陆艇,便可取得意义重大的胜利。英国计划人员则认为,只有在德军驻法国的兵力减少到不超过12个师的情况下,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才能取胜;而减少德军兵力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是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这样,纳粹德国就不得不派兵接替驻巴尔干半岛的24个意大利师。此外,盟军进攻意大利还能带来一个更大的战果,可以夺取福加周围的机场,进而加强对德国的轰炸攻势。顺利的话,甚至可以打通一条从南面攻入德国的辅助路线。为进攻德国提供一定的保障。

    美国人则重申他们的观点:只有进攻西欧,方能打败德国。美国人指出,进攻意大利是达到了牵制德军的目的,但同时也会掩住盟军兵力,从而迟滞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作战。

    1943年5月12日,突尼斯战役刚告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以及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代号“三叉戟”),旨在根据北非、苏联和太平洋战场的胜利局势,统一认识,确立英、美新的战略和军事行动计划。会议决定,进攻西北欧的行动(“霸王”计划)定在1944年5月1日实行;确定了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的时间(7月10日)和地点。登陆完成后,盟军将实施一切必要行动,彻底击败意大利,将其逐出战争。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进攻意大利,但美国人附加了一个重要条件,即此次作战只能动用已在地中海的部队,而且还要从这些部队中抽出7个师撤回英国,留作日后“霸王”行动的部队中坚。英国人则明确表示保证参加定于1944年5月1日实施的进攻法国的作战。一切准备就绪,西西里岛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西西里岛战役开始仅1周,盟军便瓦解了意大利军队的抵抗意志,证明了两栖登陆战理论的可行性,并摸清了轴心国军队的实力。该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国大陆战略家关于地中海是他们的堡垒的护城河这一信念,坚定了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的信心,同时也加速了胜利进程。1943年7月17日,艾森豪威尔决定,在结束西西里战役后,进攻意大利本土,利用在北非和西西里集结起来的巨大人力和物力,一举击败意大利。

    7月25日,墨索里尼垮台,英、美两国战略家的意见也完全趋于一致。7月2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确定了登陆点后,共同向艾森豪威尔发布命令:“为使用现有资源尽早发动进攻,你应即刻制定在萨莱诺湾实施登陆的计划。”盟军打算从萨莱诺进入意大利本土后,即向意大利南部发动进攻,其目的是夺取那不勒斯港和福加机场,为下一步作战行动铺平道路,同时,在意大利战场,牵制尽可能多的德军部队,以利于苏联战线和即将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行动。

    1943年8月1日,盟军确定了参加意大利南部战役的指挥系统和作战兵力。艾森豪威尔仍担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官,下辖的三军指挥官分别为海军上将坎宁安、陆军上将亚历山大和空军上将特德。地面作战兵力为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辖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马克·克拉克将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总计19个师,其中英军10个师。

    在经过半个月的精密部密,8月17日,同盟国首脑及其高级军政人员召开第一次魁北克会议。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的总结报告,对盟军在地中海区域的行动计划作了深入细致地阐述,并很快得到会议的批准。计划总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在罗马地区建立空军基地,如有可能,再向北推进;

    第二阶段:占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第三阶段:不断压迫驻意大利北部的德军,并为实施“霸王”战役和我军攻入法国南部创造有利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标,盟军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亚历山大将军曾考虑过意大利本土的3个登陆点:那不勒斯北部、那不勒斯湾和萨莱诺湾。第一个登陆点由于海岸过陡和处于岸基战斗机的支援范围以外而被淘汰。那不勒斯湾整个海岸线防守严密,正面进攻太冒险,因而也被排除了。经过再三权衡就只有萨莱诺湾了。该地距那不勒斯约48公里,位于驻西西里的“喷火”式战斗机最大作战半径之内,在得到有效战斗机掩护方面仍不是很乐观,但是有5艘航空母舰担任直接支援,从而大大改善了空中支援状况避免了孤军作战。

    作为登陆地点的萨莱诺也是有利有弊的。海滩后面易于识别的山峰既为登陆突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地标,但同时也是德军最佳的观察点和防御火炮阵地,而且还可作为守军实施反击的中间整备地区情况并不理想。但这里的海滩比西西里的海滩坡度小,近海障碍物也少,有些地段还适合坦克登陆舰直接抵滩登陆。另一方面,萨莱诺湾内又布有大量水雷。因此,在由舰到岸的运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大面积的扫雷。这样,运输舰被迫在距海滩9至12海里的地方将部队换乘到登陆艇上。

    为保障萨莱诺湾登陆成功,作战计划要求英国第8集团军一旦结束西西里作战,尽快强渡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南端卡拉布里亚雷焦地域夺占登陆场,以便把德军从盟军的主要突击方向——萨莱诺湾吸引过来,牵制意大利南端之德军(作战代号为“湾城”);尔后,美国第5集团军在萨莱诺湾登陆,向那不勒斯挺进。盟军上岸后进攻的直接目标是萨莱诺港及其城市、蒙特科维诺机场和通往那不勒斯的山间隘口。英军和美军登陆袭击队负责夺取这些目标。而此时美军将从南面掩护英军翼侧,扩大登陆场的纵深和宽度。然后,与从卡拉布里亚北上的英国第8集团军会合,共同占领包括那不勒斯在内的整个意大利南部。萨莱诺作战计划代号为“雪崩”。

    在这次登陆突击中,美国的肯特·休伊特将军负责指挥“雪崩”行动中的所有两栖部队和英国海军掩护部队,其中包括北部攻击部队的英军2个师,南部攻击部队的美军2个师,另有2个师乘船在海上作为第二梯队。按预定计划,26艘运输舰、120艘坦克登陆舰和90艘坦克登陆艇,将在萨莱诺湾内相隔约13公里的两处海滩上遣送部队登陆。盟军的这次登陆将得到7艘巡洋舰、2艘浅水重炮舰和35艘驱逐舰,以及一支由5艘护航航空母舰和10艘驱逐舰组成的航空母舰支援部队的大力增援。英国皇家海军还提供一支由4艘战列舰、舰队航空母舰“光辉”号和“可畏”号以及20艘驱逐舰组成的掩护部队。这些支援部队极大的保障了登陆突击行动,取得了协同作战成功。

    五、希特勒应对意大利投降的对策

    墨索里尼垮台以后,意大利巴多利奥新政府为避免德国占领罗马进行报复,一方面宣称极力意大利仍是德国的一个“积极的盟国”,战争不会停止;另一方面,又想在不蒙受正式投降耻辱的前提下,秘密寻求退出战争的途径。

    1943年7月底,意大利新政府向英国驻梵蒂冈公使和罗斯福总统派驻教皇处的私人代表询问,能否向各自的政府转交意大利秘密媾和建议书。由于当时尚不确定巴多利奥政府的真实意图,美英两国断然拒绝了这一试探。8月15日,意大利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将军的参谋长朱塞佩·卡斯泰拉诺将军,奉命前往西班牙拜访英国驻马德里大使,交给他一封巴多利奥元帅的信。信中表明意大利愿意无条件投降——如果意大利能加入同盟国的话;盟军一旦在意大利本土登陆,意大利政府立即准备加入同盟国共同对抗德国。

    鉴于意大利新政府有投降意向,8月18日,正在魁北克举行会议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命令艾森豪威尔派遣其参谋长、美国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和盟军地中海司令部情报处处长英国肯尼思·斯特朗将军,前往葡萄牙里斯本与意大利特使卡斯泰拉诺将军进行谈判。他们带去了在魁北克会议上经过充分讨论后决定的军事投降条件,其中包括意大利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海军和空军撤往盟军指定的地点并自愿接受同盟国的指挥、立即撤回在国外各战场作战的军队、盟军有权使用意大利的机场和军事基地。次日,双方在葡萄牙首都的英国大使馆会晤,同盟国代表递交通牒并通知卡斯泰拉诺:艾森豪威尔将军将按照现在交给他的这些条件,接受意大利政府的无条件投降。意方代表有10天的期限便将此决定通知意大利政府。8月31日,史密斯将军在西西里岛再次会见卡斯泰拉诺。后者表示,由于此时意大利正处于德国控制之下,停战不可能在同盟国要求的时间,即盟军完成登陆意大利以前宣布。在遭到拒绝之后,卡斯泰拉诺当晚即返回罗马请示其政府。9月3日下午,在西西里,盟军代表史密斯将军和意大利代表卡斯泰拉诺将军经正式授权,签署了短期停战协定。生效日期为萨莱诺登陆日。届时,意大利将宣布投降,退出战争。这样,盟军进攻意大利本土的一个主要目的——将意大利逐出战争,在开始进行前就提前达到了,这大大加快了盟军前进的脚步。

    希特勒对意大利新政府有可能与同盟国讲和并背弃德国,已有所预料,他没有恐慌并且及时采取了对策。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战略家。7月26日,墨索里尼倒台第二天,德军最高统帅部即命令原拟赴希腊担任指挥任务的隆美尔“在阿尔卑斯山集结部队,并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16日,希特勒下令隆美尔及其总司令部越过边界,进入北意大利,借口是:减轻意大利人保卫北部领土的重担,以便他们增援南部,因为盟军随时会在南部登陆。尚未公开倒戈的意大利政府对此无法拒绝。就这样,9月初,隆美尔率领的8个德国师顺利地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边疆境内站稳了脚根,有力地支援了南部的凯塞林部队。

    到9月3日意大利签署投降协定那天,意大利境内共有德军16个师,分为驻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和驻中部、南部的C集团军群(司令凯塞林元帅)。两个集团军群都担负两项任务:第一,一旦意大利投降,两个集团军群便解除附近的意大利部队的武装并夺取其装备。第二,B集团军群负责保障阿尔卑斯隘道畅通,配合凯塞林部队,使其不致陷入被包围的境地。

    C集团军群则负责击败盟军的登陆。

    根据西西里岛杰拉反击战的经验,凯塞林确信,必须在盟军登陆过程中或在登陆成功后,在其舰炮射程之外击败盟军的登陆行动。这样才会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他将部队部署在盟军最有可能登陆的海滩周围。如果水际防御失败,便横跨意大利半岛部署一系列防御阵地进行抵抗,直到德军完成兵力集结,发动反攻。可是,另外一种情况也不能忽视,如果意大利人倒向盟军,德军将无法阻止盟军强大的登陆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凯塞林计划将部队撤至比萨、里米尼一线。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指挥作战驻守意大利南部的兵力为德军C集团军群所属第10集团军,司令为冯·菲廷霍夫上将。除去对付意军的部队,该集团军仅有6个师用于阻止盟军登陆。其中,“赫尔曼·戈林”师和第15装甲榴弹师从西西里岛撤回后,正处于重新组建与训练阶段。第14装甲军只有一支部队(第16装甲师)达到满员标准,被部署在萨莱诺湾周围的小山上。以备不时之需,“赫尔曼·戈林”师能投入战斗的兵力屈指可数只有5个营另1个连。此外,德军仅有120架歼击机和50架歼击轰炸机用于防守意大利中部和南部。

    六、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3年9月3日凌晨4时30分,在海、空军的凶猛火力掩护下,英国第8集团军部队(加拿大第1师和英国第5师)实施“湾城”行动,在卡拉布里亚雷焦地域顺利上岸,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第5师沿西海岸推进,加拿大第1师沿东海岸推进,一路畅通无阻形势进展将特别顺利。当晚,英军主力部队占领雷焦、卡托纳和圣乔瓦尼,7天内推进160公里,于10日到达卡坦扎罗一线。

    由于兵力不足,凯塞林无法阻止蒙哥马利的部队从意大利“脚趾”部向北推进,但他判断出“湾城”行动是支援作战,因此只派出2个师对英军进行阻滞战,用其余的师保护罗马和那不勒斯地区。凯塞林命令驻守在萨莱诺(他估计盟军会在此地登陆)的第16装甲师的大部兵力和1个伞兵团在登陆地区及其后面构筑工事,构筑行动迅猛展开,在海滩上敷设了地雷和铁丝网,在萨莱诺湾布设了水雷,从山上一直到海边都配置了火炮;此外还部署了坦克,以进行反突击。凯塞林还拟定了迅速向萨莱诺调集兵力的计划,做好了在南部进行持久抵抗的准备。然而,隆美尔却主张放弃意大利南部和中部,而在波河流域南面的亚平宁防线上作最后的死守,因为这条防线缩短了海岸防线,守方可以借此优势以少胜多。希特勒折中地采纳了隆美尔和凯塞林的建议,命令凯塞林在意大利南部进行抵抗,但又不给他调派足够的兵力来防守萨莱诺和那不勒斯,从而影响了凯塞林的反击准备工作。

    9月3日至6日,参加萨莱诺登陆突击的各部队分别从奥兰、阿尔及尔、比塞大和的黎波里出发,并在西西里以北与从巴勒莫和特尔米尼出发的部队会合,然后于9月8日向萨莱诺推进。当天下午6时30分,盟军的北部和南部突击部队沿两条平行线抵进萨莱诺湾时,艾森豪威尔将军通过无线电广播了停战通知,宣布意大利无条件投降:“意大利政府已经命令其军队无条件投降。联合国家和意大利武装部队之间的敌对行动立即终止。现在,所有采取行动把德国侵略者从意大利国土上驱逐出去的意大利人都将得到联合国家的援助和支持”。约2小时后,意大利政府首脑巴多利奥元帅通过罗马电台宣布了停战宣言。意大利人民欢呼雀跃,立即加入打击德国侵略者的行列中。

    意大利与同盟国的停战协定公布后,德国即付诸行动实施数周前准备的反措施——“轴心”方案:解除意大利军队的武装,接管意大利的所有政权机构和通信设施。该方案规定:击败意大利摩托化军,将在意大利本土、法国南部的意军(第4集团军)和东南欧的意军(驻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希腊的埃斯特集团军群,下辖第2、第9、第11集团军)解除武装、俘虏或解散,尔后占领罗马,并向意大利增调10个德国师。9月8日夜,黑暗笼罩着整个大地,德军开始包围罗马。意大利政府及王室乘2艘驱潜快艇离开罗马。9月10日,德军在与意军进行小规模短促战斗之后迅速占领罗马,并接管梵蒂冈城。德国宣称,意大利北部、法国南部和巴尔干国家的意大利部队已经全部投降。同日,意大利政府及王室成员到达盟军占领的意大利布林迪西地区,迅速成立起反法西斯的意大利政府机构。两天后,德国伞兵小分队在党卫队的奥托·斯科尔策内上校的指挥下,搭乘运输滑翔机在意大利阿布鲁齐山脉大萨索峰顶的旅馆附近降落,救出被拘禁在那里的墨索里尼。负责看守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宪兵250人数分钟内全部投降。9月14日,墨索里尼在拉斯腾贝格“狼穴”大本营与希特勒会面,充当了设在意大利北部的傀儡政府首脑。

    萨莱诺盟军登陆兵力为克拉克将军指挥的美国第5集团军,下辖美军第6军(4个步兵师)和英军第10军(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登陆正面宽约96公里,包括萨莱诺及其以南和以西海湾沿岸地区。开赴萨莱诺的盟军部队听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盲目乐观,放松警惕,产生轻敌思想,这是导致登陆不顺利的因素之一。

    9月9日凌晨3时30分,萨莱诺之战开始。盟军第一梯队3个步兵师分两路行动。北路英军(第46师和第56师)主要登陆地点在萨莱诺以南数公里的海滩。登陆伊始即遭到德军的猛烈炮击损失惨重。尽管有盟军舰炮的火力支援,第一登陆突击波仍遭到德军顽强抵抗。第一天内,先头部队向内陆推进了3公里,但伤亡重大,未能占领预定第一天要攻占的主要目标——萨莱诺湾、蒙特科维诺飞机场以及公路的交叉要道。可以说出战不到迟滞了盟军的登陆计划。

    南路美军(第36步兵师)则在佩斯通附近的4个海滩上实施登陆。在没有舰炮和飞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部队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靠近海岸,首批突击波的部队绕过德军的坚固支撑点,在指定的会合区集中。接着,水陆两用载重汽车把榴弹炮和弹药运送上岸。陷入德军火网之中的登陆部队用这些武器在直射距离上奋力抗击着德军的坦克和步兵。到中午,尽管个别海滩已被德军的火力严密封锁,但美军还是在其登陆地段建立了一个尚不稳固的立足点。夜幕降临时,美军左翼向内陆推进约8公里,右翼仍被阻于海滩附近。虽然第5集团军在头一天占领了所有预定的海滩,但在南、北这两个登陆地段的登陆场仍然处于极不稳固状态。次日凌晨,英军第56师占领机场及公路交叉点,德军第16装甲师遂将其大部兵力向北调往英军战区。美军借机扩大桥头堡,并以预备部队第45师大部登陆。在盟军的舰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下,至9月11日日终前,美军第36师向前挺进了15公里,英军的几个师占领了萨莱诺及其以南沿岸地带,纵深约20公里。德国人突然发现盟军的支援舰艇发挥了重大作用,立即将空中攻击的重点转向军舰,炸伤盟军战列舰和巡洋舰各1艘成效不大。

    到9月12日,第5集团军的登陆场稍有扩大,但尚未达到规定的范围。同时,已登陆的盟军4个师仍被遏制在两个纵深浅近、彼此隔开的滩头堡。原计划第3天到达那不勒斯的希望落空了。到此时为止,德国已有5个师到达萨莱诺地区,他们集中了600辆坦克和机动炮,准备沿着盟军登陆地段的分界线——塞莱河向下游实施全面反击。德军的企图是对第5集团军采取集中兵力分而歼之作战策略,各个击破。

    9月13日,得到增援的德军发起强大反攻,以迅猛之势冲进美、英军之间的缺口,将其截为两部,迫使盟军退至离海岸3公里以内的地方,处境极为危险。面对着这样的不利局势克拉克将军不得不要求休伊特拟订一个后撤北部盟军部队或南部盟军部队,并重新实施登陆的计划,同时要求盟军统帅部予以增援。为保住登陆场,盟军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火速增援岸上部队。盟军向登陆场空降了美军空降兵第82师。14日,盟军地中海战场所有飞机出动轰炸德军及其运输线。同时,十几艘军舰发射的猛烈而准确的炮火攻击有效阻止了德军向海滩推进。由于增援的及时,到15日,盟军部队已巩固了自己的阵地。9月16日晨,德军集结兵力兵分两路对英军战区再次发动强大攻势,从各地集结兵力,企图扭转局势,遭到盟军火炮、舰炮、坦克和飞机的猛烈袭击,损失惨重,反击遂告失败。同日,追击德军部队的英国第8集团军部队在萨莱诺西南60公里处与美国第5集团军会师。

    至此,盟军第15集团军群在亚平宁半岛构成了一条统一的战线。凯塞林认识到,重新夺取登陆场会付出很大代价,德军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兵器继续抵抗,遂决定放弃萨莱诺和那不勒斯,向北撤至沃尔图诺河后面的一条既设防线。

    在萨莱诺登陆战中,盟军损失近1.5万人(第8集团军仅600人);德军损失8000人。在实施萨莱诺登陆战的同时,英国第1空降师奉命占领塔兰托港,向福贾方向攻入意大利半岛的脚跟和小胫部分。9月9日下午,英国第1空降师6000人搭乘英国军舰,在2艘英国战列舰和1个驱逐舰中队的掩护下,经扫过雷的海峡向塔兰托疾驶,顺利驶进东面的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港,占领了这个可供1个集团军使用的头等海港及其附近的各个机场,取得了不小成绩之后,英军越过意大利东南部,向北176公里处的福贾地区的重要机场进军。

    与此同时,根据停战协定,意大利舰队逃离热那亚、拉斯佩齐亚和塔兰托等地,于9月10日抵达马耳他,并正式向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投降。

    9月21日,意大利战场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下达继续进攻意大利的任务和未来作战计划:(1)巩固萨莱诺-巴里一线阵地;(2)占领那不勒斯和福贾;(3)占领罗马;(4)进攻佛罗伦萨和阿雷佐。预定在年底前夺占罗马及其机场和罗马以北的公路、铁路枢纽持尔尼。同时,盟军奉命全力追击沿意大利西海岸向北撤退的德军,予以歼灭。次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英国第78师在东海岸的巴里登陆,加强了第8集团军陆上力量。27日,英军占领福贾,并向西北推进。此时,1/4的意大利领土已从希特勒军队占领下获得解放,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被解放的地区也逐渐扩大。

    9月29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同巴多利奥元帅在马耳他英国“纳尔逊”号战列舰上,签订了全面的《意大利投降书》。投降书在9月3日签订的停战协定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意大利应遵守的其他政治、经济和财政性质的条件”。投降书条款明确规定,扩大同盟国在意大利的权利,将意大利领土上的一切物质财富置于同盟国控制之下。

    10月13日下午3时,在同盟国的要求下,意大利巴多利奥政府对德国正式宣战。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宣言,“承认巴多利奥元帅所声明的意大利王国政府的立场,并且接受意大利国家和武装部队的积极合作,将它们看作在对德战争中的一个共同交战国”。

    德军在撤退时为了拦截出击的盟军破坏了那不勒斯港及其城市,然而,同盟国海军很快疏通了那不勒斯港,支援陆军顺利通过了萨莱诺海滩。10月1日,第5集团军进入那不勒斯。10月3日,盟军沿东海岸对北面80公里处的泰尔莫利发动突击,从而牢牢控制了福贾地区的所有机场。这些机场成为同盟国空军从南欧出发,对欧洲的德国占领区实施战役空袭的主要基地。

    凯塞林下令北撤,但仍向希特勒表示,他能够在罗马以南地区实施有效地阻滞战,并要求批准他构筑一条“冬季战线”,这是从罗马以南地区横贯亚平宁半岛最狭窄处的一连串防御阵地。鉴于迟滞盟军进攻意大利的行动有效,希特勒同意了凯塞林的要求,于10月1日下令在未来数月坚守罗马以南防线,而不是继续北撤。

    10月6日,盟军抵至沃尔图诺河至泰尔莫利一线。对德军来说,这里只是一条临时防线,为他们在北部地区组织更坚固的防御争取更多的时间。在整个10月和11月的前两个星期,德军在进行后卫战斗的同时,后撤至那不勒斯西北40英里处的“冬季防线”。11月15日,亚历山大将军鉴于部队打得太艰苦进展日渐缓慢,命令盟军暂停进攻。意大利战势陷入僵局。

    至此,盟军已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夺取了一系列重要港口和机场,从而能迅速提供兵力及补给,为尔后占领整个意大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