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四〇年(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光业见众将如此,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就这样,大队南唐军涌入了安州城。南唐兵进城后,无论富宅民居,也无论衙署店铺,见东西就抢,见房门就劫,整个安州城很快就被洗劫一空。一时间,鸡飞狗跳,烟火横起,安州百姓大受荼毒,皆骂道:“该死的李金全,自己投敌卖国不算,还要招来敌国之人荼毒自己的家乡。”更有人诅咒南唐朝廷,南唐帝李昪一时名声大恶。

    此时,马全节三万大军已经进至大化镇,截断了南唐军的归路。李承裕闻讯大惊,只好率军迎战于城南,但寡不敌众,大败而归。

    李承裕率败军回到安州后,先在城中又一阵劫掠,然后才撤军出城绕道南走。马全节率军进入安州后,见城内到处都是哭泣诉冤的士民,不禁大怒,当即令安审晖率军继续追击南唐军。

    财祸

    安审晖领命,率军急追。此时的南唐兵人人带着大包小包的金银财宝,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晋军至黄花谷就追上了南唐兵。李承裕无奈,只好回军厮杀。此时两军虽然人数差不多,但南唐兵都发了横财,皆想着赶快回国,因此,两军刚一交战,南唐兵士就转身而逃了,李承裕、段处恭一见不好,连忙勒转马头准备逃命。安审晖见状,一箭将段处恭射下马来。李承裕耳中听得段处恭的惨叫,却不敢停下马来,只是率领残军拼命南奔。安审晖穷追不舍,又大败南唐兵于云梦泽。李承裕死命突围,却正好撞见安审晖,只三个回合,就被安审晖生擒了。

    南唐军三战皆败,主将被擒,副将被杀,就连监军杜光业也被生擒了。

    安审晖本想继续乘胜南追,但探马来报,说是南唐大将张建崇正率领着大军据守在云梦桥,他这才凯旋,回到安州。李承裕所劫掠的李金全家财及安州百姓之财,此时自然就归马全节和安审晖了。

    马全节欲将李承裕押往大梁,但李承裕对马全节说道:“我大掠城中,所得钱财有数百万之多,如今皆被将军取走了。将军若是把我送往大梁,我见到你家天子后,必会先将此事告诉他,到时候将军也讨不了好去。与其如此,将军不如放我回国,于将军于我,都无大害。”

    马全节闻言大惧,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李承裕及其部众一千五百人全都斩杀在了城下,只将监军杜光业等五百七十人押往大梁。

    后人有歌讥讽李承裕道:

    才夺金全财与色,又想安州宝与货。

    不是全节兵马快,贪人怎过云梦泽。

    杜光业等人被押到大梁后,石敬瑭道:“两国交恶,士卒们又有何罪呢?”竟赠送了一些马匹、衣服、食物,放他们回国了。

    消息传到金陵,南唐主李昪又惋惜又悔恨,杜光业率领降兵进入南唐境后,李昪恨他们违抗君命,竟然诏命不予接纳,又将他们赶回淮河以北,并致书石敬瑭道:“边校贪功,乘便据垒。”又道,“军法朝章,彼此一样,请按败军之法惩处。”

    石敬瑭见到李昪书函后,又遣使者命杜光业率降兵南回。就这样,杜光业率领着五百七十名南唐军卒,犹如丧家之犬般,被两国天子来回驱赶,心中既苦又辱,顿感苍茫大地无其立足之地,皆号啕大哭,就连晋国使者和护送兵士都有些不忍了。

    晋使带着杜光业及南唐降兵好不容易又行至桐墟,正准备渡河,却见河上有数百艘南唐战舰拦截,不准他们渡江。晋使无奈,只好又带着他们回到了大梁。石敬瑭听罢晋使所言,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忙问冯道有何良策。冯道奏道:“唐主如此不体恤自己的兵士,必遭天下人非议。圣上不妨将他们留下来,按照原职各授官职,如此一来,既彰显了圣上的恩义,又可笼络南唐军心,何乐而不为呢?”

    石敬瑭大喜,当即下诏:将南唐士卒全都留在大梁,自成一都,取名显义都,以南唐旧将刘康为都将,监军杜光业则入宫为官。

    韩熙载听说此事后,对左右言道:“违抗君命的是主将,士卒们只是听从将令行事,何罪之有?既然晋国皇帝已经把他们送回来了,咱们就应该接受,即便全部斩首,也好过抛弃士卒,白白便宜了敌国啊!”

    为了一个李金全,不但损失了李承裕等大将和五千将士,还落下了不义之名,李昪越想越窝囊,故而,当李金全与胡汉筠、张纬抵达金陵时,李昪对他们非常冷淡,只是给了李金全一个天威统军的虚衔。不久,李昪又找了个借口将胡汉筠、张纬二人斩杀了。

    石敬瑭遣使至安州抚慰,对于马全节擅杀李承裕及南唐降兵之事,并没过问,还改任马全节为昭义节度使。

    范延光致仕之后,石敬瑭虽然待他与群臣一样,但心中并不想让他在京师居住,更不想看见他,便命时为宣徽使的刘处让想办法。刘处让会意,当日晚上,即带着美酒来到范延光的府上,范延光自然设宴相待。酒酣之时,刘处让对范延光道:“主上遣处让来探问范公时,恰好有辽国使者到来,带来了辽国皇帝的问话:‘魏博反臣何在?朕担心晋国不能控制,可将其锁拿到北国来,以免为中原后患。’”

    范延光听罢,当时就吓呆了,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哭泣。良久,他才平静下来,恳请刘处让救他。刘处让道:“为今之计,范公不如离开京城前往洛阳居住,以避开辽国使者。”

    范延光担忧道:“杨光远留守河南,他与我仇深似海,是决不会放过我的!我在河阳有田地、住宅,不知可否准我前往河阳偷生呢?”

    刘处让道:“只要离开大梁,主上就有借口回复辽主了,范公去哪里都可以。”

    就这样,范延光带着大批钱财离开了大梁,这些巨财之中,当然也包括他从秘琼那里抢来的华温琪的家财。此时,西京留守杨光远兼领着河阳节度使,一听说范延光带着巨财要去河阳,当即上表奏道:“范延光本是叛臣,为人反复无常,他不在汴州、洛阳安家,却要到外藩安家,臣担心他会逃往敌国,不是去北胡,就是去吴越,陛下应该尽早将此人除掉,以免后患!”石敬瑭以已经许诺不杀范延光为由拒绝了他。杨光远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上表奏请命范延光在西京洛阳安家,石敬瑭这一次同意了。

    范延光接到命他去洛阳定居的圣旨后,心中虽然无奈,但也不敢抗旨,只好前往洛阳。到洛阳后,他整日里小心翼翼,连门都不敢出。然而,即便这样,还是没有逃过杨光远的毒手。

    范延光到洛阳还不到一个月,杨光远连理由都不找一个,就遣其子杨承贵率兵包围了范延光的府第,逼着范延光自杀。范延光道:“天子在上,赐我铁券,许以不死,你父子为何如此相逼?”

    杨承贵却不问青红皂白,率领着几位壮士,人人手持钢刀,逼迫范延光立即上马,然后裹挟着他出了府门,又出了洛阳城,一直行至黄河浮桥,这才将他连人带马挤入了黄河的波涛之中……随后,杨光远上表说范延光已经投水自尽了。石敬瑭接到表章后只是长叹了一声,什么都没说,并为范延光辍朝三日,追赠其为太傅,以掩世人耳目。范延光的巨财自然也都归了杨光远,石敬瑭对此心知肚明,却忌惮杨光远的威势,一直不敢深究。

    水运军使曹千在下游缪家滩发现了范延光的尸体,将其打捞上来后,葬在了相州。不想,范延光刚刚下葬,其坟墓就突然崩塌了,棺椁也已毁坏,打开一看,范延光的头颅竟然裂成了碎块!一时之间,人们对范延光的死因议论纷纷,皆认为是杨光远下的毒手,但石敬瑭充耳不闻。

    杨光远如此跋扈,又占据着西都洛阳,石敬瑭大为不安,便想将杨光远迁移到其他藩镇去。但他知道,要动杨光远,必须从长计议,首要之事便是除去其羽翼。于是,石敬瑭趁着杨光远入朝的机会,对杨光远道:“围魏之战,爱卿左右皆有功绩,一直尚未封赏,如今,可让他们各领一州以荣耀宗族了。”遂将其数名将校升任为了刺史。对此,杨光远并未多想。

    不久,石敬瑭又下诏,以杨光远为青州平卢节度使,封东平王。令石敬瑭想不到的是,圣旨颁下后,杨光远不但没有丝毫的不快,似乎还非常满意,竟高高兴兴地举家迁往青州赴任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