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名胜,南华鹦鹉山就是这样。因为近在咫尺,必然地就成了小城居民最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了人们眼里的风景名胜之地。现在是,过去更早的时候就是。有史料记载早在明清时期,它就是南华的八景之一,叫鹦鹉来青。光绪《镇南州志》记:“鹦鹉来青,城西鹦鹉山,巍然耸秀,林木荫蔚,岚光下映。城阁有排闼送青之势。题曰:岧峣鹦鹉,城西画屏;孤峰突起,高插青冥;苍苍松竹,环绕山亭;云收雨霁,满阁来青。”这段话把来青说明白了,但没提鹦鹉来历。一个地名的出现总会有它的出处,要么这山有鹦鹉,现在没有古时候总有。或者这山像鹦鹉,但似乎又不像,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它只是一座方圆一平方公里左右平缓的小山,没有奇峻的山峰,没有峭立的石岩,花草树木也为司空见惯之物。然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山,成为人们眼里、心里的名胜。
站在鹦鹉山大门的石阶上,我就这样想鹦鹉山。
鹦鹉山其实是有内容和故事的,这一点我却事先没有想到。它的故事首先来自进门左侧得翠廊内的石碑。碑上的字是厚重苍劲的颜体,其文为:“前明开拓南洋各岛之大冒险家三保太监郑和公故里”。右款:“大中华国四千六百九年十月”。左款为:“陆军第二师长节制迤西各属文武官吏西防国民军总统官李根源立石”。看到此碑,我不能不为碑刻的内容感到惶惑。因为从小到大,我所知道的航海家郑和是云南昆阳人氏。多年以前,我还去过他的家乡。那么是谁弄错了这段历史呢?李根源先生是民国元老,曾先后任云南起义军副司令、云南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官、陕西省省长等职。这是一位位高权重又饱读诗书的将军兼学者。他亲自书写立石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假。后来知道,李根源先生当时在南华所立的郑和故里碑还有另外两块,一块立在鹦鹉山下龙川江北岸的逯家屯石门山路边石壁之上,当地人叫“郑和故里摩崖”。其内容、字迹与鹦鹉山公园的这块一模一样。另外还有一块当时立在城东门外,但那一块早已不知去向。李根源先生所立的这块碑为我们提供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郑和,原姓马,回族,名三保。父亲曾是云南元梁王属下的滇阳侯。郑和很小时候因战乱在逃往大理的途中流落镇南,被郑姓回族所收养,遂袭其姓,改名郑和。1381年,明军消灭了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主要残余势力,攻占云南之后,郑和身份不幸被明军识破,同百余名儿童一起成了明军的俘虏,被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蓝玉带回京城,并惨遭阉割。19岁时被燕王朱棣看中,选入燕王府做事。之后燕王起兵谋反,叔夺侄位。也就是在靖难之役中,郑和屡建奇功,得到了燕王的重用。于是便有了后来统兵出海,七下西洋,遍历数十岛三十余国的壮举。这么说来,南华作为郑和故里,或者确切地说郑和的第二故乡也是名副其实的。
鹦鹉山除了郑和故里碑,还是南华重要的宗教场所,其土主庙就是代表。南华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供土主神是彝族全民族的一种祖先崇拜,这种土主崇拜始于南诏时期。鹦鹉山土主庙的兴建还伴随着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有人从滇西某地迎抬土主石刻神像途经镇南投宿,翌日,石像不翼而飞,遍处寻觅不见,数日之后,忽见神像端坐于镇南城西昭应山巅。于是众人认为此神不愿前往他地,欲为南境之土主。继而,乡民于神像显灵之处建盖庙宇供奉。光绪年间的镇南州志上记载说,当时每年的正月二十二和二月初一还举行盛大的油神会,即士女祷祀者以油浇土主神像。这种特别的祭祀方式可惜没有传承下来,想来一定是很壮观的。古时的土主庙建在山顶,后多次因兵燹被毁,又多次重修和重建。至今新建于二台坡顶的土主庙仍是南华彝族同胞祭祀的圣地。南华作为滇中的要冲,九府通衢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样一来,鹦鹉山又成了古代农民起义军的古战场。翻阅旧志,我看到从清咸丰三年(1853年)到同治九年(1870年)间,这里就发生过多次农民战争:1853年,阿雄彝民杞彩顺、杞彩云率乡民起义,后来曾攻打过镇南州城;1855年英武乡彝民鲁贯石率乡民起义后,也曾攻打过镇南州城;1856年,哀牢彝民李文学起义军占领州城;1859年回民杜文秀的起义军又占领镇南州城,之后直到同治九年(1870年)州城最终被官军攻破,起义军在鹦鹉山失去最后的阵地。曾经还有人考证说,起义军首领杜文秀的首级后来就埋在了鹦鹉山,这当然没有最后定论。人类的进步似乎总是伴随着战争,天下大势如此,这一点我并不惊异。
已经是向晚时分,然而盛夏的天气像着了火,依旧酷热难耐。但走进鹦鹉山立刻就有了满身的凉意,曲折的山路蜿蜒而上,松、柏以及叫不上名的各种杂树高低参杂,组成了一片绿荫繁茂的世界。偶尔见一救军粮树,丛生的细叶总是让人忽略不计,唯见红色的果子一串串占尽枝头。因为不是周末假日,鹦鹉山少见游人的身影,除了偶尔树上响起的知了叫声,鹦鹉山更多的时候是安静的。树梢指向的天空也是少有的明净,一朵两朵淡淡的白云轻柔地飘染在高天之上。我遗憾鹦鹉山上为什么没有水流的声音,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清溪白绫似的从林子的某一地方飘落,有美妙的流水之声响起,那该是多么动人的时刻。但是没有,直到上了山巅,到了来青阁,这种景象始终没有出现。来青阁飞檐斗拱雕龙画凤,虽是新的建筑,却也不失古朴典雅。但在这里,我看到了鹦鹉山的大美。满眼的碧绿自不待言,密密的林子错错落落,高高低低,一律宁静而柔和。偶尔有鸟清脆的叫声自林间传来,歌一样动听。而顺着树梢往上看,斜挂在狭长明亮云带上的太阳,仿佛就像点燃在树梢上的焰火,它橘红的光芒洒向山下各个角落,田园、城市、道路、江流尽在这金灿灿的光焰中变幻着瑰丽的景色。
这时候默默地面对鹦鹉山,除了陶醉我竟无话可说。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曲靖市作家协会主席,知名作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