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湖走向世界海-郑和与南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殷卫华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南华除“九府通衢地、革命老区县、生态美食城、野生菌王国”外,还有一块吸引世界眼球的百年古碑——郑和故里碑。此碑是由将军兼学者的李根源先生亲题并竖垂碑。

    南华被誉为“九府通衢”。这“九府”是明朝时期设置在滇西的九个地方行政官府:大理府(现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鹤庆府(现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蒙化府(现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丽江府(现在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区)、永宁府(现在的丽江市宁蒗县永宁乡)、北胜府(现在的丽江市永胜县)、永昌府(现在的保山市隆阳区)、顺宁府(现在的临沧市凤庆县)、孟定御夷府(现在的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

    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自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从江南大量移民云南屯垦戍边始,也把中原优秀的汉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传到了南华。“九府通衢”的南华是黔国公沐英屯兵垦田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南华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全面繁荣发展,至今人文气息在全州最为浓厚。

    南华县跨越长江、元江两水系,其主要坝区在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上游的两岸。县境位于滇中红色高原西部,东经100°44′~101°21′,北纬24°44′~25°20′之间,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所辖。东接楚雄市、牟定县,南连楚雄市、普洱市景东县,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祥云县,北与姚安县毗邻。东西最大横距64.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1.7公里,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万亩以上的坝子有龙川坝子和徐营坝子;千亩以上的有沙桥坝子和雨露峡谷盆地。平坝面积9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4%,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全县辖六镇(龙川镇、沙桥镇、五街镇、红土坡镇、马街镇、兔街镇)四乡(雨露白族乡、一街乡、罗武庄乡、五顶山乡)128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19万人,有汉、彝、白、回4个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8.88%。

    绵延不断的大山,既是南华人世代生活的依靠,又是南华文化最坚实的脊梁。郑和故里碑、明代灵官桥、杨升庵折柳处、黑泥温泉、天然溶洞、李文学彝族起义遗址、罗鲁文博园、镇南月琴,这些文化符号散落在南华的每一角落。悠悠古驿道,承载了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千年五尺道,三关十哨,原貌保存完整的天子庙滇缅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始于沙桥横贯八乡镇的南景公路,把历史和现实交汇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道路博物馆。在唐初,镇南(今南华)一带是中原王朝和西洱河地区各部族结合部,是中原王朝试图经营西洱河地区的前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托孤之地。元末,马哈只米里金秘密派遣心腹前往镇南进行打探。明洪武七年(1374年),三保4岁,被父亲马哈只米里金(滇阳侯)秘密送来镇南州(今南华县)郑姓回族家托孤,三保到镇南后,不能再叫马和,得改一改姓氏。关于姓氏,郑和的郑字,也有取镇南镇字的谐音,郑姓回族家正好姓郑,“遂袭其姓”,改名为郑和。因为要保护自己,避免暴露自己为前朝命官的后裔,同时也要报答养父、养祖父的养育之恩,在镇南时已使用郑和之姓名。1374年至1381年,郑和避难生活在南华,并从南华被掳往南京;1853年,杞彩顺揭竿而起,为李文学彝族农民起义拉开了序幕;1898年张舫出生,他是南华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1911年10月,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民国元老、杰出的爱国人士、近现代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李根源在南华县城立三块“前明开拓南洋各岛之大冒险家三保太监郑和公故里”石碑;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过南华,贺龙元帅夜宿沙桥;1937年,中共云南地下党在镇南师范开创地下工作,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的组织,宣传抗日民主运动;1938年,云南省立镇南师范学校成立中共镇南师范地下党支部。解放战争时期,南华县在党的领导下拉起了三支游击革命武装,是云南解放战争时期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南来北往的商贾过客曾齐聚于此,南北口味的混合形成了南华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以野生食用菌为主打,核桃、萝卜、草乌等绿色农产品为食材,南华开发出了“山珍宴”“核桃宴”“药膳宴”等品牌美食,各家餐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招牌菜。10家餐厅被省烹饪协会指定为“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县指定接待餐厅”,9户餐饮企业被冠名“云南餐饮名店”,9个菜品45道菜入选“云南名菜”。以野生菌为主的特色饮食从南华小镇逐渐走向楚雄、昆明等大市场。森林覆盖率高,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了大地肌肤的植被,有了植被中充满灵性的动物,就衍生出较为丰富的林下资源,彰显独特的林业优势。南华县近250万亩有林地面积中,有野生菌生长的林地达200万亩,境内已知野生食用菌种类400多种,约占全国野生菌930余种的43%,占云南省670多种的59.7%,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全县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4个,有17家较具规模的野生菌加工龙头企业,年上市交易野生菌近万吨。还有被称之为美食盛宴的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南华因此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和中国烹饪协会分别授予“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荣誉称号。境内分布有煤、石膏、锌、砷、黄金、铂钯、铜、锰、镍等矿产。大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神秘的被称为百鸟朝凤的鸟道雄关,是一条候鸟迁徙的重要航线,留下了凤凰夫妇救百鸟的动人传说。到了大中山的马樱花、滇藏木兰、红花木莲、伯乐树开花季节,仿佛置身花的海洋。山里的传奇,山里的风景,让山成了一座文化的殿堂。

    郑和与南华、郑和故里碑,是南华对外文化宣传一张亮丽的名片,留给我们很多开发想象的空间。“直挂云帆济沧海。”南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郑和特有的历史联系,将在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向西开放战略中凸显南华独特的魅力。

    (作者为南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