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书前书后-《清风白水》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文学创作队伍中,我不属于正规军,充其量只能算一名亦劳亦武的民兵。出版了三本散文集,都是业余时间的产物。我的工作担子很重,每天除了繁杂的公务,再去掉“三餐一梦”,几乎抽不出多少时间读书,遑论创作!按说早就该和缪斯女神斩断尘缘了,我也曾下过狠心和文学创作挥手告别。无奈“凡心”难退,一遇到催人奋进、引人遐思、令人感慨的风物人情,心潮便会不期然地荡起感情的波澜,重新燃起创作的欲望,于是,已经落地的杨花又复飞飏起来。正如我在一首《自嘲》诗中所写的:“情知宦后诗怀减,俗吏偏思作雅人。”在作手如林的文坛上,硬要去争“一杯羹”,似乎是自计苦吃。

    我一向认为,写作散文绝非易事。即使终生以之,全力去做,也难臻化境。在文学道路上,我经常有“推石头上山”的感觉,从来不知自在逍遥为何物。当然,苦中有乐,创作本身也是一种诱惑,一种欢愉,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

    公余之暇,特别是节假日,我喜欢独自负手闲步。此时,心境悠然,万虑澄净,平日的诸多见闻、联想,便如一脉清泉汩汩流出。心游目会,意绪纵横,思接古今,想落天外,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界。胸中有得,兴会淋漓,笔之所至,自然成篇,谈不上有什么法度与定式。这样,有些篇什就难免枝蔓芜杂。但因激情已经消逝,好似干却的胶泥,再也难于揉搓捏抹了。好在感情是真实的,“开口见喉咙”,直抒胸臆。无论是状时代之洪波,写人情之欣戚,究世事之得失,发物理之精微,都是意之所适、情之所钟,从心泉中自然涌流出来的。炉锤在我,全无矫饰。我以为,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和精神支柱,创作亦然。纵使有些篇章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力度,未能把丰盈的生命之波鼓荡出一片潮声,起码也要做到对读者有所启迪,努力给人以鼓舞、希望和力量。

    这些散文绝大多数写于80年代。现在按发表的时间顺序自后往前编排,意在使读者尽先看到就近写的一些篇章。这里有赤诚的热爱、执着的追求,也有温馨的忆念、严肃的思考。它们宛如树木的年轮,一一地再现了作者情思的轨迹和梦影、屐痕。十年文事,约略书中;回首鸿泥,徒增惭怍。感谢作家出版社将它们结集付梓,特别是著名散文家郭风先生在紧张的创作之余为它作序,对后学深情奖掖,在此一并致谢。

    王充闾

    1990年2月底于沈阳寓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