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正是去秋洪波肆虐、险情不断、三江全线告急的紧张时刻,我的办公室的门被突然打开了。施瑜同志刚刚坐定,茶水也没来得及喝,便急不可待地提出要求,要去武汉三镇采访抗洪英雄人物,以素有“文学轻骑兵”之誉的报告文学形式迅速反映抗洪救灾斗争。因为我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他以作家的身份,请求组织上帮助介绍一下。其情怀之热切,意气之昂扬,让我忆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请缨”、求战情景。难得这份炽烈的真情,这种奋发的气概!我立刻被深深地打动了。
但是,他要去的是湖北省,而且那里又处于抗洪前线,辽宁省作协只能予以联系,而没有直接派遣的权限。为了使他顺利地实现这个愿望,我想到了请求中国作家协会予以介绍,于是,立刻给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同志呈上一份公函。在公事公办的同时,考虑到他毕竟是去外省,那里人生地不熟,又按照当前办理事情的惯例,来了个“私下求情”,利用我过去工作的“老关系”,给湘、鄂两省的宣传部长各写了一封便信。看着小冯惬意地走出办公室,我也像做成了一件轰天撼地的大事,快然自足了。
叙述一番作者,再来评说手头这部反映改革开放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文如其人。应该说,二者之间是紧相联结着的。就凭着这份激情,先就令人相信他会取得成功的。写报告文学没有激情,怎么可以呢?写英雄、模范人物没有激情,怎么可以呢?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历史选择、造就了千千万万英雄人物。而这些被赋予历史使命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承受了种种风险磨难,奉献了宝贵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为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时代留下了崇高的精神财富。历史,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施瑜同志正是凭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昂扬的时代激情和敏锐的观察力,紧贴生活,追踪时代,致力于对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和对生活真谛的刻意寻觅,以一枝生花妙笔,为那些既伟大又平凡,功业可歌可泣、光彩照人而作风质朴无华的时代先锋,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肖像,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部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背景,以服务人民、献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主旨的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整个报告文学集题材广泛、内容翔实,有些作品构思新颖,人物大都形象鲜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可读性比较强。
关于抗洪抢险方面的报告文学,施瑜同志一定能够写得更好。我和广大读者深深相信并热切地期待着。
王充闾
1999年1月28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