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与风骨的深度挖掘-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顺通(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觉得在寓真笔下,不管是聂绀弩也好,还是张伯驹也好,都能看到十个字,那就是:“独到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

    所谓独到的眼光,就是寓真先生有诗人的敏锐眼光,说起缘起是一个很简单的偶然事件,作者在朋友家偶然看到几首张伯驹的词,从而引发了对他的研究,成就了一篇大文章。再就是,寓真先生有法官的眼光,“钩沉史料,道出真诚”,既有大量的史料佐证,更有对三场官司的真实再现和点评,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所谓悲悯的情怀,就是通篇看下来是非常压抑的。我查了一下词典,“身世”大多指人生不幸的遭遇,“钩沉”则是把被历史遗忘的翻腾出来。张伯驹作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才华横溢,富可敌国,尤其在文物收藏方面,近代无人可比。这部书塑造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伟大的守护者。书中罗列了五十件张伯驹捐献给国家的文物,其中有《平复帖》、《上阳台帖》、《春游图》……件件都是无价国宝。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旷世奇才和爱国情结的学人,最后在我们堂堂的中华竟无立锥之地,这应该值得我们民族认真反思。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张伯驹这部书的出版对于我们来讲,传承优秀文化,光大传统文化有着重大和现实的意义。

    寓真(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作家、诗人):

    衷心感谢今天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特别是冒着寒冷从北京、上海等外省赶来的朋友们。也衷心感谢我们山西作家协会黄河杂志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为研讨会的举行费了很多心血。也感谢鑫四海集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今天上午,我坐在这里很认真地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发言,我感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也经常看书,但有些东西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听了专家的一些点拨,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张伯驹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但是通过这个人物要把这一段文化史写出来,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汤显祖《牡丹亭》中有这样两句诗:“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我觉得自己水平有限,书写得不很成功,刚刚专家也都提到了,虽然讲的话不多,但我自己完全能够意识到的,这就是“文章千古事,得知寸心知”,我相信今后会有人写得更成功。今天大家能为了这本书聚集到一起,是真正的以文会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聚会使我们的友谊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在文化事业中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友谊,这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再引用杜甫的一句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我相信我们今后还有更多的机会饮酒论文。谢谢大家!(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