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为因素或客观自然环境造成并具备可燃物、温度、氧化剂三个必要条件,达到能够引起燃烧形式的化学反应,在时间、空间上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生命造成危害的,就是火灾。
不难看出,在预防和扑救火灾中,只要掌握燃烧的规律,通过管理手段,对上述三个燃烧条件进行有效控制,或消除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或削减燃烧的充分条件(浓度、数量、能量),就可以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这是预防火灾、消除火灾的基本措施。
火灾的原生伤害和次生伤害
原生伤害
(1)火焰烧伤。火灾不仅会对物质财产造成巨大的焚毁损失,同时有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火焰表面温度可达800以上(不同燃烧物的温度不尽一致)。人体所能承受的温度仅为65T,超过这个温度值,就会被烧伤。深度烧伤,必然损伤内脏,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并危及生命。
(2)热烟灼伤。火灾中,通常伴有烟雾流动,烟雾中的微粒携带有高温热值,通过热对流,将热量传播给流经的物体。它不仅能引燃其他物质,还能伤害人体,当人吸人高温的烟气,就会灼伤呼吸道,造成组织肿胀、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
次生伤害
由火灾而引起的次生灾害非常多,如烟气爆炸、建筑坍塌、中毒等,这些次生灾害往往会对人体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常见的次生伤害如下:
(1)浓烟窒息。火灾过程中,伴随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烟气,烟气浓度由单位烟气中所含固体微粒和液滴的多少决定。烟气温度依据其与火源的距离而变化。距火源越近,温度越高,烟气浓度越大。人体吸人高浓度烟气后,大量的烟尘微粒有附着作用,能使气管和支气管严重阻塞,损伤肺泡壁,造成因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2)中毒。现代建筑火灾的燃烧物质多为合成材料,所有火灾中的烟雾均含有毒气体。如C02CO、NO、S02H2S等。现代建筑和装修材料中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在火灾高温燃烧条件下可以热解出剧毒悬浮微粒烟气,如氰化氢(HCN)、二氧化氮(N02)等。上述有毒物质的麻醉作用能致人迅速昏迷,并强烈剌激人的呼吸中枢和肺部,引发中毒性死亡。资料统计表明,火灾中由于吸人有毒性气体而致死的人数占死亡人数的80%。
(3)砸伤、埋压。火灾区域的温度根据不同的燃烧物质而有所变化,通常在1000上下。在这样的温度下,一般的建筑结构材料在超过耐火极限时,就会丹塌。由于丹塌造成砸伤、摔伤、埋压等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伤害主要表现为体外伤或内脏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4)剌伤割伤。火灾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坍塌,许多物质经各种理化性质的爆裂都会形成各种形式的利刃物,随时可能剌伤皮肤、肌肉,甚至直接剌(割)破血管和内脏,使人因脏器损坏或失血过多而死亡。
火灾的现场特点
发生火灾的现场往往是人、车、物急速集合的场地。同时伴随有火光!烟尘、水渍、油污等现象。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1)火灾、烟气蔓延迅速。火灾发生后,在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作用下,火势极易蔓延扩大。扩大的火势又会生成大量的高温热烟,在风火压的推动下,高温热烟气以0.3—6米/秒的速率水平或垂直扩散,给人的逃生和灭火救助带来极大威I办和困难。
(2)空气污染、通气不畅、视线不良。火灾情况下通常需要断电(或因火烧断电)。断电后,建筑物内光线极弱,加之烟气的阻隔,基本处于黑暗状态。如果火灾在室外,即使在白天,由于烟雾、水汽的综合作用,人的视线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同样不利于侦察情况和灭火救人。污染的空气中夹带着有毒物质,可能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体造成污染性伤害。
(3)人、物集聚,杂乱拥挤。火灾的突发性强,救灾的形势紧迫,因此,在火灾现场经常会发生人员、车辆、交通、指挥方面的混乱。车辆拥挤,马达轰鸣,交通堵塞,各级通信指挥的口令、人员的呼喊声混为一片,给施救造成人为阻滞,降低了灭火救助的效率。
(4)心理紧张,行为错乱。火灾中,人们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逃生和救生者同样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面临烈火浓烟,紧张的心理导致思维简单盲目,最终有可能导致判断和行为的错乱,如盲目聚集的行为、重返行为、跳楼行为等,都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悲剧。救助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可能造成轻信、失信、胆怯、“热疲劳”性失调等失去理智的不自觉行为,这都会对逃生的救助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火灾及其伤害的原因
在生活或生产过程中,凡超过有效范围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如烧饭或吸烟时将周围的杂物引燃,进而烧毁建筑物和家具,烧伤或烧死人员等。
引起火灾的常见原因
由人为或自然因素所致的森林火灾。
人为引起的油库火灾。
工厂各种可燃物品管理不当造成的火灾。生活用火或用电不当。
烟花爆竹管理不当或燃烧不全。
交通事故引起油箱燃烧等。
2.火灾致伤或致死的原因
(1)火灾烟雾引起窒息或直接吸人火焰造成呼吸道烧伤。这是火灾致伤或致死的主要原因。
(2)直接被火烧伤或烧死。
(3)跳楼摔死。这类人大都居住在高楼大厦内。因大火突然降临,慌乱不知所措,被大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跳楼逃生。
(4)挤伤或踩死。商店、剧院、歌舞厅等人员拥挤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受灾人员夺门而逃,门口、过道或走廊处最易发生人员伤亡。
火灾的自救与互救
科学实验表明,建筑物内起火后5—7分钟内是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果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那么,一旦发生火灾,如何进行自救互救呢?
(1)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向背烟火方向离开。
(2)逃生时要防止烟雾中毒窒息。为防止火场浓烟呛人,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因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毒烟伤害的最佳方法。可以向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身子裹好,再冲出去。
(3)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待在阳台、窗口等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4)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促旺火势。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5)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如果楼梯脱险已不可能,可利用墙外排水管下滑,或顺绳而下。二、三楼的人可将棉被、席梦思垫等扔到窗外,然后跳在这些垫子上。跳时,可先爬到窗外,双手拉住窗台,再跳,这样可减少一人力卩一手臂高度,还可保持头朝上体位,减少内脏特别是头颅损伤。
(6)同时要及时报警,我国统一使用火警电话号码为“119”。报警内容应包括如下几点:
(1)着火的具体单位或地点、着火的物体名称。
(2)目前火势如何、人员伤亡情况、火场周围的情况、救灾情况。
(3)报警人的姓名、地址和回电号码。
(4)报警后应有专人在指定地点等候消防车,并指引最佳救火路线。报警时应保持冷静,以免报错。
在自救互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旦发生火灾,绝不能大声叫喊,否则火焰、烟雾极易吸人呼吸道造成损伤或窒息。
(2)逃出火区后,绝不要再回火区寻找贵重物品,否则极易被大火吞嗟宝贵的生命。
(3)冲出火区后,如果身上衣服仍在燃烧,应立即就地打滚或跳人附近的水潭、泥池或河中。
同时,平时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防火灾发生。
(1)切实整改火灾隐患:家庭中的煤气灶、煤气管道、开关、电线等,每年检查一次,一旦发现有火灾隐患,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
(2)家庭用火,严防火灾隐患:不用汽油等易燃物体引火;倾倒炉灰前一定要完全冷却;不乱扔烟蒂和火柴梗;油灯、蜡烛、蚊香等不放置在可燃物上,并远离可燃物;不在可燃物较多及其他严禁燃放的场合燃放烟花爆竹。
(3)普及消防知识:包括熟练掌握和使用简易灭火器灭火等。
烧伤伤情判断
烧伤面积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计算的。有两种计算方法:
1.新九分法
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双足7%共占46%。
2.手
伤员自己手掌的面积约等于自己身体总面积的1%,用手掌面积来计算伤面。
烧伤深度
判断烧伤深度,我国多采用三度四分法。
1.I度
I度又称红斑烧伤。只伤及表皮,表现为局部皮肤轻度浮肿、灼痛、感觉过敏、表皮干燥,无水泡,需3—7天痊愈,不留疤痕。
2.n度
n度又称水泡性烧伤。其中,又可分为浅:n度和深:n度。
(1)浅:n度:损伤可达真皮浅层,伤区出现红、肿、剧痛,出现水泡或表皮和真皮分离,内含血浆样黄色液体,水泡被去除后仓纟面鲜红、湿润、疼痛剧烈,渗出多。需8—14天痊愈。
(2)深n度:伤及真皮深层。损坏局部感觉神经,疼痛不明显。水泡破裂或除去腐皮后,创面呈白中透红,并可见细小的栓塞血管网,水肿明显,但疼痛减退。需20—30天或更长时间才能治愈。愈后有色素及瘢痕,或需要植皮。
3.皿度
皿度又称焦痂性烧伤。皮肤表面及真皮全层损伤,深达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不起水泡,似皮革,创面焦黄或碳化。因皮肤的神经已完全破坏,疼痛程度反而不如:n度烧伤重。痊愈后留有瘢痕或畸形,需植皮。
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将成人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四类。
(1)轻度:总面积10.以下的:n度烧伤。
(2)中度:总面积在11%—30%或2度面积在10.以下。
(3)重度:总面积在31%—50%或2度面积在11%—20%,或烧伤面积不足31.(2度面积不足1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复合伤或合并伤(各类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等);中、重度吸人性损伤(吸人性损伤波及喉部以下者)。
(4)特重度:总面积50.以上或2度面积20.以上者。
一般常将I度或浅:n度烧伤合称为“浅度烧伤”,深:n度及2度烧伤合称为“深度烧伤”,深:n度或2度混杂的创面称为“混合度烧伤”。烧伤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危害性越大。头面部烧伤易出现失明、颜面畸形;颈部烧伤严重者易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手及关节烧伤易出现畸形、功能障碍;会阴烧伤易出现大小便困难等。
高楼着火时该如何逃生
先来看看“9—11”期间日本企业的职员是如何从世贸大厦成功逃生的。
35岁的A先生的公司在纽约世贸大厦北楼89层。灾难发生时他同公司其他5名职员正在办公室内。2001年9月11日8时54分,A先生正在会议室。突然,大楼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后来就像地震似的摇摆起来。电脑上出现“小型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消息。为防止烟气进人房间,他们关闭了房门,并向外窗户处移动。
9时05分,烟气开始从门缝向办公室侵人,并渐渐浓起来。这时,收音机里又传来“又一架飞机撞向大厦”的实况转播。突然,他们听到大厦的物业管理人员敲门并说:“大家赶快避难”。
大家连忙开始从办公室向避难楼梯转移。尽管避难楼梯很狭窄,但大家都是一个个有秩序地往下走,同时留出楼梯的另一半让从下往上的消防队员们通过。当他们走到第16层和17层之间时,突然停电了,烟也浓了。有人惊慌地向上走,造成了拥堵。这时,消防队员喊道:“请走别的避难楼梯”。A先生等人穿过第16层漆黑的楼道来到另一个避难楼梯。他们终于来到大厦一楼,这时大片的玻璃和砖石纷纷落下,消防队员和警察大喊:“快跑!快躲开!”A先生疯狂地向北跑去,并成功地成为幸存者。
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平时曾组织过避难逃生训练,因此这次灾难中无一人遇难。
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若门锁温度很高,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向外报警。
若门锁温度正常或门缝没有浓烟进来,说明大火离自己尚有一段距离,此时可开门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开门时要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在确信大火并未对自己构成威胁时,尽快逃出火场。通过浓烟区时,要尽可能以最低姿势或匍匐姿势快速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小心电梯。千万不要轻易乘坐电梯,电梯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卡壳”,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人电梯极易形成“烟?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肩。
逃生时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楼梯的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对于专门设有避难层的高层建筑,如果无法逃离大楼,可以暂时待在避难层等待援助。
发现楼梯被火封锁后该怎么办
(1)可以从窗户旁边的落水管道往下爬,但要注意察看管道是否牢固以防人体攀附上去后断裂脱离造成伤亡。
(2)将床单撕开连接成绳索,一头牢固地系在窗框或其他固定物上然后顺索滑下去。
(3)如因火势封堵无法下楼,可以到楼房的平屋顶暂时避难或移到别的房间躲避,大声呼救求援。
(4)从凸出的墙边!墙裙和相连接的阳台等部位转移到安全区域。
(5)跳楼往往凶多吉少,是最不可取的逃生方式。但如果被困二层楼,迫不得已则可采取双手扒住窗户或阳台边缘,将双脚慢慢下放,双膝微曲往跳。
楼内房间被火围困时怎么办
楼房发生火灾后,要尽量冲出火场或设法转移。火势猛烈,实在无路逃离时,可采用下述方法,等待救援。
(1)坚守房门,用衣服将门窗缝堵住。同时,不断向门、窗泼水。
(2)不断向床、桌椅、被褥等可燃物上泼水。
(3)不要躲在床下、柜子或壁橱里。
(4)设法通知消防人员前来营救。要俯身呼救,如喊声听不见,可以用手电筒照射,或挥动鲜艳的衣衫、毛巾或往楼下丢东西等方法引起营救人员注意。
公共、娱乐场所着火后该如何逃生
(1)看清地形再进人影剧院!商场。首先要观察安全门的位置,了解紧急逃救生路线。这样万一发生危险,可从容脱险。
(2)辨明方向。公共、娱乐场所的墙上、地下、安全出口门上一般都有逃生方向或位置明显标示,应辨明方向,认准安全门、安全出口、避难门的位置,选好逃离现场的路线。
(3)沿着疏散通道往外走,千万不要拥挤、盲从,更不要来回跑。如果烟雾太大或突然断电,应沿着墙壁摸索前进,不要往座位下、角落里。
(4)不要往舞台上跑。因为舞台可燃物多,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小,而且还要爬梯,很危险。
列车、巴士着火后逃生方案
(1)列车着火后应及时通知列车员迅速拉下设置在车厢连接处的紧急制动阀,使列车停下来,并开启车门让旅客疏散至车下或其他安全车厢,车停后也可打开窗户逃离车厢。空调车厢无可开启窗户的,可利用车厢两头窗户边上专门设置的锤子或其他硬物击碎车窗逃生。
(2)巴士着火应让驾驶员及时将车靠边停放,并打开车门和车窗逃生。空调巴士在后排窗户边上设置专门锤子,可击碎车窗逃生。
山林火灾逃生方案
(1)辨别风向、风力以及火势大小。如果着火地点距离人较远。则应选择逆风方向或与风向垂直的两侧撤离。
(2)如果风大,火势猛烈,并且距人较近,可以选择崖壁、沟洼处暂时躲避。待风势较弱、火势较小时再脱身。
(3)不要顺风跑,因为风速、火速要比人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